無紙化筆記漸漸成為大學生的一種流行文化,甚至某些前衛的小學已經全部引進ipad作為教學工具;一個ipad,一支白色的筆,這是不是就是筆記的最終形態?以下,請允許我作為一名使用ipad無紙化筆記一年的大學生闡述一些我的經驗。
ipad廣告
我可能是較早拿ipad記筆記的那一批人,高中時,就覺得自己的筆記應該數據化,無紙化,可是無奈於高中對於電子設備的封鎖,只好按捺住那份衝動;到了大學,我終於拿到了我的第一部ipad+pencil,終於開始了我對於無紙化筆記的探索。
作為一個理科大學生,高數一定是躲不過的,我最開始無紙化筆記的衝動也就源於此,高數以公式多且繁雜著稱,然而ipad+pencil的組合可以使我快速把腦海中想像的公式呈現在眼前;如果此時有一個愛搗亂的同學一筆搶過你的pencil,拿橡皮擦擦掉你的筆記,你也可以輕鬆自若的點擊撤回,優雅地把奪過筆繼續你的推導。
然而有時我也遇到過小麻煩,比如,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我的思想不小心與老師脫軌,漸漸回過神後,發現公式已是慢慢一黑板,旁白的同學已經慌張失措;我會優雅的繼續跟著老師的思路記筆記,因為我知道,老師所講的課已經被我的notability錄音並與筆記attach,我只需要輕輕點擊落下的部分,錄音便會自動跳轉;因此,我每次聽課都會很輕鬆,不會急慌慌的抄寫ppt上的知識,而是簡單記錄大綱,下課後,點擊大綱上沒有書寫的內容,結合我上課拍下的ppt照片慢慢學習,自認為這種優雅的學習方式非常適合我這樣連誘導公式都常常忘記的學渣。
所以,ipad+pencil真的就是筆記的未來嗎?
pencil在玻璃上反覆敲打的聲音,以及異常發熱的屏幕總是把我拉出幻想;有時,我甚至是會為了用ipad記筆記而記筆記,複習時也僅僅是欣賞五彩顏色的字跡而忽視了知識本身。
所以,我真的那麼需要一個能寫字的ipad嗎?
我嘗試著離開它,上課時只帶著一疊簡單的A4紙;說實話,有一點不安甚至害怕,害怕上課錯過老師講的一個細微的知識,害怕自己會在疲倦中走神。但是,一天的筆記下來,我發現,錯過的知識點可以在ppt中尋找,一直害怕走神的我竟然一天都沒有走神,而我獲得的,是一小疊皺皺的筆記。
看著這一小疊皺巴巴的筆記,我竟然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不亞於對著用ipad欣賞五彩繽紛圖文並茂的筆記,我急忙把這一疊皺巴巴的筆記掃描進了ipad,以後的每天,我都採用這樣的方式記筆記,而ipad,則成為了我的隨身掃描儀。
所以,ipad+pencil是筆記的未來嗎?
看了華為的matepad 的廣告,這是另一款主打手寫筆記的平板電腦。公元前300年,歐幾裡得用蘆葦筆著成《幾何原本》,公元353年,王羲之用毛筆揮灑而出《蘭亭序》。。。
所以,筆記的載體從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筆記內容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