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中的時候是一個堅定的筆記者,最喜歡用的是活⻚本,方便拆卸和調整使得學習上更加高效。
不要懷疑我作為一個筆記者的信仰,下面這個圖就是我高中時期的錯題本,沒錯,就是那個錯題本。
但隨著來到多大求學,學業的加重,沉重的課表以及動輒幾十上百⻚的Slides,使得我在大一開始便開展了我的無紙化筆記徵程。
無紙化筆記雖然相比原先紙筆有一定劣勢,比如對於眼睛和部分效率的損傷,但在更靈活的運用和健康的學習模式下,完全可以比普通紙筆筆記更高效,其優勢主要在於:
重量輕 - 避免之前上課需要攜帶大量紙質材料;
更環保 - 無需列印,降低對紙張和樹木的損耗;
更經濟 - 避免了購買印表機以及後續昂貴的耗材;
易檢索 - 現在手寫筆記已經完全可以被識別,隨時檢索需要查詢的知識點;
更安全 - 所有筆記電子化儲存,方便備份,既不佔用大量實際空間,又能保持數據安全。
⚠️請注意:剁手清單裡的所有推薦都不是廣告,
沒有恰飯,如果廠家看到了請給我打錢。
如果想一步到位,那iPad Pro絕對是首選,無論是對愛奇藝還是生產力,都有著極大的性能優勢。
不過對於預算有限的同學,可以選擇價格實惠的10.2英寸 iPad和iPad Air。
我個人也曾嘗試過微軟的Surface Pro系列,除了能運行完全版本的Windows之外,另一大優勢是Surface Pen筆尖的阻尼感。
哪怕是在光滑的玻璃上寫字,搭配OneNote也有著不錯的筆記體驗。
可惜屏幕刷新率不及iPad,Windows系統的穩定性弱於iPadOS以及書寫時會有輕微延遲,在相似的價位中,整體體驗稍弱於iPad。
還有就是iPad的戴套問題,其實官方的磁吸保護套挺香的,我用了兩年多雖然有些包漿,但整體感覺還不錯,大家可以自行選擇喜歡的保護套,不僅美觀,還能讓你的iPad免遭各路損傷。
2. Apple Pencil 2nd Generation
俗話說,少了Apple Pencil的iPad便失去了靈魂,如果想要發揮iPad的最大威力的話,那Apple Pencil一定少不了。
二代Apple Pencil與iPad Pro搭配,不用時可以掛在屏幕側面無線充電,避免之前一代筆尷尬的充電模式(雖然不結實容易掉,千萬小心別丟了),磨砂的筆桿手感相對一代的光滑筆身要更加舒服一些。
對於預算有限的同學,可以選擇iPad和iPad Air配套的一代Apple Pencil,實際使用上並不會有什麼實質性差別。
與當年我用的賊貴的Adonit電容筆相比,現在的Apple Pencil不要太香。
3. 類紙膜
iPad屏幕為玻璃,而Apple Pencil的筆尖為塑料材質,所以用塑料材質的筆尖與玻璃的屏幕相碰觸時,十分滑,而且每次落筆時也會有「噠噠」的筆尖撞擊屏幕的聲音。
為了使得書寫體驗更符合在真正的紙上書寫的手感,最好在iPad屏幕上貼一層類紙膜,一來是保護屏幕不會劃傷,二來可以帶來更好的書寫體驗。
現在市場上的類紙膜⻥⻰混雜,我更推薦來自於德國 的PaperLike這個類紙膜,從一開始他們在Kickstarter上眾籌到現在為止已經發售兩代。
雖然個人認為一代的手感更好一點,可惜已經不發售了(我還私藏了一張)。這個類紙膜價格比較高,要34歐元兩張,但一分錢一分貨,質感要比淘寶貨高到不知道哪去了。
4. iPad配套鍵盤
實話說,那個新出的配套iPad Pro的Magic Keyboard是挺香的,可惜價格實在是太感人了。
一個鍵盤快趕上一個小iPad了,所以如果不是充值信仰或者家裡有礦,可以先暫時不用考慮了,畢竟筆記還是手寫為主。
如果必須要打字的話,我個人更推薦羅技的Keys-to-go,雖然手感不咋滴,但至少很輕很薄,只要不是⻓時間打字,這個輕薄的小鍵盤很合適使用,樣子挺好看,而且價格也非常經濟實惠。
這兩款筆記軟體都是付費軟體,各有千秋,但都可以直接導入PDF文件並且有著很強的檢索能力,可以OCR識別手寫筆記。
在我上課讀書的時候,更偏向於用Notability,因為他有著一個得天獨厚的功能就是可以錄音,並且錄音還可以與筆記相偶聯。
也就是隨著錄音的播放,你的筆記會在相應的時間出現,所以你可以邊聽課程錄音邊回憶自己的筆記 (不過錄音的時候筆尖敲擊屏幕的「噠噠」聲有時候挺煩的)。
除此之外,還可以同時雙屏打開兩份筆記,也是非常優秀的功能,所以如果是本科同學需要課堂做筆記的話,Notability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但它也存在一些問題,雖然很多問題和功能在最近的新版本中得以解決和更新,比如可自定義的畫筆顏色,Highlighter顯示在文字後以及可以擦出部分比劃。
但還是有一些問題遲遲沒有解決,比如筆記同步會比較慢,Mac版本的Notability系統佔用量高,而且缺乏維護經常導致死機。
由Notability記的筆記(稚嫩的字跡):
另一款常用的筆記軟體便是Goodnotes,也是我現在最常用的筆記軟體之一。
由於現在我已經不再需求課堂錄音,所以有著更強大文件管理能力的Goodnotes變成為了目前的主力。
更新過的Goodnotes 5新版本要比之前的版本更強 (原來的版本還是菜),Goodnotes相較於Notability來說,除了有著近似於電腦的文件管理方式以外,還有著更多畫筆的選擇和更方便的快捷選項,比如可以設置三個常用畫筆在頂欄,隱藏iPad的狀態條等。
除此之外,Goodnotes預設的紙張也要比Notability多,除了常⻅的橫線紙以外,還有點狀紙、方格紙、康奈爾筆記紙、琴譜等,方便各種筆記的需求。
另外Goodnotes對於外接投屏的支持很好,比如我個人教課的時候,Goodnotes可以隱藏工具欄,並且自帶的Laser Pointer功能非常好用,不僅可以像普通雷射筆一樣有一個點,還可以選擇拖尾的效果。
由Goodnotes做的筆記:
2. 文獻閱讀
對於本科高年級以及研究生以上的同學來說,讀文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那怎麼用iPad讀文獻才能更加高效呢,我推薦兩個可以互相配合的軟體:
BrowZine並不是一個學習軟體,它其實是一個圖書館軟體。
很多學校的圖書館系統都跟BrowZine有對接,只要登陸自己的學校帳戶,便可以直接訂閱各個發行期刊。
每當有新的期號出版的時候,它便會自動推送文章,並且在軟體內部便可直接下載原文PDF,免去在瀏覽器中登陸下載的麻煩。
不得不吐槽一句,BrowZine的界面實在是土味十足,雖然這並不妨礙它的方便功能。
當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文章後,便可導入至MarginNote。
不得不說MarginNote是我目前為止用過的最好的文獻閱讀工具,雖然它也有著一些小毛病,但瑕不掩瑜。
MarginNote跟剛剛介紹過的兩個筆記軟體相比,也有著可以直接手寫筆記與Highlight的功能,但MarginNote最強大的地方,便是可以直接通過Highlight文章生成相應的思維導圖,並且還可以自動生成Flash Card幫助記憶。
雖然Flash Card這種東⻄對於讀文獻來說幫助不太大(對於本科考試還是很棒的),自動生成思維導圖可真是🐂🍺了,對於理解整理文章的構造和思路有著極大的幫助。
3. 雲端文件同步
自從有一次我的包放在⻋裡被偷走,差點導致所有實驗數據丟失之後,我就把所有的文件都儲存在雲端。
本來想自建NAS,但高性能的NAS和硬碟支出都很大,學生又比較窮,所以最後還是選擇了雲端服務來解決文件同步和儲存的問題。
我個人用的網盤是Sync,這是一家來自於多倫多本地的網盤服務公司,那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選擇他而沒有選擇其他的網盤服務。
a. 第一個原因是數據安全
Sync的所有文件都存在加拿大本地,並且是一個Zero-knowledge Storage。
那什麼叫做Zero-knowledge呢,就是上傳到網盤中的文件都是經過加密的,解密的密鑰只在本地,所以服務提供商無法看到你上傳文件的內容。
因為我很多文件都是尚未發表的數據,這時候文件保密就變的非常重要了。
其他的網盤像Google Drive,OneDrive都無法做到這一點。
b. 第二個原因是比較便宜
個人版本的Sync只需一年CAD$96+Tax,便可獲得2TB的儲存容量,上傳下載均不限速,可以有不受限的分享連結和流量。
不過免費版本相對寒酸,只有5G的存儲空間,不過也比那吃相難看的百度網盤強。
c. 第三個原因是方便分享與協作
所有的文件和文件夾可以添加協作功能,並且均可以通過連結方式進行分享。
更重要的是,分享的連結可以進行隱私保護,比如禁止下載文件,下載次數限制和實效控制等等,肥腸的方便。
不過Sync也有一些缺點,比如一次性同步過多文件會很慢,移動端的App實在是太簡陋,更麻煩的是國內是沒有辦法Access Sync的伺服器。
所以如果我需要跟國內傳文件的話,會配合另一個國內網盤「奶牛快傳」,速度極佳,但可惜沒有文件同步功能。
當然,大家可以選擇其他網盤,比如Google Drive,DropBox和OneDrive這些家喻戶曉的服務,但說真的,百度就算了,買了VIP還限速,真的吃相太難看。
而且百度也知道所有你上傳文件的內容,實在是令人窒息,所以經過思考,Sync還是一個性價比比較高的網盤選項。
4. 文檔掃描軟體
對於一些列印的文檔,如果需要掃描成PDF,但又沒有掃描儀的話,手機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
現在手機攝像頭的像素和解析度都很強,掃描文件不在話下,給大家推薦兩款比較良心的免費文檔掃描工具:
Adobe Scan是老牌吸血公司Adobe推出的手機端掃描軟體,它竟然是免費的,並且掃描出來的文件沒有水印!
而且還挺好用,想想Photoshop那價格,Adobe還是很慈善的,只需要用手機攝像頭對準文檔,App便可以自動識別文檔內容。
多⻚掃描結束後,還可以把所有的⻚面都合成到一個PDF文件中,自帶的一些小工具也可以對掃描的文檔進行一些小的調整,軟體本身也帶有OCR文字識別的功能,十分的方便快捷。
缺點就是如果需要對⻚面的透視進行細微調整,有點令人抓狂,他的邊⻆透視的調節節點十分不靈敏,且不能放大,同時也沒法輸出圖片格式的文檔,希望以後Adobe能進行功能上的完善。
Office Lens的功能與Adobe Scan基本一致,也可將文件掃描至PDF,不過它可以將文件掃描成圖片並進行保存,要比Adobe Scan方便一些。
唯一要吐槽的點跟AdobeScan一樣,他的透視調整的節點沒有放大功能,手指放上去就給蓋住了,啥也看不到。
不過這兩款軟體都非常優秀,而且不要錢,非常香。
所以拋棄掉那些只要不付費,掃描出的文件就帶水印的軟體吧。
對對對,說的就是你 ——「CamScanner 全能掃描王」。
工具終究是工具,希望大家能找到合適自己的硬體與軟體,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順利高效地完成學業。
將來有機會的話我還會出各個介紹軟體的小教程,希望大家持續關注。
還有,千萬別拿著我這篇文章去找父母買iPad,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的小心思,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
上一期講座回放:
進入公眾號點擊左下角「聯繫客服」處,聯繫【申研小助手-小黃帽】,獲得加拿大研究生申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