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高分子科學走向國際前沿

2020-12-20 科學網
高分子科學走向國際前沿
——記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高分子科學60年創新曆程

 

▲1983年,化學所高物實驗室,錢人元先生(右二)和中科院化學所高分子物理實驗室的同事們討論聚丙烯丙綸紡絲的工作。

 


 

▲PI 薄膜



▲複合膜生產線

■本報記者 甘曉 通訊員 李丹

從上世紀50年代到今天,中國高分子科學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這與中科院化學所的貢獻密不可分。

化學所是國內最早開展高分子科學與材料研究的科研單位之一。早在建所之初,高分子科學就成為化學所的主要學科方向之一。六十年來,化學所重視基礎研究,不斷拓展研究領域,按照國民經濟和國防科技需求,在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材料等重要學科前沿和應用領域開展了系統的創新性研究,有力地促進了高分子學科的發展。

高分子科學「從無到有」

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高分子工業剛剛起步。1956年,中科院化學所成立,時任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副所長的王葆仁帶領多名研究人員遷入化學所,成立了高分子研究室。這便是如今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前身。

中科院化學所副所長王篤金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說:「研究人員圍繞當時國家最迫切的需要開展科技創新,完成了我國高分子學科從無到有的過程。」

在高分子物理方面,研究人員建立並推廣了測定高分子最基本的結構參數—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方法,逐漸延伸到高分子溶液性質、高分子鏈結構與表徵等方向。高分子化學方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己內醯胺、離子交換樹脂等成為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此外,常溫/高溫凝膠色譜儀、氣相滲透儀、沸點升高儀、裂解色譜儀等科研儀器,也逐步實現了批量生產並推廣到許多科研機構,對提升我國高分子科學整體水平發揮了引領作用。

助力國家重大任務

化學所的高分子科學研究從成立起,就重點服務於國家重大任務。為國家「兩彈一星」的研製,化學所老一輩科學家開展了酚醛樹脂、環氧樹脂以及推進劑、黏結劑的研製。上世紀60年代,在「任務帶學科」的思想指導下,開展了「複合材料」與「感光材料」兩大領域的研究。

2001年,為了滿足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尤其是航天、航空、空間、微電子等發展的需要,高技術材料實驗室在化學所組建。

高性能有機矽材料是航空、航天、電子等高技術領域必不可少的關鍵材料之一。化學所先後在國內率先研究並開發了甲基乙烯基和苯基矽橡膠、耐油矽橡膠、高強度矽橡膠等重要高性能有機矽材料。自主研製的系列耐高溫矽橡膠、系列空間級矽橡膠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載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作出了貢獻。

據了解,該實驗室還在耐高溫聚醯亞胺、耐燒蝕防熱酚醛樹脂、特種環氧樹脂等高分子材料領域取得了具有重要影響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近百種系列化貨架產品,支撐著我國高新技術領域中許多重要工程型號的研製與發展。

與世界科學前沿並行

60年來,高分子科學在中科院化學所生根發芽,在多個領域已實現與世界科學前沿並行。

最近,高分子科學方向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高分子化學作為化學所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已在共軛高分子的設計、合成和光電性能研究,有機聚合物電子學和光子學等研究方面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高分子物理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分子單鏈結構、動態性質以及與界面相互作用、各種散射技術在高分子中的應用等領域。高分子理論與模擬研究則集中在聚合物結晶動力學、軟凝聚態物理理論等方面。

此外,研究人員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高分子仿生材料等方面也取得了諸多新進展。基于堅實的科學基礎,化學所在高分子材料領域開展了豐富的成果轉化工作,為國民經濟作出了貢獻。例如,在遼寧營口向陽化工廠實現了聚丙烯催化劑的產業化,同時,科研人員開發出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聚丙烯纖維製造技術,使我國衣著用化纖新品種丙綸的開發處於國際前列,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展望未來,化學所的高分子科學將繼續堅持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材料等研究領域的創新性研究,繼續為化學科學的發展做出不懈努力,繼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所作出卓越貢獻。

 

《中國科學報》 (2016-09-05 第6版 院所)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化學所高分子科學60年:走向國際前沿—新聞—科學網
    化學所是國內最早開展高分子科學與材料研究的科研單位之一。早在建所之初,高分子科學就成為化學所的主要學科方向之一。六十年來,化學所重視基礎研究,不斷拓展研究領域,按照國民經濟和國防科技需求,在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材料等重要學科前沿和應用領域開展了系統的創新性研究,有力地促進了高分子學科的發展。
  • 中國高分子科學奠基人於同隱逝世
    中國高分子科學奠基人於同隱逝世 2017-02-07 10:59:00來源:看看新聞網
  • 青年科學家(學者)在線國際論壇舉辦—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東師範大學舉辦青年科學家(學者)在線國際論壇,論壇共吸引了來自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馬普所、香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前沿」走向全球
    2012年4月16日,由浙江大學出版社與愛思唯爾集團合作出版的「中國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前沿」系列叢書在倫敦書展上發布。    這套叢書自策划起,就瞄準了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和熱點領域——智能科學與技術,邀請了該領域的領軍人物王飛躍教授為叢書主編,並架構了包括Semantic Web創始人、IEEE ITSS的現任主席,IEEE、ACM部分相關雜誌的主編等在內的國際編委會。浙大出版社和編委會進行了多次討論,最終確定了一個初步框架。
  • 一生最愛是科學 丹青難寫是精神—新聞—科學網
    1956年,中國科學院決定在北京創建化學研究所,錢人元「受命」帶著高分子科學研究成果和隊伍奔赴北京,參與了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化學所」)的籌建,隨後的47年,錢人元一直在化學所從事科研教學工作,為化學所的科研事業開闢了一片新天地。 「創業」初期,國內儀器工業落後,又受國外西方全面封鎖,錢人元帶領研究人員自己動手設計製作儀器。
  • 中國社會科學網英文頻道上線 擴大國際學術話語權
    中新網12月31日電 中國社會科學網英文頻道今日正式上線。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王偉光表示,中國社會科學網中英文頻道相繼上線,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加快哲學社會科學信息化建設,推動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擴大國際學術話語權的重要舉措。
  • 高分子領域有哪些國家重點實驗室?
    例如:高分子科學與材料科學的學科交叉,建立了以塑料、橡膠和纖維三大高分子合成材料為代表的傳統高分子工業;高分子科學與信息科學的學科交叉,產生了以光電磁功能高分子為代表的新興學科領域-塑料光電子學;高分子科學與生命科學及環境科學的學科交叉,形成了以生物醫用高分子和生態環境高分子為代表的新興高分子產業等等。
  • 高考志願填報,高分子專業考慮一下!
    以「國家重大需求和學科前沿導向的基礎研究」為總體定位,結合學科發展和學科交叉的需要,基於原有的研究基礎,設置四個主要研究方向:(1)通用高分子的高性能化;(2)生物醫用高分子的設計;(3)高分子相關的功能介孔材料;(4)高分子多尺度製備科學與技術。
  • 華南理工:以重大科技前沿問題打造學科高地—新聞—科學網
    穿行於64載風雨鐫刻的時光隧道,以科教興國為己任的華南理工大學(下稱「華南理工」),始終著眼於國家和區域創新發展戰略需求,始終著眼於重大科技前沿問題,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勇立潮頭,揚帆致遠,打造出一批高水平優勢學科群,形成了若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科高地,躋身為推動創新中國戰略實施的生力軍。
  • 中國高分子的第一篇《Science》!
    那從事高分子科學領域研究的你們,是否知道中國人的第一篇高分子方向的《Science》論文是何時發表的呢?1995年2月17日,《Science》上刊登了由南京大學石高全教授等人發表題目為「A Conducting Polymer Film Stronger Than Aluminum」的研究報導,正式翻開了中國高分子科學研究在世界自然科學頂級期刊上全新的一頁。
  • 走向世界的高分子人 | 波士頓美國物理學會三月會議感想
    為鼓勵研究生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開拓專業視野,提高交流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高分子科學系自2015年7月起資助研究生出國出境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 程正迪院士獲日本高分子學會國際獎
    在5月30日舉行的日本高分子學會第66次年會上,美國工程院院士程正迪教授被授予日本高分子學會國際獎(International Award
  • 中國科協發布十大海洋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新聞—科學網
    8月13日,在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系列活動之一——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暨2020海洋學術(國際)會議上,中國科協發布了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 清華大學專業介紹: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為總體目標,將化學工程的學科發展與生物、信息和材料等前沿學科緊密結合;高分子材料學科建設將突出信息材料、生物組織工程材料和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等方向。我系的目標是:建設國際先進水平的化工與高分子學科,繼續強化科技成果轉化,為我國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及其相關領域如能源、資源、環境產業發展培養一流人才。    化學工程系設置?化學工程與工業生物工程?和?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探尋新媒體時代傳統科普期刊走向—新聞—科學網
    10月22日,由中國科協科普部支持,科普時報社和中國科普網主辦的「科普期刊融合發展交流沙龍」第三期活動在京召開,圍繞「新媒體時代傳統科學期刊的科普經驗分享」主題,在京相關科普期刊負責人、科普專家進行了交流探討,分享了新媒體時代傳統科普期刊發展壯大的成功經驗和有益探索。 內容是媒體融合的核心。
  • 中國科協發布20個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新聞—科學網
    10個對科學發展具有導向作用的科學問題和10個對技術和產業具有關鍵作用的工程難題。 10個前沿科學問題為: 冠狀病毒跨種傳播的生態學機制是什麼? 引力波將如何揭示宇宙奧秘? 地球物質是如何演化與循環的? 第五代核能系統會是什麼樣子? 特種能場輔助製造的科學原理是什麼? 數字交通基礎設施如何推動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發展?
  • 地球科學學科前沿叢書 6種
    「地球科學學科前沿叢書」重點聚焦於一些蓬勃發展的前沿領域,從21 世紀國際地球科學發展的大背景和大趨勢出發,從我國地球科學發展的國家戰略需求著眼,深刻洞察國際上本學科發展的特點與前沿趨勢,特別關注相應學科領域和其他學科領域的交叉融合,規劃提出學科發展的前沿方向和我國相應學科跨越發展的布局建議,有力推動未來我國相應學科的深入發展。
  • 高分子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配置清單
    實驗室依託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立足國際纖維科技前沿,緊密結合國家戰略需求和國計民生需要,在高性能纖維領域打破國外壟斷、民用纖維領域引領產業超越國家先進水平、生物質纖維和無機纖維開展前沿探索研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 科研進階 | 劍橋大學 | 化學工程、高分子化學:材料工程:高分子化學材料研究(2021.2.6開課)
    事實上,以塑料為代表的高分子聚合物研究在過去二十年間迎來了巨大發展。由於新興合成技術可以在分子大小、形狀、性質方面做到無與倫比的控制,顯示器、藥物運輸、傳感器、電子產品等新興應用每天都在誕生,為性能提升和成本控制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動力。項目將聚焦高分子、超分子化學材料工程與科學研究前沿領域。
  • 中國社會科學網新版上線 搭建學術互動平臺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王建峰)2013年12月31日,中國社會科學網新版上線儀式暨2013年編委會全體會議在京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中國社會科學網編委會主任王偉光啟動新版上線。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黨組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總編輯、中國社會科學網編委會副主任高翔主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