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前沿」走向全球

2020-12-25 光明數字報

    2012年4月16日,由浙江大學出版社與愛思唯爾集團合作出版的「中國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前沿」系列叢書在倫敦書展上發布。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在首發式上高度肯定了這套叢書,認為該叢書展現了當今國際主流的學術出版規範,是中國科技出版業與國際科技出版業合作的又一成功範例,為科技原創出版物的全球傳播,探索出很好的模式,打開了更多的渠道。

    與國際知名科技出版商合作出版面向全球讀者的英文科技原創圖書,是浙大出版社在走出去過程中開創的一條中國科技出版「走出去」之路。此次與愛思唯爾集團的合作,是繼2006年與斯普林格合作出版《中國科技進展》叢書之後,與國際知名出版集團啟動的又一大型合作出版項目,再次確立了浙大出版社堅持中國科技原創學術出版「走出去」的橋頭堡地位。該項目將充分利用合作雙方的出版資源和優勢,共擔風險,共享收益,面向全球發行,力爭成為國際智能工程技術領域的學術精品。

    這套叢書自策划起,就瞄準了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和熱點領域——智能科學與技術,邀請了該領域的領軍人物王飛躍教授為叢書主編,並架構了包括Semantic Web創始人、IEEE ITSS的現任主席,IEEE、ACM部分相關雜誌的主編等在內的國際編委會。浙大出版社和編委會進行了多次討論,最終確定了一個初步框架。在此框架的基礎上,浙大出版社和多家國際知名科技出版商,如MIT,Elsevier,Springer,Wiley等,討論了叢書的框架,以及合作的可能。在綜合了國際動向、國家重點戰略發展方向,編委會、評審專家及合作出版社的建議後,確定了最終的叢書框架和合作出版社,並由專家推薦了一批活躍在研究一線的傑出研究者。

    在叢書三年的運作中,我們不斷發現智能研究領域的優秀青年學者,不斷和作者與專家溝通,組織新的選題。作者通過填寫我們精心設計的選題申報表和提交的樣章,在同行評議的過程中,很快都得了國際專家的高度評價,正式進入了出版流程。

    為了更好地執行國際出版學術規範,我們根據國際出版規範以及在以往與國際出版商合作過程中積累的經驗,總結出了中國科學家在選題準備、稿件準備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整理成了作者指南,幫助作者更快地適應國際學術出版規範。在編輯過程中不斷與合作方、作者進行良好溝通,使出版的圖書符合國際標準。經過不懈努力,該套叢書獲得了合作方愛思唯爾集團的高度肯定。

    通過國際合作出版,浙江大學出版社不僅凝聚了海內外優質資源,培養了國際化編輯和版貿隊伍,更重要的是增強了中國學術出版的國際影響力,促進了學者們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這次的「中國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前沿」不僅通過Elsevier強大的全球銷售網絡進入主流營銷渠道,被全球知名學術圖書館收藏,還將上線其最新開發的Insights電子圖書和按需印刷系統,同時也會在其著名的可供1100萬科學家同時訪問的ScienceDirect進行電子圖書銷售。同時,也可通過Elsevierdirect.com以及第三方進行單獨購買。

相關焦點

  • 科學網—高分子科學走向國際前沿
  • 聯邦學習、AutoML、認知智能,市北·GMIS 2019帶你一覽AI前沿技術
    本次峰會以數據智能為主題,聚焦前沿研究方向,同時關注產業生態的發展,為技術從研究走向落地提供借鑑。點擊閱讀原文,即刻報名。自 1956 年達特矛斯會議提出「人工智慧」的名稱和概念以後,AI 技術已經發展了 60 餘年,經歷過「寒冬」也經歷過「復甦」。
  • 中國工程院發布《全球工程前沿2020》
    地理時空大數據、智能納米藥物、類腦智能晶片、可再生合成燃料……中國工程院18日發布《全球工程前沿2020》報告,遴選出93個工程研究前沿與91個工程開發前沿,旨在把握全球工程科技趨勢,推動工程科技創新發展。  「2020年度全球工程前沿研究報告,是基於廣大院士專家集體智慧和大數據分析統計相結合形成的研究成果。」
  • 萬字整理:中國腦科學研究主要研究機構概覽
    由北京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軍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等單位聯合共建,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將重點圍繞共性技術平臺和資源庫建設、認知障礙相關重大疾病、類腦計算與腦機智能、兒童青少年腦智發育、腦認知原理解析五方面開展攻關,實現前沿技術突破。
  • 地球科學學科前沿叢書 6種
    迄今叢書已正式出版6種,及時將國際最新學科發展前沿態勢介紹給國內同行,為國內地球科學研究人員跟蹤國際同行研究進展提供了學習和交流平臺,得到了地球科學界的一致好評。本書系統分析了國內外生態水文學的發展歷程,總結了學科的戰略地位、學科體系的發展及其分支學科的聯繫,前瞻性地分析了生態水文學學科發展態勢,凝練出學科前沿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和重大戰略研究方向,提出了近期和中長期學科發展的戰略布局與建議。
  • 河北省成功舉辦「藜麥研究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和前沿技術」燕趙科學...
    2020年12月4日,由河北省科學技術廳、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國家半乾旱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辦,中國作物學會藜麥專業委員會、張家口市農科院、京津冀藜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單位協辦的「藜麥研究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和前沿技術」燕趙科學論壇在石家莊成功舉辦。
  • 我國基礎前沿研究監測指數排名全球第二
    《2019全球城市基礎前沿研究監測指數》(以下簡稱《指數報告》)報告發布暨研討會24日在北京召開。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科技戰略情報研究所副所長楊帆研究員代表研究團隊發布《指數報告》。在全球主要城市基礎前沿研究監測指數TOP20城市中,美國有波士頓、舊金山、洛杉磯等10座城市入選,中國有北京、上海、南京和合肥4座城市入選,其中北京位列全球第四,上海位列第六。
  • 2020年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發布!
    會議由中國科協和山東省政府主辦,中國海洋學會、山東省科協、青島市政府等共同承辦,中國海洋學會、青島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執行。本屆論壇以「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包括開幕式、主題報告會、8個分論壇和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旨在加強國際海洋科技領域交流,提升對外開放水平,聚集全球海洋人才、學術、產業資源,打造海洋學術交流高端平臺,搭建「雙招雙引」平臺和「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的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 東大成立「腦科學智能技術研究院」,兒童成重要應用者
    5月18日上午,東南大學在四牌樓校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成立「腦科學與智能技術研究院」。旨在為全世界提供腦科學大數據資源,將腦智智能應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腦科學研究不僅是當前國際科技前沿的熱點領域,也是理解自然和人類本身的「終極疆域」。
  • 領略全世界最前沿科學問題研究進展
    為紀念創刊125周年,《科學》雜誌於2005年7月提出了125個重要的科學問題,其中包含25個最突出的重點問題以及其他100個生命科學、物理學、數學等領域的難題。  現在,距離這125個重要科學問題的提出已經過去了15年,人類在科學研究的很多領域持續攻關。本報邀請專家學者就其中一些與氣象有關的科學問題展開論述,分析當前最新研究進展,展望未來研究路徑。
  • 《全球工程前沿2020》報告發布 新冠病毒研究入選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今天(12月18日)上午,中國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2020》報告在京發布。報告圍繞信息與電子工程、醫藥衛生等9個領域,遴選出年度工程研究前沿93項和工程開發前沿91項。記者注意到,在醫藥衛生領域,「新型冠狀病毒及潛在新發高致病病毒的全球研究」入選前十名。
  • 300餘名中外專家齊聚株洲,共商智能運載裝備前沿技術
    ——智能運載裝備前沿技術發展高端論壇」在湖南株洲召開來自政產學研各界的300餘名院士、專家、學者、嘉賓齊聚一堂,以「創新融合,智驅未來」為主題,瞄準新基建領域,聚焦智能運載裝備前沿技術,進行對話交流和研討,密集發布內容豐富的主旨演講,為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貢獻真知灼見
  • 人工智慧和數據科學:SKEMA 商學院成立全球增強智能實驗室
    巴黎2018年12月13日電 /美通社/ -- SKEMA 商學院為該項目投入 300 萬歐元的初步預算,目標是在未來 5 年內將該實驗室打造為前沿的增強現實技術中心。該實驗室將開發數據科學和人工智慧算法,並致力於通過預測建模解決企業和現代社會所面臨的新問題。
  • 中國科學院學部第108次 「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在滬召開
    2020年10月26-27日,中國科學院學部第108次「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印度洋與青藏高原的相互作用」在上海衡山賓館舉行。本屆論壇以「印度洋與青藏高原的相互作用」為主題,回顧和梳理了近期在青藏高原、印度洋以及亞洲、非洲等周邊地區相關研究的進展,針對季風與氣候、高原冰川與地貌的演化、環流與生態系統等不同側面的學術成果進行了學科交叉的研討,就探索在地球科學領域跨學科、跨研究領域的前沿發展方向及其影響進行了多層次的分析。
  • 國內管理領域首個開展數據科學研究的「學系」,如何立足前沿、服務...
    「頂天立地」、求真務實立足前沿、引領學科與行業發展,作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最「前沿」學系之一,數據科學與管理工程學係為應對商業與社會發展的前沿需求而生,它「新」,因為它是國內管理領域內首個開展數據科學研究的團體;它底子「深」,其依託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伴隨管理學院40年發展歷程,已擁有深厚學科積澱,且為國家「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
  • 2019研究前沿報告發布,快來看看哪些研究方向入選Top10熱點前沿?
    生態與環境科學領域的Top10熱點前沿主要分布在生態科學和環境科學兩個子領域,水體生態環境問題及多學科解決方案仍是研究前沿重要的關注點。 具體來看,環境科學子領域的熱點前沿主要涉及利用微生物的汙水處理技術、水中汙染物分析分離技術和環境汙染物的環境特徵與風險研究。其中,汙水處理技術相關的前沿包括「活性汙泥消化技術的機理、工藝與影響因素」、「厭氧氨氧化技術及在汙水處理中的應用」及消化過程中「微生物種間電子轉移的機理及應用」。
  • 2019年IT前沿技術及航空業應用盤點
    回顧過去一年全球IT前沿技術大事件,有不少令人驚嘆的突破。比如,曾以為5G為時尚早,卻在今年正式商用;量子計算似乎還是個遙遠的概念,谷歌卻在今年宣布實現了「量子霸權」;3D列印已經可以列印出會呼吸的肺和金屬零件;腦機接口曾以為只在科幻片中存在,今年就有公司公布了腦機接口系統……這些技術突破不斷刷新著人類的認知,並帶領人們向著全新的時代不斷進發。
  • 站在地學研究前沿 應對全球變化挑戰
    原標題:站在地學研究前沿 應對全球變化挑戰  本報記者 李 豔  9月中旬,教師節過去不久,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辦公樓裡仍掛著學生們自己設計的謝師海報,特色明顯。2009年初,為深入研究地球系統的運行規律,以及人類活動對地球系統所產生的影響,為中國乃至世界培養應對全球變化方面的高層次人才,清華大學成立了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一年後,又以中心為依託,聯合計算機系、環境系、核能研究院等院系成立全球變化研究院,圍繞全球變化問題組織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
  • 中國科協發布十大海洋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新聞—科學網
    8月13日,在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系列活動之一——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暨2020海洋學術(國際)會議上,中國科協發布了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 如果你立志科學發現,請選擇前沿學科
    【你的大學你做主】什麼是前沿學科?中國科學院與科睿唯安聯合發布的《2019研究前沿》報告,通過指標選取和科學測算,遴選出年度十個高度聚合的大學科領域排名最前的100個熱點前沿和37個新興前沿,較為客觀地反映出相關學科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