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6日,由浙江大學出版社與愛思唯爾集團合作出版的「中國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前沿」系列叢書在倫敦書展上發布。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在首發式上高度肯定了這套叢書,認為該叢書展現了當今國際主流的學術出版規範,是中國科技出版業與國際科技出版業合作的又一成功範例,為科技原創出版物的全球傳播,探索出很好的模式,打開了更多的渠道。
與國際知名科技出版商合作出版面向全球讀者的英文科技原創圖書,是浙大出版社在走出去過程中開創的一條中國科技出版「走出去」之路。此次與愛思唯爾集團的合作,是繼2006年與斯普林格合作出版《中國科技進展》叢書之後,與國際知名出版集團啟動的又一大型合作出版項目,再次確立了浙大出版社堅持中國科技原創學術出版「走出去」的橋頭堡地位。該項目將充分利用合作雙方的出版資源和優勢,共擔風險,共享收益,面向全球發行,力爭成為國際智能工程技術領域的學術精品。
這套叢書自策划起,就瞄準了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和熱點領域——智能科學與技術,邀請了該領域的領軍人物王飛躍教授為叢書主編,並架構了包括Semantic Web創始人、IEEE ITSS的現任主席,IEEE、ACM部分相關雜誌的主編等在內的國際編委會。浙大出版社和編委會進行了多次討論,最終確定了一個初步框架。在此框架的基礎上,浙大出版社和多家國際知名科技出版商,如MIT,Elsevier,Springer,Wiley等,討論了叢書的框架,以及合作的可能。在綜合了國際動向、國家重點戰略發展方向,編委會、評審專家及合作出版社的建議後,確定了最終的叢書框架和合作出版社,並由專家推薦了一批活躍在研究一線的傑出研究者。
在叢書三年的運作中,我們不斷發現智能研究領域的優秀青年學者,不斷和作者與專家溝通,組織新的選題。作者通過填寫我們精心設計的選題申報表和提交的樣章,在同行評議的過程中,很快都得了國際專家的高度評價,正式進入了出版流程。
為了更好地執行國際出版學術規範,我們根據國際出版規範以及在以往與國際出版商合作過程中積累的經驗,總結出了中國科學家在選題準備、稿件準備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整理成了作者指南,幫助作者更快地適應國際學術出版規範。在編輯過程中不斷與合作方、作者進行良好溝通,使出版的圖書符合國際標準。經過不懈努力,該套叢書獲得了合作方愛思唯爾集團的高度肯定。
通過國際合作出版,浙江大學出版社不僅凝聚了海內外優質資源,培養了國際化編輯和版貿隊伍,更重要的是增強了中國學術出版的國際影響力,促進了學者們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這次的「中國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前沿」不僅通過Elsevier強大的全球銷售網絡進入主流營銷渠道,被全球知名學術圖書館收藏,還將上線其最新開發的Insights電子圖書和按需印刷系統,同時也會在其著名的可供1100萬科學家同時訪問的ScienceDirect進行電子圖書銷售。同時,也可通過Elsevierdirect.com以及第三方進行單獨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