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鳴 熱愛電影的人 不會被電影拋棄

2020-12-11 北青網

儘管已在北京上學、工作多年,但梁鳴卻時常會想起他在伊春老家的少年往事,於是2012年在家養傷的他開始創作劇本,並有了現在的《日光之下》。

《日光之下》是梁鳴擔任編劇、導演的第一部電影,11月27日開始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作為處女作,《日光之下》可謂驚豔亮相,收穫了2019平遙國際電影展羅伯託·羅西裡尼榮譽·評審榮譽、費穆榮譽最佳導演等多個獎項。平遙國際電影展評委會的授獎詞評價說:「充滿激情、能量和毫不避諱的勇敢。這位導演以成熟的電影語言向我們展現了某種互通的人性以及複雜的情感,引領我們去關注生存的現狀和對自我的認知。」

《日光之下》片名取自《聖經》:「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英文名「Wisdom Tooth」,是智齒的意思,北方俗語稱之為「立事牙」,暗示人類心智趨於成熟時才長出智齒,象徵著長大成人的分水嶺。在影片中,少女谷溪毫無規律的智齒疼痛貫穿故事始終,既映射著她的成人危機,又帶出了冷冽小鎮無可避免的蕭條和逝去感。

梁鳴解釋說:「對於我們每個獨立的個體而言,我們無法俯瞰世間。站在自身的角度,每一天都是未知的,新鮮的。」

八年時間終於等來影片上映

電影《日光之下》以少女谷溪的視角切入,講述了1999年寒冬之際發生在東北小城的一段往事。谷溪(呂星辰飾)因沒有戶口即將失業,而相依為命的哥哥谷亮(吳曉亮 飾)因海洋漏油事故不得不中斷工作。當哥哥女友慶長(王佳佳 飾)出現,三人的關係卻隨著氣溫的驟降變得危險而曖昧,而一具海上浮屍牽扯出的殺人案,一盤神秘磁帶所揭露的犯罪真相,讓谷溪在青春與成人的世界邊緣反覆遊走,迅速成長。

談及創作靈感,梁鳴介紹說是諸多的新聞事件,以及他在東北老家聽到的一些故事,包括邊境的故事,以及海上漁民的故事等,觸發了他的劇本靈感,「再加上我比較懷念自己少年時期的生活,也就是影片裡呈現出來的2000年之前,網際網路時代還沒有興起的時候,大家還是靠書信往來,我比較懷念那個時期的氣息和味道。我覺得人們那時候更珍惜彼此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因為比較難,不像我們今天可以隨意去跟任何人視頻通話,去見面。那個時候大家珍惜每次在一起,視野也沒有非常開闊,內心會湧現出很多純淨感。」

《日光之下》劇本第一稿於2012年完成,隨即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及北京國際電影節創投單元。但是,影片真正拍攝則一直延遲到了2018年,梁鳴成為第三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青蔥計劃中的五強導演。《日光之下》得到專業人士的幫助並找到投資,最終成為阿里影業扶植青年導演的「薪火計劃」首部作品得以拍攝並上映。

從劇本階段到現今上映,已是八年時間,梁鳴表示《日光之下》不僅代表著他「從2012年寫劇本到上映的八年時間」,還包含了「大學畢業至今的人生經歷」。對他而言,「無論寫小說、做音樂,還是拍電影,都是與世界對話,與自己對話的一種方式。」

剪掉了很多戲,最終從女性視角出發

對於選擇從女性視角講述故事,梁鳴表示並非刻意,「一開始沒想這麼多,沒有男性視角還是女性視角這個概念。其實我書寫每一個角色的時候,都要進入那個角色,都要站在那個角色的角度去考慮他們的困惑、糾結、愛與恨。他們在我心裡其實是同等重要的,只是恰好這個故事要放大谷溪的世界,所以壓縮了別人的世界。」

梁鳴說他開始只是非常自然地在書寫故事,在創作劇本的漫長過程中,慢慢進入谷溪這個女孩角色時,才發現她對這個世界的渴望,以及對愛的渴望,「女性內心的那種柔弱、細膩、敏感,還有堅強以及堅韌的部分,讓我覺得非常豐富。從小我的家庭也給予了我很多,讓我關注並尊重女性,我覺得女人身上有種天然的對立,就是外表看起來很柔弱,但內心非常堅韌。其實東北男人大都比較大大咧咧,就像片中的谷亮,他們沒有那麼細膩,也不會思考得那麼細微。」

梁鳴笑說,若非要為他從女性視角展開故事找個理由,或許是與他自身性格有關:「確實我自己是個相對來說比較細膩的人,我從小想的事情就比較多,大家覺得我很注意一些細節,覺得我很會照顧朋友們。」

梁鳴表示,在創作中,演員們幫了他很多,「星辰和佳佳她們對於谷溪和慶長的那種詮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和好點子。呂星辰恰好有一個哥哥,她不是獨生女,所以她在第一次讀到劇本的時候,就特別能感受到谷溪身上的糾結矛盾和那種勁兒。到後面剪輯的時候,我們作選擇,讓少女的視角更加極致,可以說,這種女性視角也是一點點演變到現在這種極致感。因為當時在拍攝中,我們也拍了很多方案,比如說他們小的時候,父輩的故事以及哥哥犯罪那條線,就是說有一些視角會跳脫出來,最終我們在剪輯的時候做了減法,刪去了另外一些戲,更集中在這個少女身上。」

追求自然光線,所見即所得

《日光之下》主要是在黑龍江伊春和遼寧葫蘆島拍攝的,梁鳴說為了找到上世紀90年代末的感覺,他們跑了很多地方,「我們從北京開車去了葫蘆島、丹東、延吉、延邊、通化,還有一些小城和村莊。看了非常多的地方之後,最終決定在我從小最熟悉的伊春拍攝,然後把海邊的部分放在葫蘆島拍。隨著城市進程的改造,90年代的很多東西遺留下來的越來越少,但運氣比較好的是,在我的故鄉還是能夠找到一些沒有被拆掉的、保護著的,甚至有正在居住著的這樣的老房子。」

為了還原那個時代,梁鳴找了很多老照片作參考,「我們拍攝時要避免穿幫,例如那些新的高臺、電線桿,房子頂上的瓦。谷溪、谷亮的家,是我們改造的,原來有一個很小的房子,我們進行了擴建,打通了窗戶,以便讓夕陽能照射進來。而且它原來沒有院子,所有的院子都是我們美術做的。在有限的成本當中,盡力去做到接近那個時代。」

影片名為《日光之下》,梁鳴拍攝時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要去提前判斷自然光的光線、方向:「東北的天光落得特別快,每天日照非常短,我們夜戲又少,大部分都是日戲,所以每天都在看著太陽,跟太陽、光線賽跑,要搶在它落下之前儘量把戲完成。在影片最後結尾部分,我有一些遺憾,因為已經沒法操控天光了。我們基本上都是自然光,人造光線用得比較少。選場景的時候其實我們就在看天光,比如教堂,我們會觀察光線幾點鐘射進來,打在教堂這個牆上才好看,我們都是儘量完成這個真實感。我們都是在等天色,甚至在搶那個真實感。從小我們家的那種天空和光線,對於我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我兒時的記憶是非常清透的,就是冬天也會有很暖和日照的那種感覺,我覺得這很重要。它也成為我還原那個時空,講述往事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在後期也沒有修正,就覺得所見即所得。因為它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就是要相信這個真實自然發生的東西,我覺得那也是契合這個電影的一個氣質。所以我並沒有刻意去說,冷暖如何交替,我要怎樣怎樣,其實是沒有的。」

除了每天跟太陽、光線賽跑,劇組還要和寒冷對抗,拍攝時平均零下二十多攝氏度的氣溫讓大家都凍出了張力,梁鳴笑說:「這個冷對演員來說,還挺奇妙的,我觀察天氣的變化,以及演員之間的變化,漸漸發現在特別寒冷時,他們的情感反而有一些很特殊的張力在裡面。」

在這種極寒天氣下,梁鳴也被刺激出不少新想法:「我們很多戲是邊拍邊改邊調整的,因為每天看見演員的變化,天氣的變化,我也在感受那個變化。我就會覺得有一些變化是會更好的,有一些必須要臨時作調整。」

首次做導演給予演員的信任和自由度很重要

梁鳴是中國傳媒大學2002級表演專業畢業,演過《誰說大象不能跳舞》《檸檬歲月》《同居密友》等,還曾拍攝過婁燁的兩部電影,遺憾的是戲份最終都被刪掉了。而《日光之下》是梁鳴首次導演電影長片,「《日光之下》是我以前做演員的時候,內心憋著一股想表達的熱情,再加上人生閱歷也沉澱到了一定階段。」

後知後覺的是,梁鳴發現自己在執導《日光之下》時,從未因自己做過演員而給演員們作示範,「我覺得這個還挺有意思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沒有(示範),也許大家太信任對方了。我跟幾位演員,我們彼此信任,他們之間也很有默契,我當時在監視器裡所看到的,攝影機所捕捉到的,我都覺得是正確的。我經常會用一些詞去點他們,比如我說『有沒有可能性,讓這種情緒再多一點』,我說『這場戲你們應該要注意關係的遞進,以及你在他的眼睛當中,你要捕捉到什麼』,我說『你可能要再拿一點點不一樣的,或者說你這個時候,不要露太多』。我會經常這樣去跟大家探討,他們很容易理解我的意思,我覺得還是這次合作的演員好吧。」

《日光之下》中幾位年輕演員的演技大受稱讚,梁鳴表示他所做的就是給了他們極大的表演空間,「我和攝影師、燈光師就是在旁邊觀察,靜靜地看他們是如何完成這場戲的調度的。我在覺得有哪些不妥當的地方,或者是我有更好的想法,我再去跟他們調整。電影是共同創作,我們整個團隊主創在現場,大家都會就每一場戲有一些自己小小的建議。如果好的,我會立刻作出決定需不需要改變。所以那個時候,我們都會先以演員的表演為主,以演員自我感受為主,因為故事都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的事,一般都是先有人才有事,我試圖讓演員們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以真實的情感去表達當下想要表達的東西,我們也彼此信任,所以演員們在《日光之下》裡貢獻了強大的表演能力。」

首次做導演,梁鳴表示給予演員的信任和自由度很重要,甚至對素人演員也是一樣,「因為素人演員不知道我在幹嗎,不知道後面電影會經歷過怎樣剪輯,他們也沒有表演經驗,其實更多人是心裡打問號的,所以這種信任感特別重要。你首先不能讓他們有一種,你在利用我,拍個什麼東西的感覺。」

唯有堅持,才有機會

《日光之下》能夠拍攝完成,梁鳴感謝「青蔥計劃」。梁鳴講述說他的大學老師知道他一直在寫一個劇本想找機會拍出來,就給他推薦了青蔥計劃,「但我感覺自己不是很符合要求,就沒報名。因為我沒有過往作品,也沒拍過廣告。後來我一個導演朋友,當時在籌備一個電影,我去給他演一個角色,我們在籌備期間,有一天我在劇組辦公室,我們要開會了,我看他在弄電腦,我說你幹嗎呢?他說報青蔥計劃呢。他說你不報嗎?我說我感覺好像選不上吧。他說今天最後一天截止了,趕緊報了吧,你那劇本都是現成的,不複雜,就填填表什麼的,我說那就報了吧,就在截止這天報了。後來就有幸被選中了。」

作為第三屆青蔥計劃五強導演,梁鳴在導演訓練營階段便經過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李少紅以及耐安、黃石、李睿珺、蔡尚君四位資深導師在劇本工坊環節的指導,在劇本創作與拍攝方法等方面給予了梁鳴多方面的幫助。梁鳴慶幸自己在青蔥計劃得到了如此多的業內人士的支持和鼓勵。

最終在2018年10月,《日光之下》作為阿里影業扶植青年導演的「薪火計劃」首部作品開機。梁鳴說:「我是第三屆青蔥計劃的五強,2018年拿到了國家電影局的專項扶植基金,我們五強導演每人都是100萬用於電影拍攝。由於阿里和青蔥是非常好的合作夥伴,我們很自然就達成合作,阿里特別尊重創作,沒有幹涉我選演員,我用什麼主創團隊,他們不會幹涉,包括在後期剪輯階段,他們會提出意見,但是會說『導演你來作決定』,這個對我們年輕導演來說非常難得和珍貴。」

2019年《日光之下》首次亮相,即獲得2019平遙國際電影展羅伯託·羅西裡尼榮譽·評審榮譽和費穆榮譽最佳導演獎,梁鳴領獎時激動地說,「我當演員的時候,一直夢想走一次紅毯,沒想到這次用另一種方式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有人問我是寫劇本時孤獨,還是當演員接不到戲時孤獨。我說還是當演員接不到戲孤獨,因為寫劇本時,能感到劇中谷溪、谷亮、慶長、東子一直陪伴著我,他們陪了我六年。」《日光之下》女主角呂星辰上臺擁抱梁鳴時說:「熱愛電影的人,不會被電影拋棄。」

所以,梁鳴鼓勵年輕的同行要勇敢、要堅持,「我覺得我還是一個挺好的、鼓勵人的例子,這六年我沒有放棄這個劇本,才有機會拍出來。同時最好多發展幾個劇本項目,時刻為機會準備著。」

談及未來,梁鳴說不想把自己框住,「我不會因為拍出了自己的處女作,以後就當導演,就再也不演戲了,就沒有演員這個身份了,我覺得不是這樣的。」

梁鳴說自己愛電影,他可以做演員,做劇本創作,做導演,甚至做製片人,「我覺得自己只要對電影有熱情,是可以有很多身份在這個裡面共同前進的。我覺得這些年給年輕導演的機會更多了,這個市場更友好了。」

文/蕭遊 供圖/圈圈

責任編輯:常林(EK008)

相關焦點

  • 導演梁鳴:因為愛電影所以堅持,《日光之下》是很純粹的創作
    青年導演梁鳴記得,《日光之下》在2019年平遙國際電影展世界首映的那天,35歲的自己坐在觀眾席裡,他沒有去觀察旁邊觀眾的反應,只是凝視著大銀幕,那時電影賜予他的感受尤為神奇:「太奇怪了,銀幕上的那些人好像是真實存在的,但他們是我創造出來的,又好像不是,甚至我會覺得這個電影都不是我拍的。」
  • 梁鳴:日光之下,愛與孤獨
    他後來接戲越來越挑剔,很多戲和角色也不想去演,他發現自己似乎並不是那種「我熱愛表演,你讓我去演什麼都行,我什麼都可以演」的人。他後來察覺,熱愛本身就是一個有標準的事情,沒有標準的熱愛,談不上真正的熱愛。所以當他對職業的要求和標準變得很高,落差感越來越大了。在梁鳴看來,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對人本身以及生存與現狀的關注與講述,是應該具有一定價值的。
  • 梁鳴:日光之下,愛與孤獨 | 導演錄
    他後來接戲越來越挑剔,很多戲和角色也不想去演,他發現自己似乎並不是那種「我熱愛表演,你讓我去演什麼都行,我什麼都可以演」的人。他後來察覺,熱愛本身就是一個有標準的事情,沒有標準的熱愛,談不上真正的熱愛。所以當他對職業的要求和標準變得很高,落差感越來越大了。在梁鳴看來,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對人本身以及生存與現狀的關注與講述,是應該具有一定價值的。
  • 梁鳴:日光之下,愛與孤獨|導演錄
    他後來接戲越來越挑剔,很多戲和角色也不想去演,他發現自己似乎並不是那種「我熱愛表演,你讓我去演什麼都行,我什麼都可以演」的人。他後來察覺,熱愛本身就是一個有標準的事情,沒有標準的熱愛,談不上真正的熱愛。所以當他對職業的要求和標準變得很高,落差感越來越大了。在梁鳴看來,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對人本身以及生存與現狀的關注與講述,是應該具有一定價值的。
  • 梁鳴作品《日光之下》首映口碑獲贊 終極預告曝光
    電影《日光之下》劇照北京時間11月24日,由梁鳴執導,呂星辰、 吳曉亮 、王佳佳領銜主演的電影《日光之下》在北京舉辦首映禮。相愛相殺:親密關係崩塌淪為互相傷害人最難掌控的,是情感。電影《日光之下》便從少女的情感做切入,講述了東北小城裡,一段錯綜複雜的禁忌之戀。谷溪(呂星辰 飾)與哥哥谷亮(吳曉亮 飾)相依為命,富商之女慶長(王佳佳 飾)意外闖入了他們的生活。冬日來臨,谷溪、谷亮、慶長的關係隨著氣溫的驟降變得危險且曖昧,也不知未來將何去何從。
  • 梁鳴作品《日光之下》首映口碑獲贊 終極預告揭露兄妹情感糾葛
    電影《日光之下》劇照北京時間11月24日,由梁鳴執導,呂星辰、 吳曉亮 、王佳佳領銜主演的電影《日光之下》在北京舉辦首映禮。映後,不少觀眾力贊電影「藝術性與商業感相得益彰」「迷幻而詩意的氣質,令人享受」,也有影評人直言「年度最佳處女作,實至名歸」。此外,電影正式曝光終極預告。霓虹燈下,是縱情狂歡的美好;大雪之中,是哭泣吶喊的絕望。在這座東北小城裡,主角三人從相識、相知、到相別,關係一波三折。預告中透出冷冽的質感,也正是他們情感真實的寫照。該片即將於11月27日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敬請期待。
  • 《日光之下》定檔11月27日 導演梁鳴打磨七年作品
    近日,導演梁鳴處女作《日光之下》宣布定檔11月27日。該片早在劇本階段便已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及北京國際電影節創投,並在第三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青蔥計劃中獲獎。  在去年的平遙國際電影展上,影片更是同時斬獲費穆榮譽最佳導演以及羅伯託·羅西裡尼榮譽·評審榮譽,成為多位專業人士自發安利的口碑之作,更有媒體點評「年度最讓人驚豔的華語電影處女作,就是它」!
  • 雪國兄妹畸戀+犯罪懸疑,它是今年最好的華語文藝電影
    但同時梁鳴也很寵愛谷溪,給了谷溪一個快速成長的環境,給了她發現自我的機會,也給了她不會離開的哥哥。少女谷溪有時候像一個隨時隨地遊走在兩性邊緣的人。採訪中他頗為無奈地笑笑,但緊接著又說:「我後來也在想,採訪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夠看到這篇稿子,了解到我們的電影,這是我們共同的目的。所以重複的力量是有效的。」
  • 新銳導演梁鳴打磨七年 超強班底助力《日光之下》驚豔各大電影節
    而在去年的平遙國際電影展上,影片更是同時斬獲費穆榮譽最佳導演以及羅伯託·羅西裡尼榮譽·評審榮譽,成為多位專業人士自發安利的口碑之作,更有媒體點評「年度最讓人驚豔的華語電影處女作,就是它」!如今,備受好評的《日光之下》定檔11月27日,將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與全國觀眾見面。
  • 一個紐約電影人的熱愛與行動
    從我對紐約的愛開始吧,我熱愛這裡的藝術電影,熱愛理想主義的人們,熱愛充滿幹勁的狀態!2018年初春,我過完了25歲生日,即將從紐約大學Tisch電影研究專業碩士畢業,當時,我面臨一個選擇:到底是留在紐約掙扎,還是直接回國找工作?紐約就像一個宇宙飛船,滿載來自世界各地的野心勃勃的人們。
  • 梁鳴作品《日光之下》公映 三大看點揭秘脫軌青春
    今日,由梁鳴執導,呂星辰、吳曉亮、王佳佳領銜主演的電影《日光之下》,正式於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日光之下》是導演的個人首部長片,在此前舉辦的國內首映觀影中,導演李霄峰、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張獻民等電影同行,都給予影片高度評價,隨著這部講述少女隱秘心事的佳作與觀眾見面,影片的三大看點也逐一揭曉。  看點一:親密關係分崩離析 三角情感平衡難系  《日光之下》講述了東北小城裡的一段往事。
  • 梁鳴作品《日光之下》今日全國藝聯專線上映
    今日,由梁鳴執導,呂星辰、吳曉亮、王佳佳領銜主演的電影《日光之下》,正式於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日光之下》是導演的個人首部長片,接連攬獲27項海內外重要影展榮譽,被譽為「今年最讓人驚喜的華語電影處女作」。在此前舉辦的國內首映觀影中,導演李霄峰、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張獻民、演員週遊等電影同行,都給予影片高度評價,直言「看完感覺悵然若失,縈繞心頭」「寫實又寫意,幻滅又殘忍」。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未來看電影 是院還是網?(圖)
    在日前剛結束的金雞獎上,阿里文娛電影業務負責人李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深談未來電影的何去何從——院線電影和網站電影不是兩個行業,它們就是電影。電影有的放矢地選擇放映渠道,才能真正滿足觀眾的需求。  啟動「院網協同」模式  對於年初疫情時期,有些電影不得已採用「院轉網」上映方式。李捷解釋道:「『院轉網』這件事情有非常強的疫情特徵,因為疫情影響不得不上網絡,是不得已而為之。」
  • 《日光之下》曝全人物海報 導演梁鳴構建曖昧「三人行」
    今日,由阿里影業「薪火計劃」出品,梁鳴執導的電影《日光之下》正式發布全人物海報,呂星辰、 吳曉亮 、王佳佳、王維申等新銳演員,攜陶海、陳永忠等戲骨悉數登場。海報中,眾角色各懷心事,或迷茫或憂心或縱情,透露出不同狀態,眾人糾纏編織出一段複雜又危險的關係,拉開了青春男女與成人世界殘酷碰撞的序幕。
  • 尋找電影的「年輕」與「當下」
    「從國產票房前10位的類型趨勢來看,喜劇開始出現下降的趨勢,動作片、犯罪片、愛情片保持穩定,奇幻和災難片大幅往網絡平臺遷移;目前國產電影的前5名,無一例外是新類型、新題材。如果說今後中國電影什麼樣的片子會爆紅,我們用數據告訴大家,那就是新類型和新題材;年輕觀眾更喜歡『與當下有關』『與我有關』。
  • 梁鳴作品《日光之下》曝全人物海報 三角關係引發潛藏危機
    今日,由阿里影業「薪火計劃」出品,梁鳴執導的電影《日光之下》正式發布全人物海報,呂星辰、 吳曉亮 、王佳佳、王維申等新銳演員,攜陶海、陳永忠等戲骨悉數登場。海報中,眾角色各懷心事,或迷茫或憂心或縱情,透露出不同狀態,眾人糾纏編織出一段複雜又危險的關係,拉開了青春男女與成人世界殘酷碰撞的序幕。
  • 《一秒鐘》:張藝謀電影情懷,小人物感性世界,熱愛是「一輩子」
    01膠片電影質感與電影人情懷一個「看電影」的故事,我心心念念好多年了,膠片譁啦啦轉動的聲音,帶出一種久違的味道和情感,讓人感動。(張藝謀)其中包括電影剛剛在中國興起時,人們坐在幕布前觀看電影的渴望、迫切、新奇的狀態,同時也展現了電影人對於電影的那份敬畏之心。
  • 電影調色大咖羅詩萌:熱愛與堅持,成就最優秀電影特效
    過去十年,她相繼完成了紐約電影學校電影藝術專業、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困難重重的求學之旅,獲得各類獎項的影視作品高達50餘部。在羅詩萌身上,既能看到好萊塢名師帶給她的影響,更能看到她在諸多實踐中一直追求的如詩畫般和諧的調色風格。
  • 鄧婕監製電影《活著唱著》中國首映
    此外,還有巴圖、陳建斌、董卿、馮小剛、顧曉剛、海陸、靳東、劉震雲、梁鳴、呂星辰、連奕名、唐季禮、王剛、王小帥、王中磊、溫仕培、向京、詠梅、楊若兮、尹力、伊春德、張涵予、張鐵林、張國立等影人為該片助陣。      《活著唱著》是入圍第72屇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唯一中國電影。該片也曾榮獲第22屇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
  • 從韓國跑回東北,電影最打動我的是脫北者身份
    《我不是藥神》中的白血病人妻子,《日光之下》裡的「瀟灑姐」慶長......在人們爭相討伐演員不會演戲的時代,王佳佳無疑成為了演誰像誰的寶藏好演員。王佳佳向《麻辣魚》記者講述了戲裡戲外,她的熱愛與堅持。麻辣魚:《日光之下》你是什麼時候看到成片的呢?王佳佳:第一次看成片是在澳門電影節。麻辣魚:當時什麼感受?王佳佳:就覺得我演的還不錯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