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不少家庭在不遺餘力的「富養」著孩子

2020-12-17 寓樂仙

01一些看似有理的「養孩子理論」

在孩子教育方面總是有著很多的教育理論,而且聽上去很有道理。比如「再苦不能苦孩子,」還有「別人家孩子有的,咱們家孩子也不能少,不能讓孩子自卑」等。各式各樣的理念很多。所以很多家庭,不管自身是什麼情況,在養孩子方面都是努力著讓孩子過得富足,哪怕犧牲自己也無所謂,這種父母的愛確實讓人感動。但是這樣的做法真的能讓孩子成才嗎?我們來說說兩個小孩子富養後產生的苗頭。

02小男孩小強

小男孩小強,生長在農村,從出生開始就有一家人圍著,愛著,寵著,如今已經快小學畢業了。在小的時候感覺到這個小強挺懂事的,也挺聰明,全家人對小強也寄予厚望。所以小強從小開始想吃什麼,他的奶奶、母親等就會立即去買,幾乎盡力的滿足著小強各種要求。家裡的活從來不需要小強去參與,小強只需要學習和玩就可以了,家裡對他沒有其他要求,偶爾做點錯事,也覺得是孩子小不計較,說說就過去了。

家裡人為了孩子能學習更好,送小強到鎮中心小學去上學,孩子母親到鎮中陪讀,閒暇時到周邊做做零活,掙點零花錢。小強平時與同學相處中看到別人有的自己就會回家說,家裡面為了孩子也一直滿足著孩子,覺得這是正常的。

去年的時候有一次小強沒有做完作業跑出來和小夥伴一起玩耍,他的母親知道後生氣地喊他回去完成作業,儘管這個小強子最後是回去了,但是過程中一直與他媽媽頂嘴,他的母親也與別人吐槽:「孩子大了不好管了,有點說不聽了」。今年又看到了這個小男孩,這次是小男孩子想吃火腿腸,跟他媽媽喊著要,從語氣中聽上去像一種命令的口氣,就好像是跟媽媽媽說:「你趕緊去給我買火腿腸,我要吃火腿腸」。給孩子母親弄得很無奈……。

03小女孩小穎

小強還有一個放假時的玩伴,是個女孩,叫小穎。這個小穎比小強大一些,如今已經快初中畢業了。小穎是家裡的老二,家裡還有哥哥。小穎的父母也許是覺得女孩應該富養,所以家裡的所有事情都不需要小穎去操心,有活就讓哥哥去幹。家裡對小穎的哥是能湊合就行,對待小穎則是要讓孩子高興。而且家對兩個孩子明顯感受到了偏心,同樣的錯事如果是哥哥做了一定會很嚴厲的批評,批個昏天暗地,如果是小穎做了,只是簡單說說就過去了。小穎的哥哥都知道自己與妹妹的地位不一樣,所以從不敢惹妹妹。如果哥哥惹了妹妹,小穎第一會劈頭蓋臉罵哥哥一頓,第二會告訴父母,讓父母再為自己出一次氣。隨著小穎的長大,能夠明顯感受到身上有種傲嬌的脾氣。

小穎的母親生了病,去年十月份的時候,準備農活做完後再處理好家裡事去做手術。在秋收的季節小穎的父母都在忙著秋收,小穎卻毫不關心家裡的事,也不關心父母的情況,沒有伸一下手。他的母親想著小穎也經不小了,幫著幹點小活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所以喊小穎幫著做點事情,可是小穎就是不情願去幹,小穎的母親很生氣就去抓小穎,結果小穎用力一推把母親推倒了,自己跑了……。

04兩個孩子的危險苗頭

通過上面兩個真實的事例可以看出,這兩個孩子的表現已經出現了危險的苗頭。一方面是這兩個孩子還沒有到叛逆期,但是已經有些自我,以自己為中心,不考慮家人感受,出現不尊重父母的表現。另一方面是,如今還沒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但是已經敢明顯的反抗父母,如今還沒有長大就已經如此,如果將來長大了,就更有可能敢對父母呼來喝去,甚至如果自己過得不好就會埋怨父母無能等。如果真是如此可以想像作為父母會多麼的難過,對於孩子是多麼的可怕。

05結束語

養孩子是一件不太難的事,但是教育孩子卻是個大的學問。很多父母把滿足孩子的要求作為養孩子的目標,反而就是因為這種思想害了孩子,害了自己。所有人都知道孩子的學習應該重視,但是相比之下,教孩子做人、做事更加的重要。有德的人即便不能有一個高的學歷,也會把生活經營得很好。

生活中這樣危險的信號多嗎?

相關焦點

  • 再苦不能苦孩子?那些硬著頭皮「富養」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丈夫認為妻子沒有考慮到家庭的實際情況,給孩子買了一雙1299元的鞋子。但是妻子認為:不管你有多窮,你都不可能窮孩子。如果孩子想買,必須買最好的!02「普通家庭富養孩子」後果是什麼?在年底,有許多購物節,包括雙十一、雙十二和元旦,買了很多普通人不需要的東西,但她說:「我會儘可能給我的孩子最好的生活條件。」讓他比同班其他的孩子有更高的體驗,我自己吃點苦的沒關係,對孩子好一切都值得。」撫養一個孩子是願意「花錢」的,並按照他能負擔的最高或超高標準,向孩子提供他需要的東西。不管你有多苦,你都不能讓孩子受苦,這句話是個彌天大謊。
  • 家長「三十而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自己「精緻窮」富養孩子?
    很多父母為了給孩子建立豐厚的物質基礎,超過了家庭實際能承受的支付能力,過著「精緻窮」卻富養孩子的生活。「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這是許多中國父母根深蒂固的觀念,他們在孩子身上,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上是十分捨得花錢的。
  • 「再苦不能苦孩子」,這句話毀了多少孩子?父母別再好心辦壞事了
    別誤解這句「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話了,如果不理解它真正的含義,反而會害了孩子。一、物質上淡化富養,精神上要高標準滿足孩子1)物質上不做超出家庭能力的過高要求現在身邊的很多中國家長,都是吃過苦的,於是不想讓孩子再受一點點的苦,於是在物質上有了一種奇怪的現象-「全民富二代」。
  • 孩子需要"窮養"還是"富養"
    古語有言,從來富貴多淑女,自古紈絝少偉男,現在大家也紛紛秉承著窮養兒子富養女理念去培養孩子。聽得最多的就是&34;因為窮養,男孩才能磨練他的意志,讓他面對以後的磕磕絆絆不至於承受不過;富養,女孩才不會一味追求物質,不會輕信花言巧語,更不會被一時的美好騙的墜雲霧中。那到底孩子是要窮養好還是富養好?
  • 國內教育現狀:富人家孩子在吃苦,窮人家孩子卻在「富養」
    不光是興趣班,表弟他們在女兒的吃穿上也很捨得花錢,每個月光孩子的開銷就夠他們受的了。但他們咬牙撐著,覺得「再苦不能苦孩子」,女孩嘛,就得「富養」著。看,這就是如今父母們普遍的育兒觀——窮養兒富養女。準確一點說,如今連男孩也不窮養了,因為生怕孩子一不小心會自卑,不管男孩女孩都要儘自己能力「富養」著。普通家庭都要富養孩子,中產階層更不用說,那麼貴族階層呢?難道要把「富養孩子」發揮得淋漓盡致?還真不是。
  • 普通家庭把孩子養成了「富二代」,這不是真正的富養
    我國改革開放後,人民富起來了,家庭教育觀念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從「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到「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付出的金錢和心血逐漸增加,有的甚至勒緊褲腰帶,對孩子教育的投入超出了家庭的承受能力,有人戲稱:這是把孩子當成「富二代」在養。據一位媽媽計算,她的女兒在短短2個月裡就花了3.5萬,其中包括去旅遊,請人照顧孩子,讓孩子上各種培訓班等。
  • 「只買得起100元奶粉」的家庭,不配養孩子?強行富養有多可怕
    從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寶寶的一舉一動都深深牽動著家人們的目光。而家人們也總是毫不吝嗇的想給予孩子最好的東西,總想讓自己的孩子吃的最好、穿的最好、用的最好,總之就是不能比別人差,所以這種育兒模式也給很多普通的家庭增添了很多負擔。小麗跟老公都是普通的上班族,懷孕之後小麗就離職專心在家養胎,孩子出生之後,家庭的生活開銷日益增加,但僅僅只有老公一人上班掙錢,生活的經濟壓力非常大。
  • 孩子"富養"還是"窮養"?聰明的父母懂得拿捏
    可能很多人說,其實也挺正常,但這個家庭的收入是每個月8000元,還要還房貸3000元,車2000元,家裡還有2位老人和一個孩子,其實去除家裡的固定房貸和車的錢,生活費也就3000元左右,所以和老公發生了爭吵。有位朋友就說:特別能理解這媽媽,其實我也有這樣的焦慮,就是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我也會選擇給孩子最好的,虧誰都不能虧待自己的孩子。
  • 再苦不能苦孩子,你真的懂這句話嗎?
    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話後半句我們都很明白,但是前半句卻容易讓人誤解。大部分人覺得再苦不能苦孩子是不能讓孩子吃苦,不能讓孩子受累,但是這是在七八十年代的事了,七八十年代的家庭都比較困難,經常吃不飽,穿不暖。所以家裡有什麼好東西父母都會留給孩子。那時候的衣服真的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七種苦
    雛鷹為了求生,只能拼命地扇動翅膀,終於在墜落崖底的前一秒振翅高飛。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只知道寵愛孩子,不知道教他飛翔,等孩子長大後,卻不知如何在風吹雨打中求生。再疼孩子,再愛孩子,也一定要讓他承受這七種苦,他才有扛起未來的力量。
  • 為什麼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棘輪效應說明一切
    多年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似乎已經固化成為中國人的觀念。如果說是否「窮教育」更多的是政府的決策和抉擇,那麼會不會「苦孩子」則是無數個家庭的抉擇。所有經歷過物質匱乏年代的家長几乎都選擇了把最好的留給孩子,甚至以此作為家長奉獻和犧牲的象徵。日本有一句的教育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取。」讓孩子從小懂得掙錢的艱辛,這比金錢更讓孩子受用不盡。既然這樣,那麼家長又該如何做呢?
  • 「假富養」正在危害孩子心理健康,關於富養的誤區,你知道多少?
    不論家庭經濟如何,都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所以她每個月都在孩子身上花費不少。但隨著孩子長大,這位母親發現她的孩子經常會想要一些非常昂貴的鞋子,並且經常說同學在穿什麼名牌。孩子的變化讓這位母親意識到,其實孩子們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家庭條件,如果在並不富裕的家庭經濟條件下,家長還是選擇「富養」的孩子,將會給孩子們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二、物質上「富養」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1.
  • 普通家庭這麼「富養」孩子,就是給他最好的財富!
    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提高,比起七十到九十年代,現在越來越多家庭的經濟水平也隨之提高了不少,為了讓孩子擁有更好的資源,很多家庭都會選擇去富養自己的孩子 那些「普通」的爸媽們,就把希望放在了自己孩子身上,即使再苦再累,砸鍋賣鐵的也要富養自己的孩子。
  • 再窮不能窮孩子?「窮養富養」的2個誤區,可能毀了孩子的一生
    」的教育觀點,這讓很多父母覺得「窮養孩子」是對孩子的磨鍊,是我們家長送給他們的能讓他們走向獨立的一筆財富。所以家長們的教育理念也實現了從「富養孩子」到「窮養孩子」的轉變。「富養」孩子,給孩子提供更加優渥的生活。
  • 普通家庭最大的悲哀:條件一般,卻把孩子當富二代養
    節衣縮食的「富養」會讓孩子變得自私、虛榮。窮孩子被富養,往往會對家庭的真實狀況感到不滿,更有可能變得忘恩負義。他們生活在豐衣足食中,看不見父母的艱辛,誤以為賺錢相當容易。由於人們一直有一個觀念:「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因此,大多數家長都希望能夠「富養」自己的下一代。據一位媽媽計算,女兒在短短2個月裡就花了3.5萬,包括去旅遊,請人照顧孩子,讓孩子上各種培訓班等。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共鳴,現在養育孩子早已不再是吃飽穿暖那麼簡單。如果你想讓孩子出類拔萃,就必須進行教育投資。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承受這5種苦!
    於是事事替孩子做,事事替孩子著想,這並不能說錯,但父母能養孩子一輩子嗎?如果不能,不如放手,教會孩子獨立,讓他有能力、有勇氣獨自面對這個世界。這樣即使有天失去了父母這樣強有力的後盾,孩子也可以沿著原本的生活軌道,繼續前行。
  • 孩子窮養和富養都會有利弊,培養孩子的消費觀念,別等大了後悔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每個父母都希望給自己的孩子一個美滿的生活,在寶寶來到人世的時候,父母都會為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條件而努力,老人常說:女兒要富養,兒子要窮養,現在父母不管家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會將最好的給予他們,但是窮養的孩子長大就一定知道節儉嗎?富養的孩子長大了就會不再羨慕別人嗎?
  • 再愛孩子,也要讓他吃這5種苦
    他們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家庭鼓勵做家務的孩子比不做家務的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 白巖松:有格局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是啊,你捨不得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就會讓他更苦。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是早早放手,讓孩子獨立。你今天對他的「狠心」,只為換得明天他被世界溫柔以待。 01 大家還記得「28歲北大女博士獲聘名校教授」的消息嗎?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宣布,北大博士李琳任該學院教授,並擔任博士生導師。
  • 淺談富養與窮養
    一談到怎麼教育孩子,大家都認為要窮養兒子,富養女兒,可是有多少人知道窮養兒子、富養女兒的真正含義呢?有些人認為窮養兒子、富養女兒就是少給兒子花錢,多給女兒花錢,其實不然。窮養兒子是讓男孩子學會吃苦,培養他的意志、品質與責任心,長大後才會有擔當,成為一名真正的男子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