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些看似有理的「養孩子理論」
在孩子教育方面總是有著很多的教育理論,而且聽上去很有道理。比如「再苦不能苦孩子,」還有「別人家孩子有的,咱們家孩子也不能少,不能讓孩子自卑」等。各式各樣的理念很多。所以很多家庭,不管自身是什麼情況,在養孩子方面都是努力著讓孩子過得富足,哪怕犧牲自己也無所謂,這種父母的愛確實讓人感動。但是這樣的做法真的能讓孩子成才嗎?我們來說說兩個小孩子富養後產生的苗頭。
02小男孩小強
小男孩小強,生長在農村,從出生開始就有一家人圍著,愛著,寵著,如今已經快小學畢業了。在小的時候感覺到這個小強挺懂事的,也挺聰明,全家人對小強也寄予厚望。所以小強從小開始想吃什麼,他的奶奶、母親等就會立即去買,幾乎盡力的滿足著小強各種要求。家裡的活從來不需要小強去參與,小強只需要學習和玩就可以了,家裡對他沒有其他要求,偶爾做點錯事,也覺得是孩子小不計較,說說就過去了。
家裡人為了孩子能學習更好,送小強到鎮中心小學去上學,孩子母親到鎮中陪讀,閒暇時到周邊做做零活,掙點零花錢。小強平時與同學相處中看到別人有的自己就會回家說,家裡面為了孩子也一直滿足著孩子,覺得這是正常的。
去年的時候有一次小強沒有做完作業跑出來和小夥伴一起玩耍,他的母親知道後生氣地喊他回去完成作業,儘管這個小強子最後是回去了,但是過程中一直與他媽媽頂嘴,他的母親也與別人吐槽:「孩子大了不好管了,有點說不聽了」。今年又看到了這個小男孩,這次是小男孩子想吃火腿腸,跟他媽媽喊著要,從語氣中聽上去像一種命令的口氣,就好像是跟媽媽媽說:「你趕緊去給我買火腿腸,我要吃火腿腸」。給孩子母親弄得很無奈……。
03小女孩小穎
小強還有一個放假時的玩伴,是個女孩,叫小穎。這個小穎比小強大一些,如今已經快初中畢業了。小穎是家裡的老二,家裡還有哥哥。小穎的父母也許是覺得女孩應該富養,所以家裡的所有事情都不需要小穎去操心,有活就讓哥哥去幹。家裡對小穎的哥是能湊合就行,對待小穎則是要讓孩子高興。而且家對兩個孩子明顯感受到了偏心,同樣的錯事如果是哥哥做了一定會很嚴厲的批評,批個昏天暗地,如果是小穎做了,只是簡單說說就過去了。小穎的哥哥都知道自己與妹妹的地位不一樣,所以從不敢惹妹妹。如果哥哥惹了妹妹,小穎第一會劈頭蓋臉罵哥哥一頓,第二會告訴父母,讓父母再為自己出一次氣。隨著小穎的長大,能夠明顯感受到身上有種傲嬌的脾氣。
小穎的母親生了病,去年十月份的時候,準備農活做完後再處理好家裡事去做手術。在秋收的季節小穎的父母都在忙著秋收,小穎卻毫不關心家裡的事,也不關心父母的情況,沒有伸一下手。他的母親想著小穎也經不小了,幫著幹點小活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所以喊小穎幫著做點事情,可是小穎就是不情願去幹,小穎的母親很生氣就去抓小穎,結果小穎用力一推把母親推倒了,自己跑了……。
04兩個孩子的危險苗頭
通過上面兩個真實的事例可以看出,這兩個孩子的表現已經出現了危險的苗頭。一方面是這兩個孩子還沒有到叛逆期,但是已經有些自我,以自己為中心,不考慮家人感受,出現不尊重父母的表現。另一方面是,如今還沒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但是已經敢明顯的反抗父母,如今還沒有長大就已經如此,如果將來長大了,就更有可能敢對父母呼來喝去,甚至如果自己過得不好就會埋怨父母無能等。如果真是如此可以想像作為父母會多麼的難過,對於孩子是多麼的可怕。
05結束語
養孩子是一件不太難的事,但是教育孩子卻是個大的學問。很多父母把滿足孩子的要求作為養孩子的目標,反而就是因為這種思想害了孩子,害了自己。所有人都知道孩子的學習應該重視,但是相比之下,教孩子做人、做事更加的重要。有德的人即便不能有一個高的學歷,也會把生活經營得很好。
生活中這樣危險的信號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