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家長還是學生之間,總會流傳著一些「學霸」的故事,他們各方面都非常優異,能夠取得常人無法企及的好成績。
然而能夠成為學霸也並不輕鬆,背後付出的努力往往也遠超常人。此次我們要說的這名學霸叫吉如一,他曾被保送北大,大二時就獲得了北大年度人物,更連續兩年代表北大參加AMC-ICPC全球總決賽並獲得一金一銀。即便是這樣優秀,他也沒有耽誤學業,還不忘在春節假期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為出國留學做準備。
吉如一出生於杭州,從小學習成績就一直很優異,更能夠超前學習。用他自己的話說,初中時就已經把高中的內容學得差不多了,所以進入高中後學業很輕鬆。也是在初中階段,吉如一接觸到了程序設計與算法競賽。因為能夠超前學習完基礎課程,吉如一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搞競賽,這也成為了他進入北大的敲門磚。
2016年,吉如一以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獲得者的身份,直接保送北大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成為了同學眼中的「大神」。不僅如此,吉如一還成為了北大第一屆圖靈班的一員。我們都知道,北大圖靈班致力於培養計算機科學界下一代的領軍人物,每屆只招收30名學生,可見吉如一有多優秀。
因為對算法競賽的熱愛,吉如一到了北大後加入了ACM-ICPC競賽隊。所謂的ACM-ICPC就是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被譽為「電腦程式設計領域奧林匹克」。2018年4月,作為北大參賽隊伍的隊長,第二次參加總決賽的吉如一和隊員們一路闖關,經過激烈的角逐,從全球140支隊伍中脫穎而出,獲得了金牌和全球第三、亞洲第一的驕人成績。
如果說高中時期的吉如一還有時間消遣,那麼上了大學的他因為忙著專心搞ACM,每天都是教室、宿舍、機房三點一線,雖然單調,可他卻樂在其中。只可惜ACM規定,所有選手只能參加兩次總決賽,當時還在念大二的吉如一隻能選擇退役。不過,雖然不能直接參賽,吉如一還是擔任了北大代表隊的教練,希望以後的隊員們能夠吸取經驗,再一次把冠軍獎盃留在中國。
大學生活中,競賽只不過是一個很小的側面。吉如一也深知這一點,儘管競賽給他帶來的很多榮譽和快樂,並為之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但吉如一併沒有因此放鬆自己的學業。作為北大第一屆圖靈班的一員,他連續兩年綜合績點排名全院第一,並兩次獲得國家獎學金。這也使得吉如一毫無爭議地入選了2018年北大年度人物。
如果說吉如一在學習上有什麼「短板」,那就應該是英語了。因為從高中開始就一直忙於信息競賽的事情,他的英語成績相對比較普通,看英語論文的速度也比不上身邊很多同學,他也就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時間努力去提升英語水平,哪怕是春節假期也不放鬆,全力為出國留學做準備。
關於學習方法,吉如一除了主動地超前學習外,更加注重「摳細節」和興趣的培養。「摳細節」就是反覆地複習舊知識,在吉如一看來,初中和高中學習新知識的階段並不長,其餘時間都是在反覆複習。只有這些知識都學得紮實了,才能考出高分。而學習興趣最為重要,只有能夠在學習中得到樂趣,才能更有動力。
「天賦」不是每個人都有,但「努力」我們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那些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的學霸尚且需要努力,何況我們呢?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堅持夢想,並付出相應的努力,成功其實離我們每個人都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