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淮安留學生創業園
園區圖片:
園區名稱:淮安留學生創業園
特色亮點:2009年被科技部批准為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級大學生創業見習基地。
園區級別:市級開發區
園區類型: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
園區產業:智能製造,生命健康,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
園區詳細介紹:
淮安留創園成立於2006年,主要為海外歸國留學人員為主的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和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成果孵化轉化提供服務。2007年被人社部批准為省部共建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我省江北地區第一家。2009年被科技部批准為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級大學生創業見習基地。
目前已建成運營矽谷國際和海創空間兩個園區,共有載體孵化面積12萬平方米。其中,矽谷國際園區位於開發區海口路9號,佔地100畝,定位為先進位造、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科技型企業小試、中試以及小型規模生產載體;海創空間園區位於生態新城通源路12號,緊鄰市行政中心,佔地88畝,定位為文化創意、高端設計、總部經濟於一體的多功能新型園區。
已建立一個多渠道、多層次、全覆蓋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打造了以「一廣場兩中心五平臺」為主的科技創新創業服務系統。「一廣場」即集聚了淮安開發金控集團、浦發銀行、「淮上英才」創投、浙商保險等多家金融機構以及國內首家融智會客廳,實現金融微創新,助力融智共贏的科技金融微廣場;「兩中心」即留學人員為特色的創客中心和提供一站式全鏈條增值服務的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五平臺」即全市首家省五星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省快速製造3D列印平臺、省科技金融信息子平臺、市SMT電子貼片加工服務平臺和開發區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平臺。
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已初具規模,形成了專家熊鵬、韓志玉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和劉長坤、楊建紅等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以省「雙創計劃」人才呂軍仁、李兵輝等為代表的生命健康產業,以曹繼文博士、趙振兵博士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新興產業。
經過幾年的發展,園區已初步打造成在省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才高地、創新創業創意高地和服務高地。先後吸引入園各類人才百餘名,其中留學人員86名,省「雙創計劃」人才26名。園區在孵企業105家,成功出孵麒祥、明德立達、金恆泰、旭升等企業45家。共有國家高企10家、列統企業12家,獲批各類智慧財產權500餘件。
2、淮安空港產業園
園區圖片:
園區名稱:淮安空港產業園
特色亮點:連續多年蟬聯全市科學跨越發展考核冠軍,被評為「江蘇省先進開發區」。
園區級別:省級開發區
園區類型:經濟技術開發區
園區產業: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生命健康,電子信息、鹽化工新材料
園區詳細介紹:
淮安空港產業園隸屬於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淮安漣水機場南側,現規劃面積約28平方公裡,未來80平方公裡規劃正在設計中。擁有海關通關點(一類口岸)、綜合保稅區、企業服務中心等功能配套。園區按照「依託機場、服務機場、發展空港」的思路,大力發展飛機製造、維修、飛行員培訓、航空物流等航空特色產業,努力把空港產業園建設成為產業特色鮮明、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含量突出,產城融合、最具品位的現代化特色航空新城。
-1992年開發區成立
-1993年批准為省級開發區
-2010年11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8年,我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2.27億元,同比增長6.0%;財政收入55.2億元,同比增長15.9%。
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目前國內唯一擁有科教產業園的開發園區,區內現有10所大中專院校,約12萬名在校學生,每年畢業人數穩定在3萬以上。可以為企業提供充足的產業工人和技術研發人才。
電子商務大樓單體為12層,建設面積為19098萬平米,一層高4.8米,二-十二層高3.9米。附樓展覽館為2層,面積為2195平米,一層高4.8米,二層高4.5米。
總部經濟大樓單體為12層,建設面積為16903平米,一層高4.8米,二-十二層高3.9米。
3、淮安軟體園
園區圖片:
園區名稱:淮安軟體園
特色亮點:成立以來,園區先後獲得「省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等10多項省級以上稱號,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和江北唯一一家「國家級版權示範園區」。
園區級別:省級軟體園
園區類型:軟體產業基地
園區產業:軟體信息,服務外包,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文化創意,人才培訓
園區詳細介紹:
淮安軟體園成立於2008年2月,是淮安市重點打造的軟體產業核心基地。成立以來,園區先後獲得「省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等10多項省級以上稱號,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江北唯一一家「國家級版權示範園區」。園區核心啟動區約2000畝,採用「園中園」式發展模式,基本形成了國家級淮安軟體園、浙大網新(淮安)科技園、創新創業園和中國移動淮安呼叫中心「三園一心」的發展格局。園區當前致力於發展軟體與信息服務、服務外包、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文化創意、人才培訓五大產業。園區吸引三七互娛、北大青鳥、泰盈信息、佳一教育、民福康科技等800餘家知名科技企業前來投資興業。園區與清華大學、南京郵電、南京信息工程、廈門軟體學院等知名院校以及中國軟體行業協會、江蘇省計算機協會等協會組織設立研發中心,開展產學研合作。園區聚合了北大青鳥、甲骨文大學、淮微等一批專業培訓機構,致力於打造蘇北IT人才集聚和輸出高地。園區還成立了專門的項目幫辦和服務團隊,引入快速響應的微信管理,設立運營淮安首家創客社區聯盟。
淮安軟體園總體規劃2000畝,目前已呈現「三園一心」的發展格局。「三園」即淮安軟體園、浙大網新(淮安)科技園以及創新創業園,「一心」即中國移動淮安呼叫中心,各片區在主導功能的基礎上,又相互配合,功能複合多元化發展。
淮安軟體園,佔地約90畝,核心區約7萬平方米孵化載體已投入使用。園區配套服務設施完善,公共服務平臺齊全,建有研發樓、培訓樓、酒店式公寓、企業展廳、多功能會議室、會客廳、員工餐廳、健身房、桌球館、超市、24小時自助銀行、咖啡廳、棋牌室、雙迴路供電等配套載體。
浙大網新(淮安)科技園該園佔地100畝,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投資近5億元,由中國服務外包領軍企業--浙大網新集團投資運營。依託浙江大學強大的科研實力和浙大網新集團豐富的產業資源、行業知名度和多年的產業園開發運營經驗,浙大網新(淮安)科技園將整合科技、人才、信息、資本等多方位資源,搭建科技產業服務平臺,致力於打造江北一流的科技創新中心、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現代服務外包及軟體創意產業基地、高科技企業總部。園區於14年底正式開園,已有50多家科技企業入駐。
創新創業園佔地48畝,主要是解決園區企業發展壯大後出路問題,將優質企業從候鳥型企業發展成為本土化企業。目前項目已經主體封頂,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將於今年年底交付。
中國移動淮安呼叫中心項目是集客服、管理、交流、公共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基地,是江蘇省政府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籤訂的「十二五」戰略合作協議中,率先在江蘇啟動的最大投資項目。項目總體規劃954畝,總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總投資40億元以上,是目前國際一流、全球單體最大的呼叫服務中心。項目已經於去年年底正式投入運營,目前已經有1600坐席進駐。
4、淮安綜合保稅區
園區圖片:
園區名稱:淮安綜合保稅區
特色亮點:綜合保稅區擁有研發加工製造、口岸作業、倉儲物流、國際中轉、轉口貿易等九大功能,區內享受進口貨物保稅、出口貨物退稅的優惠政策,可以綜合開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進出口貿易以及檢測維修等業務,是目前國內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運作最靈活、通關最便捷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園區級別:特殊經濟區
園區類型:職能機構
園區產業:研發加工製造,口岸作業,倉儲物流,國際中轉,轉口貿易
園區詳細介紹:
綜合保稅區擁有研發加工製造、口岸作業、倉儲物流、國際中轉、轉口貿易等九大功能,區內享受進口貨物保稅、出口貨物退稅的優惠政策,可以綜合開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進出口貿易以及檢測維修等業務,是目前國內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運作最靈活、通關最便捷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2012年7月19日,國務院正式行文批准設立淮安綜合保稅區,是我省蘇北地區第一家在出口加工區基礎上轉型升級而成的綜合保稅區。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淮安綜合保稅區的批覆》(國函[2012]89號)規定,淮安綜合保稅區規劃面積為4.92 k㎡,分為出口加工區南片區和空港北片區。根據規劃,淮安綜合保稅區將設保稅物流、先進位造業、配套項目、口岸作業等4個功能分區,重點發展以IT為代表的先進位造業及以保稅物流為主的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同時與淮安空港、運河口岸、連雲港港口等實現聯動互通,形成全國重要的電子信息製造業基地和國際化現代物流基地。
相關政策:
1、基建物資及設備進口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
(1)、區內生產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所需的機器、設備和建設生產廠房、倉儲設施所需的基建物資免稅;
(2)、區內企業生產所需的機器、設備、模具及其維修用零配件免稅;
(3)、區內企業和行政管理機構自用合理數量的辦公用品,區內企業從國外進口自用的機器、設備免稅。
2、境內(指境內區外,下同)貨物入區視同出口實行出口退稅。
3、區內貨物進入境內銷售按貨物進口的有關規定辦理報關手續,並按貨物實際報驗狀態徵稅(經批准或授權除外)。
4、區內企業之間貨物交易免徵增值稅、消費稅。
5、經批准或授權可以享受的稅收政策。
(1)選擇性徵收關稅政策。區內企業生產、加工並銷往區外的保稅貨物,企業可以選擇按其對應進口料件或者按實際報驗狀態繳納進口關稅;
(2)、賦予區內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區內企業可自願申請,按照規定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可享受進口自用設備暫免進口稅收後按內外銷比例年度補繳稅款、內銷貨物向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增值稅和消費稅並按規定向海關繳納進口稅收以及緩稅利息、外銷貨物適用出口退(免)稅政策、增值稅可按規定抵扣等具體政策。
6、分類監管:已建成保稅和非保稅貨物分類倉儲的海關信息化監管系統,可開展「分類倉儲監管」業務,實現保稅區也可以存儲、流轉、運輸非保稅一般性貨物。區外內貿、物流企業可以利用綜保區倉庫開展一般商品及貨物的採購、分撥、集散、配送等業務,倉儲資源有效延伸至區外。
7、檢測維修:允許區內企業開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符合環保要求的保稅檢測和全球維修業務。支持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在區內開展進出口檢驗認證服務。
8、融資租賃:對註冊在區內的融資租賃企業跨關區進出口設備,按物流實際需要,實行海關異地委託監管。
9、委外加工:允許區內加工製造企業利用剩餘產能承接境內區外委託加工。
10、貿易管制政策:除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另外規定外,與境外之間進出的貨物,不實行進出口配額、許可證件管理。
11、保稅監管政策
(1)、區內保稅存儲貨物不設存儲期限;
(2)、進口貨物入區保稅;
(3)、區內企業之間保稅貨物可以自由流轉。
12、外匯政策
進出區(境內區外)貨物可用外幣或人民幣結算。
5、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園區圖片:
園區名稱: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特色亮點:吸引了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紐西蘭、比利時、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地區、中國臺灣地區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區投資興業。累計進區企業500餘家,外資企200多家。
園區級別:市級開發區
園區類型:經濟開發區
園區產業:產業轉移的集聚區,綜合開發的先導區,機制創新的試驗區
園區詳細介紹:
淮安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行政管轄面積132平方公裡,人口18萬人。區內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功能配套日漸齊全,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綜合實力日益增強。吸引了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紐西蘭、比利時、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地區、中國臺灣地區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區投資興業。累計進區企業500餘家,外資企200多家。
江蘇淮安經濟開發區是1992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開發區,位於市區東側,現轄三個鄉和五個辦事處,行政管轄面積132平方公裡,常住人口20萬人。隨著淮安民航機場的興建,鐵路網、高速公路網的不斷拓展,以及現有航道的升級改造,淮安經濟開發區的「地利」優勢,將更加凸顯。長三角內的產業和資本正呈現出由南向北漸次推進的態勢,已經成為承接滬寧杭大都市圈和大經濟圈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的第一波區域。
6、淮安鹽鹼科技產業園
園區圖片:
園區名稱:淮安鹽鹼科技產業園
特色亮點:作為淮安市打造「中國新鹽都」和培育千億元級鹽化工產業的主戰場,淮安鹽鹼科技產業園自設立以來,以規劃建設為支撐,以招商引資為重心,以項目建設為依託,努力向特色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園區級別:省級特色園區
園區類型:鹽化工特色產業基地
園區產業:鹽化工新材料產業,化工項目
園區詳細介紹:
2006年市政府規劃建設淮安鹽鹼科技產業園,總面積44.55平方公裡,啟動區8平方公裡,其中2平方公裡由淮安經濟開發區負責前期配套建設;2008年7月,經市委、市政府批准,開發區負責規劃建設面積擴大到10.1平方公裡,並行使行政管轄權,2008年11月,開發區成立了鹽化工新區管委會。
為優化園區組織架構,進一步將鹽化工新區打造為「全國一流,全省領先」的鹽化工特色產業基地,2010年10月,經市委常委會研究同意,成立淮安鹽鹼科技產業園管委會,為市政府直屬正處級單位。由於園區快速發展,化工項目用地捉襟見肘,同時為滿足市區西南片區化工企業搬遷需要,2011年2月,經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拓展鹽化工基地渠南片區,面積為66.6平方公裡,其中開發區管轄31.2平方公裡。園區設立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圍繞培育千億元級鹽化工新材料產業和打造「中國新鹽都」的發展戰略,以規劃建設為支撐,以招商引資為引擎,以項目建設為依託,以民生事業為己任,努力向特色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各項工作快速有序推進,先後被批准為省級特色園區、科技園區、特色基地、農藥集中區、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和特色產業集聚區。累計實施工程51個,總投資20多億元,已投入15多億元,「五橫四縱」的道路主框架已形成,國家級質檢中心、消防站、汙水處理廠、燃氣儲備站已投入使用,華潤熱電已正式供汽;已籤約落戶億元以上各類工業項目有29個,合同外資37億多美元、民資101億多元;建成和在建項目已完成投資80億多元。
7、淮安工業園區
園區圖片:
園區名稱:淮安工業園區
特色亮點:淮安工業園區打造特色平臺,以差異化發展理念謀求後發崛起。目前園區已引進二三產項目95個,總投資超400億元。
園區級別:省級開發區
園區類型:工業經濟新城
園區產業:汽車機械,紡織服裝,食品醫藥,光伏電子,節能環保
園區詳細介紹:
江蘇淮安工業園區是1995年批准成立的省級開發區,享有市級審批權限。為了加快淮安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培育淮安新的增長板塊,淮安市委、市政府於2008年9月對原園區區划進行了拓展和調整,新拓展面積58平方公裡。拓展區域位於淮安市區南部,蘇北灌溉總渠北側、寧連一級公路東側,緊鄰寧淮高速、京滬高速、宿淮鹽高速,淮安市區景觀大道淮海南路縱貫園區,園區周邊規劃配套建設蘇北灌溉總渠800萬噸碼頭、大運河貨櫃港口、寧淮鐵路火車站。
江蘇淮安工業園區,地處長三角為貫徹落實江蘇省委、省政府加快淮安蘇北重要中心建設的戰略構想,淮安市委、市政府精心謀劃、果斷決策,積極推進實施「東擴南連、三城融合」發展戰略。江蘇淮安工業園區作為實施這一戰略的重要載體,是淮安市委市政府傾力打造的全新發展平臺,肩負建設南部工業新城、實現工業經濟突破的重任,對於促進淮安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設具有深遠而重大的意義。
現代新城
淮安工業園區黨工委、管委會積極倡導「創新、創業、和諧、超越」的園區精神,先後考察學習國內外先進開發園區,邀請國際、國內知名規劃院所共同探討,結合自身優勢與蘇州模式的先進經驗,提出了以工業化推動城市化,工業化與城市化良性互動的發展模式,確立了「現代新城、產業高地、商務新區、生態家園」的發展定位,按照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三化融合」的要求,積極打造都市型工業園區。依託古鹽河穿境而過的自然優勢,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布局,古鹽河南以工業、研發為主,古鹽河北側重於居住和商貿,形成生產、生態、生活「組團相間,生態相連」的「三位一體」的現代化城市發展格局。
產業高地
淮安工業園區打造特色平臺,以差異化發展理念謀求後發崛起。目前園區已引進二三產項目95個,總投資超400億元。
「十二五」期間,園區將依託閩商、浙商、臺商、歐美、央企五大引資平臺,圍繞汽車機械、紡織服裝、食品醫藥、光伏電子、節能環保五大產業方向,按照「高、大、名、外、綠」五大選資要求,深化產業鏈招商,積極打造工業新城,形成淮安經濟新的增長板塊。
商務新區
淮安工業園區堅持以人為本,在「101%服務」的理念的引導下,竭誠為國內外客商打造功能配套完善的商務新區。
淮安工業園區規劃建設快速連接周邊高速公路網的「六縱四橫」骨幹路網,周邊規劃配套蘇北灌溉總渠800萬噸綜合碼頭、京杭大運河貨櫃港口、寧淮鐵路客運站點,形成快捷高效的公、鐵、水立體交通體系。同時,按照「九通一平」的要求,高標準配套建設水、電、氣、熱等公用基礎設施,目前已全面具備優質項目的承載能力。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為園區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環境。十二年一貫制現代化園區實驗學校,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現代化的安置小區,建築美觀,配套完善;技術先進、設備一流的綜合性醫院即將建成投入使用。
淮安工業園區將環境和生態作為園區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吸引各類高端資源匯集、高端人才匯聚,從而實現高端產業集聚。
生態家園
秉持生態優先的理念,園區努力保持淮河入海水道原生態環境;建成古鹽河生態公園和排水景觀廊道,實施30萬平方米道路綠化工程,建成淮海南路園區兩端入口景觀,形成「水綠相依」、「城林交融」的生態格局。
江蘇淮安工業園區――一座蓬勃發展的工業新城正在崛起,將成為海內外客商的投資福地、服務高地、成本窪地。一座一方朝氣蓬勃的投資熱土,正在發展成為經濟發達、秩序井然、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和諧家園!
8、淮安生態新城
園區圖片:
園區名稱:淮安生態新城
特色亮點:淮安生態新城將建設成為具有淮安特色、滿足特大城市功能要素需求的現代化行政中心、商務中心、體育中心、文化中心、旅遊中心等綜合功能完善的新城區。
園區級別:市級生態新城區
園區類型:綜合生態新城區
園區產業:行政中心,商務中心,體育中心,文化中心,旅遊中心
園區詳細介紹:
2008年6月,淮安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決定利用淮安歷史文化名城的寶貴資源和綠水生態,在主城區和淮安區古城區之間建設淮安生態新城。
作為蘇北唯一的「省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示範區」,淮安生態新城是淮安市「十二五」期間「建成生態市」的標誌性工程,也是2011中心城市建設的重中之重。生態新城規劃建設項目就達29個,,總投資57億元。其中市體育中心「一場兩館」、淮安大劇院、市「四館」、淮安綠地廣場等項目都是淮安市「十二五」期間的重特大項目。
淮安生態新城將建設成為具有淮安特色、滿足特大城市功能要素需求的現代化行政中心、商務中心、體育中心、文化中心、旅遊中心等綜合功能完善的新城區。
建設成就
生態新城自2008年6月啟動以來,始終堅持走「大家規劃、名家設計、富家開發」之路,圍繞「一年打基礎,三年造環境,五年見成效」的目標,按照「品質上乘、建築獨創、功能完備、環境優美」的標準,秉持「組團相間、生態相連」的理念。2012年8月,中共淮安市委生態新城工作委員會、淮安生態新城管理委員會掛牌成立,2013年9月,生態新城啟動區劃調整工作,2013年底完成。當前城市主體框架基本形成,功能配套日趨完善,宜居宜業的環境逐步形成,常住人口達5萬餘人。
城市建設
建設完成公共建築65.8萬平方米、市政道路60公裡、綠化200萬平方米。行政、文化、體育三大中心項目已基本建成,2014年9月成功舉辦省第十八屆運動會;2015年5月行政中心順利搬遷。建成淮陰中學新城校區、實驗小學新城校區和實驗小學幼兒園,淮陰中學新城校區連續兩年中考成績位居全市三甲,中小幼辦學體系齊全的教育格局已經形成。
民生保障
累計開發整理土地2萬畝,徵用土地1.4萬畝,完成6900戶160萬平方米拆遷。共建設保障性住房140.5萬平方米。在全市率先執行省政府93號令,8305名失地農民納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參保率、保障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產業發展
引進國際安博園、金奧廣場、五星級酒店、拉特芳斯商業街等一批項目,成功籤約喜來登、萬豪、維也納三家高檔酒店入駐新城核心區,多種質態的現代服務業穩步形成。其中,中興4G產業園總投資45億元,將全面推進淮安市千億元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國際安防產品博覽園總投資約20億元,將形成安全防護特色產業集聚效應;綠地商業綜合體、金奧拉特芳斯商業街等項目將形成淮安新的商業中心。
低碳創建
在項目建設中積極採用太陽能光伏發電、土壤源熱泵系統等綠色低碳新技術,「四館」、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15個項目獲綠色建築設計標識和綠色建築二星及以上標識。2013年獲批已成為全省首批、蘇北唯一的省級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示範區、全國十八家國家級綠色建築示範創建區之一。
9、淮安大學科技園
園區圖片:
園區名稱:淮安大學科技園
特色亮點:截至2014年10月,園區已有99戶企業籤約入駐,其中,省「雙創」人才領辦企業1家,博士創業企業4家,院士工作站1家,5位省、市級非遺大師來園區創辦工作室。
園區級別:國家級大學科技園
園區類型:高端服務業集聚區
園區產業:工業設計,文化創意,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管理諮詢
園區詳細介紹:
淮安大學科技園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由江蘇省淮安市清河區人民政府和淮陰工學院共建。淮安市大學科技園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清河區,利用淮陰工學院閒置校舍建成,是以工業設計、文化創意、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管理諮詢等業態為代表的高端服務業集聚區。
淮安市大學科技園是以淮安科教園為主題功能區,依託淮安本地高校及落戶淮安的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大學科技園將在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型企業孵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產學研結合促進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對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促進淮安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淮安市大學科技園現擁有兩個專業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可自主支配場地面積34000多平方米,其中孵化企業的場地面積21800多平方米,大學科技園所在的市科技產業園引進了南京大學淮安高新技術研究院、河海大學淮安研究院、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化工新材料淮安研究中心、中科院新疆理化所淮安鋰電池材料聯合研發中心等一批科研院所,並先後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32名,歸國留學人員12名,省「雙創」人才6名。
截至2014年10月,園區已有99戶企業籤約入駐,其中,省「雙創」人才領辦企業1家,博士創業企業4家,院士工作站1家,5位省、市級非遺大師來園區創辦工作室。園區及企業與中科院、浙江大學、南京大學等知名高校院所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成功創建省科技產業園、省大學生創業就業示範基地。
10、淮安科教產業園
園區圖片:
園區名稱:淮安科教產業園
特色亮點:2012年6月經省政府批准更名為淮安科教產業園。2013年9月,被省科技廳、教育廳認定為省級大學科技園。
園區級別:省級大學科技園
園區類型:科教產業園
園區產業:科技研發,教育培訓,文化創意,總部經濟,三產服務
園區詳細介紹:
淮安科教產業園位於淮安市區南部,京杭大運河南岸,淮海南路以東,寧連路以北,面積22平方公裡。原為淮安市高等教育園區,由江蘇省教育廳和淮安市人民政府共建,作為輻射淮安周邊2000萬人口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2002年11月經省政府批准立項,2003年4月開工建設,2007年3月園區整體劃歸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和管理,成為開發區重要功能片區,2012年6月經省政府批准更名為淮安科教產業園。2013年9月,被省科技廳、教育廳認定為省級大學科技園。
園區分為北部的生活服務區、中部的高等教育區和南部的科技產業區三個功能片區,形成「一園三區」的總體格局。其中,科技產業區在已有國家級淮安軟體園、中國移動集團淮安呼叫基地、浙大網新淮安科技園、創意設計產業院等功能載體基礎上,為承接更多的科研院所落戶,形成科研集群和成果轉化基地,2013年市政府又著手規劃建設2600畝淮安智慧谷項目。
園區圍繞「人才培養基地、科技研發中心、新興產業集群、生態宜居新城」的發展目標,堅持「經科教聯動、產學研結合、政校行企互融」的發展之路,發展科技研發、教育培訓、文化創意、總部經濟、三產服務等產業,打造功能完善、業態豐富的科研、教育、文化產業集群。將園區建設成為省內領先、國內知名的科教園區,積極為我市產業發展、轉型升級提供科技人才支撐。
截至2013年,淮陰工學院、南京林業大學南方學院、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淮陰商校、淮安文化藝術學校、市委黨校先後入駐,江蘇護理職業學院新校區正在建設,2014年秋季投入使用,園區在校師生近8萬人。入駐的科研機構有南大淮安高新技術研究院、中科院水生所淮安研究中心、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淮安化工新材料研究中心、南農大淮安研究院、河海大學淮安研究院、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淮安研究中心、鋼鐵研究總院華東分院、南林大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研究中心等。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蘭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江南大學和西交安利物浦大學等在淮設立的科研機構也將陸續入駐。
隨著園區功能和發展方向的調整,2012年,園區管理機構由原淮安市高等教育園區管理委員會更名為淮安科教產業發展辦公室。近年來,園區建設快速推進,功能配套日趨完善。已建成區域18平方公裡實現「九通一平」,基礎設施累計投入達30多億元,形成了「四縱六橫」園區道路框架。園區小學、幼兒園、中心醫院、超市商業街、社區菜場等設施配套齊全,6條公交線路連通中心城區。
未來的科教產業園,將是淮安新興的教育之城、科技之城、產業之城、宜居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