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雨試驗重複性風波如何質疑

2020-12-13 儀器信息網

  據新華網報導,中國學者韓春雨團隊的諾獎級實驗,引起同行質疑。質疑者認為這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不能重複試驗。惡意攻擊也給韓春雨團隊的工作帶來困擾。一些人稱其科研成果造假,為此圍攻韓春雨,甚至還有半夜電話騷擾和謾罵。

  諾獎級的實驗成果,到底有沒有可能造假?我們先來看兩個案例:一個是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費米,他當年用中子引發核裂變,但別人卻不能重複的故事。費米後來發現原因是他用木桌子,而其他人用大理石桌面,所以不能重複,為此他還進一步總結出了慢中子理論;另一個是日本科學家小保方晴子,她於2014年1月在《自然》上發表關於一種「萬能細胞」的論文,在同行無法重複並提出質疑後,她自己無法在有監督的條件下重複實驗。最終她供職的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在當年12月宣布否定其論文結果。

  這兩個案例說明了什麼問題?那就是關於韓春雨的研究成果,既可能是他人的誤解,也有可能就是主觀造假。而根據最新報導顯示,在一個月左右時間後,韓春雨將採取適當形式公開驗證結果,屆時將有權威第三方作證。我們相信,真相會在不久公開,所以,還請給真相一點時間。

  只不過,對於韓春雨造假風波的價值和目的,恐怕遠非求證實驗的可行性這麼簡單,我認為還有比真相更有重要意義的是質疑他人、質疑科學的正確姿勢是什麼。說得更直白一些,對於學術問題的探討,我們更應該秉承理性質疑、科學質疑的精神。

  是的,質疑並不可怕,回顧近代科學的發展與進步,人類在某一領域的突破,都與這一寶貴的精神不無關係。更應該看到,允許質疑並不代表可以用有色眼鏡去看人,更不代表可以對質疑對象進行人身攻擊,反觀這些天對於韓春雨造假的質疑,有些聲音實在讓人反感。比如,有些人就喜歡抓住韓春雨「三無」(無名校身份、無名氣、無職位)副教授的身份不放,從預設的立場出發去質疑;更有甚者,直接給人家扣個「沽名釣譽」的大帽子,並打電話進行騷擾和謾罵̷̷

  其實,不少國際學者對韓春雨的質疑,遠不是對其進行「學術造假」的定性,這其實告訴我們一個最為樸素的道理,何謂理性質疑、科學質疑?那就是在自己沒有確鑿證據證實的情況下,請保持一種審慎的表達方式,而不是懷著一種誅心之論,極其腹黑地去妄自猜度。假如事後證明韓春雨的實驗具有可行性,這豈不是對當事人的傷害?

  事實上,不少人對韓春雨學術的造假質疑,僅僅是網絡空間中非理性質疑的冰山一角,與此同時,還有那麼多對他人「作秀」的質疑,與前者在本質上的邏輯都是如出一轍。所以,對韓春雨造假的質疑,仍舊是理性質疑的一個負面典型。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心態陽光,這樣的樸素品質不能丟。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韓春雨向《自然》提交實驗可重複性數據
    質疑是否能推進科學?輿論再起風雲,但聲音不再單一。藉口下臺?網友直戳韓春雨支吾遮掩 @沙漠的小狐:這不過是韓春雨再一次拖延時間,國內外業內人士剛開始都迅速投入研究,幾周後大家都無法重複後大規模質疑發生,加上韓春雨的支吾遮掩,以及採訪中的言談和照片中操作的業餘程度,實在讓人震驚。
  • 塵埃落定韓春雨? 河北科技大學調查結果公布!
    對於許多處於中國學術體制邊緣地帶的本土青年學者,韓春雨的成功具有極大的勵志效應,讓很多人看到自己的希望。2016年5月27日,首個聲稱未能重複韓春雨實驗的帖子在未名空間BBS出現,據稱來自中科院上海分院。其後此類質疑在不同平臺不斷湧現。
  •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公布:未發現主觀造假
    2016年5月20日,當時在清華大學任教的著名結構生物學教授顏寧,在微博上首先提出論文結果可重複性的問題。很快,知乎、百度貼吧等網絡社交平臺上,關於「韓春雨論文無法重複」的話題開始增加,再加上國外學者的公開質疑,各大媒體平臺上又一次出現了「韓春雨」的名字。一些中國學者也開始發聲,指出韓春雨論文結果無法重複。但也有零星學者表示,韓春雨的論文有效。
  • 馬上評|韓春雨撤稿的啟示:嚴謹是科研的魂,切不可急功近利
    從2016年5月2日論文發表到2017年8月3日論文撤回論文,時間長達一年多,期間,十多位國內外科學家對論文中的NgAgo技術提出了質疑,認為經過反覆試驗無法獲得完全成功重複的結果,而韓春雨及其團隊也無法拿出更具說服力的證據。最終,只能以撤搞來應對外界的質疑。
  • 韓春雨NgAgo基因編輯論文不存在主觀造假,持續兩年多的事件就此落幕?
    在經歷了質疑、撤稿和調查之後,通過校內外同行專家的指導和進一步的實驗驗證,深刻地認識到,撤稿論文的實驗設計存在缺陷、研究過程存在著不嚴謹的問題,論文的發表給國內外同行學者造成了誤導和人力物力的浪費。論文發表後,面對媒體和同行的質疑,未能冷靜理性對待,發表了一些不當言論,給社會公眾帶來了不必要的紛擾。對此,韓春雨表示了歉意,並對同行學者和社會的關注表達了感謝。
  • 韓春雨詳解新版實驗方法要點 稱新舊實驗方法無本質區別—新聞...
    10日,韓春雨獨家回應南方都市報,表示其他科學家無法複製實驗結果的原因,他也在研究,但目前不能隨便下定論,必須有科學的結論才能發聲。目前提交的新實驗方法是在和其它科學家討論之後得出的,其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是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項。
  • 韓春雨正進行實驗研究 尋找論文結果無法重複原因
    作為一個科學界的閉門內部交流會議,韓春雨的科研報告第一次當面遭受到了同行的質疑。同樣,原本兩天的會議,韓春雨也並沒有完成會議全部議程。  2016年5月20日,原清華大學著名結構生物學教授顏寧,在微博上首先提出論文結果可重複性的問題。  5月26日,「未名空間」論壇上出現了「純從科學角度分析韓春雨的文章」的帖子,認為韓春雨的論文從Ago理論上看行不通。
  • 央視:對導致論文結果無法重複的原因,韓春雨正進行實驗研究
    2016年5月20日,原清華大學著名結構生物學教授顏寧,在微博上首先提出論文結果可重複性的問題。5月26日,「未名空間」論壇上出現了「純從科學角度分析韓春雨的文章」的帖子,認為韓春雨的論文從Ago理論上看行不通。6月23日開始,「知乎」,「百度貼吧」等網絡社交平臺上,關於「韓春雨論文無法重複」的話題開始增加。
  • 韓春雨事件再調查:河北科大避談學術評議,被曝曾組織論文買賣
    2016年11月的最後一天,身陷論文可重複性危機的韓春雨對河北科技大學的同事說。240多天後,讓他一戰成名、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的論文由韓春雨團隊主動申請撤回。那一天是2017年8月3日。在撤稿聲明中,韓春雨團隊寫道:「我們會繼續調查該研究缺乏可重複性的原因,以提供一個優化的實驗方案。」
  • 韓春雨團隊三年後再度發文:尚未經同行評審,仍在職河北科大
    2016年5月,是時年43歲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的轉折點。以一篇在國際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的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論文一鳴驚人,自此從「坐10年冷板凳」轉為「網紅科學家」。同樣是5月,時隔三年,經歷學術造假風波的韓春雨團隊再次發文。
  • 研究者聲音  立刻回應質疑,是韓春雨必須承擔的責任
    近日,有網有在知乎上提問:如何看待 7 月 29 日多國科學家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建議 Nature Biotech 介入?
  • 韓春雨自稱代筆論文收七千 還欲組織學生買賣論文
    在此前外界質疑論文是否有問題,韓春雨是否存在學術不端行為時,韓春雨對媒體公開表示,請大家放心,他很珍惜自己的「學術羽毛」。不僅如此,韓春雨強調他們家風都是「嚴以修身」,他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我們家三位教授,我很珍惜名譽。」
  • 韓春雨回應撤稿論文處理結果:實驗研究有缺陷不嚴謹,回應質疑不冷靜,感到歉意並表達感謝
    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公布了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未發現主觀造假情況,撤回榮譽稱號及相關科研經費和獎勵。9 月 1 日,韓春雨通過校方對處理結果表態:撤稿論文的實驗設計存在缺陷、研究過程存在著不嚴謹,面對質疑未能冷靜對待,對此致歉。
  • 韓春雨造假事件再曝猛料:竟然組織學生集體學術造假
    其中,當時已是河北科大教員的韓春雨自稱曾通過代寫學位論文牟利,意圖組織學生進行學位論文買賣活動,並欲以版面費為條件換取其妻子在他人論文中的署名。韓春雨還曝出代寫「一個博士論文收費7000元,一個碩士論文收費是4000元至5000元」,到高校工作後「還有人找」。 據廣州《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的報導,韓春雨每月「工資7000元」。
  • 韓春雨事件暴露的是我們的極端功利主義科學觀—新聞—科學網
    在學術方面,「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結論是:「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這個調查結論,立即引起人們新一輪的強烈質疑,種種批評鋪天蓋地而來。
  • 河北科大:未發現韓春雨團隊主觀造假
    IT之家9月1日消息 此前因為《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一篇被認為是「諾獎級」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韓春雨團隊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但卻遭學術界質疑。昨天,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稱撤稿文章不具備重新發表基礎,並未發現造假情況。
  • 【重磅】Nature正式報導「韓春雨事件」——附獨家採訪評論
    七月初,當打假專業戶方舟子在新語絲(xys.org) 開始質疑這一工作的可重複性的時候真正的懷疑才真正到來,批評的聲音也充斥著中國的各個媒體。這篇文章引述新華社英文版的一篇題為《China Focus: Chinese geneticist defends high-profile findings》文章提到,韓春雨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學表示在一個月之內,韓春雨將採取適當形式公開驗證,屆時將有權威第三方作證。
  • 韓春雨事件塵埃落定,河北科大:韓春雨團隊不存在主觀造假
    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公布了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未發現主觀造假情況,撤回榮譽稱號及相關科研經費和獎勵。9 月 1 日,韓春雨通過校方對處理結果表態:撤稿論文的實驗設計存在缺陷、研究過程存在著不嚴謹,面對質疑未能冷靜對待,對此致歉。
  • 河北科大公布韓春雨撤稿論文調查結果:未發現主觀造假
    河北科大公布韓春雨撤稿論文調查結果稱未發現主觀造假情況 韓春雨團隊接受並致歉河北科技大學8月31日在其官方網站刊發《學校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處理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
  • 河北科大回應韓春雨事件:已有機構實現基因編輯
    針對一些國內外實驗室提出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技術實驗結果一事,10月14日,河北科技大學向媒體提供一份題為《關於輿論質疑韓春雨成果情況的回應》的書面材料。全文如下:感謝社會各界對河北科技大學的關心、支持和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