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其他動物都有不同種類,而人類只有一種? - 動物志

2020-12-14 動物志

我們人類貴為萬物之靈長,卻也是地球上最「孤獨」的生物之一。絕大多數動物都有自己的同屬近親,如犬屬包括狼、胡狼等7種動物,牛屬包括家牛、白肢野牛和犛牛等5種動物,小家鼠有近40種,大家鼠有60多種。而我們現代人類,生物學上叫做智人,卻是人屬唯一物種,我們現存最近的親戚黑猩猩與我們分化已達700萬年之久。

我們智人並非天生就那麼孤獨,遠古時期還有能人、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和弗洛勒斯人等眾多人種,後來它們陸續滅絕了,新的人種又沒有出現,才使我們成為地球上唯一一種人。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人屬物種演化示意圖

人類徵服全球每一個角落

現代人的進化經歷了四個階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人屬動物起源於非洲大草原,後來隨著人類適應環境能力的增強,人口數量日益增多,就驅使人類向外擴散,開闢新的生存空間,人類演化史上至少發生了四次「走出非洲」。

第一次走出非洲的是能人。在非洲、我國和澳大利亞都發現了古老猿人化石,我國最早的人類化石可追溯至距今210萬年前。距今約180萬年前,已知最早的直立人在高加索和非洲出現,後來居上的直立人很快佔領歐亞大陸南部和非洲,我國的元謀人、藍田人和北京人都屬於直立人。直立人大約生存到距今20萬年前,歐亞的直立人最終因不能適應環境而滅絕,躲在非洲的直立人後來進化成海德堡人和智人。

人類的進化:原始古代猿類→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智人

距今80萬年前,海德堡人穿過直布羅陀海峽來到南歐,海德堡人的後裔就是大名鼎鼎的尼安德特人。尼人後擴張至西亞和中亞地區,它們在這些地區的統治一直持續到距今約4萬年前。

距今13.5萬年前,早期智人走出非洲,他們走的是「北部路線」,從西奈半島進入中東,然後向中亞和東亞挺進,我國的柳江人可能就屬於這一夥的後裔。由於早期智人適應環境的能力還不夠強,無法很好應對冰期北方的寒冷環境,他們最遲到7萬年前就全部滅絕或退回非洲

距今7萬年前,晚期智人踏上了徵服世界之旅,這次他們選擇了「南部路線」,即渡過曼德海峽進入阿拉伯半島,在冰期紅海的平面下降了70米,海峽比今天窄得多,允許人類乘坐木筏通過。距今6.5至5萬年前,這批人穿過伊朗南部沿海地區,來到印度,在這裡建立了定居點,然後又擴張到東南亞和澳大利亞。

智人徵服世界示意圖,數字為佔領年代(單位為千年前)

這次走出來的晚期智人在技術和文化上都比較成熟,已經是大自然的最強者了,因而這次擴張取得了最終的成功。約5萬年前起,已經發展到一定人口規模的人類開始「北上東進」,4萬年前取代尼安德特人霸佔歐洲,2.5萬年前佔領北亞和東亞,1.5萬年前踏著白令陸橋進入美洲大陸,完成對全球的徵服,這些人就是我們的直系祖先。

以上就是人類走出非洲稱霸全球的過程。與其說地球上只剩下現代人一種人類,倒不如說只有我們祖先這一個人種完成了徵服地球。

周口店遺址,這裡生活過直立人——北京人,和智人田園洞人、山頂洞人

任何地方都容不下兩種人

在現代人之前,直立人也曾經遍布歐亞非三大洲,如果各地的直立人平行演化為現代人——這就是「平行演化學說」,那麼今天地球上就會有多種人。然而目前的基因和化石證據都支持「取代學說」,即非洲的直立人演化為智人,智人走出非洲,將已經生活在歐亞大陸各地的早期人類取代,成為今天地球上唯一一種人。

生態學家高斯提出了競爭排斥原理,即生態位相同的兩個物種無法在同一地區共存,它們要麼一個完全取代另一個,要麼發生生態位(食性、棲息地和活動時間等)的分離。在這裡人類非常特殊,人類的競爭抑制作用太強了,因為人類不僅能利用自然,還能改造自然。同一片草地上可以容納兩種羚羊,但要是兩種人,就非要鬥個你死我活不可。只有以高智慧生物的身份成為地球統治者,才可以稱之為人類,否則只不過是猿猴。

智人(深色)對尼安德特人領地(淺)的蠶食

「取代學說」最著名的一個例子是智人在歐洲和西亞取代尼安德特人。智人的部落規模更大,人口更密集,還掌握了口語,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社交網絡;石器技術領先尼人一代,發明了可遠程投擲的武器;而且穿上了衣服,蓋起了房子。因為有這些優勢,智人最終戰勝了尼人。約6萬年前,兩個人種在今以色列、伊拉克一帶初次交鋒,到4萬年前,智人佔領歐洲全境,尼人這個人屬物種永遠消失了。

在伊拉克和法國都發現過被智人殺死的尼人骨架,我們先祖在拓展生存空間的過程中可以說雙手沾滿了血腥,不知道多少早期人類被我們消滅。也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吃人的祖先。

尼安德特人影視形象

人類可以進入地球任一個角落,而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容得下兩種人類,就註定了全世界只能有一種人生存。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人類比老虎更排外,一個星球上都容不下兩種人類。

交流消除了差異

「取代模型」不排除智人和其他人種發生過混血,事實上,通婚是導致一些早期人種消亡的最後一根稻草。今天,除留守黑非洲的那部分人以外,世界各地的人DNA中都含有少量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基因,這是我們先人與他們發生混血的鐵證。

由於位於分布區兩頭的個體無法進行基因交流,廣布種經過漫長的演化,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種內差異,這就是現代人種族和民族的由來。現在世界上的人分為四個種族: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和棕種人,有2000多個民族。

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契丹人

然而,隨著科技進步,人口的遷徙能力越來越強。今天人類可以在短時間內到達地面上任何一個角落,地球也成了「地球村」。種族間的混血和文化交流,推進著全球一體化。雖然古代和近代有些統治者實施過種族隔離等阻礙融合的政策,但在社會越來越文明的今天,這些障礙越來越少了,融合才是大方向。

像我國古代一些少數民族契丹人、鮮卑人等,已經完全在民族融合中消亡了。今後再產生新的種族和民族已經不可能了,現有的種族和民族之間的界限也在漸漸模糊。

混血家庭

在物種演化上,隔離導致差異,而交流則消除差異,促進歸一。老虎的亞種是近幾萬年來形成的,因為不同亞種(如東北虎和蘇門答臘虎)由於地理隔離無法進行基因交流,狗的不同品種則是人類定向培育的結果。而現代的人和外國人結婚完全是個人自由,基因交流沒有障礙,以後障礙還會越來越小。所以人類發展的最終趨勢就是種族和民族消亡,這對世界和平發展、全人類共同富強是有好處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地球上只有人類穿衣服,其他動物無論春夏,都無需衣服?
    文/濤聲依舊為什麼地球上只有人類穿衣服,其他動物無論春夏,都不穿衣服?我們都知道,人類是一種非常敏感的生物,我們對於溫度的感知可謂是非常細膩的,溫度變化過大會導致我們產生不同的行為,比如說熱的時候少穿衣服,冷的時候穿很多的衣服,人類作為地球上的生物,似乎非常特殊,因為除了人類之外,絕大部分的動物在寒冷或者炎熱的時候,並不需要穿衣服,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只有人類的嘴唇外翻在外?其他動物卻沒有,有特殊的作用?
    因為要吃東西,所以動物們得有嘴巴。有嘴巴就得有保護嘴巴的嘴唇,鳥類的嘴巴沒有嘴唇,採用尖有力的喙代替;烏龜的嘴唇也和鳥兒類似變得有些硬化,這樣硬化的嘴唇可以幫助它們更好地鎖定食物;而很多的動物都有柔軟的嘴唇,同樣的有著重要的作用。
  • 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什麼食性的動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都是肉,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 動物從不刷牙,人類的牙齒天天刷,為什麼人類牙齒還是不如動物?
    作為絕大多數生物擁有的器官,牙齒問題似乎只在人類身上存在,而其他動物卻很少聽說有牙齒問題。並且人類天天刷牙,動物們也不曾有這項運動,是人類的牙齒不如動物嗎?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人類結束了茹毛飲血的時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會了用火。火的使用讓人類對食物的加工更加精細,從植物到肉類,只需要一堆火,就能讓各種食物中的營養元素變成小分子,更容易被吸收。
  • 如果蚊子、蟑螂、洋辣子等害蟲都滅絕?對其他動物有影響嗎?
    蚊子的分布很廣,除了常年溫度極低的南極洲外,世界各地都有蚊子分布,而且有蚊子的地方,都是成群結隊。蚊子的種類很多,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約有超過三千多種蚊子。蚊子除了吸食動物的血液外,還會傳播一些疾病,比如瘧疾、登革熱等等。據統計,每年因為被蚊子叮咬而感染死亡的人數就高達百萬。蚊子在生態中的位置,很難有一個準確的定位。為什麼這麼說呢?
  • 和其他動物相比,為何我們人類少有毛髮?
    每一縷毛髮都是一股由角蛋白組成的絲狀物。當毛髮在動物體表生長覆蓋至厚厚的一層時,就稱之為皮毛(fur)。© Reddit毛髮是哺乳動物的重要特徵,但我們卻不是唯一擁有毛髮的動物。昆蟲也有毛髮,只是它們的毛髮在結構上與我們有著不同。以蜜蜂為例子,它們的毛髮在用來保暖的同時,還能作為一種感受器官,以及攜帶花粉。
  • 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碎閱
    人類深深迷戀著我們自己的高智能,於是一心認為智力當然是越高越好。但如果真是如此,貓科動物也經過演化,為什麼沒有會微積分的貓?究竟為什麼,在整個動物界,只有人屬演化出了比例如此龐大的思考器官?答案在於:龐大的大腦也是個龐大的負擔。大腦結構脆弱,原本就不利於活動,更別說還得用個巨大的頭骨把它裝著。而且大腦消耗的能量驚人。
  • 為什麼母貓在交配時,叫聲悽慘?人類與貓科動物有什麼不同?
    人類作為最高級、最具智慧的生物,不同於植物的安靜無爭,也不同於動物的兇狠無情,人是有心的,會傷心難過,會開心快樂,不安於現狀又喜歡平淡安穩的生活,有感情、憐憫心、夢想,是豐富的生命體。人類與動物都是大自然的一員,互相制約又互相維繫。
  • 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讀《人類簡史》
    首先我必須承認,我不是一個客觀的人,我不認為人類是一種沒什麼特別的動物。其次尤瓦爾·赫拉利是一個歷史奇人,他寫的人類簡史能「火」遍全球,我是真心佩服。這本書第一章標題就是: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
  • 動物對人類的幫助,動物超感:一種神奇的生存本領
    可以說,多數動物,都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而它們的這種特殊本領,又對人類產生了幫助,甚或帶來智慧的靈光。對于震動,不少動物都有相應的感知能力。例如大象,就能預測暴風雨的即將來臨。不僅如此,它們還通過在保持靜止的情況下,提起象腿,來判斷同類到來的方位。獅子的爪,也有感受振動的器官,用以發現它們視野之外的獵物。如象、獅、犀牛這樣大型的陸棲哺乳動物,接受振動或發出振動,無疑是用來尋覓配偶和食物,保衛領地的一種方式。
  • 鴿子一種被人類忽視小看的動物
    誠然,鳥類的思維方式確實與哺乳動物不同,但與它們的整體大小相比,它們的實際大腦可能會大得令人驚訝。事實上,鳥類的大腦在比例上與靈長類動物相似,包括猿、猴子,是的,還有人類。不僅因為他們的大腦看起來有智力,而且他們的行為也表明了這一點。看看所有鳥類中最常見和最受鄙視的一種,鴿子就知道了。
  • 為什麼大多數動物都有發情期,唯獨人類沒有?原因其實很簡單
    我們都知道人類是大自然中比較特殊的一種動物,在很多方面上人類和其他動物之間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比如智力上,比如生活習性上,然而人和動物最大的差別其實在於大多數的動物都有發情期,但是人類卻沒有這個概念。那麼為什麼大多數動物都有發情期,唯獨人類沒有?其實原因很簡單。首先我們要先知道動物為什麼會有發情期,第一個原因是生活環境導致的,有一些動物生活的環境比較惡劣,比如生活在南北極的動物,所以它們必須選一個好的時間來繁衍後代,要不然後代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下存活。
  • 有大型貓科動物,為什麼沒有體型相當的犬科動物?
    然而,它們都是人類從自然存在、體型較小的犬科物種培養出來的品種,其實都屬於同一個物種。相比之下,大型貓科動物分屬於不同物種,都是自然演化的產物。它們之所以演化出雄偉的體型,是為了儘可能發揮自身捕獵方法的優勢,牢牢佔據所處生態系統中頂級掠食者的地位——換句話說,就是為了生存下去。犬科動物在這方面走得沒有大型貓科動物那麼遠。
  • 有大型貓科動物 為什麼沒有體型相當的犬科動物?
    然而,它們都是人類從自然存在、體型較小的犬科物種培養出來的品種,其實都屬於同一個物種。相比之下,大型貓科動物分屬於不同物種,都是自然演化的產物。它們之所以演化出雄偉的體型,是為了儘可能發揮自身捕獵方法的優勢,牢牢佔據所處生態系統中頂級掠食者的地位——換句話說,就是為了生存下去。犬科動物在這方面走得沒有大型貓科動物那麼遠。
  • 為什麼大多數都是草食動物,它的特點有哪些?
    草食動物與肉食動物的數量比至少是10:1,從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到可以舒服的生活在一片葉子上的小昆蟲,草食動物多種多樣,草食動物為什麼這麼多,是因為植物性食物有兩大優勢,一方面是因為它們非常的容易被找到,另一方面它們不會逃跑,對於小型動物來說,還有另外一個好處——植物是很好的藏身之所
  • 同樣是肉食性動物,貓科動物體型普遍比犬科動物大,為什麼呢?
    那麼問題來了,同樣都是肉食性動物,為什麼貓科動物的體型比犬科動物還要大呢?首先說明的是,這個問題指的是野生的貓科動物,因為人類飼養的寵物貓也是貓科動物。根據調查統計顯示,目前地球上存在38種貓科動物,其中平均體重達到80斤以上的種類就有7種,例如在動物世界裡常常看到的獅子、老虎、豹子等等。
  • 人類和動物為什麼都喜歡伸懶腰?
    是不是終於有時間飽飽地睡一覺,伸個懶腰休息一下了?等等,只有我們人類會伸懶腰嗎?伸懶腰又是為了什麼呢?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貓在剛剛醒過來的時候,懶洋洋的走到陽光下,前肢挺直地伸展開來,深深地做了一個懶腰,看起來可愛極了。也許你以為只有貓貓才會伸懶腰,其實並不是這樣。
  • 動物都是雄性更加美麗,人類似乎恰恰相反,這是為什麼呢?
    自然界有一種十分奇妙的現象,那就是雄性動物一般都比雌性動物更加美麗。非洲大草原上的獅子,明顯雄獅要比雌獅更漂亮,而我們熟悉的孔雀開屏,也是雄性孔雀的求偶行為,紅腹錦雞也是雄性的羽毛更加華麗,也就是說,雄性動物一般都比雌性更美。但是人類似乎反了過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天上的動物比人類大的很少?除了環境限制,還有這兩大原因
    文/勵生 在地球上比人類大的動物實在太多,在不同的區域中,都有不同的代表,如如陸地上有大象,海裡面有鯨魚,那麼天空上有什麼?鳥類?好像並沒有比人類大。 天上的動物為什麼沒有比人類大的呢?
  • 只有人類有「大姨媽」?其實這些動物也有,只是我們沒注意
    「大姨媽」是一種生理現象,現在我們也經常看到有人在網上吐槽,每個月都會有的那麼幾天實在是太痛苦了。在一些人的意識裡,只有人類女性才會有「大姨媽」,好像其他動物都沒有,難道這是人類獨有的一種生理現象嗎?只是這些動物的「大姨媽」並非是每個月來一次,除了時間上不同外,這些動物的「大姨媽」跟人類女性在性質上其實是一樣的。一般而言,「大姨媽」是排卵之前會發生的生理現象,其實就是子宮內膜的一次清理活動,一部分內膜會脫落並排出體外,讓卵細胞更容易在子宮壁上著床。一般來說,「大姨媽」來以後的那幾天,差不多就是排卵期。「大姨媽」是有利於人類繁殖下一代的,而且周而復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