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碎閱

2021-02-15 送你一本書

今天是周末,「碎閱」欄目正式開通,這是我的閱讀課的線上延續。「碎閱」的意思,就是為大家推薦一些有意思的書籍,在其中選擇一些片段供大家作為閱讀的「引子」。碎,不僅是指選文之「碎」,更呼應我們這個「碎片化」的閱讀時代。我希望大家能抓住一些「歲月」(「碎閱」即為諧音),享受閱讀的樂趣。

本次為大家推薦的書,來自牛津大學歷史學歷史學博士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這本書是他的視頻課程的實錄。據說,當時的視頻課程已經得到眾多網友的追捧。該書的討論範圍跨度很大,從人類如何進化到食物鏈頂端,討論到人類社會的構建,以及帝國的形成、殖民,到現代社會的科學革命,當中有不少有見地的觀點。


雖然人種之間有諸多不同,但還是有幾項共同的人類特徵。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類的大腦明顯大於其他動物。對於 60 公斤的哺乳類來說,平均腦容量是 200 立方釐米,但早在 250 萬年前最早的男男女女,腦容量就已有 600 立方釐米,至於現代的智人,平均腦容量更高達1200~1400 立方釐米。至於尼安德特人,其實腦容量更大。

這樣看來似乎再清楚不過,物競天擇就該讓腦越來越大才是。人類深深迷戀著我們自己的高智能,於是一心認為智力當然是越高越好。但如果真是如此,貓科動物也經過演化,為什麼沒有會微積分的貓?究竟為什麼,在整個動物界,只有人屬演化出了比例如此龐大的思考器官?

答案在於:龐大的大腦也是個龐大的負擔。大腦結構脆弱,原本就不利於活動,更別說還得用個巨大的頭骨把它裝著。而且大腦消耗的能量驚人。對智人來說,大腦只佔身體總重約 2%~3% ,但在身體休息而不活動時,大腦的能量消耗卻佔了 25% 。相比之下,其他猿類的大腦在休息時的能量消耗大約只佔 8% 。因為大腦較大,遠古人類付出的代價有兩種:首先是得花更多時間尋找食物,其次是肌肉退化萎縮。這就像是政府把國防預算轉撥給了教育,人類也把手臂二頭肌所需的能量撥給了大腦裡的神經元。對於在非洲草原上這究竟是不是個好策略,事先只能說無人能知。雖然黑猩猩要講道理絕對講不贏智人,但它卻能直接把智人像個布娃娃一樣扯個稀爛。

時到今日,人類大腦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我們能製造出汽車和槍炮,讓我們的移動速度遠高於黑猩猩,而且從遠方就能將黑猩猩一槍斃命,而無須和它摔跤硬拼。只不過,汽車和槍炮是最近才有的事。在超過 200 萬年間,雖然人類的神經網絡不斷增長,但除了能用燧石做出一些刀具,能把樹枝削尖變成武器,人類的大腦實在沒什麼特殊表現。那麼,究竟是為什麼,才驅使人類的大腦在這 200 萬年間不斷這樣演化?

坦白說,我們也不知道。

人類另一項獨有的特點,在於我們用兩條腿直立行走。能夠站起來,就更容易掃視整片草原,看看哪裡有獵物或敵人,而且既然手不需負責移動身體,就能發揮其他用途,像是丟石塊或是做信號。手能做的事情越多,可以說人就變得越厲害;於是人的演化也就越來越著重神經發展,也不斷地對手掌和手指的肌肉做修正。於是,人類的手開始能夠處理非常精細的任務,特別是能夠生產、使用複雜的工具。最早有證據證明人類開始製作工具,大約可追溯到 250 萬年前,而且工具的製作和使用也正是考古學家對遠古人類的一種判斷標準。

然而,直立行走也有不利的一面。原本,人類的遠古祖先歷經數百萬年,才發展出以四肢行走、頭部相對較小的骨架,而要將這種骨架調整成直立,可說是一大挑戰,而且還得撐住一個超大的頭蓋骨,更是難上加難。於是,為了能望遠、能有靈活的雙手,現在人類只得面對背痛、頸脖僵硬的苦惱代價。

這點對婦女來說造成的負擔更大。直立的步行方式需要讓臀部變窄,於是產道寬度受限,而且別忘了嬰兒的頭還越來越大。於是,分娩死亡成了女性的一大風險。而如果早點兒生產,嬰兒的大腦和頭部都還比較小,也比較柔軟,這位母親就更有機會渡過難關,未來也可能再生下更多孩子。於是,自然選擇( natural selection ,又譯「天擇」或「自然淘汰」)就讓生產開始提前。與其他動物相較,人類可說都是早產兒,許多重要器官的發育都還不夠完善。看看小馬,出生沒多久就能開始小跑步;小貓出生不過幾周,也能離開母親自行覓食。相較之下,人類的嬰兒只能說沒用得很,許多年都得當個啃老族來被撫養、保護和教育。


尤瓦爾·赫拉利,現為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歷史系教授,青年怪才。《人類簡史》讓他一舉成名,成為以色列超級暢銷書。

我們以為,有比較大的大腦、會使用工具、有超凡的學習能力還有複雜的社會結構,都可說是人類巨大的優勢。而且似乎不證自明,正是這些優勢使人類成為地球上最強大的動物。然而,其實人類早就具有這些優勢,但在整整 200 萬年期間,人類一直就只是一種弱小、邊緣的生物。大約在 100 萬年前,雖然人類已經有了容量較大的大腦和鋒利的石器,卻還是得一直擔心害怕食肉動物的威脅,他們很少獵殺大型獵物,維生主要靠的就是採集植物、挖找昆蟲、追殺小動物,還有跟在更強大的食肉動物後面吃些剩下的腐肉。

早期石器最常見的一種用途,就是把骨頭敲開,人類才能吃到裡面的骨髓。有些研究人員認為,這正是人類最原始的專長。就像是啄木鳥的專長是從樹幹裡啄出昆蟲,最早的人類專長就是從骨頭裡取出骨髓。骨髓有什麼特別的?假設我們現在看著一群獅子大口吃著一隻長頸鹿。

我們只能耐心等著,等它們吃飽再說。但還別急,就算獅子吃完了,旁邊還有鬣狗和豺在等著,而且它們也不是好惹的;於是它們又把剩下的肉再吃幹抹淨。最後才輪到我們這群原始人,我們走近長頸鹿的屍體,左看看右瞧瞧,最後只能想辦法去挖出唯一還能吃的組織。

這一點對於了解人類歷史和心理學至關緊要。長久以來,智人一直只是穩定位於食物鏈的中間位置,直到最近才有改變。在先前長達數百萬年的時間裡,人類會獵殺小動物、採集種種能得到的食物,但同時也會遭到較大型食肉動物獵殺。一直要到 40 萬年前,有幾種人種才開始固定追捕大型獵物,而要到 10 萬年前智人崛起,人類才一躍而居於食物鏈頂端。

這場從中段到頂端的大跳躍,造成的影響翻天覆地。其他在金字塔頂端的動物(例如獅子、鯊魚)得要花上好幾百萬年的時間,才終於通過演化站上頂峰。因此生態系統有時間發展出種種制衡,避免獅子和鯊魚造成太大的破壞。隨著獅子越來越強壯,演化也讓瞪羚越跑越快,鬣狗越來越懂合作,犀牛脾氣越來越差。相較之下,人類轉眼就登上頂端,不僅讓生態系統猝不及防,就連人類自己也不知所措。在過去,居於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總是威風凜凜、霸氣十足,數百萬年的統治,讓它們充滿自信。但相比之下,智人就像是個香蕉共和國的獨裁者。我們在不久之前,還是大草原上的小可憐,整天充滿恐懼和焦慮,但這也讓人類更加殘酷和危險。人類歷史上眾多的災難,不論是生靈塗炭的戰亂還是生態遭逢的浩劫,其實都是源自這場過於倉促的地位跳躍。

在踏上食物鏈頂端的路上,使用火可說是邁出了一大步。早在大約 80 萬年前,就已經有部分人種偶爾會使用火,而到了大約 30 萬年前,對直立人、尼安德特人以及智人的祖先來說,用火已是家常便飯。到了這個時候,人類不僅用火當作可靠的光源和熱源,還可以用這項致命的武器和不懷好意的獅子一較高低。不久之後,人類甚至還刻意引火焚燒周遭的環境。只要悉心控制火勢,就能讓原本難以通行、不具利益的叢林轉變成大片美好的原野,而且滿是獵物。此外,等到火勢停歇,這些石器時代的創業者走到還在冒煙的餘燼當中,就能得到烤得香酥美味的動物、堅果和塊莖。

然而,火帶來的最大好處在於開始能夠烹飪。有些食物,處於自然形態的時候無法為人類所消化吸收,像小麥、水稻、馬鈴薯,但正因有了烹飪技術,就成為我們的主食。火不只會讓食物起化學變化,還會起生物上的變化:經過烹調,食物中的病菌和寄生蟲就會被殺死。此外,對人類來說,就算吃的還是以往的食物(例如水果、堅果、昆蟲和動物屍體),所需要的咀嚼和消化時間也能大幅縮減。例如,黑猩猩要咀嚼生肉,每天得花上五個小時,但人類吃的是熟食,每天花上一小時就夠。

烹調讓人類能吃的食物種類更多,減少所需的進食時間,還能縮小牙齒、減少腸的長度。有學者認為,烹調技術的發明,與人體腸道縮短、大腦開始發育有直接關係。不論是較長的腸道或是較大的大腦,都必須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很難兼而有之。而既然有了烹調,人就能縮短腸道、降低能量消耗,可以說是在不經意之間,烹調讓尼安德特人與智人走上了讓大腦更大的道路。


相關焦點

  • 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讀《人類簡史》
    首先我必須承認,我不是一個客觀的人,我不認為人類是一種沒什麼特別的動物。其次尤瓦爾·赫拉利是一個歷史奇人,他寫的人類簡史能「火」遍全球,我是真心佩服。這本書第一章標題就是: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
  • 動物對人類的幫助,動物超感:一種神奇的生存本領
    可以說,多數動物,都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而它們的這種特殊本領,又對人類產生了幫助,甚或帶來智慧的靈光。◎一起讀動物超感:一種神奇的生存本領麋鹿面臨災難的反應每每地震來臨時,動物都會有強烈反應。動物的這些獨特本領,又給人類帶來了啟示。雷達的發明,即是根據蝙蝠回聲定位的原理,製造出來的的監測儀器;嗅敏檢漏儀,又是模仿動物靈敏的嗅覺製造,用於監測有毒氣體和漏氣檢查。動物通過它們的本領,還能直接服務人類。以犬為例。我們知道,犬的嗅覺遠勝於人,它們的鼻,甚至能分辨癌症患者呼出的氣味。
  • 鴿子一種被人類忽視小看的動物
    事實上,鳥類的大腦在比例上與靈長類動物相似,包括猿、猴子,是的,還有人類。不僅因為他們的大腦看起來有智力,而且他們的行為也表明了這一點。看看所有鳥類中最常見和最受鄙視的一種,鴿子就知道了。雖然鴿子確實有忠實的粉絲-一位賽鴿愛好者甚至花了驚人的150萬美元買下了一隻名叫阿曼多的比利時冠軍鴿子-但許多人更有可能把它們當作有翼的老鼠和害蟲而不屑一顧。
  • 人類從沒有害怕過的動物?考古學家:這種動物,差點吃光人類祖先
    人類從沒有害怕過的動物?考古學家:這種動物,差點吃光人類祖先眾所周知,人類是地球上的最高統治者,也是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人。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因此而驕傲,從而認為人類從沒有害怕過的動物。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人類曾經還是非常渺小的。
  • 人類很勤勞,那麼除了人類還有一種動物也很勤勞,到底是什麼呢
    嗨嘍,大家好,小編又來啦,今天,小編想與大家探討探討一下勤勞是什麼,在給大家介紹一種勤勞的小動物,是什麼呢,那就是蜜蜂。為什麼說蜜蜂是一種勤勞的小動物呢,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去了解了解它。蜜蜂說起來,大家都知道,它是我們平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動物,但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喜歡它,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並不喜歡它,而不喜歡它的原因就是因為蜜蜂這種動物會蜇人而且被蜜蜂蟄一下之後皮膚就會發紅髮腫起來,伴隨著陣陣發燙和疼痛
  • 災難是最好的「教科書」:保護動物也是人類的一種自保
    噪聲會使海洋動物改變浮遊和潛水規律、更改發音形式,甚至導致它們無法避開障礙物而發生致命碰撞。有研究顯示,聲吶產生的噪聲會干擾鯨和海豚利用自身聲音捕食的能力,使某些鯨類特別是突吻鯨受到驚嚇,促使它們衝出水面,造成危險後果。海洋動物暴露在高強度聲音之下,還可能導致暫時性聽覺缺失或靈敏度減弱。當聲強足夠高時,動物的聽力會永久性缺失,靈敏度永久性減弱。
  • 《人類簡史》:人類是早產兒,動物也有語言,小麥馴化人類
    在彼時,人類的命運,當真和猴子沒什麼差別。不是老虎的食物,就是獅子的點心,又或者是豹子的甜品。依照當時的食物鏈順序,當老虎捕獵了一頭羊之後,吃得是最好最肥的部分。此時,就輪到了財狼或者其它動物,吃掉動物的內臟。此時,還輪不到人類來吃,因為腐壞的肉,是禿鷲的美餐。
  • 「笨蛋」是一種鳥?人類給動物取名,真的毫無邏輯可言
    這是又一個證明人類給動物起名毫無邏輯可言的典型案例。角蟾(horny toad)並非一種長角的蟾,更不是一種好色的蟾(horny在英語中既有「角狀」的意思,又有「慾火中燒」之意)。實際上,它是一種身上長刺的蜥蜴。 角蟾的另一個名字為角蜥蜴(Phrynosoma),是一個包含17種北美蜥蜴的屬。
  • 災難是最好的「教科書」:保護動物也是人類的一種自保
    《生命時報》採訪權威專家,揭開人類對野生動物犯下的種種罪惡,希望日後大家能對自然多一份敬畏,對地球多一份責任。噪聲會使海洋動物改變浮遊和潛水規律、更改發音形式,甚至導致它們無法避開障礙物而發生致命碰撞。有研究顯示,聲吶產生的噪聲會干擾鯨和海豚利用自身聲音捕食的能力,使某些鯨類特別是突吻鯨受到驚嚇,促使它們衝出水面,造成危險後果。海洋動物暴露在高強度聲音之下,還可能導致暫時性聽覺缺失或靈敏度減弱。
  • 為什麼其他動物都有不同種類,而人類只有一種? - 動物志
    我們人類貴為萬物之靈長,卻也是地球上最「孤獨」的生物之一。絕大多數動物都有自己的同屬近親,如犬屬包括狼、胡狼等7種動物,牛屬包括家牛、白肢野牛和犛牛等5種動物,小家鼠有近40種,大家鼠有60多種。而我們現代人類,生物學上叫做智人,卻是人屬唯一物種,我們現存最近的親戚黑猩猩與我們分化已達700萬年之久。
  • 電影中的喪屍不再虛假,美國出現喪屍動物,病毒還能傳染人類?
    想必專門講喪屍的恐怖電影大家都應該看過,喪屍的特徵就是走路搖搖晃晃、翻著白眼,看到人就會撲到他身上,結果被咬了以後的人類也會迅速的感染上病毒成為喪屍。但是這次似乎有真正的喪屍病毒出現了,不過目前的主要感染者並不是人類。
  • 人類如何複製動物超能力?
    顯然,人類仍沒有放棄利用科技複製動物超能力的想法,事實上,動物界的有些能力若能加於人類之上,真就是徹頭徹尾的超能力了。垂涎欲滴,動物都有哪些超能力?      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已經持續了數十億年,產生出無數完美適應所處環境的生物體,或者說,只有適應環境的生物體最終活了下來,而基因遺傳,形成具有特殊能力的物種,而這些能力倘若複製到人類身上,則是不折不扣的超能力,事實上,人類同動物的相處方式,從來不是什麼關愛,而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動物們要麼被人類吃掉,要麼協助我們完成任務,熊貓這種最沒有用的動物,也是人類寵兒
  • 人類和動物相比,感覺能力有多厲害?12.5%的女人有一種特殊能力
    人類實際是這個星球上神一般的存在,在除了我們之外的所有物種眼裡,人類的力量都是它們望塵莫及,不敢想像的。然而,就我們的各種感覺能力而言,比如視覺、嗅覺、聽覺等,我們是不是也是非常優秀,所以才發展到今天的輝煌呢?和動物相比,我們這些感覺究竟處於怎樣一種水平呢?
  • 假如人類滅絕了,哪一種動物可能接管這個星球?
    畢竟作為人類的「近親」,猩猩首先在智商上就已經佔據了上風。它們模仿的能力非常強,智商普遍能達到3-4歲小孩的級別,甚至有能達到10歲小孩智商的猩猩。別笑,雖然這其實並不高,但是也許它們會在某些條件下開始進化。作為和人類一樣的靈長類動物,它們進化成智慧生物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動物要高。
  • 沒什麼東西會一勞永逸,我們人類可憐的
    沒什麼東西會一勞永逸,我們人類可憐的記憶力啊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我決決中華5000年歷史,強烈建議把入門書籍《半小時漫畫中國史》就著紀錄片《中國通史》一塊兒下飯,我是在學習強國上看的,順便說一句,學習強國又寶藏。
  • 人類才是最兇猛的動物
    人,為什麼只有一種蜥蜴有綠鬣蜥、安樂蜥、犀牛鬣蜥、巖針蜥等;兔子有荷蘭侏儒兔、迷你垂耳兔、巨型安哥拉兔、獅子頭兔 ;水母有立方水母、冠水母、燈塔水母、蛋黃水母、十字水母……人,為什麼就只有一種。也許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如果好好想想就不免脊背發涼,細思極恐。不管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都是屬於智人,都屬於一種人類。其它的人類都到哪裡去了?
  •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01、認知革命作者在書中的一開始就告訴我們人類這個物種,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就是「原子」和「分子」的結合。從生物學分類上來講無非是靈長目哺乳動物中的一個科,叫做人科。並且我們所屬的人科不僅成員眾多,而且特別吵鬧,就是巨猿。
  • 一種被人類誤解長達千年的動物,國外拍了一部關於它的紀錄片
    而人類,就算是維密超模,通常也在17%左右……在我們說某人胖得像豬、懶得像豬、笨得像豬的時候……豬,真的就如我們所言,懶髒胖饞笨嗎?實際上,這分明是對豬豬的一種汙名化!很多愛豬人士表示強烈抗議——豬豬,才沒有人類說的那麼不堪!首先,豬豬其實一種很聰明的動物,智商超過大多數人想像。豬豬的智商超過大多數狗狗,甚至在很多方面上能和猩猩媲美。
  • 動物從不刷牙,人類的牙齒天天刷,為什麼人類牙齒還是不如動物?
    作為絕大多數生物擁有的器官,牙齒問題似乎只在人類身上存在,而其他動物卻很少聽說有牙齒問題。並且人類天天刷牙,動物們也不曾有這項運動,是人類的牙齒不如動物嗎?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人類結束了茹毛飲血的時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會了用火。火的使用讓人類對食物的加工更加精細,從植物到肉類,只需要一堆火,就能讓各種食物中的營養元素變成小分子,更容易被吸收。
  • 人類將可以和動物對話:人類會變成素食主義者
    &nbsp&nbsp&nbsp&nbsp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丹尼爾-鮑爾尼說,「我認為50年後人類最大的進展就是能夠發明一種裝置,這種裝置可以探測、放大並翻譯動物們的表情以及他們的思維,通過這種方式,動物也可以與人類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