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被人類誤解長達千年的動物,國外拍了一部關於它的紀錄片

2020-12-19 英國報姐

在日常裡,我們時常見到和豬相關的口頭禪,似乎世界上所有負面用詞都可以安在豬豬身上……

尤其是胖,我們經常能聽到有人說「胖得像豬一樣!」

等一下!!!可家豬的體脂率,通常只有15%左右!

而人類,就算是維密超模,通常也在17%左右……

在我們說某人胖得像豬、懶得像豬、笨得像豬的時候……豬,真的就如我們所言,懶髒胖饞笨嗎?

實際上,這分明是對豬豬的一種汙名化!

很多愛豬人士表示強烈抗議——豬豬,才沒有人類說的那麼不堪!

首先,豬豬其實一種很聰明的動物,智商超過大多數人想像。

豬豬的智商超過大多數狗狗,甚至在很多方面上能和猩猩媲美。

它可以看到這樣的拼圖盤,就立刻意識到該如何做:把圓形拼圖塊放進圓形凹槽裡。

其次,豬豬根本就不懶!

人類認為豬豬懶惰,可能是因為在飼養過程中,豬圈很少有空地讓豬豬活動。

但如果不加以幹涉,豬豬每天都會運動,有著我們難以想像的運動能力……

野外,疣豬為了生存甚至能夠跑贏豹子……

很多人都自認為對豬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真的去研究它們,卻又會發現很多驚人的事實。

為了摒除人們的偏見,一部關於豬豬的紀錄片《神奇的豬》,拍下了世界各地的神奇豬豬們。

01

生存之王

豬在人類眼中並不神秘,幾乎出現在世界上每一片棲息地,從極寒之地,到熱帶雨林,似乎沒有什麼地方是豬生存不了的。

而與人類的親密關係,又讓世界上十多億頭豬,參與進每一個人的生活之中。

豬豬看起來憨態可掬,又胖又憨,但豬的生存能力……比咱們這些在空調房長大每天窩在電腦前十小時的都市年輕人,要厲害的多!

他們擁有強大的適應環境的能力。

在非洲,它們為了適應廣袤的草原,專門進化出了吃草的牙齒,幫它們吃到最鮮嫩的葉子,磨成可消化的顆粒。

在蘇拉威西島的島嶼雨林中,它們退化掉了一身的毛髮,適應炎熱的環境。

因為孤島沒有捕食者,所以這裡的鹿豚嚴格計劃生育,每胎只生一兩隻;甚至還進化出了古怪的獠牙,防止在同類鬥爭時,弄傷眼睛。

而被人類帶到西伯利亞的豬,則長出了濃密的保暖毛——甚至像羊一樣!

曼格裡察豬,甚至還進化出了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幫助它們把脂肪轉化成熱量。

可以說,豬豬作為全世界最成功的哺乳動物之一,是天生的頂級生存家。

02

嗅覺超強

世界上一共有20多種野豬,生活在世界上大多數的生態環境之中。

豬豬們已經在這個星球上生活了超過三千萬年,與很多有蹄哺乳動物都是親戚關係——比如駱駝、駝鹿,甚至河馬。

在3.5萬年前,印度尼西亞的人類留下了古老的動物巖畫,其中主角,就是豬豬。

而一萬年前,人類開始嘗試馴化豬,為我們所用。

那個時候的豬豬,還不是現在我們看到的肥美白嫩的豬,而是他們的祖先——遍布亞非歐的生存之王,野豬。

正如之前所說,野豬最強大的武器,就是它們厲害的鼻子。

豬的大腦中,有百分之七都是用來專門處理氣味的,是人類的整整700倍。

可以說,它們的生活就是圍繞著氣味展開。

只要跟隨著氣味,它們可以輕易找到被埋藏在地裡的橡果,一找一個準。

此外,同類之間的吸引,也是憑藉氣味進行的。

豬豬能夠嗅到幾公裡外的雌性氣味,發情期的信息素會讓所有雄性為之瘋狂。

一隻雌性的氣味,會吸引幾公裡內所有的雄性,為她一絕勝負。

但即使贏得了這場角逐,勝者也需要用自己唾液之中的信息素味道,來「勾引」對方,看看兩者是否匹配。

而有的時候,雌性豬豬甚至會因為嗅到了喜歡的雄性的信息素味道,而提前發情。

不過,豬豬強大的鼻子不僅僅可以為了自己終身大事做決定,還可以在「求職生涯」中更加順利。

法國小鎮佩裡戈爾,這裡一直以每磅數萬元的黑松露出名。

但松露埋藏於地底,屬於一種真菌的子實體,人類很難從地表直接發現到松露——而豬,就不一樣了,豬豬強大的嗅覺,能夠輕鬆地徑直找到黑松露。

幾個世紀以來,人類一直有在專門飼養「松露豬」,用於幫助尋找。

03

智商絕群

有的地方,人類利用豬豬。

有的地方,豬豬利用人類。

沙漠小鎮圖森市,每年萬聖節之夜,人類的狂歡結束後,徘徊在附近的野豬都會入侵城市,開始大快朵頤——目標,就是人類擺在外面的各種空心南瓜。

它們從來不繞路,總能找到南瓜的準確位置並記住它們。

而人類,也開始有了疑惑:豬豬真的是純靠嗅覺嗎?

於是,科學家們設計了一個實驗:將食物放進迷宮裡,也就是純靠嗅覺沒有辦法徑直通向筐子裡的食物。

而實驗結果發現,豬豬,不僅能輕鬆走完這個迷宮。

更重要的是,在幾天之後,再把豬放到這個迷宮,它們還會記得正確路線!一個路口都不會走錯的,找到食物。

但,它們還不止於此!

在第一次的實驗過後,科學家們立刻把難度提高了一個等級——在迷宮裡放了好多個筐,但只有其中一個有食物。

筐的位置固定,但食物出現在哪個筐裡,每天都不一樣。

很快,豬豬就自己優化出了一條迷宮路線——一條距離最近的最優路線經過所有食物筐,不會重複,不會繞遠路,保證每天都能找到食物。

對於野外生活來說,這樣的記憶力和系統性思維簡直可以稱霸。

它們能夠清楚地記得哪裡的食物最多,還能夠在新環境中很快找出最適合的方式。

04

合作共贏講衛生

另外一個關於豬豬的誤解,就是豬特別髒。

一個有力的證據,就是豬天天在泥漿裡打滾。

視覺效果雖然確實是髒兮兮的,但是對於動物來說,泥土並不「髒」,髒的是寄生蟲和蝨子。

而泥漿浴,就是一個有效的「洗澡」方法。

被泥土沾滿的肌膚,不再會受到蝨子和寄生蟲困擾;而且,在泥漿中打滾,可以在炎熱的夏天有效降溫。

在泥漿中滾一圈,效果基本上相當於空調+蚊帳,誰聽了不心動!

不過,如果真的是大草原上最炎熱的時候,就算泥土也會被曬乾,漫天飛舞的昆蟲無處躲避。

而這個時候,疣豬就會和貓鼬(狐獴)合作。

對,沒錯,就是彭彭和丁滿!現實世界中,疣豬是真的和貓鼬有著很好很好的關係的!

疣豬會主動找到貓鼬合作,讓貓鼬以他身上的蟲子為食物。

甚至,在看到貓鼬的時候,疣豬會主動趴窩,讓貓鼬能夠輕鬆「上桌」。

疣豬一躺下,貓鼬療養中心就開始營業。

小小的貓鼬已經知道疣豬不會傷害到它們,會主動上前,幫疣豬清理它們自己無法觸及的蜱蟲和蝨子。

哺乳動物之間的合作在大自然中十分罕見,而豬豬們能夠做到,也是智商的象徵。

05

自我意識

豬豬有多聰明?

它們,甚至有自我意識!

科學家們將鏡子立在豬豬面前,把食物隔板另一側。

如果意識到鏡子裡就是它自己,豬豬就會調頭過去……

結果是:完全沒問題。

豬豬甚至都沒有嘗試去鏡子裡面夠食物,看了一下,就直接轉頭去了另一邊。

而更令人驚訝的,是在自我意識之外,豬還有很強的社會化行為。

還是剛才的迷宮食物筐,這一次,科學家們同時放了兩隻豬豬進場。

第一隻豬豬,已經清楚記得了食物的位置,對這裡了如指掌。

而第二隻豬豬,則完全不知道方向。

在放進去的時候,第二隻豬豬,很自然的跟隨上了第一隻豬豬,跟隨有知識的人前進,也迅速到達食物。

服從與跟隨,當然是社會化的一部分——但更令人瞠目結舌的還在後面。

第二天,那隻知道方向的豬,在發現自己有個小跟屁蟲之後,就開始瞎走。

它知道食物的位置,但只要跟屁蟲跟著,它就故意繞遠。

一直到把跟屁蟲繞到離開,它徑直地衝向了食物!

06

社會化行為

而社會化的另一端,則是分工與合作。

在巴哈馬的一個偏僻孤島,一群豬豬快樂地生活在這裡。

很少有動物能像豬一樣隨遇而安,或者說,無論到哪裡,都有生存下來的能力。

這或許是一個並不廣為人知的事實:豬天生就會遊泳。在這座島上,它們盡情地在蔚藍海水裡暢遊,遊泳技術超群。

而在這座孤島上,豬豬已經有了初步的「託兒所」。

科學家們在孤島上發現,有一些剛剛出生幾天的小豬,竟然和出生了好幾周的豬崽,在同一個窩裡面生活。

它們不是一窩出生,但它們的母親,卻組成了聯盟。

三位野豬母親,開始共同育兒。

每天在進食時間,只有一位母親躺下來,給三窩孩子餵奶。

而另外兩隻,則有更多的時間去覓食、尋找食物。

在餵食的過程中,這些小豬看起來亂鬨鬨,擠作一團。

但實際上——這些豬,卻是井然有序的!

在科學家們觀察家養豬的時候,將所有的小豬仔都給了編號,按照吃奶的順序,在背上寫下了12345.

而他們發現,在之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每一次,他們都是相同的順序,去吸吮乳汁。

07

豬豬和人類

不過,雖然豬的總量正在迅速增長。

但還是有一些豬豬,境況不容樂觀。

印度北部的侏儒豬,膽小而神秘,只有20釐米高,真正「茶杯豬」。

二十年前,人們一度以為這種小豬已經滅絕。

但現在,在當地人的保護下,它漸漸緩過勁來,重新生存。

能聽到這樣的消息,真的還是很欣慰的。

荷蘭曾經有一位藝術家Christian Meindertsma ,花了三年時間,研究人類和豬的生活有多息息相關。

她追蹤了一隻編號為05049的豬,發現僅僅只是這一隻豬——就製成了185件產品:肥皂、沐浴露、蛋糕、刷子、膠水、心臟瓣膜……

很難想像,一個沒有豬存在的世界。

即使是並不吃豬肉的人,也無法永遠避開所有「含豬」的用品。

從一萬年前一隻野豬走進人類的聚集地,開始被馴化以來,豬豬,就已經成為了人類的朋友、夥伴,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

我們的生活,也因為有豬豬的存在,變得更加美好~

sourc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eBHF_C2_DY

相關焦點

  • 野生動物電影紀錄片製作者:保護野生動物 就是保護人類
    央廣網北京5月23日消息(記者馮會玲)5月22日是世界野生動物保護日,5月23日播出的《楊瀾訪談錄》特別專訪了野生動物的電影紀錄片的製作者,德瑞克·朱伯特和貝弗利·朱伯特夫婦。他們已經在波札那的野生環境中定居長達30年的時間,前後一共拍攝了25部野生動物的紀錄片,獲得8次艾美獎。他們用自己傳奇般的經歷告訴我們: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 《獵捕》:被這部拍「動物世界」的紀錄片看哭
    在這之前,看過的豆瓣評分最高的影視作品是9.7分的國產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講的是關於嘉靖年間的權謀政治鬥爭,最近電影最TOP的發條張策劃「劇TOP」欄目講的第一部影視劇就是它。當時看完後,還寫了篇文章《我為什麼不願意做公務員?》,因為借著劇情說了幾點對自己不願意當公務員的理由,在知乎上發表後,莫名的有了3萬多的閱讀量。
  • 胃部能消化玻璃,壽命長達千年,幾乎沒有天敵,卻因人類而瀕危
    像陸地上的野生動物,如大熊貓、穿山甲等,因為這些年大力宣傳,讓人們知道了它們是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所以一般人並不會犯錯,但有些海洋生物卻因為不被人們所熟悉,常常被亂捕、錯捕,從而使得它們瀕危,其中就有一種叫做「玳瑁」的海洋動物,因為很多人對其不了解,常常錯捕。
  • 紀錄片《鷺世界》:小蒼鷺的生命歷程,觀照人類生存境遇
    《鷺世界》是一部關於蒼鷺成長曆程的紀錄片。河南電視臺拍攝團隊用手中的鏡頭,講述了一隻小蒼鷺在自然界歷經艱險倖存下來的成長故事,向觀眾揭開了一個神秘又驚心動魄的生命世界。唯美樸實的臺詞解說、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妙趣橫生的戲劇性元素,及勵志精神的主題,很難相信,這僅是一部表達母愛、勵志和環保為主線的自然類電影。
  • 95%海龜因人類行為致死!彭于晏為保護海龜拍了個紀錄片
    在大眾的眼中,彭于晏是有著完美外貌和身材的優秀演員,他拍《破風》考了場地專業賽車證,拍《湄公河行動》學會了泰語、緬甸語、射擊,堪稱拍一部戲就能get一種新技能。這一次,彭于晏卻選擇跟海龜在一起。他從小就喜歡海洋動物,他希望讓更多人了解,人類的行為正在破壞海龜的生存環境,導致海龜數量驟減,成為瀕危物種。
  • 豆瓣評分超9分的十部關於動物的電影,每一部都適合小孩子看
    小孩子喜歡動物貌似就是天性,他們不管是遇見的小貓小狗,還是在動物園海洋館看到的珍奇異獸。似乎小孩子和動物之間,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和諧感。最近花了很多的時間在陪小侄子,實在想不到玩什麼遊戲的時候就陪它看動畫片。竟然發現用這樣的方式陪小孩子,時間過得很快。
  • 孩子暑假必看的50部神級紀錄片,每一部都好看到炸裂!
    甚至有網友這樣評論:「用盡我所知所有關於讚美的詞彙,都無法形容出它的偉大和震撼。」本季一共6集,分為島嶼、山脈、叢林、沙漠、草原和城市六大部分。然而自人類出現以來,我們只用了二十萬年的時間,便將地球的寶貴資源消耗殆盡。珍稀物種滅絕,原始資源奇缺,汙染日益嚴重,人類以及地球的明天將何去何從?這部紀錄片表達了「相互聯繫」的主題:所有生物都處於一種微妙卻至關重要的環節之中,任何生物都無法自給自足。通過觀看這部紀錄片,讓孩子直觀地感受生物鏈的關係,思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 最適合幼兒觀看的8部動物紀錄片,你家寶寶錯過了幾部?
    每個孩子的內心其實都是充滿友愛的,他們對小動物的喜愛可以說源自於人類最原始的一種情感。如果你想要培養一個性情溫和充滿愛心的孩子,讓他們多與小動物接觸,一定是絕佳的選擇。除了讓孩子們近距離的接觸動物之外,給他們多看一些動物主題的紀錄片,讓他們多多了解動物生活。同時,也能擴大視野,學習更多自然知識。
  • 《海豚灣 The Cove》:一部發人深省的紀錄片
    影片真實的紀錄了這個攝製組偷拍的全過程,電影甚至讓人想到了精彩的特工片,因為整個過程就象一部間諜電影,充滿了傳奇的色彩,同時電影也翔實的向我們講解了關於捕殺鯨類的種種背景知識和國際上的鬥爭,可謂是大長了知識,對整天非法產業鏈有了清晰的了解,第一次聽說了海豚肉含有汞,以及日本人自己受到的傷害。
  • 最好看的中國野生動物紀錄片,我居然看哭了
    本文圖片及視頻截圖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羅小朵朵 / 文最近宅在家,和孩子一起看完了紀錄片《未至之境》。想不到一部講述動物的紀錄片,竟把我看哭好幾次。這部由B站和美國國家地理聯合出品的紀錄片,將鏡頭對準中國人跡罕至之地的珍稀動物,以講故事的方式來呈現這些動物的生活。於是,我們可以看到熊貓媽媽的舔犢情深,藏狐爸爸的育兒艱辛,金絲猴媽媽失去孩子的痛苦無助。
  • 這6部BBC紀錄片,每一部都是神作!
    對孩子來說,好的紀錄片就像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讓他們了解更多世界的奇妙之處。BBC(英國廣播公司)的紀錄片題材廣泛、製作精良。看這些經典的紀錄片,既可以追溯上下數千年的歷史文化,也可以欣賞從宇宙到地信深處的奇妙境界。
  • 為什麼我們拍不出BBC那樣的紀錄片?
    為什麼我們拍不出BBC那樣的紀錄片?但在這幾年,紀錄片是在和抖音、快手、慶餘年、電影院競爭關注時間,它如果不變成一種(有教育成分的)娛樂產品,能競爭過誰?好在這幾年有些新的紀錄片製作方已經轉變了思路,做出了不少情懷滿滿、知識豐富但又娛樂性強的片子,尤其是和吃相關的那些個系列,相當好看。但是,中國人自己做的自然紀錄片,還是沒起來。所以,我們還是不妨看看BBC NHU是怎麼做的。
  • 開啟動物世界大門 暑期推薦給孩子的10部高評分紀錄片
    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看紀錄片呢?紀錄片於孩子的意義就在於,它仿佛是眼睛與腳步的載體,引導孩子們抵達無法企及的地方和領域。每一部深刻的紀錄片,都是一段奇妙的認知旅程。今天小藤老師向大家推薦 10 部動物題材的紀錄片,希望家長們能陪孩子一起開啟認識神秘動物世界的大門。
  • 歹徒持槍劫持一輛巴士,要挾總統觀看動物保護紀錄片!
    要麼是為了錢要麼是在自身危急時刻尋求的一種脫身之計,尤其是持槍歹徒就更加危險了。但你可曾想過,烏克蘭一名歹徒在持槍和炸彈劫持了一輛巴士後,竟然以整車16人為人質,通過網絡直播,要求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觀看動物保護紀錄片,並作出中肯的評價。「如果總統不觀看《地球上的生靈》這部紀錄片,那麼我就拉響炸彈,拉著全車乘客一起陪葬!」
  •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傳奇揭秘泉州千年繁華
    泉州,古稱「刺桐城」,是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它幾乎囊括了絲綢、茶葉、瓷器以及中國功夫等等這些極具象徵意義的東方符號。三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於12月17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播出。並將於12月23日—25日22:06在海峽衛視播出。
  • 這部全息體驗動物叢林法則的紀錄片太牛了!
    試想一下,若將這個概念放進一部動物紀錄片中呢?今天氧叔推薦小可愛們一部剛上映的大自然紀錄片《王朝》,豆瓣高達9.6分。堪稱 [ 動物版權遊 ] 。 今天這個樓稍微有點歪,不過有時看看動物世界再來看人類世界,總覺得人類社會不過是添加了現代文明的動物世界而已,本質是一樣的。
  • 推薦幾部好看的紀錄片,關於人類、大學生、黛安娜王妃
    其實紀錄片沒有什麼好寫影評的,也不想像別的公號那樣一張張截圖分享,畢竟紀錄片還是要自己看動態來感受(主要是我懶),所以就在這裡簡單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分享給大家,看了我們一起討論,分享更多優秀的紀錄片。1、人類同樣的一些素材,英國拍出來很科教,而法國拍出來就很文藝,這大概就是種族天賦吧。
  • 近年來9部神級紀錄片,沒一部低於9.6分,片慌的小夥伴可以看看
    今天給大家推薦近年來9部高分紀錄片,沒一部低於9.6分的,片慌的小夥伴可以看看近些年來的九部神級紀錄片。片慌的小夥伴國慶期間可以看看。1.《我們的星球》評分9.82.《王朝》評分9.63.2.王朝 Dynasties2018年11月,BBC帶來了一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紀錄片誠意之作《王朝》。通過單元劇的形式,製作方為觀眾展現了五種動物族群中絲毫不亞於人類的驚心動魄之大戲。
  • 鴿子一種被人類忽視小看的動物
    事實上,鳥類的大腦在比例上與靈長類動物相似,包括猿、猴子,是的,還有人類。不僅因為他們的大腦看起來有智力,而且他們的行為也表明了這一點。看看所有鳥類中最常見和最受鄙視的一種,鴿子就知道了。雖然鴿子確實有忠實的粉絲-一位賽鴿愛好者甚至花了驚人的150萬美元買下了一隻名叫阿曼多的比利時冠軍鴿子-但許多人更有可能把它們當作有翼的老鼠和害蟲而不屑一顧。
  • 《地球脈動》拍到第二部,BBC如何像拍大片一樣拍紀錄片?
    在潮水般的好評中,有不少都注意到了《地球脈動》第二季不同尋常的震撼感——在場面上,BBC 把這部自然紀錄片拍出了好萊塢大片的風格.讓人身臨其境的音效、精緻到隨手暫停截圖就能拿來當屏幕壁紙的畫面,讓這部關於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生存狀況的紀錄片的每一集都像是一場大片。Vox 網站就評論說,《地球脈動》第二季是史上最具有好萊塢大片即視感的野生動物紀錄片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