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畢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努力把畢節試驗區建設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今年以來,畢節市檢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高檢院「加強行政檢察監督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專項活動的部署要求,始終堅持工作創示範的目標,始終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有效方法,聚焦行政檢察主責主業,積極發揮行政檢察「一手託兩家」效能,既維護司法公正,又監督和促進依法行政,探索建立了「檢察院+司法局+法院+信訪局+N」可變化的化解模式,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大力推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工作,確保新時代行政檢察呈現新氣象、展現新作為。主要做法是:
一是抓系統,強制度。為加大行政檢察監督力度,解難題、辦實事、求極致、葆本色,集中力量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用實實在在的辦案成效,提高行政檢察的影響力和社會知曉度、認可度。畢節市人民政府徵求相關單位意見擬稿追責問責辦法,採納了檢察機關提出的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工作意見,及時出臺《畢節市行政錯案問責追責辦法(試行)》,明確發生行政錯案,行政機關積極配合檢察機關作好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沒有造成負面影響或者損失的,可以不作行政錯案處理;造成負面影響或者損失的,可以視情節從輕、減輕或者免於處理。倒逼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主動配合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工作,為檢察機關開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工作中,全市有八個縣區法院,受行政案件集中管轄的規定,僅有七星關區、大方縣、黔西縣、織金縣等4個法院管轄行政案件,集中管轄之外的檢察院可能面臨無案件、不能辦案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市院指導由集中管轄的縣區檢察院與對應法院籤訂協作機制,機制內容涵蓋集中管轄外的檢察院可以參與辦案。目前,四個集中管轄對應的檢察院、法院分別籤訂了《關於建立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協作機制的實施意見》已經全部完成,案件辦理涵蓋八個縣區檢察院。目前,依據該機制,檢察院法院兩家共同成功化解案件3件。部分縣區院為加強行政檢察工作,也與相關單位籤訂協作機制。納雍縣人民檢察院與納雍縣自然資源局會籤了《關於建立行政檢察與自然資源行政執法、行政訴訟銜接工作機制的意見》,七星關區人民檢察院聯合七星關區人民法院、七星關區司法局建立《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工作銜接機制(試行)》,將人民法院辦理的行政訴訟案件和非訴執行案件納入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的案件範圍,進一步加強與行政機關的融合力度,提升行政檢察監督的深度。
二是抓機制,強合力。針對案件線索少,案件分布不平衡的局面,畢節市檢察機關積極加強與有關單位和部門的溝通聯繫,先後與市司法局、市信訪局等單位座談會商,先後籤訂了《畢節市行政檢察與行政執法監督銜接機制(試行)》《關於建立信訪事項監督協作機制實施意見》等規定。其中,《畢節市行政檢察與行政執法監督銜接機制(試行)》獲畢節市委依法治市辦轉發後,通過與司法行政機關信息共享,市檢察院對市司法局辦理的複議案件和應訴案件分配各縣區檢察院進行跟蹤監督。工作開展過程中,檢察機關聯合司法行政機關經過調查核實,全面了解案件事實的基礎上,明確當事人真實訴求,協助當事人溝通行政機關,積極開展工作,最終當事人主動撤回起訴,減少了當事人的訴累。目前,根據該機制已化解9件行政爭議案件,當事人全部撤回訴求,其中8件為行政訴訟類案件,1件為行政複議類案件。《關於建立信訪事項監督銜接機制實施意見(試行)》獲得畢節市信訪工作聯席會議轉發後,目前,連續兩批信訪事項案件線索已進入行政檢察辦理環節,化解促成當事人息訴罷訪案件5件。
三是抓重點,強實效。實質性化解群眾反映強烈的行政爭議是檢察機關落實以人民為中心司法理念重要手段。畢節市檢察機關加大行政檢察監督力度,真正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行政爭議,針對農村土地確權糾紛案件歷史遺留問題多、涉及群體廣、司法救濟渠道不通暢的問題,檢察機關通過深入調查了解案情,傾聽群眾意見,平等對待爭議各方,積極聯動其他單位,共同推動爭議實質性化解,有效減輕群眾訴累,最大限度地把矛盾解決在當地,有效預防重大社會風險發生,努力實現案結事了政和。典型的如潘某某訴某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登記行政檢察監督案被成功化解;針對城市管理執法不規範的行政案件,檢察院在開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工作中準確把握案件特點,即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的異議,主要在於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不遵守法定程序,損害了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通過檢察機關積極履行檢察監督職能,提出改進工作檢察建議,引導綜合行政執法局樹立執法為民的理念,加強城市管理執法隊伍建設和城市管理執法行為規範化建設,既保障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又為「法治畢節」創建貢獻了行政檢察力量,典型的如張某某訴某地綜合行政執法行政處罰行政檢察監督化解案。截止目前,首例檢察院法院共同化解行政訴訟類、首例信訪事項監督類化解案、全省首例行政複議類化解案件以及全省雙撤訴(行政、民事雙撤訴)案件均在我市落地,全市檢察機關已成功化解案件16件。在化解工作中,上下一體、精準跟進、協同聯動,市院發揮指揮、協調、督導作用,縣區院發揮熟悉當地情況、就近就地開展工作的優勢,上下級檢察院齊心協力,共同推動實質性行政爭議權威、專業、高效解決。畢節市檢察院積極摸排案件線索,並及時交辦八個縣區院行政檢察監督案件,通過充分發揮市縣兩級檢察院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將矛盾化解在當事人本地,解決在基層。目前,市院親自化解案件2件,例如李某某反映行政賠償信訪事項監督化解案;市院交辦的案件有3件已成功化解,比如市院將王某某與納雍縣房屋徵收與補償局行政爭議監督案交納雍縣檢察院辦理得以成功化解,市院將市信訪局移送的一起侵害群眾利益的信訪事項線索交大方縣檢察院辦理,大方縣檢察院通過舉行公開聽證,成功將該案化解落地。貴州省檢察院、畢節市檢察院、威寧縣檢察院三級檢察機關聯合有關部門,成功將一起行政抗訴案件化解息訴,既促成了爭議地雙方的和解,又節約了司法資源,實現雙贏多贏共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四是抓外延,強治理。堅持監督與支持、維權與維穩、糾錯與解紛並重,在監督中調解、在調解中監督,推動「楓橋經驗」由訴訟監督向訴外延伸,參與社會治理。在行政複議案件中,引入行政爭議調處,探索關口前移。檢察機關在行政複議環節參與糾紛調處,結合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專項活動要求,堅持客觀公正、適度參與原則,發揮司法專業優勢,促進訴源治理。威寧縣院依託《畢節市行政檢察與行政執法監督銜接機制(試行)》,及時聯繫行政複議雙方當事人,成功化解陳某對某縣綜合行政執法局行政處罰不服申請行政複議爭議案,促成當事人撤回複議申請,成功辦結全省首例行政複議環節案件。在信訪案中,探索在信訪事項監督領域開展化解工作,實現司法機關、行政機關、當事人的良性互動。檢察機關適時介入開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通過開展釋法說理,將案件化解在訴前階段,促使案件當事人息訴罷訪,最大限度地節約了司法資源,真正達到案結事了政和,實現雙贏多贏共贏局面。比如,依託《關於建立信訪事項監督銜接機制實施意見(試行)》的規定,市檢察院將市信訪局移送的一起侵害群眾利益的信訪事項線索交大方縣檢察院辦案,大方縣院通過前期摸底、查看現場、走訪當事人、舉行聽證等環節,將楊某訴某鎮政府的信訪案進行化解,成為全省首例行政爭議信訪事項監督案成功化解落地。赫章縣人民檢察院依託《畢節市行政檢察與行政執法監督銜接機制(試行)》等規定,一舉化解3起行政爭議訴訟環節案件,成功將行政爭議化解在審前,化解實現了新突破。
五是抓聽證,強公平。為進一步做實行政檢察工作,以公開促公正,最大限度化解行政爭議,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根據《貴州省檢察機關行政訴訟監督案件公開聽證規定》(試行),由檢察機關組織聽證會,讓雙方當事人及第三人充分發表意見,充分彰顯行政檢察的親和力、公信力。7月13日在市人民檢察院舉行公開聽證王某某等人與織金縣自然資源局5件行政檢察監督案。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代表等組成聽證員,通過聽證員從法律關係的適用、情與法的「衡平」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分析,結合申請人有殘疾人、低保戶、住房困難等實際,說理中嵌入解決實際困難、通過協商推動行政爭議化解的理念,客觀公正地發表了聽證意見,做到情理法融會貫通,讓當事人回歸理性,達成和解。七星關區檢察院與區司法局對一起林權證糾紛案件舉行公開聽證,讓當事人當面把話說完、把事實理清、把法律講透;威寧縣檢察院與威寧縣信訪局通過舉行公開聽證,共同化解一起20多年因土地確權引發行政爭議信訪事項監督案;納雍縣檢察院就王某某與納雍縣房屋徵收與補償局行政爭議監督案舉行公開聽證暨化解現場會,將一起八年糾紛、四載爭訟的案件,止於檢察。
六是抓建議,強宣傳。通過促進化解,督促糾正違法,減少行政爭議,參與社會治理,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展現新作為。以檢察建議為指引,堅持有錯必糾,通過依法履行行政檢察監督職能,向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引導其在今後工作中樹立依法行政、執政為民的理念,既保障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為行政機關公信力的提升貢獻檢察力量。截至目前,共發出社會治理等各類檢察建議21件,整改落實19件。案件辦結後,及時總結經驗,培育典型案例,發揮好示範引領作用。6月23日,市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畢節市檢察機關開展行政檢察工作情況和主要做法,並回答記者提問。同時,市院於6月11日、6月28日在全國範圍內,作為市級檢察機關發布了第一批、第二批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典型案例,得到法治畢節、貴州長安網等多家媒體紛紛轉載。7月22日至23日,市院連續化解兩起行政爭議案件。立足於辦案,構建大宣傳,力求新突破,市檢察院依託「兩微一端」+「一抖」的多形態、立體化、多層級傳播矩陣,對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工作進行有效宣傳,擴大社會知曉面。檢法銜接機製得到高檢院七廳的行政檢察工作情況採用,面向全國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