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的下午,秋日暖意融融,天高雲淡,騎上電動車,沿著天齊南路朝西北方向騎行,直到九裡山陡山口。
九裡山陡山口路南西邊路牙石邊有個小道,停下車步行,沿著半山腰上的小路前行,路邊不時能見到寶峰寺的路標,名字用油漆書寫,相對簡易,路邊不時有古樹,查找古樹名錄,不見這些樹木的登記,想必沒到百年樹齡或是沒有登記。
步行約200米就看到一片房子,東牆上書寫「南無阿彌陀佛」幾個字。這應該就是我要尋找的寺廟。
寺廟門口臺階下,有僧人在散步,詢問後得知這就是寶峰寺,寺廟主持釋延忠師傅。
進入寺院,這是一處相當幽靜的院落,院內幾處大殿,這裡的大殿和普通四合院類似,有三世佛殿、伽藍殿、觀音殿、韋陀殿。
這處寺廟據說很久以前就在九裡山附近,歷經歲月的滄桑,幾建幾毀,多次搬遷,才最終選擇在這塊地方建寺。三世佛殿的後牆依山而建,類似雲龍山興化禪寺的建築風格。
這處寺廟在前些年翻修,之前只剩下房屋框架,建成如今規模,花費不菲。本來寺廟前還有一口古井,由於寺廟北移,古井不在院內。
穿過韋陀殿進入一片清幽的小竹林,一位師傅帶著小狗,走過翠綠的竹林,這裡的翠竹仿佛吸取九裡山的精華,格外清翠。
繼續前行,這裡還有幾棵古槐樹,看起來也有百年樹齡,前面就是放生池。
今天是中秋佳節,寺廟還是舉行了一系列活動,下午主要的活動是放生,地點在丁萬河邊放生鱔魚,師傅一眾行人在河邊舉行放生儀式。還有一位年輕的師傅,可能以後會進入寺廟。
活動結束,回到寺內,見到了寺內的鎮寺之寶,這是一尊約四、五拾釐米高的漢代佛像,身披的鬥篷也是有些年月。
寺廟晚上還要有活動,不好停留,告別師傅,回家。回去的小路上還不時有人來參加晚上的活動。
本文由雪松隨意行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