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幫助躁鬱症患者?研究人員這樣解釋

2020-12-20 網易科技

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width: 0px; border-style: initial; border-; vertical-align: middle; max-width: 50%; 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

【網易智能訊11月20日消息】人工智慧如何幫助改善躁鬱症(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生活?

雙相情感障礙和抑鬱症教授梅爾文·麥金尼斯(Melvin McInnis)和計算機科學與電氣工程副教授艾米莉·莫爾·普羅沃斯特(Emily Mower Provost)正在研究一種AI系統,旨在更深入了解個體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兩位教授在密西根州安阿伯區圖書館的一個名為「人工智慧,個性化技術和心理健康」小組上發言時,首先討論了參與該項目的原因。

對Provost教授來說,她致力於追求技術應用對人生活產生的積極影響。 她表示:「人工智慧不僅給我提供了一種嘗試創建新穎且真正創新的算法的機會,此外,當把以人為本引入AI,我才真正有機會將科學與應用融合。」

McInnis教授從事雙相情感障礙研究已有30多年。從醫期間,他遇到一些躁鬱症患者的家屬,他們能從患者的講話中判斷其何時有發作的危險。結合Provost對算法的研究,McInnis希望訓練AI識別出雙相情感障礙者的言語變化。檢測這些變化將有助於對患者發作做一個提前通知。McInnis說:「我們的工作是識別出在言語中以生理標誌存在的生物標誌物。我們如何訓練計算機去做家屬所做的工作呢?」如果成功,該項目將有助於改善躁鬱症患者及其周圍人的生活。例如,如果檢測到患者有發病的跡象,可以設置相應的警報來提醒人們。有了這樣的警報,患者家屬可以放心地度過一天,而無需時刻精神緊繃。同時,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可以獲得更多的獨立空間,在需要時也能得到及時的幫助。

McInnis表示:「設備會發出警報,如『也許你應該儘快與醫生交談。』另外,與護理團隊以及你的支持網絡共享信息,這樣可以幫助你更長久地保持健康。」

然而,在國際上推廣這種技術的主要挑戰之一是全球文化差異。即使是一個微笑,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有豐富的內涵。因而,需要為每個人建立一個對該個體而言「正常」的基線。

McInnis說,在他與躁鬱症患者的接觸中,「有多達20%的患者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生命」。AI不僅可以帶來改變生活的影響,也可以挽救生命,該項目有望成為另一個案例。

(選自:AI News  作者:Ryan Daws  編譯:網易智能  參與:nariiy)

本文來源:網易智能 責任編輯:李頤_NBJS9851

相關焦點

  • 躁鬱症患者的兩極人生
    現有研究顯示,當人們首次出現抑鬱或躁狂症狀發作後,平均要滯後8年才能首次被診斷為患有雙相障礙、得到治療。生藥學碩士楊曉宇就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上大三時,他因為用兔子做生理解剖實驗,聽到兔子「悽厲得像從地獄裡傳出來的鬼叫」一般的聲音,陷入倫理困境,開始抑鬱。
  • 英研究顯示兩種藥物聯合治療躁鬱症效果更好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聯合使用丙戊酸鈉和鋰元素藥物治療躁鬱症比單獨使用這兩種藥物效果更好,復發率更低。
  • 「躁鬱症患者」安妮·海瑟薇如何接受自己?
    「躁鬱症患者」安妮·海瑟薇如何接受自己?安妮·海瑟薇扮演一個躁鬱症患者金羊網訊 記者邵梓恆報導:眾星雲集的亞馬遜劇集《現代愛情》首季播出後好評不斷,IMDb評分8.1分,豆瓣評分
  • 如何對待躁鬱症患者?和狂躁抑鬱症的人要怎麼相處?
    其實,與躁鬱症患者相處並不難,只需要儘量做到以下幾點:、和患者相處、甚至能在關鍵時刻幫到他們,還是需要了解一些相關的疾病知識。傾聽和陪伴比想像中更重要英劇《現代愛情》第一季中的一集,安妮·海瑟薇飾演的躁鬱症患者一直都在偽裝自己
  • 卡姆稱因患躁鬱症吸毒,難道躁鬱症會讓人產生物質成癮?
    根據大量躁鬱症患者的情況,有研究者把躁鬱症歸為這幾類:雙相情感障礙 I 型:患者有至少一次重躁狂發作(影響了他們的正常社會功能或伴隨妄想),並通常有重性抑鬱發作。但這次吸毒事件也可謂讓他事業遭受巨大打擊,那麼躁鬱症是如何讓人物質成癮呢?國外的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研究一致報告雙相情感障礙與酒精中毒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質濫用高度相關。
  • 新研究解釋了唐氏綜合症患者為何存在空間記憶問題
    來自西班牙阿利坎特市UMH-CSIC神經科學研究所的Juan Lerma教授的研究小組已經鑑定出名為GRIK1的基因,它是大腦中興奮與抑制之間平衡的基礎,是唐氏綜合症患者罹患唐氏綜合症的原因之一空間定位問題。
  • 躁鬱症:從沉重的抑鬱到瘋狂的欣快
    自20世紀50年代起,鋰的使用成為長期穩定躁鬱症的最有效的治療方法。調查統計顯示,自來水中含鋰高的地區,人口自殺率也相對更低,反之亦然。    一些研究人員發現,戀愛中的人常常表現出與躁鬱症患者相同的特徵。在對戀愛中的青少年和患有2型躁鬱症的青少年進行問卷調查比較後,研究人員發現完全無法區分。    躁鬱症患者與天才大師之間也有著微妙的聯繫。
  • 一個比抑鬱症還可怕的精神疾病:躁鬱症
    所以說,躁鬱症的患者常表現為「時悲時亢」,但大多數躁鬱症患者處於抑鬱的時段更多。此外,躁鬱症患者在躁狂發作之後會感到疲憊,但又會因失眠而在晚上做出不理智的決定,比如酗酒、吸毒等,甚至對自身安全造成危害。常有人會把躁鬱症和抑鬱症弄混,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
  • 躁鬱症:「考神附體」的天才病,這個病要怎麼得?
    經常在這兩種狀態之間切換,這就是躁鬱症。而梵谷最終自殺,也被認為跟躁鬱症密切相關。躁鬱症:一種容易被誤診的病陳奕迅在演唱會現場坦白過,自己患有躁鬱症。喜劇大師卓別林,也沒有逃過躁鬱症的魔咒。事實上,躁鬱症的名人患者名單,可以列很長很長。
  • 你一直想問躁鬱症患者的十個問題
    如果你患有躁鬱症,心情會搖擺不定,一陣子是極度的自我批評和尷尬,忽然間又會自信爆棚。我得說服自己一直保持心情良好,自信又有活力,一想到我這躁鬱症和抑鬱症一樣有害這事兒就挺難受的。為了保持正常,我得尋找平衡,但平衡的狀態不會自然出現,一直要琢磨這個也挺煩的。躁鬱症是什麼感覺?躁鬱症早期的時候,是一個最佳版本的我。
  • 上一秒天堂,下一秒地獄:躁鬱症患者的情緒過山車
    戳上方藍字 ▲ 關注鹽範兒品讀有鹽生活,發現暖心好物有的時候覺得自己對這個世界知之甚少,只到看到一條新聞,我才知道這個世界有過這樣一個女生也許我們身邊都有這樣的人。但我們很少有人躁鬱症,所以無從去關懷這樣的朋友。躁鬱症,是我們也應該了解的事情。
  • 從《一念無明》探索躁鬱症,你對它了解多少?
    《一念無明》所要表達的主題維度很多,躁鬱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這一部分卻極為重要。影片中,阿東是一名剛剛出院的躁鬱症患者,狹小的膠囊式房屋裡,他睡在上鋪,父親睡在下鋪。康復出院的阿東,臉色還是較為暗沉,很少說話。阿東試圖融入新生活,父親也試圖關心兒子。餘文樂所飾演的這位躁鬱症患者其病症在後期再次復發,周遭的環境對他影響很大。
  • 一名躁鬱症患者患病四年的總結:不管路有多長,我一定會好
    患者患病四年的經驗總結和心路歷程。雖然四年來,躁鬱症帶給她許多痛苦,讓她在天堂和地獄間來回穿行,但她卻沒有放棄,並逐漸堅定了一個信念:我一定會好! 躁鬱症給了她更加溫柔的內心和堅強的壁壘,去對抗生活的考驗。雖然她現在依然飽受著躁鬱症的折磨,但已經不再害怕它的到來,並且會勇敢地面對它賦予的機會和能力,靜靜等待某一天,真正和它說一聲再見。
  • AI研究:如何讓機器學習算法解釋自己的決策?
    該研究小組利用他們自己的神經網絡,對自然句子進行壓縮和解壓,得出與之相關的句子,然後將這些句子輸入到被訪問的神經網絡中。通過分析輸入的細微變化如何改變輸出,研究人員能夠發現網絡對特定詞彙和短語的反應。他們進行的一項測試是在微軟Azure雲服務的一項翻譯服務上進行的。法語有不同的名詞形式,這些名詞形式取決於主語的性別。
  • 比抑鬱症可怕的「躁鬱症」是什麼症狀表現
    而躁鬱症患者的自殺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0倍。據權威數據顯示,全世界有6000萬躁鬱症患者,中國就有超700萬,且由於躁鬱症的識別率和就診率低,實際上這個數字還應該更高。他被當作「神經病、變態、瘋子……」某種程度上,這樣的情況更加加重可他的病症
  • 一名躁鬱症患者在仁川機場跳樓 家屬指控機場管理疏忽
    據報導,2017年12月中旬,乘客A某乘坐的班機在從泰國飛往洛杉磯的途中在仁川機場經停,A某因患有躁鬱症跳樓。事發後A某家屬提出抗議,認為仁川國際機場及航空公司在明知該乘客患有精神疾病的情況下,未能提供有效的人身保護,進而導致該事故出現。家屬因此要求涉事機場及航空公司承擔責任。
  • AI幫助漸凍症患者恢復語言功能!第一位受益人:我的聲音回來了
    之後,輪椅變成了他生活的日常,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Tim再也無法像正常人那樣說話、吞咽或呼吸了。失聲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毀滅性的打擊。 但幸運的是,Tim參與了DeepMind公司以及谷歌(Google)展開的一項針對語言障礙人士的技術項目——Euphonia,有幸成為AI語音識別和文本轉錄技術的第一個ALS受益患者。
  • 「健康」得了躁鬱症的安妮海瑟薇,該怎樣自我救贖?
    而在八集的劇情中,主題為躁鬱症的第三集是引起許多人的共鳴。主角是安妮海瑟薇扮演的律師蕾希,外表出眾,工作能力強,有專屬辦公室還住著大公寓。同事眼中她雷厲風行,男人眼中她熱情大方。但其實蕾希是一個躁鬱症患者。
  • 有躁鬱症的奶奶,半夜跪我床頭求「解脫」
    / originoo現有研究顯示,當人們首次出現抑鬱或躁狂症狀發作後,平均要滯後8年才能首次被診斷為患有雙相情感障礙,從而得到治療。即使醫學專業的行內人也會出現這種情況。生物學碩士楊曉宇就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上大三時,他因為用兔子做生理解剖實驗,聽到兔子「悽厲得像從地獄裡傳出來的鬼叫」一般的聲音,陷入倫理困境,開始抑鬱。
  • 上一瞬天堂,下一瞬地獄:躁鬱症,比抑鬱更難纏?
    ,話題涉及躁鬱症的確診、治療,躁鬱症被汙名化,患者如何尋求朋友和家人的支持等等。不同於影視作品和想像力為這一疾病蒙上的藝術面紗,現實中的躁鬱症患者往往不是天才,也並非瘋癲。他們更多的,只是身陷疾病囹圄的普通人。那麼,面對現實中的躁鬱症和躁鬱症患者,我們需要了解什麼,又可以做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