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丨5G時代無人駕駛也能變老司機!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2020-12-22 上遊新聞

自動駕駛分為6個等級:

Level 0:人工駕駛,無駕駛輔助系統,僅提醒。

Level 1:輔助人工駕駛,可實現單一的車速或轉向控制自動化,仍由人工駕駛(如定速巡航、ACC)。

Level 2:部分自動駕駛,可實現車速和轉向控制自動化,駕駛員必須始終保持監控(如車道中線保持)。

Level 3:有條件自動駕駛,可解放雙手(hands off),駕駛員監控系統並在必要時進行幹預。

Level 4:高級自動駕駛,可解放雙眼(eyes off),在一些預定義的場景下無需駕駛員介入。

Level 5:全自動駕駛,完全自動化,不需要駕駛員(driverless)。

自動駕駛基本原理

關於自動駕駛的基本原理,需了解三大關鍵詞:傳感器、數據融合(Data Fusion)、100%安全性決策。

傳感器

自動駕駛需要的傳感器系統主要有三種類型:攝像頭、雷達和雷射雷達。

攝像頭

攝像頭是自動駕駛必備的傳感器,包括前視、後視和360度攝像系統,後視和360度攝像頭主要提供360度外部環境呈現,前視攝像頭主要用於識別行人、車輛、道路、交通標誌等。

雷達(RADAR)

自動駕駛需要多個雷達傳感器,其功能是無線探測和測距,主要用於盲點檢測、防碰撞、自動泊車、制動輔助、緊急制動和自動距離控制等應用。目前的雷達系統主要基於24GHz和77GHz,相較於24GHz,77GHz在測量距離和速度時具有更高的精度,以及更高的角解析度,且還具備天線尺寸小、幹擾小等優點。

雷射雷達(LiDAR)

LiDAR,即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縮寫,它是一種基於雷射的系統,除發射器(雷射器)外,系統還具備高靈敏度的接收器。LiDAR主要用於測量靜止和移動物體的距離,並通過處理提供所檢測物體的三維圖像。

LiDAR應用於自動駕駛所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克服在雨雪、霧、溫度等環境影響下識別較遠距離的物體,同時,這玩意成本太高,目前不適合汽車領域的大規模部署。

數據融合(Data Fusion)

數據融合就是將不同傳感器(如雷達、攝像頭和雷射雷達)數據進行智能化合成,實現不同信息源的互補性、冗餘性和合作性,從而做出更好、更安全的決策。比如攝像頭具有分辨顏色(識別指示牌和路標)的優勢,可易受惡劣天氣環境和光線的影響,但雷達在測距、穿透雨霧等有優勢,兩者互補融合可作出更精確、更可靠的評估和判斷。

100%安全性決策

一旦出現交通事故,重則導致人身傷亡,因此,自動駕駛對技術安全的要求相當苛刻,需實現接近100%的安全性。

簡而言之,自動駕駛就是通過傳感器收集全面的環境信息,再對信息融合處理,並作出接近100%安全性決策。

目前多數人所談的自動駕駛,都是基於汽車本地端的傳感器、數據融合來實現決策的。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單憑本地端實現的方式存在一些局限性。

當汽車橫穿十字路口時,自動駕駛能預知從左側高速駛來的大卡車嗎?

由於易受雨、雪、霧、強光等環境影響,攝像頭能始終準確識別指示牌和紅綠燈嗎?

再舉一個例子。

當自動駕駛在高速路上以130公裡/小時行駛時,攝像機/雷達融合無法安全地檢測到前方超過120米距離外的停車,這將觸發超過5米每平方秒的緊急制動,這是無法接受的。

總之,道路環境異常複雜,雷達、攝像頭和雷射雷達等本地傳感系統受限於視距、環境等因素影響,要實現100%安全性,自動駕駛需要彌補本地傳感器所欠缺的感知能力。

簡單的理解,本地傳感系統讓汽車實現了「眼觀六路」,但自動駕駛還需要「耳聽八方」。

這就需要C-V2X閃亮登場。

C-V2X能做什麼?

C-V2X,C即Cellular,V2X就是vehicle-to-everything,指車與外界的信息交換,它是基於蜂窩網絡的車聯網技術。

C-V2X指從LTE-V2X到5G V2X的平滑演進,它不僅支持現有的LTE-V2X應用,還支持未來5G V2X的全新應用。它基於強大的3GPP生態系統和連續完善的蜂窩網絡覆蓋,可大幅降低未來自動駕駛和車聯網部署成本。

與雷達、雷射雷達等傳感器不同,我們可以把V2X視為一種無線傳感器系統的解決方案,它允許車輛通過通信信道彼此共享信息,它可檢測隱藏的威脅,擴大自動駕駛感知範圍,能預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動駕駛的安全性、效率和舒適性。C-V2X被認為是自動駕駛的關鍵推動因素之一。

C-V2X能做什麼呢?還是繼續舉例吧。

如上圖,道路前方彎道處停有一輛拋錨的汽車,但由於正好處於彎道,汽車本地的攝像頭、雷達等傳感器無法檢測到,眼看一場車禍正要釀成悲劇。

幸運的是,我們有V2X。

V2X通過通信網絡共享信息,具有「耳聽八方」的能力,此時汽車顯示屏上會提示前方有車輛,並啟動減速和轉向,安全通過。

再來一個案例。

如上圖,前方的大卡車擋住了視線,而對面正駛來一輛汽車,此時要超車,毫無疑問是非常危險的。

當駕駛員剛打左轉燈準備超車時,V2X通過顯示屏立即提示,前方有來車,不能超車。

直到危險解除後,才順利超車,安全通過。

C-V2X技術簡介

V2X主要包括V2N(車輛與網絡/雲)、V2V(車輛與車輛)、V2I(車輛與道路基礎設施)和V2P(車輛與行人)之間的連接性。

2015年,3GPP在Rel. 14版本中啟動了基於LTE系統的V2X服務標準研究,即LTE-V2X,國內多家通信企業(華為、大唐、中興)參與了LTE-V標準制定和研發。2016年9月,首版涵蓋了V2V和V2I的V2X標準發布;2017年6月,進一步增強型V2X操作方案發布。

在Rel. 14中,V2V通信基於D2D( Device-to-Device)通信,其為Rel.12和Rel.13版本中的Proximity Services (ProSe) 近距離通信技術的一部分。新的D2D接口被命名為PC5接口,以實現可支持V2X要求的增強型功能,這些增強型功能包括:支持高達500Km / h的相對車速、支持eNB覆蓋範圍內的同步操作、提升資源分配性能、擁塞控制和流量管理等。

在Rel. 14中,LTE-V2X主要有兩種操作模式:通過PC5接口點對點通信(V2V)和通過LTE-Uu與網絡通信(V2N)。

基於PC5接口的V2V通信也包括兩種模式:管理模式(PC5 Mode 3)和非管理模式(PC5 Mode 4),當網絡參與車輛調度時稱為管理模式,當車輛獨立於網絡時稱為非管理模式。在非管理模式下,基於車輛間的分布式算法來進行流量調度和幹擾管理;在管理模式下,通過Uu接口的控制信令由基站(eNB)輔助進行流量調度和幹擾管理。

C-V2X還將持續平滑演進到5G V2X,將對功能進一步增強,以支持低延遲和高可靠性V2X服務。

除了PC5和Uu接口,C-V2X技術構架還包括V2X控制功能、邊緣應用伺服器和V2X應用伺服器。

V2X控制功能(V2X control function)位於核心網,其為實現V2X通信向UE提供必要的參數以執行相關網絡動作。

V2X應用伺服器可部署於網絡之外,由車企、移動運營商或第三方來運營,從而跨運營商跨車廠,這也解決了過去車企擔心的依賴C-V2X會導致自動駕駛業務被電信運營商所控制的問題。

邊緣應用伺服器靠近數據源部署,解決了時延和網絡負荷問題,將在許多V2X用例(比如實時高清地圖更新等)中發揮重要作用。

為何自動駕駛需要5G?

目前基於LTE的V2N已經覆蓋了很多車聯網用例,比如交通信息提示、地圖更新、OTA固件更新。未來V2V和V2I將廣泛應用於車聯網的低時延、遠距離通信場景。

你可以將C-V2X看成是連接V2N和V2V/V2I的粘合劑,其依託於成熟的蜂窩網絡生態,隨著4G向5G的技術演進,將在未來自動駕駛領域發揮關鍵的作用。

一,基於5G近實時的高清視頻傳輸,V2N和V2V互補(V2N2V),如前所述,讓自動駕駛不僅能「眼觀六路」,還能「耳聽八方」,實現100%安全性。

二,5G網絡切片技術提供始終如一的QoS保障。

與網際網路「盡力而為」的數據傳輸不同,網絡切片可提供始終如一的低時延和高速率服務保障,這對於安全性要求極高的自動駕駛領域尤為關鍵。比如,當汽車行駛於網絡擁塞區域(比如演唱會、體育場附近),網絡切片技術仍然能優先保障汽車通信的高速率和低時延性能。

三,邊緣計算是自動駕駛的未來。

5G核心網控制面與數據面徹底分離,NFV令網絡部署更加靈活,從而使能分布式的邊緣計算部署。邊緣計算將更多的數據計算和存儲從「核心」下沉到「邊緣」,部署於接近數據源的地方,一些數據不必再經過網絡到達雲端處理,從而降低時延和網絡負荷,也提升了數據安全性和隱私性。

這對於時延要求極高、數據處理和存儲量極大的自動駕駛領域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未來對於靠近車輛的移動通信設備,如基站、路邊單元等或均將部署車聯網的邊緣計算,來完成本地端的數據處理、加密和決策,並提供實時、高可靠的通信能力。

是的,自動駕駛需要5G,但說到最後,對於5G自動駕駛,挑戰在哪裡?

想到了兩點:

挑戰一,網絡頻繁切換。

5G無線頻率更高、覆蓋範圍小,未來城市的每個燈柱或將就是一個小基站,必然會帶來基站間頻繁切換的問題而影響自動駕駛能力,怎麼破?

C-RAN(Cloud RAN)構架可大幅降低切換開銷。

挑戰二,天線怎麼安裝?

今天的5G手機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天線太多,手機空間太小。未來的汽車也將面臨這樣的問題。

我們掐指算一下,未來的汽車將有多少無線系統?LTE V2X(5.8-5.9GHz)、衛星定位(1.57GHz,1.1-1.2GHz,1.6GHz)、藍牙(2.4GHz)、WIFI(2.4GHz,5GHz)、3G/4G網絡(700MHz-2.6GHz)、雷達(76-77GHz)、5G NR(3.3-4.9GHz、6-80GHz)、無線充電等等。

這麼多天線系統,在安裝時必須考慮汽車的擋風玻璃、金屬殼對無線信號的衰減影響,怎麼破?

新材料天線、與車體集成的天線將應運而生。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許多老司機都做不到?這五點才是開車絕招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出自《封神演義·第五十三回》,從字面上講,「六路」指前、後、左、右、上、下,而八方指的是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用在一個合格的司機身上再恰當不過了,開車不僅要全角度觀察,還要全方位接聽。
  • 地磅也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地磅也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著智能化、信息化、科技化發展,過磅的效率成為了企業發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保證過磅效率快速的基礎上怎麼保證產品的重量呢?其實你企業中的地磅也能夠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1.開通手機APP移動應用,業務隨時審批、秒等2、數據自動從儀表採集,不能複製粘貼,不能手工輸入。防止人為手工修改過磅數據。
  •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無人駕駛汽車也需要眼睛和耳朵
    網易科技訊8月22日消息,據連線雜誌報導,在駕駛汽車時,人類司機需要兩隻眼睛和兩隻耳朵幫助,這些非凡的傳感器可提供你需要的所有信息。比如說,發現身後的消防車正猛踩油門加速,所以不要擋道。而無人駕駛汽車需要的遠不止這些。
  • 無人駕駛自動汽車時代來臨
    無人駕駛汽車時代  無人駕駛全自動汽車聽上去像科學幻想,但大多數技術已經存在。事實上,在過去一個世紀,我們已經逐漸將駕駛任務交給自動系統。現在在舊金山灣區,Google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成為一道尋常風景。  Google無人駕駛汽車項目負責人安東尼·列文託斯基坐在旅客席上。他戴眼鏡,身材瘦高,手上拿著一臺蘋果筆記本電腦。烏爾姆森是機器人專家,曾在智利沙漠中為美國宇航局測試火星漫遊車。他佔據了駕駛座,駕駛汽車的並不是他。目前看來,這輛普銳斯似乎是一位理想的司機。在很多方面甚至優於人類。
  • 國產無人計程車上路測試,無人駕駛時代來了
    據媒體報導,AutoX公司近日正式公布了中國首批無人駕駛計程車,深圳市民們要是在街頭偶遇這批由25輛克萊斯勒大捷龍車型組成的RoboTaxi車隊,看到車內無駕駛員請不要驚慌,他們內置了先進的人工智慧司機。
  • 無人駕駛時代,可以在車上吃著火鍋唱著歌嗎?
    我們常在科幻片中看到無人駕駛汽車,尤其是《西部世界》3,更是把無人駕駛汽車體現得淋漓盡致,智能控制,隨叫隨到,讓小編羨慕不已!尤其是看到電視裡,因為汽車不需要人駕駛了,雙手雙腳都得以解放,也不需要注意路況了。
  • 「眼觀六路」,是哪六路?「耳聽八方」,是哪八方?
    「眼觀六路」,是哪六路?「耳聽八方」,是哪八方?文/無計讀史每當我們要出門工作或者求學的時候,最擔心的莫過於家裡的長輩了。在千叮萬囑之後,長輩們總會在最後告訴我們,出門在外一定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免得粗心大意。我們在享受親人朋友的關懷之餘,是否也明白「六路」和「八方」的含義呢?一、六路和八方東漢時期,有一個叫許慎的文學家,他寫了一本名叫《說文》的書。
  • 陳根:5G時代的無人駕駛,將重新定義道路
    截至2016年10月,這輛許多人用「萌」來形容的白色小車,已經進行了超過320萬公裡的公共道路測試,相當於人類司機300年的開車經驗。無人駕駛的技術問題也將隨著5G的到來而變得可以解決。同年5月,特斯拉在美國發生另一起無人駕駛交通事故,在強烈的日照下,自動駕駛系統未能識別到前方橫穿而過的一輛白色貨櫃貨車,沒有及時剎車,而貨車車主也違背了操作規範,雙手離開了方向盤,撞擊致使車主喪生。
  • 無人駕駛汽車有哪些好處與壞處
    無人駕駛汽車不僅可幫助減少車禍,還能大幅降低交通擁堵情況。據KPMG報告顯示,無人駕駛汽車可幫助高速公路容納汽車能力提高5倍。史丹福大學計算機專家、谷歌無人駕駛汽車項目前專家塞巴森·特隆(Sebation Thrun)表示,一旦機器人汽車成為主流,當前公路上只需要30%汽車。
  • 無人駕駛:7萬億市場格局
    無人駕駛汽車又稱自動駕駛汽車,是通過車載傳感系統感知道路環境,自動規划行車路線並控制車輛到達預定目標的智能汽車。從全球科技的發展趨勢來看,無人駕駛技術將對全球的半導體、電子、通信等產業未來二十年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 谷歌無人駕駛車能與行人對話
    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累計安全行駛10萬英裡(約16.1萬公裡),未發生任何事故。現在,谷歌正致力於將無人駕駛汽車打造得更加安全。The software giant recently secured a patent for technology to communicate with pedestrians.最近,該軟體巨頭獲得了「可與行人溝通」的無人駕駛技術專利。
  • Momenta無人駕駛發布,兩條腿戰略是實現完全無人駕駛的關鍵路徑
    12月26日,Momenta 正式發布了L4級無人駕駛技術 MSD (Momenta Self Driving),可實現城市場景下的完全無人駕駛。結合今年發布的面向高速和泊車場景的前裝量產產品 Mpilot,MSD 的發布標誌著 Momenta 量產自動駕駛與完全無人駕駛「兩條腿」 戰略的雛形形成。
  • 無人駕駛寬體車「亮相」白音華煤業
    正在清理生產場地的輪式推土機司機德力黑告訴記者:「雖然剛下過雪,無人駕駛寬體自卸車能根據路況信息,及時調整運行參數,降低行駛速度,提高了安全係數。」,開創性提出「車-路-雲」一體化的露天礦山無人運輸總體方案並落地實施,取得了「12輛無人駕駛寬體自卸車,分為兩個編組混編運行,且運輸行駛過程無人」的階段性成果。
  • 現在,廣州也能體驗無人駕駛了
    以往只有在北京、長沙、滄州等地可以體驗的百度Apollo無人駕駛計程車,終於在華南地區也能實現最新潮的體驗。根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目前已經有少量在運行,但在明年就會有大批量的無人駕駛計程車投放在黃埔區,市民通過百度APP等方式都可預約使用。關於自動駕駛,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曾在今年的央視直播體驗百度全無人駕駛Robotaxi中表示,自動駕駛的三大要素為「前裝量產車」、「AI老司機」和「5G雲代駕」。
  • 谷歌無人駕駛汽車是全責
    事故報告顯示,由谷歌試駕司機操作的 RX 450h 在無人駕駛狀態下沿 El Camino Real 右側車道自西向東行駛,在接近十字路口時,打右轉向燈,駛入右側車道。此時 Castro St 路口交通燈為紅燈,於是 RX 450h 在車道右側準備超過其他在直行道上等紅燈的車。
  • 無人駕駛汽車對UX設計的挑戰
    比如以下: 汽車能安全駕駛嗎? 用戶是否準備好相信自動駕駛汽車? 設計是否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 開發人員可以完美地優化無人駕駛技術,但缺少用戶使用這些車輛。這就使該技術難以實現其真正的價值。
  • 無人駕駛商業化?商業駕駛無人化?那些繞口令一般的未來趨勢|2016...
    從外觀上看,這批無人駕駛汽車車身較小,僅能容納兩到三人乘坐,每輛汽車裝有六套雷射雷達檢測系統,車頂和儀錶盤上分別裝有攝像頭,用來掃描障礙和檢測紅綠燈變化。目前,首批投入運營的無人駕駛計程車共有6輛,在2016年底前增至12輛,未來還將繼續增加。在優步和nuTonomy「刷屏」的時候,中國企業的步伐也早已邁進了這個領域。
  • 美國「卡車司機公會」希望國會禁止無人駕駛卡車
    擁有 140 萬名會員的「國際卡車工人聯合會」,正竭力阻止美國實施與自動駕駛卡車相關的法律。上周,Teamsters 成功遊說了國會,給當前無人駕駛汽車設下了 10000 磅(約 4.3 噸)的重量限制。
  • 智能駕駛產業記者入門圖書推薦《第一本無人駕駛技術書》
    (先生)4.李力耕:百度美國研發中心無人駕駛高級架構師。美國,紐約大學,計算機專業博士。(先生)2.無人駕駛有著極大的安全屬性和社會屬性。相關企業應充分考慮當地的人口結構及其背後的消費心理及消費習慣問題。3.無人駕駛技術之外的4個研究方向:研究市場、研究用戶、研究監管者、研究利益相關方。4.機器人開始作為服務的承載體出現。
  • 無人駕駛商業化?商業駕駛無人化?那些繞口令一般的未來趨勢 | 2016...
    從外觀上看,這批無人駕駛汽車車身較小,僅能容納兩到三人乘坐,每輛汽車裝有六套雷射雷達檢測系統,車頂和儀錶盤上分別裝有攝像頭,用來掃描障礙和檢測紅綠燈變化。目前,首批投入運營的無人駕駛計程車共有6輛,在2016年底前增至12輛,未來還將繼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