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道醫的「嗇」到中醫的「中」

2021-02-07 遵生養命

《黃帝內經》云:「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所謂內守,即是全神。全神思想最早 來自於《道德經》的「治人事天莫若嗇」。所謂「嗇」,就是要攝神、葆精、受氣、 養形。《韓非子·解老篇》也說:「書之所謂治人者,適動靜之節,省思慮之費也。所謂事天者,不極聰明之力,不盡智識之任。苟極盡則費神多,費神多,則盲聾悖狂 之禍至,是以嗇之。」《素問?經脈別論》所提出的「生病起於過用」的觀點,也與 「嗇」的論述是一致的。如七情過用就成為致病之因,「怒傷肝」、「喜傷心」、「思傷 脾」、「憂傷肺」、「恐傷腎」等均是。飲食的大飢大飽,或過寒過熱,或偏嗜,皆是 「過用」現象,足以成病。所謂「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素問_宣明五氣》所說 的:「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也是「過用」所造 成的損害,如房室過度則傷精,均與「嗇」的要義相悖逆。孫思邈沿襲了《道德經》 「嗇」的思想及《素問?經脈別論》「生病起於過用」的觀點,強調養生要堅持一個 「嗇」字。還以「膏用小炷與大炷」作喻,認為人的精神氣血是有限的,不可浪用, 必須處處注意攝養受護,要儘量減少它的消耗。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 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五色、五音、五味等皆是人之本能所 必需,但如縱情於犬馬聲色,內在之神明為外在之物慾所牽累,必然不安守於神室, 要麼導致心神的錯亂而失去常態而癲狂,要麼導致精氣神的耗傷而損及年壽。

「嗇」與「中節」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嗇」的含義是指人們對自己精氣神的消 耗希望能減少到最低限度,而「中節」則是指不要超過身心活動的範圍。中醫以 「中節」思想取代道醫「嗇」的思想,主要源自以下幾方面因素。

首先,「今時之人」以「樂」代「道」,長壽觀念不再被人尊崇 《黃帝內經》開篇之《上古天真論》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 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 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其次,中醫學以陰陽學說為治「病」為本,神治思想逐漸被人淡忘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治病必求於本。……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 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飧洩。濁氣在上,則生膜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 從也。……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

再次,中醫學科特點決定中醫以醫藥學為學科內容架構,致使道醫精華思想游離 於醫學之外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 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於內。其有邪者,潰 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其懍悍者,按而收之。其實者,散而瀉之。審其陰 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血氣,各守其鄉,血實宜決之,氣虛宜犁 引之。」

中國有句古話:「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乎下。」道醫「嗇」的 目標看似高遠,多數人也不過得到一個「中」字罷了。而「中醫」所謂的「中節」 思想看似圓融,如果能夠得到「下」的結果也實屬來之不易了。道醫對人體五臟之 神的態度比較消極,認為是一種不正常的病態現象,惟有持戒方能長生。而中醫則認 為,喜怒哀樂為人之常情,也是人對客觀世界的正常體驗和反映。人生在世總有喜怒 哀樂之情志變化,豈能「如槁木,如死灰」?七情活動不可不發,可以用,只是不可 過用,過用則神散氣耗,同樣足以致病。可以發,如果不發則隱曲不伸,反而鬱而成 病。因此,人若能把握「中節」之道,識得個中真諦,則身心健康有了基本保證。七情之發必須合道,貴乎「中節」,要做到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總之,「中神」是 中醫的情志養生觀,也發明了不少情志養生法。

常人不明道醫「全神」之理,不通「中神」之法,大多數的疾病,皆來自於對 五臟之神的妄動和濫用。故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的「道林養性」篇中指出十 二種過度情志變化的危害性:「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形 勞,多語則氣乏,多笑則髒傷,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妄錯昏亂,多怒則 百脈不足,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可見造成人體傷害的關鍵在於 「多」,「多」則超過了常度,破壞了人體的自我調節適應能力,從而導致氣血逆亂, 髒氣戕害,形成種種病變。這時告誡人們對於七情之用要保持「中節」,使之衝和為 度。誠如嵇康在「養生論」中所說的:「愛憎不棲於情,憂喜不留於意,泊然無感, 而體氣平和。」


相關焦點

  • 從道醫到儒醫,是倒退,中醫沒落之根本
    而中醫也隨著不斷發展,被各家改造,同江湖幫會一樣,紅花綠葉白蓮藕,三教原來是一家。雖然中醫在三家各有發展,但側重不同,釋家練外家功,在推拿整骨上,有兩把刷子。而儒道兩家還是在精研理法方藥上下功夫。由於道家思想講無為求長生,很早就把中醫納入自己體系裡,想長生,首先要有好的身體,所以不少道士修道修成了名醫,葛洪,孫思邈比比皆是,道醫是原汁原味的岐黃傳承,最大特色是中醫和周易結合最緊密。最難入門的中醫分枝,因為過於玄幻,講反觀內照,結合人的生辰八字,所以被不少人抹黑,說中醫是迷信的。
  • 「道醫」,「中醫」,「巫醫」,這三種醫學你能分得清嗎?
    試問:「中醫的起源誰?無人能回答,因為,我們忘記了老祖宗,忘記了祖國醫學。當西方人把中國醫學視為神明敬為鬼神而廣為普及,我們卻在自毀長城自我糟蹋,說中醫是迷信是偽科學,幾千年的中醫文明到了今天怎麼一下子變成了壞的東西,真的讓人費解而傷心。中醫祝由十三科是多好的治病方法,可到了現代被徹底廢除,這方便的醫生再也找不到了,偶爾在民間的神婆中才找到一點殘存的痕跡。
  • 道醫的傳承來源於什麼時候
    究竟什麼是道醫?我們都知道中醫學是世界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中華醫學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多少不可估量的貢獻,從伏羲河圖八卦釋天下,黃帝洛書百科制天下。神農百草本經安天下。中醫對人類貢獻的同時,道醫也對人類的貢獻不菲。
  • 老子五千言:小小一個「嗇」字,令你「富可敵國」
    嗇,是對自己「小氣」。對人小氣,不好。對自己小氣,特別好。在什麼方面小氣?在精氣神、語言文字、待人接物等諸多方面。一個人將儉省節約體現在金錢上,積累下的是財富;如果將儉省節約體現在方方面面,節省下來的是人生。對自己「吝嗇」一點,你或將「富可敵國」,擁有最寶貴的人生財富。
  • 道醫秘方點穴正骨培訓班全國招生_中醫_求醫新聞-醫學健康新聞...
    一項絕技可以改變您的人生命運 一個秘方可以讓您代代傳承  特別提示:  1、為弘醫揚道、讓道家神奇的秘方、絕技能夠讓更多人解除痛苦,發揚光大,造福眾生,讓更多中醫診所、養生館、疼痛康復中心提高自已的技能,同時找到不吃藥、不打針、不手術、安全、方便、無痛苦、無醫療風險而且見效又快的方法與秘方
  • 上古道醫絕技終於問世,北鬥能量祝由術網絡班開課啦!
    郭教授發心把民間學到的純正的祝由科流傳下來,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祝由醫師」,現在尋找「有緣之人」,面向社會廣泛招生,公開傳授真正的「北鬥祝由秘法」。結緣熱愛修煉,丹道與祝由的人群,歡迎有疑難頑疾的病患者學習祝由術後,修煉與自治。遠古時期,對於很多疑難雜症用普通方式治療無效,在缺醫少藥的環境中,古人發明了以圖示意,以咒代藥,以符接通信息是最簡單的醫療保健方法---祝由術。
  • 第六屆中華道醫學術交流大會於12月4日至6日在京成功舉辦
    秋收冬藏,「第六屆中華道醫學術交流大會暨2020道醫學理事會」於12月4日至6日在北京豐臺四季蘋果酒店如期召開(圖一、圖二)。中華中醫藥養生#康復#分會副主任委員劉綏濱做了《居家太極在防控新冠肺炎中的應用和推廣》的精彩演講(圖四)。
  • 中醫分三品,為什麼說真正的中醫一定在民間?
    中品:術醫。本來以為中醫只有三品,這也是傳統的分法。不過據說中國的中醫比較特別,在傳統三品的基礎上,還有一品,比庸醫的檔次更低,這就是 「廢柴醫」。基本上,這些廢柴醫充斥了各級的中醫院和中醫學院,是中國大眾接觸中有可能遇到最多的中醫醫師。
  • 有種神奇的醫術叫「道醫」
    而一些膾炙人口的醫學典故,如「杏林春暖」「懸壺濟世」「橘井泉香」等,都與道醫有關。中醫學和道醫學認為,肺主一身之氣,肺朝百脈,《靈樞 營衛生會》說:「血之與氣,異名同類。」根據道醫三元生理學來看,血、氣都屬於質源性物質。血載氣,那麼如此推論,寸口不僅僅是血液血管的波動了,應該還有氣的搏動。道醫脈診,將氣和血兩者整體把握進行脈診。
  • 「問道中醫」 傳媒人梁冬的中醫路
    2004年底梁冬辭別鳳凰衛視加入百度公司任副總裁,此時梁冬遇見了中醫大家李可老先生,而後又被引見到鄧鐵濤老先生面前拜師......跟鄧老師學習多年,他自言「中醫知識只學到了0.001%,心法卻頗有心得」。2007年,梁冬乾脆從百度副總的位置上「急流勇退」,淡出商界和大眾視線,一心一意做起了傳統文化的生意,並潛心研究中醫、國學和宗教哲學,開了一家中醫館「行醫濟世」。
  • 中醫正骨療法妙在何處?且聽推拿康復科名醫娓娓道來
    中醫正骨療法妙在何處? 中醫正骨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完整的治療原則及方法,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本次國醫講堂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推拿康復科主任朱烱偉將結合其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與大家分享《三部正骨法——桐柏道醫正骨
  • 清•道醫劉一明咒語方治病(祝由密術解讀)
    在2012年甘肅省衛生廳評選的「甘肅古代十大名中醫」中,明清兩代名醫就佔了6席。這其中,有的以醫官身份參與行醫治病,如「御醫」張好問,醫學訓科楊維仁;有的則世代行醫,澤被鄉裡,如「高臺世醫」石堅,「武山陳佛爺」陳至義。而其中醫學論著最多、驗方經驗流傳最多者,當屬「道醫」劉一明。
  • 實修實證禪修人士超級大福音:慧福生命禪學——招收道醫佛醫中醫養生學徒
    大道之理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紅塵中修行人士領悟生命實相實修實證的最佳培訓基地1:如果您願意做一位終生實修實證生命實相的修行人士2:如果您願意終生從事中醫道醫佛醫養生事業3:如果您願意學到生命禪修領域更高境界的大道之理4:如果您願意通過刻苦努力的學習成為一位醫道高手4:如果您願意拋下一切的執著,欲望,金錢,磨練接受重重考驗的人士
  • 學好中醫,推薦總結(好課推薦)
    四聖心源 金匱要略 上海講座 易玄朱文峰《中醫診斷學》視頻講座視望聞問切 贈電子書中醫自學視頻周嘉榮宗筋療法09-15年全集落髒觀點手法培訓視頻中醫五絕指針基礎理論講課視頻22集中醫推拿點穴手法培訓(積善堂中醫推拿臧福科大成推拿術視頻 振腹療法 養生堂按摩病自除視頻中經絡腧穴學內部教學視頻116集完整版 孟向文 中醫經絡教程
  • 扁平疣 道醫秘方(方藥)
    【出處】陝西中醫學院外科教研究皮膚病組。  (八)  【辨證】脾肺溼熱鬱結,火鬱肌膚。  【治法】燥溼清熱,軟堅祛瘀,抗病毒。  【方名】扁平疣外治方。  【組成】冰片10克(另包),玄明粉10克(另包),苦參30克,板藍根30克,大青葉30克,魚腥草3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
  • 一位隱居道醫:中醫訓詁之黃帝莫經
    鄙人特別贊成教育界一些學者的聲音,他們認為文藝人才要在專業上發揮到極致,而不是用英語、數學、政論等科目設立招生門檻來篩選文藝人才。中醫教育也應該吸納這個觀點。我們不能改變社會規則,我們就改變自己。 鄙人把《黃帝內經》學習了若干年,各種版本與疏注都對比著參考分析,私以為自己至今沒有讀完這部經典。因為看書與讀書不同,看書與翻書又不同。有時,我們翻開中醫典籍,似乎一眼就懂了。
  • 道醫開"道身"一口價要5萬元:可返老還童 不再求醫問藥
    而真實的一面卻是,當有成員聯繫「道醫」時,對方會列出理療「套餐」明細:道醫道法遠程調理1800元/30次;遠程開竅門、排病氣2400元/30次;全身通經絡、排病氣6600元/49天……微信、銀行卡轉帳都行。在乙真微信群裡顯示的各種活動:左圖為遠程調理報價;中圖為不定期晚間遠程調理報名活動;右圖為調理結束後,成員的反饋。
  • 【義工大學】道醫系列:天師陸修靜
    陸修靜一生中發生的最重大的事件是什麼呢?他也是一位道教的改革者。他出生在今天的浙江,地處南方;寇謙之是北方人,所以說,兩人當時在南北兩邊都是轟動一時的。寇謙之的修為非常高,但陸修靜的修為也一點不比他差。可以說都是南北朝時期比肩於世的道教頂尖人物。佛門裡面有一個傳說,也是佛教裡面的一個故事,叫做「虎溪三笑」,虎溪是一個地名。
  • 除了杏林,中醫還有哪些代名詞呢?
    書生坦白交代,直到拽這篇有文化有內涵的文章,才知道為啥中醫高校到處都有杏花,問度娘確認了,原來杏花是長在杏樹上的呢,而杏樹就是那個杏啊林啊,形容中醫的了!(作一本正經臉)這個杏林是怎麼來的呢?除了杏林,中醫還有哪些代名詞呢?主人公是一個道醫,名叫董奉(我就知道你們不知,加粗標註不謝),字君異,三國時期侯官人(現福建閩縣)。
  • 中醫之德(一)
    道德根文化是中醫學的母體;中醫是歧黃之術,歧黃源於道。因此,中醫的理論、方法、技術、教育全部都建立在道德根文化的基礎上。這個體現,則主要表現在中醫學人才的教育培養應用的全過程中。中醫學由於源自道德根文化的內文明,因此中醫學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修身明德的培養實踐,離不開內外兼修同步提升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