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男孩獨自乘機回國,20小時戴口罩不吃不喝:給孩子獨立品質,才能...

2020-12-22 騰訊網

前兩天看新聞,被一個12歲男孩的歸國視頻震撼了。

男孩從西班牙馬德裡,獨自乘機回國,從登機、過關、申報,到檢測、核驗眾多程序,全部獨立搞定。

不止如此,在父母叮囑下,20多個小時長途飛行,直到首都機場離散點,孩子始終佩戴著口罩、帽子,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全程水米未進。

這份超越年齡的獨立與克制,令人動容。

▲12歲男孩獨自乘機回國

建議WiFi條件下觀看

網友們忍不住紛紛怒贊:

「12歲!別人家,還是不懂事的混世小魔王,還是連上下學都要接送的小寶寶,而他,已經能獨自一人跨越千山萬水,飛過五湖四海輾轉回到祖國。」

「超強的自制力、穩定的情緒、成熟的心態,這個少年,未來可期!」

高贊評論這樣寫道:

「無論什麼樣家庭條件的孩子,父母可能都無法時時刻刻保護孩子,更不能護他一生不受磨難。只有平時鍛鍊到位了,在這種被迫長大的時候,孩子才會表現得如此出色!」

是啊,父母無法代替孩子成長,無法保護孩子一生。教會孩子獨立,才能賦予他們終身受用的軟實力,這份強大武器,才能真正給孩子一生保駕護航。

1.

獨立的孩子

自信自律,性格陽光

作家安娜·昆德蘭說:

父母最成功的愛,不是把孩子留在身邊,而是培養孩子獨立,對孩子放手。

前些天,河南焦作五年級學生曲恩澤,成了刷屏朋友圈的「硬核小網紅「。

曲恩澤的爸爸是特警,媽媽是護士,疫情到來,爸爸媽媽都投入了疫戰。

無人照顧的他,獨自在家,把生活、學習安排得井井有條。

自己做飯,做家務;記錄防疫知識,戴著口罩、護目鏡,去超市購物;列好學習計劃,自覺上網課、寫作業。

他通過電腦了解疫情,關心爸爸媽媽安危,每天中午,一家三口用手機三方視頻,相互打氣。

父母眼中,他是個獨立懂事、令人欣慰的孩子;老師眼中,他樂於助人、富有正義感;同學眼中,他人緣好,是好同學、好哥們。

獨立的孩子,自信自律,性格健全,心態陽光,不僅能照顧自己,也能連接世界。

馬伊琍的女兒7歲時,一個人帶領國外生存能力幾乎為零的外婆、阿姨、妹妹從巴黎轉機。

機場過關,她順利找到離登機口最近的休息室,在媽媽電話指導下,查閱屏幕上航班信息,主動向工作人員詢問登機時間,順利登機飛回上海。

父母最大的成功,不是活成孩子的鎧甲,而是讓孩子長出屬於自己的堅實鎧甲。

獨立的孩子,身有堅甲、心有力量,縱遇困難,他們也能相信自己、樂觀面對、勇敢前行。

2.

不獨立的孩子

自卑低能,性格缺憾

教育學家陶行知說:

好父母守望孩子,讓孩子自己主動的成長;壞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讓孩子被動成長。

《少年說》有期節目,高中生郝睿涵「控訴」家長太寵愛她了,以至於成了一個高商低能的人。

從小,家裡就為她包辦一切,直到13歲,她才開始自己穿衣服;16歲,才開始自己倒熱水;

她不會用筷子,父母就給她勺子,如今高中了,她也不怎麼會用筷子。

插個插座,家長也擔心觸電;跟同學外出,父母也要接送。

她說:「當我看到同學們會自己挑各種款式的衣服,而我連衣服型號是什麼都不知道;當我看到同學們會自己扎各種款式的辮子,而我只會扎馬尾辮;當我看到同學們會為自己的事情拿定主意,而我連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你們來做主。」

她對家人喊話:「我知道你們很愛我,我也愛你們,希望你們鬆開手,讓我獨立起來。」

自我獨立,是每一個生命的天性。

被束縛的孩子,一邊因為內心的天性,渴望外面的世界,一邊因為身心不獨立,不得不依賴父母,他們心理壓抑,內心挫敗,低能自卑,找不到價值,難以養成健全的性格。

去年,新聞報導上海一個17歲的女孩,因為父親沒有給她買一雙800元的鞋,情緒激動,用剪刀把父親的衣服剪壞。

而這種事情,已不止一次,甚至還動手打過母親。

女孩對前來安撫她的民警說,她一直感到自己非常挫敗,從小到大,怎麼過日子,父母說了算;去哪兒讀書,父母說了算;跟誰接觸,也都聽父母的。

長期困在父母愛的束縛裡,心理壓抑,情緒不穩定,性格偏激。

失去自我獨立的孩子,一邊向父母索求,一邊厭憎父母。

世界上所有愛都指向相聚,唯有父母子女之愛指向分離。

過度保護不是愛,而是傷害和阻礙,傷害了孩子積極生長的熱望,阻礙了孩子面對世界的權利。

當有一天不得不獨自行走社會,他們就像一隻沒有殼的蝸牛,一粒小石子就能把他們劃得遍體鱗傷。

3.

養育獨立精神

是父母的成功,孩子的幸運

美國教育家羅伯特博士提出,現代孩子教育有十大目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獨立性。

作為父母,無不希望把最好的東西送給孩子,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無疑是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人生饋贈。

從「控制孩子」到「給孩子選擇」

馬伊琍女兒想打耳洞,馬伊琍知道自己有疤痕疙瘩體質,穿耳洞會發炎鼓包,這種體質可能遺傳,但她沒有直接制止,而是告訴女兒:

「媽媽有義務告訴你最壞結果,因為你需要自己給自己做主。也許你很幸運沒有遺傳媽媽的體質,但也許就遺傳了,如果不告訴你,長大了你反而責怪我,所以媽媽希望你自己考慮清楚再做決定。」

女兒鄭重思考後,決定放棄打耳洞。

聰明的父母,幫助孩子做選擇,而不代替孩子做選擇。

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鍛鍊自己的思考,判斷自己的行為,從中獲得責任感和價值感。

從「大包大攬」到「讓孩子參與勞動」

李玫瑾教授說:

教育孩子要從做家務開始。

安徽三年級學生沈靖軒,從幼兒園開始,就學習做飯,現在已會十幾道菜。

這次疫情,假期延長,沈靖軒經常在學習之餘,幫媽媽洗碗、燒飯做菜、打掃衛生。

媽媽喜歡吃土豆絲,他還特意為媽媽學了兩種不同烹飪方法。

鼓勵孩子參與家務,孩子得以在勞動中積累和鍛鍊,也學會付出和感恩。

反觀去年刷屏的48歲上海海歸碩士在家啃老,81歲母親丁阿婆說:「我教育不對,樣樣包辦,他從小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

起初,孩子都是好孩子,最後,父母教養的日積月累,造成了他們的天差地別。

從「害怕孩子做錯」到「允許孩子犯錯」

《解碼青春期》書中說,孩子逐漸長大,家長角色也要成長,從對待嬰幼兒的「空中管制員」轉換為「教練」:

幫助孩子賽前演練。做一件事情之前,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教導和提醒;

放手讓孩子上場。無論表現如何,都是孩子自己的人生經歷;

賽後總結復盤。不指責、不嘲諷,幫助他從錯誤、失敗中得到經驗和價值。

孩子獨立做事,一定會犯錯或失敗,但人的一生,誰不是一邊摸索,一邊犯錯,一邊成長?

陶虹曾在某節目分享孩子犯錯的經歷,她劈頭蓋臉的訓斥,令女兒恐懼不已。

她反思道:「父母應該允許孩子犯錯,而不是用一場情緒暴風雨,給他帶來『犯錯就要受罰』的可怕印象。」

犯錯並不可恥,犯錯是孩子的權利。

父母要做的不是打罵,而是耐心教會他如何收穫。

從「TA還小」到「TA能行」

心理學家霍尼說:

每一粒橡樹種子都有能力自然地成長為一棵橡樹。同樣的,每個人都有為自己生命承擔責任的能力。我們要做的至少是要相信孩子破土發芽,衝破黑暗,茁壯成長。

河南一小學,網課期間,為學生布置了有趣的家庭拓展課,其中一項要求孩子學會做菜。

有位爸爸說,第一次吃到孩子做的飯,激動得一宿沒睡,突然覺得孩子長大了。

「以前覺得孩子還小,很多事不能做,都是由家長包辦,沒想到放手讓孩子去做的時候,才知道他真的可以。」

我們的孩子不是缺少能力,而是缺少機會。

放下控制與不信任,給孩子一份放手的相信,孩子會回饋你一份成長的驚喜。

海桑有首長詩《給我的孩子》,百讀不厭,每讀一次,都能收穫滿滿的觸動。

你不是我的財富,不是的

如果你一定是財富

那你是時間的財富,是未來的財富

你如此寶貴,我怎能佔為己有

孩子是獨立個體,為人父母的責任,是讓他學會做自己的主人,與世界互動,為自己負責。

《少有人走的路》書中說:「愛的重要特徵之一,在於愛著與被愛著都不是對方的附屬品。付出真愛的人,應該永遠把愛的對象視為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

大自然的每一個生命,都有獨立向上的天性,當父母放手讓孩子去生長,經歷了思考與選擇,經歷了磨合與收穫,孩子的內心將越來越獨立堅韌,越來越富有自信和能量。

父母只能陪伴他們一時,不能陪伴他們一世,最好的愛,是給孩子獨立前行的力量,讓他們勇敢去飛。

「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作者簡介:雲開,高級研發工程師,自由撰稿人,愛孩子愛寫作,左手研發,右手文藝,相信唯有內心肥沃,夢想才會開花。

青欖家長地帶(ID:educool):百萬中小學生家長聚集地,專門研發趣味小課,讓孩子愛上學習。《跟著青欖,學課本中的成語》音頻節目正在熱播,每天5分鐘,趣講一個成語故事,幫孩子解讀統編版語文教材中的成語。

涵蓋中國古典名著選目

故事脈絡清晰、淺顯易懂

在孩子精神世界播下經典的種子

《給孩子的中國古典名著漫畫》

相關焦點

  • 12歲男孩戴口罩20小時滴水未進,獨自乘飛機回國,下飛機已經脫水
    一個12歲小留學生,從西班牙馬德裡獨自回國,在父母的叮囑下,自登機開始,一直在到達新國展集散點之前,始終佩戴著口罩、帽子等防護用品。長達20多個小時的長途飛行期間滴水未進。齊賽男醫生說:這名12歲的小男孩在西班牙留學。西班牙疫情爆發後,男孩的父母出於安全考慮急切想讓孩子回國。於是,孩子獨自從馬德裡乘機回國。
  • 小留學生要包機,12歲男孩卻獨自乘機回國,怎樣的教育才好
    0112歲男孩獨自乘機回國近日有一則消息,我們看到對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要。一名12歲的中國小男孩,從西班牙馬德裡獨自搭乘飛機回國,在20多個小時的長途旅程中,沒有吃一點東西、喝一口水,還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到達北京首都機場後,醫護人員上來檢查,當發現小男孩時,他已經臨近脫水狀態,眼窩有些凹陷,工作人員立即拿著礦泉水帶孩子到室外通風,經過休整,小男孩慢慢恢復到正常狀態。
  • 12歲男孩從國外獨自回國,戴口罩20小時水米未進!防疫人員發現不對勁
    每天齊賽男都會接觸大量的入境人員,這其中,有一個令他印象非常深刻的特殊小旅客:一名12歲的小男孩。這個小男孩,在父母的叮囑下,從西班牙馬德裡獨自回國。從登機開始,一直到首都機場離散點,他始終佩戴著口罩、帽子等防護用品,20多個小時的長途飛行,水米未進,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
  • 12歲男孩獨自回國,戴20小時口罩滴水未進:你會送孩子去留學嗎?
    文/歆小迪近日,一個12歲的小男孩,在父母的叮囑下,從西班牙馬德裡獨自回國。從登機開始,一直到首都機場離散點,他都始終佩戴著口罩、帽子等防護用品,20多個小時的長途飛行,水米未進,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
  • 「包機」父母操心的事,12歲男孩獨自辦成了:回國的路說難也易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正當「包機」父母回懟網友「仇富」時,有個12歲的小留學生給了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同樣是留學歐洲國家,他獨自一人從居住地到馬德裡機場,獨自完成登機、申報、檢測、核驗等諸多繁瑣程序,飛行9235公裡,跨越五湖四海從西班牙返回祖國到懷抱。
  • 張文宏談乘飛機回國注意事項:上飛機就戴口罩睡覺
    原標題:坐飛機回國要注意啥?除了帶好口罩,張文宏提到一個重要問題居家隔離時吃什麼?孩子在學校內不便戴口罩怎麼辦?坐飛機時能吃東西嗎?張文宏對此一一作答。不建議外套帶到室內區域,做到這一點就沒風險。鞋子則沒必要消毒。英國也即將復學,如果開學後孩子在學校內不便戴口罩,該怎麼辦?張文宏說,小孩子天性就是玩,風險最大就是近距離接觸。可以趁此機會教育小孩子,讀好書,密切接觸活動要減少。回來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給小孩子洗手。
  • 在韓留學生10小時回鄉:韓國人不戴口罩下決心回國
    「我著急回國,是因為周邊韓國人還不戴口罩。」期間,教授對文和說:「獨自隔離兩個星期,真是辛苦了。」那時,教授和同學們仍然沒有戴上口罩。隨著疫情的蔓延,學校裡出現了幾起疑似病例。據文和介紹,這些疑似病例都是家中有確診病人、自己出現發熱症狀,被學校保健所帶去醫院做檢測。幾個小時後便能拿到檢測結果,「所幸這些結果都顯示為陰性。」疑似學生在被帶去檢測之前,一直自由地活動在餐廳、圖書館等各個場所,也沒有採取任何防護措施。
  • 奶奶扯下5-6歲男孩口罩怕悶壞他,疫情穩定孩子不戴口罩仍有風險
    這不,趁著天氣晴好,我帶著大寶、小寶在小區內玩耍。遊樂設施那已經聚集了不少孩子,寶寶們興奮的跑來跑去、喜笑顏開。但是,我發現好幾個孩子都沒戴口罩,不知道是跑丟了還是出門就沒戴。說著一把扯下孫子的口罩,男孩轉身扎進了人群裡。孩子出門要不要戴口罩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監所向晶晶提出,孩子出門需要配戴口罩。兒童呼吸系統等各項身體機能仍在發育之中,功能尚不完善。與成人相比,兒童自身的免疫力相對低下,容易遭受細菌、病毒侵襲。小區內雖然是露天環境,但四周有樓房圍堵,通風性較差,且人流量較多。
  • 從溫哥華到北京28個小時不吃不喝難道是為了省錢嗎三丫回國日記3
    從溫哥華到北京28個小時不吃不喝難道是為了省錢嗎(三丫回國日記3)原創:三丫講故事前文說到已經到登機口D70了,這裡是我乘坐的飛機CA992的登機口。我怕接觸的人多,躲得遠遠的。試想啊,人們要佩戴n95口罩穿防護服再戴上護目鏡才能坐在那裡,目的是防護用肉眼看不見摸不著的新冠病毒,普通口罩的空隙他都能鑽過去肆虐,那麼你敢摘下口罩來大口大口的吃食物,大口大口的喝水,那病毒不正好順著進去了嗎?還用費勁巴吃的往裡鑽嗎?那你可不是給自己增加營養,而是自覺自愿的「自殺」行為,您說是嗎?所以整個飛機上沒有幾個這麼勇敢的踐行者,都是渴了咽口唾沫,餓了使勁吞一下空氣!
  • 她輾轉28小時回國:一路不吃不喝不摘口罩...
    近日,一段國外返京女子不隔離外出跑步視頻引發熱議。據了解,該女子為澳大利亞籍華人,返京後不按規定居家隔離,選擇外出跑步且不戴口罩。 據央視新聞報導,拜耳中國於17日晚間對此發布聲明稱,視頻中的女子系公司員工,已做辭退處理,立即生效。
  • 我輾轉三大洲的回國路:不吃不喝47小時,落地北京才安心
    怎麼都不戴口罩!要不是因為道路戒嚴,他們還在往外跑!」林子雪轉頭看看他,一樣沒戴口罩。「哦,我的口罩用完了,」他解釋說,「我也沒辦法。」7:30分,她們到達菲烏米奇諾機場。找了個人少的地方,把防護設備全部套上,走起路來像是個太空人。這身打扮,把空姐嚇壞了。到達阿布達比機場之後,她和同行的朋友找了個沒人的角落坐下,玩了兩把「吃雞」遊戲。
  • 給孩子獨立的品質,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義務
    一名12歲的小男孩,獨自乘機,孤身一人從西班牙馬德裡飛回國內。長達20個小時的行程中,他不光沒有一絲一毫的不耐煩,從登機、過關、申報再到檢測等眾多程序,全都獨自完成。而且還時刻牢記著父母的叮囑,堅持戴著口罩飛完全程。
  • 那些不靠譜的留學生們:回國前不戴口罩跑步,回國後接二連三確診
    那些不靠譜的留學生們:回國前不戴口罩跑步,回國後接二連三確診 每天,當我在瀏覽新聞的時候,我總會無比慶幸我生活在中國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家。
  • 完美男孩養成攻略:如何培養獨立自主男孩,長大後超越90%的人
    這份超越年齡的獨立與克制,實在令人動容!近日,一名12歲的男孩戴口罩回國登上了熱搜。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這位小男孩全程聽從父母的叮囑,獨自乘坐飛機從馬德裡回國,始終戴好口罩、帽子,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20小時的飛機過程中,持續克制著甚至成年人都難以抗拒的吃飯、喝水欲望。最後,在男孩到達機場被工作人員檢測時,才發現自己輕度脫水了。
  • 15000名十幾歲孩子,發現他們回不了家,想留下,卻被寄宿家庭拒絕...
    何敏寄去了12個口罩,但兒子沒用上。晨晨接受南方周末採訪時說,在學校裡,戴口罩就表示自己生病了,就不能去上學了。孩子們開始感受到不一樣的對待。「有同學跟我說,你從中國來的,我就不跟你玩了。」晨晨提到,一位中國同學十分焦慮,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哭,自己還和他擠在一張床上,安慰他。
  • 分享:留學生乘機回國親身經歷+機場攻略
    最近大家都十分關注疫情期間回國的流程和注意事項。現在給大家分享一位留學生疫情期間乘機回國攻略以及過程。有需要的可以轉發給身邊需要回國的同學!另外,滯留在美國的留學生們,搭乘臨時航班回國意願登記表的截止時間為北京時間5月11日21點。
  • 坐飛機回國要注意啥?除了帶好口罩,張文宏提到一個重要問題
    居家隔離時吃什麼?孩子在學校內不便戴口罩怎麼辦?坐飛機時能吃東西嗎?張文宏對此一一作答。但到目前為止,沒有哪個藥吃了就不生病,沒有哪個食品吃了就不生病。張文宏強調,社交距離還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防控手段就是延長社交距離。最危險的行為就是近距離不戴口罩說話,病毒感染大多數是通過密切接觸感染。戴口罩是延長社交距離最好的方法。同時,加強飲食、鍛鍊都非常需要。
  • 留學義大利女生輾轉28小時回國,不吃不喝不上廁所!網友點讚:教科書式回國
    最近,在義大利留學的瑤瑤(化名),輾轉28小時回到國內,一路上的操作被網友稱作「教科書式回國」,她的經歷也衝上熱搜。戳視頻↓↓↓3月10日,一架北京起飛的航班降落在深圳,瑤瑤就在這架飛機上。距離義大利時間9日早上6時,她在佛羅倫斯登上飛機,至此已經過去了28個小時。
  • 準備回國人員請注意!這些事項要知道
    來源:中國僑網(qiaowangzhongguo)作者:王嘉怡當前,全球疫情多點暴發、持續擴散
  • 上海一12歲男孩獨自乘英航班出國,起飛前被"逐出"機艙
    上海一12歲男孩獨自乘英航班出國,起飛前被"逐出"機艙 屈暢/北京青年報 2017-07-19 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