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宜家丁暉:商業地產增值超50%,但我們是一家地產商業公司

2020-12-17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陳夢妤 每經編輯:林菁晶

宜家在中國21年了。

項目增值空間高過50%,商業體量輻射區域地價甚至增值超100%,幹著商業地產的活兒,但英格卡購物中心集團(下稱英格卡)中國區總裁丁暉並不喜歡這個角色標籤,他更願意使用地產商業公司的定位。

這21年裡,丁暉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加入宜家之前,丁暉的履歷就已足夠耀眼,比如,百事食品中國區財務總監、美標潔具中國區CFO。而2008年之前,他還是宜家(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兼CFO。

無錫、北京、武漢,是丁暉主導下率先拿地布局的城市。在無錫的第一個項目中,宜家家居和薈聚購物中心是兩幢獨立建築,僅以橋相連,家居為購物中心引流的目的不言而喻。

丁暉改變了這種關係。在北京和武漢的項目中,我們看見的是一體的建築和互相引流的商業形態。「宜家家居跟著我們,可以到更好的位置去。」這是丁暉的自信。

公開資料顯示,宜家從1970年開始在全球開發購物中心,2001年成立購物中心集團(即當時的英特宜家購物中心集團),英特宜家和宜家集團分別持股51%和49%。2009年,英特宜家進入中國。2014年,宜家集團收購剩餘51%股權,成立宜家購物中心集團。2019年,宜家集團更名英格卡集團,宜家購物中心也更名英格卡購物中心。

彼時,一場30分鐘的PPT演講,改變了丁暉甚至是整個宜家在中國的發展軌道。

當時還叫英特宜家購物中心的英格卡想要進入中國,其全球總裁帶領一批高管來了解中國市場,作為宜家中國CFO的丁暉負責為他們介紹一些買地、財務融資等方面的信息。「我記得我是做了一個很長很囉嗦的PPT,涉及金額加起來在100億元左右,但講的時候還是挑了挑,總時間大概是30分鐘。開過兩次會後,總裁就去找了我老闆(讓我做中國區總裁),後來一起吃了一頓食堂飯,但其實我只有半天考慮時間。」丁暉表示,「雖然我是財務出身,但也想嘗試做業務。我覺得一個中國人做這個業務,可能更加能幫助宜家集團在中國的發展。」

走馬上任,丁暉收到的見面禮,是用100億元在中國打造3個購物中心。

「當時我老闆給了我100個億,但那時整個宜家家居在中國的投資都沒有達到這個數。對一家外國公司來說,這麼大的投資,中國的財務風險、法律風險,包括一些市場的不正當競爭,都會是他們擔心的問題。所以這時候,我需要用我的專業去令外國股東和我們的董事會能夠相信中國市場,消除顧慮。」丁暉表示。

在丁暉的主導下,宜家拿下無錫、北京和武漢的3宗地塊,總佔地面積超70萬平方米,遠遠超過2010年以前宜家在中國所購入的土地面積總和。

根據當時的媒體報導,2009年7月,宜家以7.9億元底價拍下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商業綜合區二期項目用地。1年後,該地區周邊的三、四期項目用地樓面價格比宜家購入的二期用地分別高出131%和172%。從北京市規委的土地成交信息看,2010年北京興創置地投資有限公司在周邊拿下三、四期地塊的總價已經超過24億元。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以下為採訪實錄:

NBD:您在多個場合說過宜家不追求地產價值,給自己和團隊的定位是「地產商業」,而作為代表性外資企業,在商業運營管理方面有什麼可以分享的經驗?

丁暉:地產商業和商業地產的出發點不同。因為英格卡是來自宜家的,所以我們會非常注重消費者的需求。我們不把自己看作一家B2B的公司,而是一家B2B+B2C的公司。

我們的盈利模式跟很多競爭對手不同。一些公司是把購物中心作為一個輔助產品,回報低一點就低一點,可以拿賣房子的錢來補貼,是這麼一個出發點,所以關注重點不在購物中心。我們不一樣,購物中心是我的主力產品。幾十億投下去以後,實實在在是要靠它盈利的,還要有財務回報,所以就必須去研究客流量、研究品牌、研究顧客需求,是這樣的出發點。

所以,兩者的管理精細化程度和關注點也會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我們不是一家地產公司,我們更多的是一家地產商業公司,而不是一家商業地產公司。同時我們是非上市公司,非常注重長遠發展。

另外,我們在選址的時候會做一個城市清單,然後做一個層次分析。我們進入的基本是中國前20名的經濟發展中心城市,不過宜家家居可能去的城市會更多一點,比如前30名、甚至前35名的城市。

NBD: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宜家及購物中心的商業地產增值空間遠高於單純零售,資金池方面沒有壓力,不少城市甚至將宜家作為招商引資標杆。請問這一增值比例有否超過50%?

丁暉:這個數據還是蠻準的,目前國內的3個購物中心,總體上升值確實是超過50%的。換句話說,就是現在如果把這些購物中心拿去賣掉,真的超過150個億。

如果從地產增值看,我們的地段確實是更值錢了,但我們也為他人做了「嫁衣」。比如北京那塊地,其實當時我們是有機會把6塊地都拿下來的,但當時我們就覺得只想做購物中心,做專業選手,不想分身。另一方面,我們這個體量的商業入駐,對於周邊夥伴的物業升值和地方政府收益也是有好處的。

我們的商業理念是地產商業公司,但實質上當然也是一家重資產公司,我們有很大的建築物,很大的地塊,對吧?

一些競爭對手都會採取基金模式,去實現資產負債表上的增值。但從本質上來說,我們是長期持有物業,所以地產這塊的升值與否對我們來說沒那麼重要,我們沒有變現的這種迫切性和很強的意願。

NBD:您剛才提到英格卡是一家重資產公司,在目前的行業背景下,下一步有沒有考慮過輕資產之類的轉型?

丁暉:我們現在放開這個門,可以考慮,由原本買地自建大型商場的重資產模式,轉型為通過租賃物業、建立小型體驗店的輕資產模式。

比如我們也在看這種機會,去買一些小型購物中心,然後做改造。當然,如果別人有土地資源,願意跟我們合作,我們也會考慮,甚至做輕資產,所以大門是放開的,只是我們需要一步一步去探索,怎麼樣才是一個更好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目前我們慢慢也在分配相當多資源去支持宜家家居,暫時來說沒有計劃要再去哪些城市再投幾百個億去做大型項目,沒有外界所說的「去更貴的地方,拿更大的地」。團隊現在的任務就是在運營已有購物中心的基礎上去支持宜家家居去做一些空間,著重在現有項目上做一些改造,提高銷售效率。

至於發展規劃,目前整個英格卡都在轉型,具體體現在幾個方面:更加城市中心化、更加數位化,以及將現有大店變得更加高效,我們也會暫時專注在這3個方面,投資總額在160億元左右。

我們要做綜合體開發,比如宜家特色的共享辦公、酒店等等,還會發展小型化購物中心。很大程度上,我們也是在幫宜家家居打造更好的商業拓展機會,帶來更多的客流,當然這也是集團對我們的要求和任務。

NBD:現在已經是2019年第四季度,請問今年的業績目標完成情況如何?個人最滿意的工作亮點是什麼?

丁暉:基本上全面完成。過去3年,我們中國區薈聚團隊的獎金,可能在全球都是讓其他夥伴們羨慕的。但我們的獎金有封頂機制,就是如果業績達到或超出目標,獎金比例就是130%。其實過去3年我們的獎金比例基本都接近封頂,在127%、128%這樣的水準。

但是今年的業績開始跟著全球走,如果還像之前那樣跟著我們中國區走,可能獎金又要封頂了。現在跟著全球走的話,比例在115%左右,不過今年全球的業績也不錯。

我覺得今年工作的最大亮點是我們正在跟董事會溝通,說服他們能夠讓我們在中國嘗試新的業態。

現在的進展是,集團基本上支持我們做酒店,以及一些宜家特色的SOHO產品,同時我們也在幫宜家打造B2B生意,計劃開發宜家共享辦公。雖然現在只是剛開始的設想階段,但有所突破,還是很值得高興的。

NBD:您對於泛家居行業的發展趨勢有什麼看法?

丁暉:從我的觀察來說,定製化變得越來越重要,這是一個趨勢。

另一方面,是行業的數位化。網際網路改變了很多業態,包括很多基金公司和風投公司,也改變了零售行業。但目前在家居零售這個行業,還沒有出現一家有顛覆性的網際網路方面的公司,所以現在很多家居企業都在做這種思考和轉型。從宜家家居角度來說,家具展示和為顧客在線定製都需要進一步的數位化解決方案。

世界在變,公司也應該做轉型。如果不做轉型,只會越來越失去市場和消費者。但是在做轉型的時候,會有各種各樣的挑戰,我們作為經理人的角色就是要儘可能去支持和理解公司。

NBD:從業多年,您對於這份工作有過什麼焦慮嗎?

丁暉:焦慮肯定會有。

現在公司在轉型,集團層面有很多想法跟我的想法不同,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公司現在越來越多偏向集權化管理,但具體到各區域怎樣去做一些改變,做一些創造,如何同時能夠讓各個國家、各個項目、各個購物中心更有自主權,這方面也是需要去摸索的。

對我來說,我很清楚自己的角色,就是一個職業經理人。公司的任何決議在討論階段,都可以有不同意見,自己可以有想法,也應該表達,但一旦公司做了決定,我們就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去按照董事會的決定去落實。

轉型期間給企業和個人帶來的影響都是有的。我在宜家做了16年,可以說職業生涯很大一部分都在宜家,我對這家公司是有感情的,我希望它能夠變得越來越好。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宜家丁暉:商業地產增值超50% 但我們是一家地產商業公司
    宜家在中國21年了。項目增值空間高過50%,商業體量輻射區域地價甚至增值超100%,幹著商業地產的活兒,但英格卡購物中心集團(下稱英格卡)中國區總裁丁暉並不喜歡這個角色標籤,他更願意使用地產商業公司的定位。這21年裡,丁暉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 專訪丁暉:不快不浮 宜家薈聚的「地產商業」經
    除了家居,宜家中國在購物中心領域正逐漸發力。自2014年起,宜家分別在中國無錫、北京、武漢三個城市建造了3座一站式購物場所——薈聚中心,三個項目投資總額超過100億人民幣,帶來總計超過53.3萬平方米的租賃面積。   2018年伊始,丁暉接受了贏商網專訪。在2個小時的訪談中,丁暉與我們分享了宜家在商業領域的心得,並發表對行業的看法。
  • 中海地產發力商業辦公市場
    近日,中海商業首次提出佔位「全域商辦資產管理品牌旗艦」,目的是解決當下寫字樓市場因泡沫化持續加劇所引發的商辦資產可持續增值保值難題。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中海商業寫字樓統領品牌是「COOC中海商務」。中海地產(00688.HK)打算以中海商業為基礎,集合中海商業旗下的寫字樓產品線、Officezip商務中心以及中海雲商,合力打造中海商務的品牌。公司副總經理唐安琪表示,希望通過品牌和商業資源的整合,打造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務,提升物業估值,實現資產管理增值。中海商務品牌的打造意味著中海地產將發力商業辦公市場。
  • 回顧:隆塬地產商業地產發展之路
    富龍花園項目總佔地面積:20萬平米,總建築面積:64萬平米,其中商業15萬平方米,住宅49萬平米,總銷售額預計32億元,我們公司代理佣金預期收益3千萬元。在當前房地產市場低迷、競爭日益惡劣的環境中富龍花園的成功籤約見證了隆塬地產的員工是能創造奇蹟的人。
  • 盈信富星地產聯手美國萬豪酒店 打造特色商業產品線
    (贏商網記者報導)香港盈信富星地產集團旗下地產項目公司與美國萬豪集團在順德龍江正式籤定合作協議。儀式上,美國萬豪酒店(需求面積:50000-100000平方米)集團與高明大家好房產和南海合創盈科地產分別籤訂高明萬怡酒店及南海萬怡酒店合作協議。
  • 新老商業會話:四川商業地產破繭成蝶路何在?
    ,五韜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西南區總經理 羅晨,群光廣場項目總經理 尤榮川,成都卓錦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軍,農聯高科實業發展(成都)有限公司商業總經理 高楊,萬商俱樂部四川分部會長 張遜,資深商業地產人 李宏偉,成都宏源融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 歐建波,天域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產業運營中心副總經理 周攀。
  • 萬通地產擴張商業地產版圖
    這是萬通地產第二次涉足北京CBD地塊開發。至此,萬通地產旗下的商用物業土地儲備合計超過五幅,先後已經在北京、天津、杭州、成都等城市落子。公司副總經理周東權表示,今後,萬通地產將進一步擴張商業地產的布局。
  • 中國商業地產為什麼需要REITs ?
    今天,在美國80%以上的商業地產投資資金來自於REITs,是商業地產投資的主要形式。  不僅可以改善商業地產企業的融資渠道;有利於降低商業地產企業對銀行貸款的依賴性,實現資本社會化,而且可以優化商業地產行業內部結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3、發展REITs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資渠道。大型商業物業同時具有長期保值增值的效益,同時,其穩定提升的大部分租金收益通過強制性分配方式返還給投資者,投資者權益有充分保障,成為普通家庭的重要投資產品,實現直接的社會融資合法化。
  • 遠洋地產新「三駕馬車」:商業地產、地產金融、養老地產
    我們看到,品牌房企一年來表現可謂搶眼,多數企業銷售金額與淨利潤均創歷史新高,年內銷售額晉級千億的房企有望達到7家。而企業在注重提升利潤的同時,設定戰略目標、多元化業態布局以及擴張海外等投資策略將成為未來品牌房企的不二選擇。  20年前,中遠集團催生出眾多的房地產業務,並成立了中遠房地產公司(遠洋地產前身)以統籌管理企業的地產業務。
  • 天潤置地馮雲輝:恪守專業思維運作商業 未來昆明商業地產大有可觀
    (贏商網雲南站報導)「商業地產是一個全鏈條,關聯性極強的行業,從規劃定位、建築設計到招商運營,每一個環節都要求專業性的匹配。」在參加完昭通昭陽區的大型商業綜合體中璽金界舉行的招商發布會後,贏商網對項目操盤人馮雲輝進行了專訪。
  • 贏商晚報 | 首屆中國社區商業地產節流程出爐 無印良品、宜家大降價
    關鍵詞:房地產投資,保利上半年財報,海底撈(需求面積:800-1500平方米)即將路演,家樂福利潤大漲,無印良品再降價,優客工場估值大增,利福上半年淨利潤出爐,首屆中國社區商業地產節流程出爐,萬達與通威集團達成合作,貴陽超4萬方商用土地流拍。
  • 上海商業地產「圍城」
    一方面是新項目扎堆入市,一方面核心商圈商業項目空置率走高,閉店頻現,上海諸多商業地產運營商正打響「突圍戰」。劉爽本報記者張玉石英婧上海報導一方面是新項目扎堆入市,一方面核心商圈商業項目空置率走高,閉店頻現,上海諸多商業地產運營商正打響「突圍戰」。
  • 全國60家商業地產企業170條產品線盤點
    在當下野蠻生長的環境中,商業地產企業的專業精神和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但產品線思維的建立恰恰是走向規範化、標準化和專業化運營的起始點。然而,當越來越多的商業地產企業走向產品線競爭,可能我們已不約而同地向同質化的泥沼走去。時至今日,據不完全統計,百強商業地產企業旗下產品線總計超過500條。前100強開發商超過80%都是多產品線策略,兵分多路以擴大市場佔有率。
  • 高通智庫:商業地產研究簡報
    當全國總店數達到50家以上時,就在武漢開設一家工廠,作為咖啡原料供應基地。  影院  大光明走出上海開連鎖影院  被譽為遠東第一影院的大光明電影院走出上海。  吳宗霖表示,"目前商業地產佔比為35%,而未來5年內有望達到50%。"  星美擬9.3億收購北京主題小鎮90%權益  星美國際11月2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合資附屬公司優譽、RichardFaith與Realmax於11月2日就可能收購事項訂立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意向書。
  • 最前線 | 宜家把全球最大單體投資項目放在上海,投資額超過80億
    上海薈聚預計2022年開業,建成後將擁有近12萬平方米商業零售面積,合作商戶超過300家,宜家家居商場也會作為主力租戶入駐。「我們一定是和宜家商場一起的,一起更靠近大多數人。」宜家購物中心中國區總裁丁暉表示。購物中心業態之外,上海薈聚還將擁有集團首個甲級寫字樓項目。
  • 宜家,獨樹一幟的地產「玩家」
    與此同時,宜家也加快了在中國布局門店的速度,在過去的14個月中陸續開出7個不同形態的門店,創下了宜家在全球範圍內的開店速度記錄。   種種動作過後,宜家中國的地產業務正逐漸進入公眾視野。   隱藏的地產開發商   宜家採取的是一種叫做「特許經營」的商業模式,即在宜家品牌下,主要由英特宜家集團和英格卡集團(原名宜家集團)運營著不同的業務。   相對而言,英特宜家集團離產品端更近,擁有宜家品牌及概念、產品設計、生產等業務;   英格卡集團離消費端更近,負責宜家商場、薈聚中心、物流配送等業務。
  • 商業地產一周要聞:貴陽宜家開業、KK集團獲1億美元D輪融資
    引言:貴陽宜家家居、SU FRESH蘇鮮生深圳首店、京東電器超級體驗店等開業,KK(需求面積:300-500平方米)集團獲1億美元D輪融資,MO&Co.母公司EPO集團宣布暫時退出香港,寶雞吾悅廣場、超級商業娛樂綜合體美國夢開業……   【新店速遞】   貴州首個宜家
  • 追光吧,商業地產
    有被迫撤退的,也有逆勢新增的;有分拆上市的,也有掉隊IPO的;「最難」影院復工,政府、機構、企業多方政策或舉措刺激經濟和消費下的市場回暖,再到集市經濟、二次元經濟、免稅店…回望2020年,從艱難「抗疫」到積極「回血」,商業地產人乘風破浪,再次印證了實體商業的「韌勁」和「後勁」。
  • 台州青悅城 | 商業地產核心運營技能提升學習
    7月19日,贏商網·贏才商學院攜手綠城中國商管事業部在台州·青悅城開展《商業地產核心運營技能提升》培訓。   綠城中國商管創辦24年,連續11年評為「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綜合實力top10」,連續12年評為「中國房地產公司品牌價值top10」,擁有強大的行業實力。
  • 城市更新逐「光」者:光大安石的願景與商業地產的未來
    ,跨界涉獵地產、金融與運營的商業地產玩家越來越多,商業地產的邊界也被不斷打破、拓寬與融合。在這一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時代,地產基金巨頭光大安石正以其所長描繪商業地產的未來藍圖——撬動資本的力量以加快商業產業鏈整合,發揮上下遊協同效應以促使資產增值,通過精準的交易時點把握及完善的交易架構設計以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