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悠長乾淨的紅色石磚路,伴著一側清澈見底的木勺塘,隨意走幾步都能看到風景。常州武進區湟裡鎮葛莊村的這條「網紅」生態步道,幾年前卻是一條被百姓嫌棄的「臭水溝」。
木勺塘是葛莊村的一條村級河道,長度1.06公裡,途經小莊只、葉家村、石方莊、下場村等自然村。這條河道開鑿年代久遠,長年沒有清理,導致淤泥堵塞、雜草叢生。「原來這裡的水都是黃色的,也不流動,岸上到處是垃圾,看了心裡就不舒暢。」提起木勺塘過去的樣子,葛莊村村民盛生大直搖頭。
「我的自留地就在塘邊,這麼多年,一直看著這裡亂糟糟的樣子。這幾年大家對環境的要求高了,所以村委會要改造木勺塘的時候,得到了大家的支持。」73歲的村民蔣全根說。2018年,葛莊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一致決定全面改造這條「臭水溝」。不過,改造要用到部分自留地,身為老黨員的蔣全根第一個站出來,將自家的幾畝地全部無償提供給了村裡。
在村黨委和村民們的共同努力下,改造工程進行得非常順利。葛莊村黨委副書記劉強介紹,木勺塘水環境治理中,與美麗鄉村、惠民工程、生態保護、休閒旅遊等有機結合起來,按照「清障、治亂、增綠、治水」方案,突出「鄉土風味、本地特色、原生態」,實施河道清淤、農村分散式汙水處理、岸坡整理及景觀綠化、種植親水植物、修建濱水健身步道和親水景觀平臺、架設太陽能路燈等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程。村裡還成立了治河護河隊伍,由村民們自發無償參與日常保潔管護工作。
整治後的木勺塘,徹底告別過去的髒亂,成為一條水清岸綠的小溪,成為大家最喜愛的休閒場所。盛生大說,以前村裡人吃完晚飯只能家裡坐坐,現在年輕的來這裡跳跳舞,年紀大的來散散步,大家心情都舒暢了。
木勺塘的變遷,見證了葛莊村投身武進「生態濱湖區」建設的努力,也成為當地農業新一輪發展的起點。依託生態優勢,村裡計劃引進現代化的設施農業,發展生態採摘、觀賞苗木種植培育等,進一步提高村民收入。
(馬浩劍 徐維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