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河長故事」肖嘉睿:從「臭水溝」到景觀河,治水攻堅讓河道換...

2020-12-13 深圳晚報

河清兩岸闊,悠悠河長心。8 月 7 日,由深圳市羅湖區水務局出品的人物特別欄目《羅湖河長故事》在喜馬拉雅 APP 上線了第五期故事。

本期故事的主角是羅湖區東曉街道黨工委書記、東曉街道總河長肖嘉睿。

據了解,布吉河羅湖東曉段全長近 1.5 公裡,從龍崗大道新屋嚇村口橋下流出,向南流經豐湖大廈泥崗橋底,曾是一條讓沿岸居民苦不堪言的 " 臭水溝 "。隨著河長制工作的全面推行,羅湖區東曉街道黨工委書記肖嘉睿擔任該河段的河長,他積極地投入到轄區的巡河工作中,將河長責任放在第一位。

下面,讓我們走進羅湖區東曉街道總河長肖嘉睿的工作生活中,聽他講述他與河流的故事——

每天清晨到達辦公室前,我都會沿著布吉河蘭花社區段的河道一路步行,穿過草埔跨線橋,直到嚇圍村,一路查看河道的水質和兩岸的衛生狀況,也思考著基層各項繁雜的工作。

全長近 1.5 公裡的布吉河羅湖東曉段,曾經是一條 " 臭水溝 ",它從龍崗大道新屋嚇村口橋下流出,向南流經豐湖大廈泥崗橋底,以前的布吉河,河面常年垃圾漂浮、兩岸蚊蟲滋生,時常泛起的惡臭讓岸邊居民苦不堪言。隨著河長制的全面推行和治水舉措的實施,各項截汙工程、雨汙分流工程相繼施工,布吉河水質一天天好轉,河水一天天變清。即便如此,作為街道河長,我帶領著 3 位社區河長,仍然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認真細緻地開展巡河工作,同時也發動轄區居民積極參與其中,一旦接到居民的投訴,我們都要立刻趕到現場核查情況、處理問題。

2017 年 12 月,我巡查發現嚇屋村段的 9 號排水口夾帶大量泡沫,懷疑居民生活汙水直排入河,我立即向區河長辦報告情況,並協調執法監察部門到場勘察,經過調查發現一棟居民樓的汙水管接入了雨水排放口,直接排入了布吉河。我們立即組織股份公司約談業主,在水政監察執法人員的現場監督下,業主重新接駁排汙管道,接入了市政管網。

在雨汙分流工程施工前期,我主動向水務部門了解工程情況,組織街道城區治理辦、平安建設部和社區黨委提前介入,發揮街道密切聯繫群眾、貼身服務居民的優勢,組織義工隊伍溝通居民和商戶,協調施工單位優化方案,儘量減少施工對居民出行的影響。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轄區 111 個住宅小區和經營單位順利完成排水改造,其間未發生一宗阻撓施工或上訪的事件。

轄區在建城市更新項目眾多,棚戶區改造項目面積巨大,為防止工地的黃泥水流入河道,我要求街道城區治理辦和發展更新部加強日常巡查,督促施工方按要求文明施工,落實出場車輛衝洗、地面硬化和覆網措施,自覺規範在建工地和施工項目的排水,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工地車輛帶泥行駛汙染路面的問題得到處理,我街道窮盡辦法,主動作為的態度得到了區級河長的認可。

城中村的很多原住民都在河邊長大,對布吉河有著很深的感情,我們推行 " 河長制 " 也得到了群眾的大力支持,兩岸居民不但會自覺幫助巡河,也會主動撿拾岸邊的垃圾。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也將繼續發揮好統籌協調作用,把治水治汙工作落實落細,同時推動草莆城市更新項目,把舊城改造與河道治理有機結合起來,讓布吉河早日成為羅湖的又一條景觀河。

深圳晚報見習記者 李嫻 / 整理

相關焦點

  • 「親水羅湖」未來「長」什麼樣?
    「我剛來深圳的時候,這裡就像一個臭水溝,沿河的居民都不敢開窗戶。」正在河邊跑步的深圳市民何先生告訴筆者,他在附近居住了十幾年,見證了布吉河這些年來的變化。何先生表示,布吉河水質發生較大改變是在最近兩三年,如今河邊已經成為居民的休閒場所。   從市民不願停留的「臭水溝」,到兩岸「慢行景觀」走廊鮮花盛開,遊客可沿河騎車漫步「嘆」風景,布吉河正悄然蝶變,未來這裡或許也會變得像首爾的清溪川。
  • 「龍崗治水記」② 昔日「臭水溝」今成遛娃好去處 看龍崗南約河...
    沿岸有眾多工業區、居民樓,特別是密集的城中村,汙水排放及垃圾入河造成河流水質惡劣,河道環境髒、臭。2016年,南約河還被列入國家建成區黑臭水體。「以前河裡的水都是黑的,河下面都是淤泥,很臭的,垃圾也很多,整個看起來就是個臭水溝,不要說來玩,就是經過這裡人都要捂著鼻子走。」對於過去南約河的景象,居民胡老伯仍然歷歷在目。
  • 莆田「最美的官銜」——我是河長!新度鎮蒲坂村20年的治水之路
    受沿岸各類汙水直排等原因,一度時期,村裡的常年水質泛黑、垃圾橫流、水草瘋長、蚊蟲滋生,淪為了「黑臭河」,兩岸的居民苦不堪言,治水成了當務之急。資料圖:蒲坂村村民在清理河道「鄉村美不美,還得看治水。」近幾年,村裡幹部發動村民大力整治河道,打響治水之戰。違規的禽苗棚被拆除,城鄉汙水管道埋到村裡,家家戶戶的汙水統一收集處理。
  • 「羅湖河長故事」馮健:不管工作繁忙與否 總要抽空到河邊走走
    河清兩岸闊,悠悠河長心。7 月 27 日,《羅湖河長故事》第三期正式上線喜馬拉雅聽深圳頻道。該人物音頻欄目由深圳市羅湖區水務局推出,20 位羅湖區各級各類河長將陸續登場,用他們護河愛河的故事,再現他們在 " 河長 " 的這個崗位上展現的敢擔當、有作為的風採。
  • 蘇州「科技治水」有作為 相城區黑臭河道變成美麗湖
    在蘇州,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科技治水行列。以相城區為例,區河長辦委託專業人員使用無人機對全區24條區級及以上河湖及部分重點鎮級河道進行航拍巡檢,從「上帝視角」尋找問題,解決問題。
  • 人民網丨「臭水溝」變「風景線」長沙圭塘河「逆襲」成生態河
    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長沙市雨花區探索創新「6+治河模式」(理念創新—系統治理+精準治汙、體制創新—九龍治水+一龍統籌、機制創新—政府河長+民間河長、模式創新—生態整治+產業融合、技術創新—中國智慧+德國技術、投融資創新—平臺融資+市場化運作),全力推動流域綜合治理工作,截汙治汙、清淤疏浚、拆違控違、引水工程、生態景觀建設逐個落實。
  • 「羅湖河長故事」曾輝:軍民攜手護水愛河 為蓮塘河邊增添一抹耀眼...
    河清兩岸闊,悠悠河長心。11 月 27 日,由深圳市羅湖區水務局出品的人物特別欄目《羅湖河長故事》第二十期在喜馬拉雅 APP 上線。▲羅湖河長故事本期故事是系列最後一期,主角是曾輝,他是武警廣東總隊執勤第三支隊執勤三大隊十一中隊的中隊長,在 2019 年 6 月成為了一名軍人河長後,擔起了蓮塘河的巡查工作的擔子。他將巡河與邊防巡邏工作結合到一起,利用日常巡邏的機會,全天候對河道水質情況進行監督,中隊還在每條支流河口前設置了監控攝像機,為河道治理、管護工作添磚加瓦,助力蓮塘河水清岸綠。
  • 深圳市福田河:治水提質,打造生態景觀
    深圳市福田河:治水提質,打造生態景觀駐廣東省深圳市督查組「河水清了,聞不到臭味了」「魚遊回來了,鳥兒也飛來了」,福田河的變化得到了不少市民的頻頻點讚。以河長制為抓手,利用河務通、廣東智慧河長等信息化工作手段,安排街道、社區巡查員加強河道排放口的巡查,強化執法監管,嚴格管控沿河點、面汙染源,加大涉水涉河違法行為查處力度,及時整改錯接誤排的汙染源。
  • 常州武進區葛莊村治水有方:「臭水溝」變「網紅河道」
    常州武進區湟裡鎮葛莊村的這條「網紅」生態步道,幾年前卻是一條被百姓嫌棄的「臭水溝」。木勺塘是葛莊村的一條村級河道,長度1.06公裡,途經小莊只、葉家村、石方莊、下場村等自然村。這條河道開鑿年代久遠,長年沒有清理,導致淤泥堵塞、雜草叢生。「原來這裡的水都是黃色的,也不流動,岸上到處是垃圾,看了心裡就不舒暢。」提起木勺塘過去的樣子,葛莊村村民盛生大直搖頭。
  • 深圳茅洲河燕羅溼地公園:昔日「黑臭水溝」,如今「野餐勝地」
    然而,隨著區域經濟、產業、人口爆發式增長,水汙染問題日益突出,茅洲河一度成為廣東省水質最差的一條河,被稱為「深圳臉上的一道疤。」那麼,昔日附近居民掩鼻而過的「黑臭水溝」是如何蛻變成人人喜愛的「野餐勝地」的呢?「茅洲河是廣東水汙染治理的主戰場,寶安是茅洲河主戰場的攻堅陣地,建立了五級河長組織體系。」
  • 河道垃圾黑臭有所反彈 市治水辦:一周內完成整改
    龍灣區永中街道天中路長八浹河成了鐵鏽河。瑞安市仙降橫街工業區高米迪鞋業邊的汙水直排河道。  溫州網訊 昨日上午,溫州市治水辦召開全市「河邊三化」考核情況通報視頻會議,會上就全市河道1~2月份「三化兩清」督查考核工作情況向各地治水辦進行通報:就考核結果而言,全市各河道整體情況良好,但受春節假期工人放假返鄉等客觀因素影響,個別河道長效保潔管理情況不太樂觀,河道垃圾黑臭現象有所反彈。
  • 治水「速度」——四年消除50條黑臭水體
    四年多艱苦治水,成績斐然:50條黑臭河湧全部消除黑臭,大龍湧口、蓮花山和敦頭基等3個國考斷面水質均達到三類水質以上,高於國考標準一個水質類別,換來了禺山大地河湖嶄新面貌。50條黑臭河湧,番禺區治水任務體量大、問題複雜。怎麼治才能又快又有效?  番禺區委區政府將「深化水環境治理」納入區十件民生實事,全面落實河湖長制,50條黑臭河湧區級河長全部由區委、區政府領導班子成員擔任,番禺區河長辦發布6道區總河長令,出臺15項治水工作制度。
  • 普陀:這條臭河道曾經一年被投訴100次,河長們的「獨門秘笈」讓它...
    普陀:這條臭河道曾經一年被投訴100次,河長們的「獨門秘笈」讓它脫胎換骨 2020-07-02 04: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臭水溝如今變「藍寶石項鍊」,烏沙河整治見成效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於璧嘉)5月13日上午,「美麗中國長江行」記者團一行來到了南昌市新建區,實地參觀烏沙河的改造成果,了解烏沙河是如何摘掉臭水溝的帽子,變成新建區人們心中的「藍寶石」。治理後的烏沙河。
  • 「浙南水鄉」溫州:全市總動員 全民治水全民護河
    甌海:百日攻堅整治河道  甌海區「聯動拆違、現場督戰」專項督查活動日前正式啟動。區4套班子領導兵分4路直擊11個鎮街的黑臭河道,現場督查河道整治和沿河拆違情況,一場治河戰役再次打響。目前全區河道沿岸拆違面積累計達13萬多平方米,美化綠化3.5萬多平方米,完成清淤總長度近7公裡的8條河道,清運垃圾1.2萬噸,並興建22個截汙納管項目,基本恢復河道生態面貌。  雖然治水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初見成效,但總體目標仍然繁重。
  • 讓昔日臭水溝「水清魚遊」——記濱海新區新城鎮營房村河(湖)長...
    ,對村內河道垃圾、露天溝渠、下水道等進行了多次清理,並組建了一隻專業化的河道管護隊伍,負責營房村溝渠專項管理,每日至少巡河一次,保證河道清潔■ 建立綜合管理模式,因村施策、分類治理,紮實推進營房村生活汙水常態化治理,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督促相關責任人立即整改、現場整改,逐步健全河(湖)長制工作長效管理機制日前,天津市「優秀河長
  • 最美河長系列 - 東莞日報i東莞
    自2018年擔任鎮級河長以來,胡漢平始終堅守巡河治理的一線,從發現三防隱患,到整治排汙口,再到清拆沿河違建,他已揪出並解決河湖問題45個,助力打造「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河湧環境。大嶺丫村的葉伯笑著告訴記者,河流告別了昔日的黑臭現象,周邊還新建了河岸景觀工程,居住環境更加舒適。細氹河 劉應林攝胡漢平是細氹河嬗變的見證者,更是細氹河綜合整治的踐行者。自擔任大嶺丫村細氹河、馬嘶塘排渠、萬江河道滘段的鎮級河長以來,他堅持每月巡河至少4次。
  • 先行探索創新機制全域治水構建「水美僑鄉」「江門經驗」變「河長...
    如今這樣的景象,在僑鄉並不是「一角之景」,沙坪河從昔日「黑臭水體」化身植被繁茂、碧波粼粼的生態寶地,開平住家船船民「洗腳上岸」,讓潭江江面「一望無疾」煥發新容顏。  自2018年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我市因地制宜,創新機制打出治水「組合拳」,構建了一整套長效工作機制並不斷完善。
  • 治水攻堅:改善生態環境讓廣東水清河碧
    記者觀察「歷經4年治水攻堅,深圳159個黑臭水體、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全部實現不黑不臭。」不久前,深圳成功入選2019年「國家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在此一年之前,廣州亦獲此殊榮。人口、產業密集,治水壓力較大的廣深兩座特大城市,相繼突圍成為「全國示範」。
  • 「河長」治水讓新店鎮留下一方清溪
    誓叫廈坊溪換新顏  全長4.126公裡的廈坊溪,情況比較複雜,上遊2000多米是河渠,比較狹窄,下遊河道兩旁是企業集聚地,一些企業為了生產經營需要,未經批准佔用河岸造廠房現象比較嚴重。  擔任廈坊溪「責任河長」以來,林峰經過多次現場排摸,掌握了第一手資料。最使他感到頭疼的就是沿線企業的違法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