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兩岸闊,悠悠河長心。8 月 7 日,由深圳市羅湖區水務局出品的人物特別欄目《羅湖河長故事》在喜馬拉雅 APP 上線了第五期故事。
本期故事的主角是羅湖區東曉街道黨工委書記、東曉街道總河長肖嘉睿。
據了解,布吉河羅湖東曉段全長近 1.5 公裡,從龍崗大道新屋嚇村口橋下流出,向南流經豐湖大廈泥崗橋底,曾是一條讓沿岸居民苦不堪言的 " 臭水溝 "。隨著河長制工作的全面推行,羅湖區東曉街道黨工委書記肖嘉睿擔任該河段的河長,他積極地投入到轄區的巡河工作中,將河長責任放在第一位。
下面,讓我們走進羅湖區東曉街道總河長肖嘉睿的工作生活中,聽他講述他與河流的故事——
每天清晨到達辦公室前,我都會沿著布吉河蘭花社區段的河道一路步行,穿過草埔跨線橋,直到嚇圍村,一路查看河道的水質和兩岸的衛生狀況,也思考著基層各項繁雜的工作。
全長近 1.5 公裡的布吉河羅湖東曉段,曾經是一條 " 臭水溝 ",它從龍崗大道新屋嚇村口橋下流出,向南流經豐湖大廈泥崗橋底,以前的布吉河,河面常年垃圾漂浮、兩岸蚊蟲滋生,時常泛起的惡臭讓岸邊居民苦不堪言。隨著河長制的全面推行和治水舉措的實施,各項截汙工程、雨汙分流工程相繼施工,布吉河水質一天天好轉,河水一天天變清。即便如此,作為街道河長,我帶領著 3 位社區河長,仍然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認真細緻地開展巡河工作,同時也發動轄區居民積極參與其中,一旦接到居民的投訴,我們都要立刻趕到現場核查情況、處理問題。
2017 年 12 月,我巡查發現嚇屋村段的 9 號排水口夾帶大量泡沫,懷疑居民生活汙水直排入河,我立即向區河長辦報告情況,並協調執法監察部門到場勘察,經過調查發現一棟居民樓的汙水管接入了雨水排放口,直接排入了布吉河。我們立即組織股份公司約談業主,在水政監察執法人員的現場監督下,業主重新接駁排汙管道,接入了市政管網。
在雨汙分流工程施工前期,我主動向水務部門了解工程情況,組織街道城區治理辦、平安建設部和社區黨委提前介入,發揮街道密切聯繫群眾、貼身服務居民的優勢,組織義工隊伍溝通居民和商戶,協調施工單位優化方案,儘量減少施工對居民出行的影響。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轄區 111 個住宅小區和經營單位順利完成排水改造,其間未發生一宗阻撓施工或上訪的事件。
轄區在建城市更新項目眾多,棚戶區改造項目面積巨大,為防止工地的黃泥水流入河道,我要求街道城區治理辦和發展更新部加強日常巡查,督促施工方按要求文明施工,落實出場車輛衝洗、地面硬化和覆網措施,自覺規範在建工地和施工項目的排水,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工地車輛帶泥行駛汙染路面的問題得到處理,我街道窮盡辦法,主動作為的態度得到了區級河長的認可。
城中村的很多原住民都在河邊長大,對布吉河有著很深的感情,我們推行 " 河長制 " 也得到了群眾的大力支持,兩岸居民不但會自覺幫助巡河,也會主動撿拾岸邊的垃圾。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也將繼續發揮好統籌協調作用,把治水治汙工作落實落細,同時推動草莆城市更新項目,把舊城改造與河道治理有機結合起來,讓布吉河早日成為羅湖的又一條景觀河。
深圳晚報見習記者 李嫻 /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