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探索創新機制全域治水構建「水美僑鄉」「江門經驗」變「河長...

2020-12-20 江門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近年來,江門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成效顯著。今年5月,我市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獲得4000萬元獎勵;2018年和2019年,我市以地級市第一名的成績獲得省河長制考核「優秀」等次;在省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中,我市連續五年獲得「優秀」等次……

  據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全市優良水體比率上升12.9%;9個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良比率達到100%,創近5年同期最高水平。河湖面貌得到改善、市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日漸提升,我市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從「有名」邁向「有實」,一批「江門經驗」的誕生,變「河長制」為「河長治」,「水美僑鄉」畫面越發清晰。

  機制先行

  將流域水質保護等機制納入地方性法規

  整潔的碧道上,修葺一新的騎行道與步行道藍紅相映,老人們在此漫步,小孩在大人的照看下追逐嬉戲,一旁的釜山人行天橋橋面上,不少攝影愛好者採風拍照,這樣一幅人、景、水「交相輝映」的美景圖,便是被網友評為江門市十大「網紅打卡地」之首的城央綠廊碧道。如今這樣的景象,在僑鄉並不是「一角之景」,沙坪河從昔日「黑臭水體」化身植被繁茂、碧波粼粼的生態寶地,開平住家船船民「洗腳上岸」,讓潭江江面「一望無疾」煥發新容顏。

  自2018年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我市因地制宜,創新機制打出治水「組合拳」,構建了一整套長效工作機制並不斷完善。「全面推行河長制後,我市率先實行『雙總河長制』,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市、縣、鎮、村四級河湖長制體系構建工作,同時率先在全省將河長體系延伸到自然村一級。」市河長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河長制述職長效機制方面,我市在2019年先行先試縣級總河長向市級總河長述職的基礎上,今年探索實施鎮級總河長向縣級總河長述職制度,通過「述職制度+年度方案」的形式,構建起市、縣、鎮三級「全聯動、全鏈條、全覆蓋」的河長制述職長效機制。

  同時,我市是全國較早將流域水質保護、河長監督考核等機制納入地方性法規的地級市。2016年,我市出臺《江門市潭江流域水質保護條例》;2018年,結合河長制工作,我市對保護條例進行了修訂。此外,我市還出臺了全省第一個河長制水質考核獎懲工作方案,將水質汙染指數改善率排名作為主要評判標準,對年度水質綜合考核排名前三位的市(區)給予獎勵,對水質汙染指數同比無改善且排名後三位斷面所在縣級河長實施約談。

  「為了更好地推動治水工作落實落細,我市還建立了河長巡河履職『三個清單』(月度水質清單、月度工作清單、月度問題排查清單)制度,讓河長帶著問題去巡河。」市河長辦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市還通過明察暗訪強監管的方式,聘請第三方社會機構,對全市河湖治理常態化開展暗訪巡查,在媒體設立河湖整治「紅黑榜」,接受社會監督,強化監管效果。數據顯示,自2017年7月以來,我市在不斷完善的機制下紮實推動河長制工作落實落細,3年多來共解決河湖問題2.5萬多宗。

  紮實整治

  逾4100公裡河道實現常態化管理

  2018年,開平市以河長制為引領,組織對住家船「河湖頑疾」進行依法清理、陽光清理、和諧清理。如今,開平城區217艘住家船的整治工作已全面完成,200多戶船民「洗腳上岸」,江河逐漸恢復了原來的面貌。「如今我都是『腳踏實地』,不再像以前在住家船上生活的時候,行走還會搖搖晃晃了。」今年89歲的老船民徐榮說。

  住家船的清理整治,是我市開展河長制工作以來「五清」「清四亂」專項行動成效的一個縮影。2018年初,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五清」「清四亂」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全市在「五清」專項行動中共投入4.95億元,清理整治入河排汙口1400宗,清理河道漂浮物56.9萬噸,清淤疏浚2170公裡,清理河湖障礙物2726處,清理違章建築物2817處共257.25萬平方米,納入河長制管理的4100多公裡河道全部實行「每年兩次集中清漂+常態化保潔管理」。在「清四亂」專項行動中,江門列入省整治範圍的377宗重要河湖「四亂」問題,列入市整治範圍的459宗侵佔江河湖泊違法違規建設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治銷號。

  紮實整治,推動了我市河湖面貌迎來大變樣。「原來這裡都是一些丟棄的垃圾,如今整潔多了,鄉親們的河湖保護意識也增強了很多。」新會區三江鎮河長辦有關負責人看著虎坑水道清波蕩漾、河岸白鷺群飛的美景欣慰地說道。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後,三江鎮通過「五清」「清四亂」專項行動,並開展沙仔島治理工程,使島內生態環境日益改善,島上鳥類越來越多,成為「候鳥花園」。去年12月,9隻「神秘的客人」——國家級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鶴突然現身沙仔島,這是我省首次觀察記錄到白鶴。

  加速推進

  EPC+O模式全面翻開治水新篇章

  來到江門,到江海區的城央綠廊來看一看是個不錯的選擇。「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周圍的景觀改變了很多,綠化、燈光、道路、橋梁等越來越有特色,來這裡的人也越來越多,生活氣息越來越濃。」市民屈景周對近年來我市碧道建設取得的成效讚不絕口。

  高標準規劃建設萬裡碧道是廣東省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也是推動廣東河長制湖長制從「有名」走向「有實」的重要抓手。我市按照「三年見雛形,六年顯成效,十年新跨越」的目標要求,計劃至2021年底,全市建成42段共360公裡碧道。去年,我市完成了9公裡省級碧道試點江海城央綠廊和90多公裡市級碧道試點的工程建設。

  今年,我市將剩餘的29段共260公裡市級碧道,採用統一打包、統一推進的EPC+O模式推進,並於6月份正式啟動建設,成為全省首個以EPC+O模式全面推進碧道建設的地級市,標誌著江門碧道建設正式駛入「快車道」。「今年以來,我市碧道建設已完成投資5.6億元,已建成碧道68公裡,目前碧道建設EPC+O項目已完成所有前期工作,並進入全面進場施工階段。」市河長辦有關負責人說。

  今年10月,我市再次通過EPC+O模式,自主實施西江潭江14條跨縣重點支流綜合治理工程,標誌著我市朝著逐步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目標更進一步。據悉,西江潭江14條跨縣重點支流綜合治理工程是我市推進西江、潭江流域41條重點河流(水系)綜合治理工作的重要舉措,將加快解決流域內洪(潮)澇災害頻發的老問題,以及水資源供需矛盾、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汙染等新問題,進一步推動我市堅持治水、治城、治產相融合,全流域、全要素、全方位開展河湖綜合治理工作。


相關焦點

  • 嘉興南湖區跑出全域治水「加速度」
    原標題:南湖區跑出全域治水「加速度」 持之以恆提升水質,南湖區全面發力跑出全域治水「加速度」。記者從區治水辦了解到,1到11月份,全區跨行政區域交接斷面考核「優秀」,市控斷面III類水比例達到90.9%,較去年同期提升45.4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
  • 聚焦南陽市河長述職會議(「兩山」擂臺賽—綠水賽)
    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我市把「一渠清水永續北送」作為政治責任,以全域黨建為引領,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創新管理機制,探索出「黨政負責制、部門協作制、行業網格制、績效評價制,治亂法治化、治理系統化、監管信息化、參與全民化」的「四制四化」河長制工作新模式,河長制工作實現了從「有名」「有實」到「有為」三級跳,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新畫卷正在南陽徐徐鋪展開來。
  • 南平以「水美鄉村」為鑰匙,開啟鄉村振興之門!
    從過去的單純治水,轉變為治水、護水、興水統籌發力,把優質的水資源與產業發展結合,探索挖掘水的資源價值,把綠水青山真正變為金山銀山。」南平市委書記袁毅一語中的。近兩年,隨著水美城市建設不斷延伸,南平逐漸將目光延伸到水美鄉村,開始對焦小流域生態治理,發展全域水美。水美鄉村的打造促進了農村生態系統的良性、健康發展,也為鄉村振興夯實生態基礎。清澈乾淨的水域更為村莊增添了一份靈氣。
  • 寧波:長歌浩蕩五重奏 全域治水護清波
    寧波全域治水成果喜人,但治水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治水工作永遠在路上。鐵腕治汙 守護綠色發展底色浙江治水的經驗,不是用停止發展的辦法解決環境問題,而是在發展中保護生態環境,用良好的生態環境保障可持續發展,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才是「治水之本」。鋪開寧波這幅治水圖,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決心修復山河本色,守護綠色發展的底色。
  • 江門創新思維積極探索僑批保護活化新路徑
    作為「中國第一僑鄉」、僑批保護研究的前沿重鎮,江門市創新思維、積極探索,由市委宣傳部牽頭,展開一場大討論,匯聚「金點子」,開出「好方子」,為僑批保護活化注入新活力、探索新路徑、形成新思考。  僑批,可謂「跨越山海的家書」「穿越時空的誠信」,它是當年海外華僑通過海內外民間機構寄至國內的匯款暨家書,是一種「信件」「匯款單」合一的郵傳載體。
  • 未來江門怎麼發展?
    江門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方面有哪些成效和計劃?今後江門將繼續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立足江門實際,更加注重改革系統集成,學習複製特區改革經驗和先進做法,謀劃實施一批戰略戰役性改革。同時,積極主動承擔更多國家級、省級改革試點,鼓勵支持基層大膽探索創新,打造一批叫得響、立得住、有江門特色的改革品牌。
  • 大河清清小河淨 長效治水要守住綠水青山
    杭州去年在全省率先發布河湖名錄,完成四級河長的設立,實現區域聯防聯控。這一情況下,涉水違法行為無處可藏,加上定期的監測、預警,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為水質保持留下餘地。  在杭州,水和每個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全社會共同參與治水,是杭州治水經驗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條。
  • 「河長」治水讓新店鎮留下一方清溪
    」5個多月最大的感悟是什麼,兩個問題同時拋給林峰時,他意味深長地說出了這樣的話,「時間長了,對河道都有感情了,看著河道一天天變清,守護這一河清水將是我們畢生的責任。」  一位村級「河長」的治水智慧  地點:新店溪健康村河段  村級河長:王聰敏  巡河長度:1.6公裡  昨天一早,還沒到上班時間,習慣早起的王聰敏和往常一樣,吃完早飯後先去村裡的新店溪巡查一下,看一看河面有沒有漂浮物,查一查附近的企業有沒有偷排汙水,盯一盯河岸護壩、綠化的是否出現損壞。
  • 河南省南陽市召開河長述職會議舉辦「兩山」擂臺賽綠水賽
    南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市總河長霍好勝,市委副書記曾垂瑞,市人大副主任劉榮閣,市政府副市長、市副總河長李鵬,市政協副主席李德成,市檢察院檢察長薛長義出席。曾垂瑞主持會議,李鵬通報了有關情況。  會上,各縣市區進行了河長制工作述職,匯報了2019年以來河長制、四水同治和「千村萬塘」綜合整治、水資源管理、農村飲水安全、小水庫運行管理等重點水利工作情況。
  • 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經驗一起看
    實現了全域道路景觀化、城鄉設施旅遊化,提供最優質的全域遊覽環境,成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國人居範例城市。 以城鄉統籌為抓手,構建全時空活力榮成新格局。景城鄉一體,海陸空聯動,全域布局文旅經濟,構建十大板塊主題產品,形成立體式濱海旅遊產業開發模式。
  • ​【中國夢·黃河情】對話河長雍輝:治水節水抓經濟 銀川爭做...
    9月,中國網記者赴黃河流域開展「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採訪活動並特別推出《對話黃河河長》欄目,銀川市副市長、銀川市永二乾溝市級河長雍輝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銀川市始終把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作為重中之重,實施河道和灘區綜合治理工程,統籌推進兩岸堤防、河道控導、灘區治理、打造百年防堤,有效防洪防凌,積極爭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排頭兵。
  • 江門:市在全省河長辦工作視頻會議上作經驗介紹 堅持科學謀劃打好...
    會上,江門市就河長制湖長制及萬裡碧道建設工作進行經驗介紹,副市長王長青代表發言。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江門以「走在前列、樹立標杆」為目標,全面實施「讓廣東河湖更美」大行動,推動河長制湖長制從「有名」邁向「有實」。2019年江門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連續3年獲得省河長制驗收、考核「優秀」等次,連續5年獲得省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優秀」等次。
  • 從化區全域推進「五個美麗」行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最美鄉村
    深入推進鄉村「廁所革命」,高標準規劃建設118座裝配式鄉村公廁,打造「鄉村15分鐘如廁圈」;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大力推廣好氧堆肥、厭氧發酵技術,探索粉碎還田技術和微生物菌劑堆肥技術,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持續推動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全域覆蓋推進農村汙水治理,建成1006個農村汙水治理設施點,推動全區農村汙水收集率從2016年的38%快速提高至2018年78%的全國領先水平。
  • 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先行先試4年多成效顯著——種好「試驗田...
    三省探索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包含14方面90項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向全國分享試驗區「先行者」們的改革樣本。種好「試驗田」,結出「生態果」。
  • 莆田「最美的官銜」——我是河長!新度鎮蒲坂村20年的治水之路
    文:聞道 圖:木痴在莆田,有一群人,他們擁有「最美的官銜」;他們常年巡走水邊,肩扛護河使命,心繫美麗家園;他們的付出讓河流變清、兩岸變綠、環境變美;他們就是新時代的「河長」!民間河長,2年如一日清澈的水面、生機的兩岸、忙著耕種的村民,這是蒲坂村河邊常見的一幕場景。畫面中,還有一個身影,正沿著河道仔細巡查,他就是蒲坂村的村民鄭志順。和其他村民不同,他是來「找茬」的,因為他的另外一個身份,蒲坂村的「民間河長」。
  • 【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河長」小何,為全民治水搭起一座「橋...
    ——習近平2016年1月在重慶調研時強調  8月1日上午10點,合川三廟鎮三廟河上的場景熱火朝天:身穿救生衣的村民劃著三四條小船,手持長杆、濾網打撈著河中的漂浮物;河流下遊,兩臺挖掘機正一邊清理河道淤泥,一邊將大捆水草移到岸上;統一著裝的志願者在清理河岸……  這是合川全民參與水生態治理的日常寫照,也是合川探索全民治水樣本的「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