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化區全域推進「五個美麗」行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最美鄉村

2020-12-19 廣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今年10月18日,全省農村「廁所革命」、垃圾汙水治理現場會在從化區良口鎮召開,主要任務就是以乾淨整潔的要求,把農村「廁所革命」和垃圾汙水治理工作抓緊抓實,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為農民滿意、農民受益的「民心工程」。

  在學習借鑑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經驗的基礎上,從化通過特色小鎮規劃引領,將田間地頭、城中村、工業園區、河湧池塘、農房等全要素、全方位納入整治內容,抓好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和美麗廊道「五個美麗」行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最美鄉村,讓從化區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再「升級提檔」,建設具有嶺南風情從化特色的「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從化區221條村已全部完成乾淨整潔村創建,呂田鎮蓮麻村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環境整治示範村」「國家美麗宜居村莊示範」等稱號。

  建設「美麗家園」,讓鄉村煥「新顏」

  從化區地處廣州北部,作為廣州農業農村大區和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陣地,從化區全面深入實施「美麗家園」行動,在全區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美麗宜居鄉村。

  扮靚「面子」。從化區精心開展農村微改造,注重從語言、風俗、生活習慣、建築風格等元素中尋找當地特色的「文化符號」,利用清拆整治的閒置土地「嵌入式」建設慢行綠道、花海竹林、綠化走廊等亮點工程,深入推進「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深入治理鄉村「兩違」「三線」,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自從建成了生態設計小鎮後,村裡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世界生態設計大會永久會址周邊外,村道、社道、巷道也變得乾淨很多,魚塘、溝渠更加清澈了,我們的居住環境很舒適。」位於良口鎮塘尾村的村民黃阿姨笑著說。2018年12月,首屆世界生態設計大會在生態設計小鎮召開,讓從化這個地方迅速進入到國際視野,帶來了越來越多的人流集聚,也讓周邊鄉村面貌實現了「蝶變」。

  築牢「底子」。深入推進鄉村「廁所革命」,高標準規劃建設118座裝配式鄉村公廁,打造「鄉村15分鐘如廁圈」;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大力推廣好氧堆肥、厭氧發酵技術,探索粉碎還田技術和微生物菌劑堆肥技術,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持續推動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全域覆蓋推進農村汙水治理,建成1006個農村汙水治理設施點,推動全區農村汙水收集率從2016年的38%快速提高至2018年78%的全國領先水平。

  繡好「裡子」。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建設,構建區—鎮(街)—村(社區)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配套新時代市民學堂、紅色影院、百姓舞臺等1100多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深入田間地頭、房前屋後開展文明實踐活動3500餘場。厚植鄉村文化根脈,因地制宜建成米埗「灌渠驛站」、錢崗村史館、蓮麻大書房等鄉村文旅「會客廳」,創作《大勺的故事》《把酒話蓮麻》等根植農村的現實題材作品,推出西塘稻草季、「蓮麻果」等系列文創活動和產品,豐富農家文化盛宴。

  「經過微改造,村裡從城中村變身為『城中景』,路寬了,環境變美了,鄰裡之間也更和諧了。」在江埔街海塱村居住了30年的黃大叔,提起「微改造」給自己生活帶來的變化,臉上不經意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在「美麗家園」建設上,從化區在全面鞏固221條「乾淨整潔村」創建成果的基礎上,基本實現創建157條「美麗宜居村」和34條「特色精品村」,並通過打造人居環境樣板區域、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鐵腕整治鄉村「兩違」、解決農村「三線」問題等舉措,讓從化的鄉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鄉村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

  塑造「美麗田園」,鄉村風光引客來

  2018年,從化區的香蜜山生態果莊、寶趣玫瑰世界入選「廣東最美田園」。其中香蜜小鎮是從化區建設的第二批特色小鎮之一,以水果種植為基礎,集生態農業觀光、果園農耕體驗、鄉村文化與度假旅遊休閒等功能於一體。寶趣玫瑰世界以花卉觀賞為主題,是集農業觀光、生態休閒、科普、文化傳播和特色產品銷售於一體的國內首個玫瑰主題公園。

  保護田園生態。從化區徹底整治農田「看護房」「窩棚房」,完成新一輪畜禽養殖場整治435家,實施農田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守住廣州北部生態「淨土」。

  優化田園景觀。「田園」變「景區」,觀光休閒農業發展成為農村發展的新引擎。這些年來,從化區規範觀光休閒農業發展,走農旅結合、文旅互動的特色發展之路,圍繞「枇杷節」「楊梅節」「荔枝節」「砂糖桔節」「稻草節」等各種節慶活動,推進「以節會友、以節拓市、以節富民」,塑造地域特色文創品牌,打造田園裡的文化盛宴。目前,共建成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景區景點30多個,其中省級示範點4個、省級農業主題公園1個,寶趣玫瑰世界入選「廣東十佳最美農田」。

  培育田園產業。布局建設荔枝、花卉等省、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面向灣區、服務灣區的「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基地。扶持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一村一品」專業村,全區38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銷售農產品約1.55億元。搶先布局5G下鄉,高標準規劃建設艾米稻香小鎮,打造集「生態農業產業」「數字農業產業」「智能農業產業」於一體的景觀田園樣板。近日,艾米在第十屆全球移動寬帶論壇上,向全球首發艾米5G數字農田成果,率先構築農業領域的萬物網際網路。

  今年國慶假期,蓮麻小鎮、生態設計小鎮、西塘童話小鎮、米埗小鎮等迎來了八方遊客。升級改造後的老溫泉、「網紅」鄉村原生態風貌的蓮麻紅色景點、米埗民宿群周邊,以及各大中型餐飲企業餐飲類消費持續實現人興效增,在鄉村振興戰略助推和廣州市鄉村遊精品線路帶動下,全區黃金周餐飲類消費同比增長達12%以上。

  守護「美麗河湖」,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

  擁有100多個湖泊水庫的從化素有「廣州後花園」和「北回歸線上的綠色明珠」美譽,要讓藍天、白雲下的那一灣「綠水」繼續散發出它的魅力,從化區積極守護「美麗河湖」,讓全社會把守護「美麗河湖」作為行動自覺,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

  加強河湖汙染防治。從化在全區範圍內的河道、湖泊、山塘、水庫全面開展清理非法排汙口、水面漂浮物、底泥汙染物、河湖障礙物、涉河湖違法違建的「五清」專項行動,同時把魚塘、池塘也納入該專項行動中,利用農業生物工程技術,廣泛開展農村基塘汙水治理,減少河道水系和土地汙染源。全域開展「四洗」「五清」行動,靶向清理整頓214家「散亂汙」場所。自2008年啟動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作以來,從化共有240個行政村(社區)納入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建設任務。結合汙水處理設施建設,2018年,全區還啟動了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查漏補缺工作,同時將廁所、廚房和洗浴等生活汙水全部納入收集範圍。在全市率先完成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項目建設任務,城鎮汙水集中處理率達89%,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全部實現「A標」排放,流溪河溫泉段以上30條一級支流全部達到Ⅱ類以上水質。

  優化河湖生態功能。分階段開展436畝流溪河河灘保護修復工作,採取「政企合作」模式建成流溪河從都溼地公園,保障水源地水質安全。升級流溪河「一河兩岸」景觀帶,系統推進沿線水系景觀、親水平臺、休閒康體、文化長廊等工程建設,重點推進43.4公裡的流溪河碧道示範段建設,串聯周邊古驛道、古碼頭和古村落,打造「流溪九灣、一灣一景」,構建人民群眾喜遊樂到的美好生態空間。

  壓實河湖管理責任。實行河道分級管理、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問責,27名區級河長、105名鎮街級河長、228名村居級河長、22名區級湖長、67名鎮街級湖長、74名業主湖長、7名民間河長全部入冊管理,劃設1262個治水網格,強化網格治水成效。開創「黨旗引領+黨員帶頭+全民參與」治水模式,組織「黨旗紅流溪清、黨員治水在行動」主題活動,在286個河湖中開展黨組織、黨員就近認領活動,帶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義務巡河、文明勸導、政策宣傳等志願服務活動,構築堅強有力的「水上紅色堡壘」。

  打造「美麗園區」,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

  「生態立區」一直是從化人民的發展共識。作為從化僅有的一個工業園區——廣東從化經濟開發區(下轄高技術產業園和明珠工業園),圍繞建設生態示範性園區的思路,樹立「抓環境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環境」的理念,著力提升園區形象、美化園區環境,提升招商引資效果。

  打造現代生態園林式產業園區。從化區深入推進廣東從化經濟開發區環境整體優化升級工程,攻城拔寨推進建築微改造、沿湖景觀帶等12個項目,健全「大網格」環境監管工作機制,實行巡查、報告、處置、通報、督查和公開閉環管理,打通排汙監管最後一環。

  大力構建生態經濟體系。全域推進生態產業化,以20個特色小鎮為動力源,推動特色民宿、特色旅遊、特色文創向廣闊的鄉村腹地延伸、集聚,加快構建以生態設計產業為引領,以會議會展、現代馬業、鄉村旅遊等特色產業為支撐的鄉村產業體系,拓寬村民增收致富渠道。目前,生態設計小鎮已落戶76家生態設計企業,全國第一個生態設計產業集群初見成效,第二屆世界生態設計大會將於12月5日在小鎮召開。重點推進產業生態化,堅持以生態賦能產業發展,瞄準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裝備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先後引進蘇寧華南電商總部、韻達華南產業園、粵港澳大灣區(從化)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平臺、中國電信集團粵港澳大灣區IDC等「平臺型、基地型」項目,推動實現綠色崛起。

  建立健全工農互促機制。引導周邊鄉村融入產業園區產業鏈布局,探索通過舊村、舊廠改造的方式,有步驟、有計劃將產業園區發展所必需的人才公寓、專家寓所、會議展覽、商業飲食、休閒娛樂等功能配套向周邊農村有序轉移,帶動農村富餘勞動力就近就業,推動形成以工促農、相生共榮的深度融合發展機制。

  串聯「美麗廊道」,打造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美麗廊道作為全域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從化將散落在各鎮街的特色小鎮點、秀美風景點、交通出行點、生態綠道點都聚合起來,輻射帶動沿線農村形成帶狀發展態勢,全域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

  建設綜合交通廊道。從化區實施新時代「四好農村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建成農村公路2441公裡,構建「縣道區管、鄉道鎮管、村道村管」的層級責任體系,優化農村公路出行環境。以105、355國道和大廣高速為主線,集中力量推進沿線5個舊村莊微改造項目和35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優化兩側山體景觀、綠化景觀、建築景觀和節點景觀,提升沿線空間品質,將105國道打造成為高品質的交通廊道。此外,還重點推進106、355,S354、118等8條主幹道周邊環境的綜合整治提升工作。

  建設旅遊廊道。依託世界珍稀溫泉、國家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區等資源稟賦,精心編制「春賞花、夏嘗果、秋運動、冬溫泉」的四季鄉村旅遊日程表,打造美麗鄉村旅遊帶。以創建「全國戶外產業示範城市」為契機,疊加國家級登山徒步路線、古驛道、流溪碧道等資源優勢,構建「主線+支線+連接線」戶外運動線路網絡,舉辦登山、露營、山地馬拉松等國家級大型節慶賽事活動,打造綠色健康旅遊帶。著眼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紅色文化傳承地,以老溫泉、蓮麻村等區域為重點,將23處黨史舊遺址、11處紅色史跡以及44處革命遺址串點成線,導入紅色旅遊、紅色教育、紅色影視、紅色文創等紅色業態,打造百裡紅色文化產業帶。

  建設生態廊道。推進以流溪河畔為軸線的全域綠「網」建設,建成全省唯一一條水陸綠道和旅遊慢行系統,串聯沿線8個驛站、20多個村莊和50多個主要旅遊景點,打造全長453公裡的流溪水陸生態畫廊。通過綠道串聯全區主要旅遊景點,實現水陸綠道無縫接駁,推動區內生態風光、人文景致、特色小鎮全域對接,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建成生態景觀林帶150.4公裡,構建國家、省、市、鎮街四級森林公園體系,打造貫通城鄉、層次分明、全年常綠、四季有花的生態景觀長廊,區域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9%左右。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從化正在探索具有廣州特色的超大城市鄉村振興之路上穩步前進,朝著建設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的目標奮勇前行。現在,在從化這片土地上,全區人民共畫「同心圓」,攜手助力打造從化「新顏」。我們期待在奮力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上,從化能有越來越好的發展,全面實現天更藍、山更綠、水

  更清、景更美。


相關焦點

  • 從化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煉成記
    奮力建設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打造與粵港澳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相匹配的美麗鄉村、努力打造大灣區「後花園」的從化,為廣州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超大城市鄉村振興之路提供哪些啟示?為了探索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的現實通道,南方日報記者近日深入田間地頭,解碼從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
  • 從化再提速 探索超大城市鄉村振興之路
    年初,新開花谷精品花街、「老溫泉新活力」實踐館和荔枝蜜公園等項目同日揭幕,為美麗鄉村注入新動能;連日來,從化香米、中國電信數據中心、華瑞冷鏈、荔枝定製營銷等鄉村振興的大手筆、新舉措先後啟動,吹響2020年鄉村振興全面奮進的號角。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屏障和後花園之一,從化近一年來在探索具有廣州特色的超大城市鄉村振興之路上做對了什麼,建設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又取得了什麼實效?
  • 廣州從化入選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國際大都市鄉村振興發展再添新動力
    6月12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二批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廣州從化區正式入選。這標誌著從化的全域旅遊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新進展,對促進廣州國際大都市特色小鎮、鄉村振興發展有著重大意義。經過近年來的創建工作,從化區在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高端會展會議、特色民宿、馬術產業、新老溫泉一體化發展、文旅體融合等方面取得成效,從都國際論壇,生態設計大會、全國登山健身大會、全國露營大會、全國山地馬拉松系列賽、速度馬術比賽等品牌活動,已在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形成知名度和影響力。
  • 發揮特色優勢 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幸福美麗生態之城
    ;現代化商業地標流溪津裡、東風、海塱等商圈崛起,以及全國首個設計師村和兼具「國際化」和「本土範」的永福漫街即將建設投運;從埔高速、廣連高速正式動工、汕湛高速正式通車……  近年來,從化區持續鞏固綠色本底,積極培育壯大新動能新增長極,通過產業強區、特色發展,加快推進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
  • 【重磅】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旅合作發展大會在花都召開...
    花都區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順應形勢變化,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依託花都融創文旅城、清遠長隆、從化馬會等北部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加強與周邊區域聯動發展,共同謀劃編制《合作區發展規劃》,為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遊合作區奠定堅實基礎。
  • 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和封山育林工作
    原標題: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和封山育林工作   為推動政協重點提案的辦理,助推信宜市美麗鄉村建設和封山育林工作,12月15日至18日,信宜市政協主席楊志宇率領該市政協組織政協常委專題調研組
  • 建設鄉村振興示範區,從化新春馬力全開
    新年新氣象,奮力建設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從化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力打好鄉村振興示範區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戰,紮實地把鄉村振興工作推向新的高度。邁入2020年,吹響奮鬥的號角,在鄉村振興路上的從化馬力全開。
  • 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清遠南大門,佛岡打造溫泉旅遊度假天堂的機遇
    十九大後的中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成為中國現代化的新目標;「美麗中國」被寫入強國方略;「鄉村振興戰略」,為近6億中國農村人口擘畫了宏偉而美好的藍圖;綠色發展是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順應建設美麗中國的基本方略,中國進入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時代。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發展、城市聚集離不開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稟賦的支撐。
  • 政策解讀|《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
    3 聯合實施重要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專項計劃,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數字信息共享平臺,共同推進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遺工作。4 建設和統籌用好粵港澳大灣區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名人故居、會館商號等展示空間及非遺傳承體驗設施。5 鼓勵文博機構參與「網際網路+中華文明」行動計劃。6 合作舉辦各類文化遺產展演活動。
  • 林鄭月娥:從化馬場是大灣區建設合作的成功例子
    香港賽馬會與廣州市從化區今天合作在從化馬場舉辦純演示性速度馬術比賽。這是香港賽駒首次在內地參與速度馬術比賽。由世界一流練馬師訓練的賽駒,與國際頂尖騎溮合力上演共五場賽事。
  • 廣東從化角逐美麗鄉村休閒旅遊目的地
    11月24日,農業農村部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舉辦2020中國美麗鄉村休閒旅遊行(冬季)推介活動。活動發布了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冬季精品景點線路,8個省市代表以播放宣傳片、現場表演等形式進行了現場推介。
  • 2020全國露營大會「點亮」從化地標
    近年來,從化區加快建設「全國登山戶外產業示範區」,引入並成功舉辦全國露營大會、中國山地馬拉松系列賽、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等國家級大型賽事活動,以賽建「營」,以「營」促產,初步形成從化休閒運動產業發展的多元化形態與基礎。
  • 下月,從化這個小鎮將迎來「超五星」酒店
    記者從11月28日召開的第二屆世界生態設計大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未來3年,廣州從化將新增4座星級酒店,將創造超3000個就業機會,料新增3000個床位。進一步完善招商營商環境、提升產業配套水平後,從化將成粵港澳大灣區最大接待能力旅遊目的地之一。
  • 大灣區北部文旅合作發展駛入「快車道」
    這便是粵港澳大灣區北部廣清「五區一縣」所在。  12月22日,「五區一縣」又有聯動。在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旅合作發展大會上,廣州市花都區、從化區、增城區和清遠市清新區、清城區、佛岡縣籤署合作聯盟協議,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遊合作區(下稱「合作區」),花都區、清城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率先建設合作區先行啟動區,開展旅遊業的全方位合作。
  • 佛山三水:探路全域鄉村振興的「三水經驗」
    頂層設計 高品質推進「三片聯動、百村共建」 南部西江十裡畫廊勾勒水鄉風情,中部千年村落散發悠長古韻,北部生態高地守護綠水青山。在位於粵港澳大灣區腹地的三水,現代嶺南水鄉之美渾然天成。 全域性,是三水推進鄉村振興的核心理念和價值導向。
  • 我市積極推進美麗田園建設 全力打造「五美」溫州
    美麗田園創建是優化農村環境、發展美麗經濟、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手段。今年以來,我市各地抓住戰「疫」期間百姓衛生健康意識增強的機遇,因地制宜推進美麗田園創建,持續深化「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不斷提升「五美」新溫州「全域美」水平。
  • 達孜區召開第二批「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建設行動計劃整村推進工作...
    12月18日上午,達孜區召開第二批「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建設行動計劃整村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專題會議。會議由達孜區委常委、副區長邊次主持,區委辦、區政府、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局、發改委、住建局、財政局、環保分局、德慶鎮、邦堆鄉、唐嘎鄉、扶貧辦、農行主要負責領導參加了會議。
  • 盤活資源重塑空間,從化走出鄉村振興新路
    入駐精品花街的一位商戶說……1月19日,從化各地村民都在津津樂道什麼?原來,1月19日從化喜迎三件大盛事——從化老溫泉新活力實踐館、荔枝蜜公園、新開花谷精品花街,三個涉及文化、產業、民生的重要項目同時建成啟用。記者了解到,這三個重要項目都是改造鄉村「沉睡」的閒置用地建成的。
  • 新興被認定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新興縣自2017年5月被確定為第二批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以來,緊緊圍繞建設禪意生態名城的目標,充分發揮禪宗文化和優良生態的優勢,採取切實措施打造禪宗文化遊、溫泉養生遊、生態休閒遊、美麗鄉村遊四大特色旅遊品牌。
  • 北流鎮推進全域鄉村振興建設,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跨省通辦近日,北流市北流鎮以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為目標,掀起鄉村振興建設熱潮,攻堅奮戰加快推進示範點示範帶建設,通過示範帶動、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紮實推進「三清三拆」工作和鄉村風貌提升,力爭春節前實現鄉村面貌大變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