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8日,全省農村「廁所革命」、垃圾汙水治理現場會在從化區良口鎮召開,主要任務就是以乾淨整潔的要求,把農村「廁所革命」和垃圾汙水治理工作抓緊抓實,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為農民滿意、農民受益的「民心工程」。
在學習借鑑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經驗的基礎上,從化通過特色小鎮規劃引領,將田間地頭、城中村、工業園區、河湧池塘、農房等全要素、全方位納入整治內容,抓好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和美麗廊道「五個美麗」行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最美鄉村,讓從化區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再「升級提檔」,建設具有嶺南風情從化特色的「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從化區221條村已全部完成乾淨整潔村創建,呂田鎮蓮麻村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環境整治示範村」「國家美麗宜居村莊示範」等稱號。
建設「美麗家園」,讓鄉村煥「新顏」
從化區地處廣州北部,作為廣州農業農村大區和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陣地,從化區全面深入實施「美麗家園」行動,在全區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美麗宜居鄉村。
扮靚「面子」。從化區精心開展農村微改造,注重從語言、風俗、生活習慣、建築風格等元素中尋找當地特色的「文化符號」,利用清拆整治的閒置土地「嵌入式」建設慢行綠道、花海竹林、綠化走廊等亮點工程,深入推進「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深入治理鄉村「兩違」「三線」,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自從建成了生態設計小鎮後,村裡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世界生態設計大會永久會址周邊外,村道、社道、巷道也變得乾淨很多,魚塘、溝渠更加清澈了,我們的居住環境很舒適。」位於良口鎮塘尾村的村民黃阿姨笑著說。2018年12月,首屆世界生態設計大會在生態設計小鎮召開,讓從化這個地方迅速進入到國際視野,帶來了越來越多的人流集聚,也讓周邊鄉村面貌實現了「蝶變」。
築牢「底子」。深入推進鄉村「廁所革命」,高標準規劃建設118座裝配式鄉村公廁,打造「鄉村15分鐘如廁圈」;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大力推廣好氧堆肥、厭氧發酵技術,探索粉碎還田技術和微生物菌劑堆肥技術,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持續推動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全域覆蓋推進農村汙水治理,建成1006個農村汙水治理設施點,推動全區農村汙水收集率從2016年的38%快速提高至2018年78%的全國領先水平。
繡好「裡子」。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建設,構建區—鎮(街)—村(社區)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配套新時代市民學堂、紅色影院、百姓舞臺等1100多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深入田間地頭、房前屋後開展文明實踐活動3500餘場。厚植鄉村文化根脈,因地制宜建成米埗「灌渠驛站」、錢崗村史館、蓮麻大書房等鄉村文旅「會客廳」,創作《大勺的故事》《把酒話蓮麻》等根植農村的現實題材作品,推出西塘稻草季、「蓮麻果」等系列文創活動和產品,豐富農家文化盛宴。
「經過微改造,村裡從城中村變身為『城中景』,路寬了,環境變美了,鄰裡之間也更和諧了。」在江埔街海塱村居住了30年的黃大叔,提起「微改造」給自己生活帶來的變化,臉上不經意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在「美麗家園」建設上,從化區在全面鞏固221條「乾淨整潔村」創建成果的基礎上,基本實現創建157條「美麗宜居村」和34條「特色精品村」,並通過打造人居環境樣板區域、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鐵腕整治鄉村「兩違」、解決農村「三線」問題等舉措,讓從化的鄉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鄉村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
塑造「美麗田園」,鄉村風光引客來
2018年,從化區的香蜜山生態果莊、寶趣玫瑰世界入選「廣東最美田園」。其中香蜜小鎮是從化區建設的第二批特色小鎮之一,以水果種植為基礎,集生態農業觀光、果園農耕體驗、鄉村文化與度假旅遊休閒等功能於一體。寶趣玫瑰世界以花卉觀賞為主題,是集農業觀光、生態休閒、科普、文化傳播和特色產品銷售於一體的國內首個玫瑰主題公園。
保護田園生態。從化區徹底整治農田「看護房」「窩棚房」,完成新一輪畜禽養殖場整治435家,實施農田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守住廣州北部生態「淨土」。
優化田園景觀。「田園」變「景區」,觀光休閒農業發展成為農村發展的新引擎。這些年來,從化區規範觀光休閒農業發展,走農旅結合、文旅互動的特色發展之路,圍繞「枇杷節」「楊梅節」「荔枝節」「砂糖桔節」「稻草節」等各種節慶活動,推進「以節會友、以節拓市、以節富民」,塑造地域特色文創品牌,打造田園裡的文化盛宴。目前,共建成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景區景點30多個,其中省級示範點4個、省級農業主題公園1個,寶趣玫瑰世界入選「廣東十佳最美農田」。
培育田園產業。布局建設荔枝、花卉等省、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面向灣區、服務灣區的「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基地。扶持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一村一品」專業村,全區38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銷售農產品約1.55億元。搶先布局5G下鄉,高標準規劃建設艾米稻香小鎮,打造集「生態農業產業」「數字農業產業」「智能農業產業」於一體的景觀田園樣板。近日,艾米在第十屆全球移動寬帶論壇上,向全球首發艾米5G數字農田成果,率先構築農業領域的萬物網際網路。
今年國慶假期,蓮麻小鎮、生態設計小鎮、西塘童話小鎮、米埗小鎮等迎來了八方遊客。升級改造後的老溫泉、「網紅」鄉村原生態風貌的蓮麻紅色景點、米埗民宿群周邊,以及各大中型餐飲企業餐飲類消費持續實現人興效增,在鄉村振興戰略助推和廣州市鄉村遊精品線路帶動下,全區黃金周餐飲類消費同比增長達12%以上。
守護「美麗河湖」,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
擁有100多個湖泊水庫的從化素有「廣州後花園」和「北回歸線上的綠色明珠」美譽,要讓藍天、白雲下的那一灣「綠水」繼續散發出它的魅力,從化區積極守護「美麗河湖」,讓全社會把守護「美麗河湖」作為行動自覺,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
加強河湖汙染防治。從化在全區範圍內的河道、湖泊、山塘、水庫全面開展清理非法排汙口、水面漂浮物、底泥汙染物、河湖障礙物、涉河湖違法違建的「五清」專項行動,同時把魚塘、池塘也納入該專項行動中,利用農業生物工程技術,廣泛開展農村基塘汙水治理,減少河道水系和土地汙染源。全域開展「四洗」「五清」行動,靶向清理整頓214家「散亂汙」場所。自2008年啟動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作以來,從化共有240個行政村(社區)納入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建設任務。結合汙水處理設施建設,2018年,全區還啟動了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查漏補缺工作,同時將廁所、廚房和洗浴等生活汙水全部納入收集範圍。在全市率先完成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項目建設任務,城鎮汙水集中處理率達89%,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全部實現「A標」排放,流溪河溫泉段以上30條一級支流全部達到Ⅱ類以上水質。
優化河湖生態功能。分階段開展436畝流溪河河灘保護修復工作,採取「政企合作」模式建成流溪河從都溼地公園,保障水源地水質安全。升級流溪河「一河兩岸」景觀帶,系統推進沿線水系景觀、親水平臺、休閒康體、文化長廊等工程建設,重點推進43.4公裡的流溪河碧道示範段建設,串聯周邊古驛道、古碼頭和古村落,打造「流溪九灣、一灣一景」,構建人民群眾喜遊樂到的美好生態空間。
壓實河湖管理責任。實行河道分級管理、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問責,27名區級河長、105名鎮街級河長、228名村居級河長、22名區級湖長、67名鎮街級湖長、74名業主湖長、7名民間河長全部入冊管理,劃設1262個治水網格,強化網格治水成效。開創「黨旗引領+黨員帶頭+全民參與」治水模式,組織「黨旗紅流溪清、黨員治水在行動」主題活動,在286個河湖中開展黨組織、黨員就近認領活動,帶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義務巡河、文明勸導、政策宣傳等志願服務活動,構築堅強有力的「水上紅色堡壘」。
打造「美麗園區」,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
「生態立區」一直是從化人民的發展共識。作為從化僅有的一個工業園區——廣東從化經濟開發區(下轄高技術產業園和明珠工業園),圍繞建設生態示範性園區的思路,樹立「抓環境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環境」的理念,著力提升園區形象、美化園區環境,提升招商引資效果。
打造現代生態園林式產業園區。從化區深入推進廣東從化經濟開發區環境整體優化升級工程,攻城拔寨推進建築微改造、沿湖景觀帶等12個項目,健全「大網格」環境監管工作機制,實行巡查、報告、處置、通報、督查和公開閉環管理,打通排汙監管最後一環。
大力構建生態經濟體系。全域推進生態產業化,以20個特色小鎮為動力源,推動特色民宿、特色旅遊、特色文創向廣闊的鄉村腹地延伸、集聚,加快構建以生態設計產業為引領,以會議會展、現代馬業、鄉村旅遊等特色產業為支撐的鄉村產業體系,拓寬村民增收致富渠道。目前,生態設計小鎮已落戶76家生態設計企業,全國第一個生態設計產業集群初見成效,第二屆世界生態設計大會將於12月5日在小鎮召開。重點推進產業生態化,堅持以生態賦能產業發展,瞄準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裝備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先後引進蘇寧華南電商總部、韻達華南產業園、粵港澳大灣區(從化)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平臺、中國電信集團粵港澳大灣區IDC等「平臺型、基地型」項目,推動實現綠色崛起。
建立健全工農互促機制。引導周邊鄉村融入產業園區產業鏈布局,探索通過舊村、舊廠改造的方式,有步驟、有計劃將產業園區發展所必需的人才公寓、專家寓所、會議展覽、商業飲食、休閒娛樂等功能配套向周邊農村有序轉移,帶動農村富餘勞動力就近就業,推動形成以工促農、相生共榮的深度融合發展機制。
串聯「美麗廊道」,打造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美麗廊道作為全域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從化將散落在各鎮街的特色小鎮點、秀美風景點、交通出行點、生態綠道點都聚合起來,輻射帶動沿線農村形成帶狀發展態勢,全域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
建設綜合交通廊道。從化區實施新時代「四好農村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建成農村公路2441公裡,構建「縣道區管、鄉道鎮管、村道村管」的層級責任體系,優化農村公路出行環境。以105、355國道和大廣高速為主線,集中力量推進沿線5個舊村莊微改造項目和35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優化兩側山體景觀、綠化景觀、建築景觀和節點景觀,提升沿線空間品質,將105國道打造成為高品質的交通廊道。此外,還重點推進106、355,S354、118等8條主幹道周邊環境的綜合整治提升工作。
建設旅遊廊道。依託世界珍稀溫泉、國家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區等資源稟賦,精心編制「春賞花、夏嘗果、秋運動、冬溫泉」的四季鄉村旅遊日程表,打造美麗鄉村旅遊帶。以創建「全國戶外產業示範城市」為契機,疊加國家級登山徒步路線、古驛道、流溪碧道等資源優勢,構建「主線+支線+連接線」戶外運動線路網絡,舉辦登山、露營、山地馬拉松等國家級大型節慶賽事活動,打造綠色健康旅遊帶。著眼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紅色文化傳承地,以老溫泉、蓮麻村等區域為重點,將23處黨史舊遺址、11處紅色史跡以及44處革命遺址串點成線,導入紅色旅遊、紅色教育、紅色影視、紅色文創等紅色業態,打造百裡紅色文化產業帶。
建設生態廊道。推進以流溪河畔為軸線的全域綠「網」建設,建成全省唯一一條水陸綠道和旅遊慢行系統,串聯沿線8個驛站、20多個村莊和50多個主要旅遊景點,打造全長453公裡的流溪水陸生態畫廊。通過綠道串聯全區主要旅遊景點,實現水陸綠道無縫接駁,推動區內生態風光、人文景致、特色小鎮全域對接,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建成生態景觀林帶150.4公裡,構建國家、省、市、鎮街四級森林公園體系,打造貫通城鄉、層次分明、全年常綠、四季有花的生態景觀長廊,區域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9%左右。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從化正在探索具有廣州特色的超大城市鄉村振興之路上穩步前進,朝著建設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的目標奮勇前行。現在,在從化這片土地上,全區人民共畫「同心圓」,攜手助力打造從化「新顏」。我們期待在奮力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上,從化能有越來越好的發展,全面實現天更藍、山更綠、水
更清、景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