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將向公眾開放慈寧宮 西河沿擬建古建築群

2020-12-25 騰訊網

  昨日,國家圖書館北區,中國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展,一名參觀者正在看古建築模型。新京報記者 李飛 攝

  非遺傳人秀絕活兒、專家學者精彩講解、歷史名城保護探秘……昨日是第七個中國文化遺產日,在北京「京味兒」十足的非遺展覽、專家學者匯集的歷史名城保護論壇,都吸引了公眾關注文化傳承與保護。

  新京報訊 (記者馬力)昨天舉行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論壇上,故宮(微博)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故宮近期將打開隆宗門,西部的慈寧宮、壽康宮、慈寧花園等也將對公眾開放。其中慈寧宮將作為故宮博物院的雕塑館。

  端門近期對社會開放

  單霽翔介紹,近年來,故宮進行了一系列的修繕。「我們希望這一輪修繕之後,故宮的開放面積由修繕前的30%達到76%,給參觀者更多豐富的空間。」

  他說,故宮隆宗門將於近期打開,觀眾能跨過隆宗門,參觀西部的慈寧宮、壽康宮、慈寧花園等。慈寧宮修繕後將向公眾開放,作為故宮博物院的雕塑館,展出館藏的雕塑文物;壽康宮將原裝陳列,慈寧花園也將原裝展示。

  單霽翔說,天安門後面的端門已正式交給故宮管理。「近期,我們準備利用端門上的空間進行陳列展覽,對社會開放。」

  西河沿將建古建築群

  單霽翔表示,故宮保護整體規劃已開始編制。「2016年故宮紅牆內所有行政、辦公、科學、研究、服務機構都搬離,這個範圍內白天對公眾開放,夜間為一個封閉管理的安全空間,這是我們近期規劃的目標。」

  「在紅牆以外,城牆以內,按照歷史格局,將恢復一組古建築群。」單霽翔說,這組古建位於故宮西河沿,為一層建築,達到1.3萬平方米,可以滿足故宮全部機構搬出紅牆的願望。這塊場地已進行了考古和設計,即將開工。

  他表示,故宮還將增加展覽和陳列。「我們計劃紅牆以內將來全部是供觀眾參觀的,中軸線上、東路、西路大部分廳堂原貌展現,前三殿的朝房,全部展示儀仗的文物,兩側朝房展示生活用具。」

  同時,故宮的外東路、外西路將來會舉辦十幾個專題展覽。正在修繕中的東華門,將來計劃展示古建文物。此外,故宮還計劃開放一個角樓,讓遊客近距離地看角樓,感受古代建築的精美。

  【歷史街區】

  文保區胡同將有「身份證」

  北京傳統歷史街區胡同兩年內全掛說明牌;中軸線申遺正待專家評估

  新京報訊 (記者王佳琳)昨天是2012年文化遺產日。北京市文物局表示,北京市已啟動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標誌和歷史文化保護區胡同說明牌安裝工作,文保區胡同將配「身份證」。此外,北京市文物局局長孔繁峙在相關活動中透露,北京市中軸線申遺工作已完成一半,正待專家評估。

  中軸線申遺進展過半

  中軸線保護申遺是今年文化遺產宣傳日的核心內容。孔繁峙介紹,目前中軸線申遺的文本製作、保護規劃制定等已完成,下一步國家文物局將對進入世界遺產申報預備名單的項目進行專家考察和評估。

  孔繁峙說,中軸線的申遺與頤和園、天壇等處於相對封閉區域的遺產項目有很大不同,中軸線周邊建築歷史風貌的保護,是中軸線申遺的最大困難。

  據了解,北京市目前每年都會投入大約5億元用於歷史街區的保護,目前正在進行的46處的舊城沿街文物建築風貌維修工程,也是這類保護工作的內容之一。這輪修繕之後,名城風貌保護的力度將加強,類似有的店鋪為了經營而隔牆打洞的問題,都將被制止。

  胡同說明牌中英文對照

  昨天,北京市文物局還對外宣布,北京市已啟動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標誌和歷史文化保護區胡同說明牌掛牌工作。

  據了解,此次是北京市首次啟動歷史街區胡同說明牌的撰寫和掛牌,說明牌將採用中英文對照的形式,活動現場還展示了將啟動安裝的歷史街區胡同說明牌,未來將交付東城區和西城區啟動安裝。

  孔繁峙表示,目前北京保留下來的歷史街區近20平方公裡,共1974公頃,分散在城市的不同地方,北京市將逐步成批地把傳統街區有歷史的胡同文化內涵發掘出來,用兩年時間逐步為這些胡同掛牌。

  ■ 連結

  中軸線申遺

  被稱作北京脊梁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全長7.8公裡,是六朝古都中心標誌,也是世界上現存最長的城市中軸線。

  中軸線申遺文物工程於2012年6月11日「世界文化遺產日」正式啟動,今年正式衝擊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名人故居】

  北京將普查摸底名人故居

  有關部門將根據普查結果制定保護措施

  新京報訊 (記者馬力)昨天舉行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論壇」上,北京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將對全市名人舊居進行普查摸底,採取合適的方式採取保護。

  近年來,梁林舊居、魯迅舊居的保拆之爭引起了社會關注。中國城科會副秘書長曹昌智說,在法律法規和政府規範性文件中,並沒有將這些舊居的保護納入。

  曹昌智介紹,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分為三個層次: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然而什麼是歷史文化街區?什麼又是構成其主體的歷史建築?這兩個含混不清的概念,至今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技術規範沒有給出統一答案。目前概念和內涵的缺失已經成為困擾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突出問題。其中梁思成、林徽因舊居保拆之爭就是典型的實例。「因此當務之急是對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的界定明晰化。」曹昌智說。

  據了解,一些名人舊居已經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而有些名人舊居並沒有列入文物範圍。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也說,梁林故居就處在這個尷尬的位置。

  這位負責人表示,北京目前有名人舊居五六百處,其中舊城有近200處。北京將啟動對名人舊居的摸底普查,並根據普查結果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比如對於符合文物保護標準的,應申報納入文物保護範圍。

  ■ 相關新聞

  故宮後年用「新安防」

  新京報訊 (記者馬力)單霽翔昨天透露,故宮的安防系統正在更新,預計後年投入使用。

  單霽翔坦言,目前故宮的保護有五方面最為擔憂。首先就是防火其次就是安防。「過去因監控系統沒有及時更新吃過虧。」單霽翔說,目前故宮用的是1998年的安防系統。14年過去了,2014年新一代系統才能更新完成,這個過程太長了。在新系統投入使用之時,要儘快研發更為先進的監控系統,縮短監控系統的更新時間。

相關焦點

  • 故宮博物院新增慈寧宮等四大開放區域(圖)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攝   10月,故宮裡的棗子熟了,銀杏葉泛起點點黃色,紅彤彤的柿子壓彎了枝頭。在這個豐收的季節,故宮博物院迎來了建院90周年。從10月10日起,開放4大區域、推出8大展覽,這是故宮博物院慶祝誕辰日的獨特方式。雁翅樓、慈寧宮、壽康宮、寶蘊樓……走進這些被影視劇一次次演繹的宮殿樓閣,仿佛揭開了一層層大清後宮的神秘面紗。
  • 故宮首次在夜間開放 紫禁城古建築群被較大規模點亮
    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2019己亥年元宵節期間,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和故宮博物院共同舉辦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於2月19日(正月十五)、20日(正月十六)在故宮博物院舉行。這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4年來第一次在晚間免費對公眾開放,也是紫禁城古建築群第一次在晚間被較大規模點亮。
  • 兩次道歉之後,故宮還應當向公眾解釋什麼?
    雖然故宮管理部門的及時道歉體現了其對於公眾輿論的尊重,但是道歉的內容是否能夠令所有人滿意則值得商榷。尤其是兩次道歉在細節上不乏前後矛盾和令人生疑之處,因此故宮方面恐怕還需要向公眾做出進一步解釋。首先,「開車進故宮」究竟合不合規?
  • 故宮展陳方案終露真容 皇家冰庫將開發特色餐飲
    聚焦1.西側通道9月29日開放  看點:美景諸多 皇家冰庫嘗鮮  八成以上的遊客到故宮來只逛中軸線,今年故宮將開放三條通道,「『閘門』全面打開,人流也會隨之分散。」而一馬當先的是本月29日即將開放的故宮西側的斷虹橋至隆宗門一路。
  • 你看到的故宮是假「故宮」,關鍵地方並未開放,是什麼地方?
    故宮顧名思義也就是:故國的宮殿。在過去,故宮也被稱為紫禁城。紫禁城建立於1406年,集齊全國各地能工巧匠花費了14年的時間才全部建好。它經歷了歷史上兩個最久的朝代—明朝和清朝。是現今中國國代最大的古建築群,氣勢恢宏,雄偉壯觀。
  • 故宮制藏品總目接受監督 2014年更新完安防系統
    新京報資料圖片  公眾將可查詢故宮所有藏品  藏品總目將對藏品分門別類彙編,最遲明年面世接受社會監督;2014年更新完畢安防系統  新京報訊 昨天,故宮博物院召開媒體通氣會,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故宮正在編制《故宮博物院藏品總目》,編制完成後將向社會公布接受監督。
  • 瀋陽故宮實現100%對公眾開放
    10月5日上午,瀋陽故宮舉行盛京太廟建築群修繕工程竣工暨「清代皇帝的首座家廟」展覽開幕儀式,吸引大量中外遊客的目光。盛京太廟的對外開放,也標誌著瀋陽故宮實現了100%對公眾開放。盛京太廟是清代首座皇家宗廟。初建於皇太極時期,原地處盛京城東門外,主要供奉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四位先祖神位。清定都北京後,所有神位奉遷北京太廟。
  • 北京故宮博物院室內展廳有序對公眾開放
    7月21日,遊客在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院慈寧宮展廳的雕塑文物。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攝中國日報7月21日北京電(記者 姜東)2020年7月21日,根據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整為三級的疫情防控形勢,北京故宮博物院室內展廳有序對公眾開放,吸引遊客前來觀展。當日起,故宮博物院按照預約、限流、錯峰原則,有序開放包括珍寶館、鐘錶館等室內展廳。
  • 行走北京之故宮一日遊攻略
    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故宮的開放區域很大,如果完全參觀完的話2天時間都不夠。
  • 我國4大古建築群,故宮上榜毋庸置疑,第4個佔地面積為故宮8倍
    今天,小編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國知名的4大古建築群。故宮這個絕對是大家最為熟悉的了,故宮不僅僅是我國的一處旅遊勝地。更是享譽海內外,每年都有不少的國外遊客前往故宮,只為一覽故宮真容。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故宮,就是古代皇家宮殿,也叫做紫禁城,是皇室生活與皇帝處理朝政的地方。
  • 故宮94年來將首次開放「夜場」!附元宵燈會免費搶票入口
    今年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故宮博物院將連刷三個首次,成為京城「最亮」景點——建院94年來首次舉辦「燈會」,紫禁城古建築群首次在晚間被較大規模點亮,首次在晚間免費對預約公眾開放。紫禁之夜連亮兩晚2019己亥年元宵節期間,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和故宮博物院共同舉辦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於2月19日(正月十五)和20日(正月十六)舉行。專家介紹,正月十五元宵節,古稱上元節,是新一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新春慶賀活動的延續。
  • 故宮元宵燈會什麼時候開放?故宮元宵燈會時間地點詳情介紹
    今年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故宮博物院將連刷三個首次,成為京城「最亮」景點——建院94年來首次舉辦「燈會」,紫禁城古建築群首次在晚間被較大規模點亮,首次在晚間免費對預約公眾開放。屆時,觀眾漫步宮牆上觀燈,聽中央民族樂團現場演奏和暢音閣裡傳來的戲曲聲,賞投影在金色琉璃瓦上的《千裡江山圖卷》等繪畫作品。
  • 故宮首次公開回應靈異事件 稱純屬子虛烏有
    故宮首次公開回應「靈異事件」  稱純屬子虛烏有 西部區域開放將使傳聞不攻自破  一直以來,社會公眾對於有關故宮的各種靈異事件津津樂道、口口相傳,甚至有網絡恐怖小說以此為題材,編造稀奇古怪的恐怖故事,讓紫禁城平添神秘色彩。
  • 北京故宮博物院_2018故宮旅遊攻略
    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是一直嚮往的神聖之地,風景很美。故宮的建築群保存得非常完好,無論是恢宏的氣勢、絕佳的建築,還是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都讓人印象深刻。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宮。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也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
  • 東城區西河沿危改完成搬遷
    原標題:老住戶盼7年終於看到亮光兒了   本報訊(記者張楠 通訊員鄭娜娜 李凡)綠色防塵布覆蓋的工地、等待驗槽的基坑、忙碌的黃色塔吊車……今天的東城區安定門西濱河路,西河沿危改項目現場一片火熱的施工景象。隨著現場最後一戶居民的籤約搬家,西河沿危改項目現場居民房屋已全部拆除完畢。
  • 世界最大規模木結構古建築群如何防火?揭秘故宮特勤消防站
    作為全世界現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代皇宮建築群,建成以後,這裡發生過重大火災30餘起。防火,一直是故宮最重要的任務之一。1975年5月,故宮特勤中隊正式成立,隊員擔負起以故宮為中心,天安門周邊地區3.74平方公裡範圍內的防火滅火、反恐處突和應急救援任務。至今,憑藉著每日的訓練、消防巡查和無數的演練,他們保障故宮多年來未出現過重大火情。
  • 浙江現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被譽為「民間故宮」
    在東陽市東郊的盧宅,始建於1456年,距今有500多年,自古就是盧氏族人的聚集地,也是江南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盧宅建築群在國內一直名聞遐邇,被譽為「民間故宮」,因此民間流傳著「北有故宮,南有盧宅」的說法。
  • 「五一」京味遊:故宮慈寧宮賞罕見牡丹,琺瑯廠看景泰藍工藝
    明天將開啟「五一」小長假,如何過一個京味兒十足的假期?您可以去故宮走一遭,這裡的菏澤牡丹開得正好;喜歡看非遺的市民不妨去中國政協文史館走走,欣賞珍貴的國禮、「燕京八絕」及非遺現場展演;喜歡購物的朋友不妨去趟香山飯店,這裡新推出了一批老北京特色食品類的文創產品……■賞牡丹故宮慈寧宮花園各色罕見牡丹亮相
  • 北京故宮展陳格局明年起大變:御膳房、太子毓慶宮將陸續開放
    視覺中國 圖其中,9月29日,故宮從斷虹橋到冰庫的西部通路將率先開通,此後皇家冰庫、御膳房、太子居住的毓慶宮也將陸續開放。這意味著,今年的十一黃金周,遊人除了選擇遊賞故宮「中軸線」外,又多了新的路線選擇。
  • 想去故宮的「路痴」不容錯過! 故宮旅行必備的宮殿分布路線圖
    壯觀的故宮。故宮美如畫,雕梁畫棟。故宮的宮殿建築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故宮宮殿裡奇珍異寶無數,有人認為這個古建築群才是故宮博物院最珍貴的國寶。故宮的整體建築體系是「中軸布局、左右對稱」,一條中軸線貫通著整個故宮,中軸線左右的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另外在中軸宮殿兩旁,還對稱分布著許多宏偉華麗的殿宇。整個故宮古建築群充分展現中國古建築的對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