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保已經越來越受到關注,畢竟有了社保,至少在生病就醫和生育時,可以報銷很可觀的一部分費用,在職工退休之後,還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維持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所以,大家已經越來越關注社保的繳納。
但是,每一個人的職業生涯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多數的人都不會一輩子,在一家公司從一而終。在跳槽的過程中,社保不可避免地就會出現中斷,那麼,社保斷繳之後會有大的影響嗎?後期又有哪些補救措施呢?我們就來具體地分析一下。
社保事實上就是指「五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以及工傷保險。很多人都知道,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是社保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會跟隨每個人的一生,價值也要超過其他的三個險種。當然,在斷繳之後,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也是其中帶來影響最大的險種。
那麼,我們首先就來說一說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所謂養老保險,就是職工在達到退休年齡之後,累計繳納養老保險達到15年或以上的,可以在退休之後按月領取養老金,並且終生領取。
養老金也是大多數人在退休之後,唯一的經濟來源,足以體現養老保險的重要性。養老保險在中途斷繳之後,可以在下一次繳納時直接對接,繼續計算繳費年限,不會產生其他太大的影響。
但是社保斷繳,有可能影響到的就是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如果社保中途斷繳的時間過長,很有可能在到達退休年齡之後,還不滿15年的繳費年限,就無法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了。不僅如此,個人養老金是按照每個人的繳費年限來計算的,繳費時間越長,退休之後領取的養老金也就越多。所以,繳費年限的長短,直接影響到個人退休之後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而醫療保險在斷繳之後的影響則更大。根據相關規定,男性在繳費期滿25年,女性滿20年的,才可以在退休之後終身享受醫療保障。如果醫保中途出現斷繳,自斷繳的當月起,職工就無法享受醫療保險待遇,期間產生的任何醫療費用都需要自行承擔。
同時,在補繳醫保期間,無法享受到統籌基金支付待遇,所有的費用由個人自行承擔。根據規定,醫保斷繳的空檔期時間越長,開始享受統籌基金支付待遇的時間也就相應延長,對個人來說是一筆不小的經濟損失。
同時,醫保和養老保險一樣,在中途斷繳之後,也會存在達到退休年齡之後,繳費年限不足的情況,並且醫保要求的年限要長於養老保險,所以醫保出現不夠繳費年限的情況也就更多。那麼,如果到了退休年齡,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繳費年限不夠,該怎麼辦呢?
答案就是繼續繳納。可以在退休之後,個人繼續每年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直到規定的相應繳費期滿,就可以正常享受相應的社保待遇。但是在退休之後,很多人沒有了經濟來源,自己承擔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對個人來說都是不小的經濟壓力。
生育保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險種,雖然針對女性,但是在女性沒有生育保險的情況下,男性配偶的生育保險也可以使用。想要享受生育保險的要求是,繳費期必須滿一年的時間,如果中途斷繳,此前繳納的生育保險不可續交,必須重新繳納一年的生育保險,才可以享受相應的生育保險待遇。
失業險是在職工非自願離職的情況之下,進行失業登記後,可以按月領取的失業金,用來維持在失業期間,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失業保障金最多可以持續領取兩年的時間。但是要達到領取條件,還有一個重要的條件,那就是必須繳費期滿一年。
和生育保險一樣,失業保險必須持續繳納滿才可以享受不相應的待遇,一旦中途出現斷繳,必須再次繳滿一年的時間,之前繳納額失業保險才可以累計計算。
而工傷保險出現斷繳對個人來說,影響可大可小。工傷保險自繳費之日起就開始生效,如果被鑑定為工傷,則可以享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如果中途斷繳同樣無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就需要由用人單位來承擔,這是「可小」。但是如果沒有工傷保險保障,一旦個人與用人單位出現糾紛,用人單位不願意承擔相應的醫療費用,就會帶來個人的經濟影響,這是「可大」。
同時,在很多城市社保斷繳還會對買房、買車、辦理居住證等事情造成影響。所以,在對待社保斷繳的問題上,還是要慎重,不要忽視其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