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給學生上完課之後,家長上來就問了一個問題:「孩子那麼用功的學習,可為什麼還是考不好呢?」這也是很多家長所關心的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我沒有直接回答她,而是給她舉了一個例子。
比如我們平時在燒水的時候,基本上都會這樣做。先找出燒水的水壺,然後用把水壺裡盛滿乾淨的清水,之後再把盛滿水的的水壺放到爐子上,然後打開爐子開始用大火給水壺加熱。這樣連續燒一段時間之後水就開了。
燒水幾乎是我們每天都能見到的事情,對於怎麼快速地去燒水我們也都有各自的經驗。其實學習和燒水的過程基本上差不多,比如當我們開始學某些知識的時候,就如同把水壺放到爐子上加熱。
燒水的時候需要持續地對水壺加熱一段時間,水才能燒開。而學習也需要一個持續的過程,並不是上課的時候聽懂了就算學會了。只有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不斷地複習和鞏固才真正地學會。有人把這個持續燒水的過程,稱作「水壺原理」。
很多孩子之所以「學會了」還考不出好的成績,是因為他們所謂的「學會了」只是停留在聽懂的初級階段。並沒有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深入的了解,更沒有通過練習去進一步鞏固。
有些同學看似很努力地去學習,但每次考試就是考不好。究其原因,並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他在學習的時候做了很多無用功。
就像燒水,水還沒開就不燒了,過一段時間想起來又開始燒,然而還沒等到燒開又放棄了。這樣反反覆覆地去燒,只要沒有把水燒開,所做的努力都是無用功。學習也是這樣,只有對知識進行持續高強度地學習、練習和鞏固才能真正地學會。
之所以給家長舉燒開水這個例子,是因為我發現很多孩子學習雖然很努力,但是在他們學習的時候很容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還沒等把知識真正地學會就不學了。雖然他們學習非常努力,但只要沒有把水燒開,就不能算得上學會。
水壺原理告訴我們學習要趁熱打鐵。比如很多孩子都努力地去寫作業,做練習,有時候為了完成作業,有的孩子甚至會寫到凌晨兩三點。這樣努力的孩子,按說在考試的時候應該能考出一個好成績吧,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你看看他們是怎樣努力的就知道了。很多孩子看起來那麼努力,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沒有規劃。剛學完的時候不趁熱打鐵把作業按時完成,而非要等到最後沒有時間了才去突擊。然而結果就是很多東西都忘了,他們不得不在做作業上花費更多的時間。
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學生,他們平時努力的去寫作業,也努力地去做題,然而在很多時候卻考不出理想的成績。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他們最基本的概念忘了都不知道。基本概念都不懂,怎麼能做對題目呢?
那怎麼利用水壺原理,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呢?
根據水壺原理我們知道,水壺裡的水如同我們所要學習的知識,而爐子裡面的火就是學習的強度,持續地給水壺加熱就是在學習上要有連續性,不能半途而廢。
那麼在學習的時候,就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安排合理的量。在學習的時候要清除雜念讓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在這個過程中不光要學習基本概念,還要對知識鞏固和練習。只有通過不斷地練習,並且練習的程度達到一定的量的時候,才能真正地把這些知識學會。
總之,學習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要想取得好成績,不光要努力,還要掌握「水壺原理」這個學習的方法。
讓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不僅要掌控著自己學習的量,還要讓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並且不斷地通過學和練最終把所學的知識掌握住。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