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或許都有這樣的疑惑:孩子平時也挺用功,也都學會了呀,為什麼考試的成績總是不那麼理想呢?像家長說的這種平時「感覺都學會了」,但總是考不好的學生並不少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最近跟有些學生的家長交流的時候,他們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平時學習也挺用功啊,當時問他們學會了沒有,他們說學會了。可為什麼到了考試的時候,成績總是那麼不理想呢?」
由於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不一樣,對於這個問題真不太好回答!但經過對幾個學生的觀察我發現,他們之所以感覺學會了,卻考不出理想的成績是有其各自的原因的。
同學甲,平時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女孩,但是由於母親對他的管教太嚴了,一度讓她感覺自己根本沒有自由,在學習上出現了一些逆反的心理。但只要她好好學習,在上課的時候還是能夠聽得懂學得會的。
曾經和她有過短暫的交流,她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我上課的時候也能聽懂啊,可為什麼做題的時候總是做不對呢?」對於她的這個問題也不難回答,只要看看她平時是怎麼學習的就知道了。
上課是想聽就聽,不想聽就睡覺;整天就想著怎麼玩,對學習沒有規劃;有時候為了完成作業,甚至能寫到凌晨兩三點。學習需要一個持續的過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學習態度根本就不能取得好成績。
同學乙,是一個乖巧懂事的男生,比較聽父母的話,學習也很用功。但是他的學習成績和平時的努力不成正比,也滿足不了父母對他成績的期望。
通過和他的接觸,我發現這個學生學習也很努力。不管給他講什麼知識,也都能聽得懂、學得會。很多題目之所以做不對,是因為對基本概念的掌握還不牢固。在這種情況下能夠理解,換種情況卻不知道怎麼回事了。對知識不能靈活應用怎麼能夠考出好成績呢?
同學丙,是一個聰明活潑的男孩,說話大大咧咧,做事的時候顯得有些毛糙。不過他的學習態度還比較端正,對於所學的東西也有自己的思考。但正是由於對所學的東西有自己的主見,才有了那種平時學習感覺都學會了,可到了考試的時候卻考不好。
經過和他的接觸,我發現對於所學的東西,他還是能夠積極地學習和思考。但是在做題的時候,發現很多題目他之所以做錯,是因為很多最基本的概念都沒有學會。基本概念都說不上來,怎麼期望考出理想的成績呢?
上面的三位同學很有代表性,每個同學都能代表一類的學生。雖然是不同的類型,但他們自認為能學會,卻考不出理想的成績都有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對學習沒有正確的認知。
首先,他們對學習沒有清楚的認識。
在他們的觀念裡通常都會認為,只要在課堂上聽懂了就是學會了。而實際上聽懂了只能代表你聽懂了,但並不能代表你學會了,更不能代表你掌握了。
從聽懂到學會,再到掌握都需要一個持續的過程。沒有一定量的重複、練習根本就不能把聽懂的東西給掌握住。
其次,對遺忘沒有什麼概念。
遺忘是自然規律,沒有人能記住所有學過的東西。然而在很多孩子的眼裡,他們卻不這樣認為。在他們的觀念裡,只要聽懂了就算是學會了,根本沒有去複習鞏固的意識。
所以在很多時候連最基本的概念忘了都不知道,還一直感嘆為什麼聽懂了題卻做不對呢!
最後,學習的時候&34;
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毛病,在學習的時候總感覺自己學會了,通過大腦思考就能把題目做對。然而很多時候,經過實際動手去做,卻發現事實和想像的並不一樣。有時候甚至大腦中所想的都是錯誤,在這樣的情況去做題,怎麼能做對呢!
總之,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總是有他自己的原因。作為家長這是不應該去批評和埋怨孩子,而應和孩子一起去尋找影響孩子成績的原因。
只有讓孩子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才能在此基礎之上找到孩子成績不好的原因。只有幫孩子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成績才能真正地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