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張秋盈 歐陽婷
都說節約要從娃娃抓起,在幼兒園以及中小學開展「光碟行動」,老師們又有什麼好辦法,讓拒絕浪費、珍惜糧食的精神浸潤孩子們的心靈?
幼兒園:食育課程,可可愛愛
「中班和大班的孩子能儘量『光碟』,小班的孩子還需要老師『耳提面命』。」8月14日,湖南省萬嬰教育集團保健部主任鄒玲輝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在食育課程開展過程中,由於孩子年齡小,老師們便將食材帶入課堂,讓孩子們摸一摸、看一看,討論如何才能「避免胡蘿蔔這些可愛的食物因為被浪費而『傷心』」。
而在小朋友正式就餐前,老師會例行餐前教育,從《憫農》到食材的生長,讓小朋友們加深記憶。用餐完畢,老師會檢查餐盤,「泔水桶只能出現骨頭殘渣」。
此外,幼兒園的營養師會根據每個年齡段小朋友的一天所需安排膳食,將每份食物精確到克。採購部門將所需食材統計好後告知賣場,「只買當天需要的」。如果食材有剩餘,便會成為老師們的工作餐。
周五離園前,每個班級會總結在「光碟行動」中做得好的小朋友,頒發「本周吃得最乾淨小寶貝」獎狀,獎勵小紅花。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中也有「和爸爸媽媽一起『光碟』」的內容,並通過《家園聯繫冊》持續進行。而在班級微信群裡,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光碟」後,要拍照到群裡展示。
老師,我光碟啦!
小學:光碟積分換獎品,農耕實踐知不易
「節約糧食一直是我們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長沙市育英小學副校長朱新霞介紹,除了在升旗儀式、主題班會上融入糧食來之不易等內容,學校還會開展文明餐桌評比,「一個班就是一桌,『光碟』得最徹底的一桌,可以給班級加分,浪費嚴重的予以扣分。結合衛生、紀律、學習習慣等多方面的考察,再選出優秀班級」。
另外,暑假期間,學校各班級還組織了各類社會實踐,用生活這本大書告訴孩子們為什麼要節約糧食。「比如1904班在8月2日開展的農耕體驗活動,對孩子們的觸動就非常大。」朱新霞說。
活動當天,孩子們來到了位於寧鄉市的一家農耕文化園,認識了常見的農耕工具如鬥笠、鐮刀、鋤頭等。在了解要領後,孩子們又下到水田裡練習「插秧」。高溫下,習慣了空調的孩子們全都滿頭大汗。
活動結束後,不少同學寫下了類似「農民伯伯很辛苦」「再也不要做浪費糧食的人」等體會,在辛苦勞動中明白了「一粥一飯來之不易」。
長沙市育英小學的孩子們體驗農耕生活。
而在長沙市一中金山橋學校小學部二年級,則有一個特別有名的「光碟」班。班主任老師羅琳介紹,帶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她靠的是一枚小小的「光」字印章。
去年9月開學,羅琳在班上開展了「光碟行動」——孩子們吃完飯後,如果盤子很乾淨,就可以找老師蓋一個「光」字章,集齊5個就可以在班會時兌換獎品,如筆記本、橡皮擦、鉛筆等,「東西很小,但孩子們會覺得是一種榮譽」。
除了蓋「光」字章,羅琳也會在班會、家長群表揚節約糧食的學生,並讓家長轉達這份肯定,經常被誇的學生積極性自然更高。
望城區長沙市一中金山橋學校孩子們在教室就餐,「光碟」即可拿到「光」字章。
初中:打造自助食堂,學生按「肚」取餐
常德市石門縣皂市鎮中心學校是一所農村中學,每天有561名初中生在學校就餐。老師林毅在接受今日女報/鳳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與大多數學校食堂由「阿姨」打飯不同,皂市鎮初中採取的是學生自助的方式。這樣,學生一方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飯菜的品種和數量,另一方面也能培養量「肚」取餐的習慣。
「四菜一湯,裝在控溫菜箱,學生自己打飯,能吃多少盛多少。」林毅說,為了防止浪費,學校的行政、幹事都會到食堂值班,督促學生吃多少打多少,後勤人員還到餐櫃前監督,避免學生過度挑食。
此外,班主任也會利用班級微信群和家長溝通,了解學生飲食喜好。「兩葷兩素,合理搭配,每天不重樣。讓孩子們在不浪費的前提下,吃得好、吃得開心。」林毅說。
石門縣皂市鎮中心學校的學生自助打飯,吃多少盛多少。
編輯:小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