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寧寧 梁現瑞 李強
「兩山」理念的實踐,已在神州大地上如星火燎原。行走長三角,其他地方是如何複製餘村經驗、踐行「兩山」理念的?在蘇州,當地宣傳部門的幹部推薦我們去一下崑山錦溪鎮祝家甸看看。
祝家甸只是當地人叫的小地名,其行政村叫朱浜村。從蘇州工業園出發,沿常嘉高速向南大概30公裡,整個行程不到40分鐘。
還沒有到村子,就遠遠看到一根土黃色的大煙囪,高傲而突兀。上世紀90年代前,這個村的主要產業就是燒磚。毫不誇張地說,上海很多高樓大廈,都有這個村生產的紅磚。
走進村子,圍繞在大煙囪周圍,是一個接一個的廢棄磚窯,最大的一個長達一兩百米。但走進去,才發現別有洞天——碩大的窯膛內,「藏」有一個古磚窯文化館。磚窯主體的一層空間被規劃為輕餐飲區和小型主題課堂,匯集了眾創空間、書屋、手作工作室、窯燒咖啡屋、義大利餐廳等多個體驗空間;二層則作為磚文化展示區、大型會議區等配套功能區。
正值暑假,很多父母帶著孩子在這裡參觀遊覽,粗略估計,僅在古磚窯文化館就有好幾百人。遊人多,村民也多,朱浜村第一書記葉樺說,現在村裡的常住居民有1000多人,比最低谷時增長近一倍。
曾經煙塵滾滾的祝家甸發生了什麼?推動這種轉變的力量來自哪裡?在祝家甸採訪期間,我們恰逢新疆鄉伴文旅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懿,在祝家甸轉型的過程中,他發揮了重要作用。
「凋敝!」時過5年,劉懿還對第一次來祝家甸的情況記憶猶新,很難想像在上海、蘇州兩個現代化都市的夾縫中,居然還有這樣落後凋敝的村莊,覺得反差太大了!
事實上,在2015年,祝家甸的紅磚產業都已經全部關停。能否把餘村經驗、「兩山」理念推廣到祝家甸?這是劉懿的想法,也是當地黨委政府的願望,雙方一拍即合。
如何讓祝家甸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劉懿回憶,那得益於一場名為「針灸療法」的行動。所謂的「針灸療法」,就是「以點帶面,精準施策」。在前期必要的交通、生態等基礎設施整治完成後,在鄉伴文旅和其他團隊共同協作下,祝家甸磚窯文化館開始設計並最終打造完成,隨後又植入一些經營性的項目。
項目有了,如何讓他們活下去?接下來,在鄉伴文旅等機構的輔導下,當地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創意的營銷活動,比如在當地舉辦高規格鄉村振興論壇,舉辦磚窯服裝秀,舉辦寶馬新車型的發布會等,甚至還引進了米其林餐廳。幾板斧下來,遊客量猛增。不僅城市工商資本、遊客紛至沓來,連居民都紛紛回流。截至目前,祝家甸的民宿就多達30多家,還不包括一般的農家樂、餐廳、文創產品公司。
祝家甸活了!火了!原因何在?
劉懿的總結是,至少有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是要有信念,相信綠水青山能夠變成金山銀山,生態是有價值的;其次,是要有創意,綠水青山不能自動變成金山銀山,從內在講,要注入文化內涵;外在講,要懂包裝和營銷,讓更多人知道;最後,是要有資本,尤其是要引入城市工商資本,同時帶來先進的管理和理念。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