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崑山:注重生態人文發展 舊磚窯廠變身文創體驗園區

2020-12-23 西部網

高聳入雲的紅磚煙囪、古樸中透著設計感的長排磚窯廠房、隔水相望的磚窯文化主題民宿……11月7日,中國網記者跟隨「美麗中國 網絡媒體生態文明行」採訪團來到江蘇省崑山錦溪鎮祝甸村進行採訪。

昔日磚窯廠房變身文創體驗區(中國網 王文曄 攝)

在錦溪一直有這樣一個說法:「三十六座橋,七十二隻窯」。祝甸村,是錦溪下轄的一個自然村,隸屬朱浜行政村,位於錦溪鎮西南。村莊區域面積為0.62平方公裡,下有4個村民小組,268戶,總人口786人。這裡曾是金磚的製作加工地,金磚文化和古窯文化歷史悠久,至今村內仍保留著華東地區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古窯群遺址。

20世紀90年代,為順應社會發展需要,存在環保問題的老磚窯廠被關停。錦溪鎮黨委宣傳委員趙瑜告訴中國網記者,「磚窯廠關停後,我們召開了村民會議。大家也希望生活環境能更好,支持關停工廠,但也覺得這不僅僅是一個致富的工廠,也凝結了很多人的情感和汗水,所以決定將廠房保留下來。」

11月7日,錦溪鎮黨委宣傳委員趙瑜接受記者採訪。(中國網 王文曄 攝)

2012年,錦溪鎮對外招商,廢棄磚窯廠房改造為古磚窯文化館。磚窯主體的一層空間被規劃為輕餐飲區和小型主題課堂,匯集了眾創空間、書屋、手作工作室、窯燒咖啡屋、義大利餐廳等多個體驗空間,二層則作為磚文化展示區、大型會議區等配套功能區。

「平日周一到周五,錦溪鄉創團隊會來這裡做一些團建活動,以及一些小型分享討論會。到了周末,這裡則以親子活動為主,給孩子們做磚窯文化的科普。總體來說,這裡是一個活態的空間。」趙瑜向記者介紹。

近年來,錦溪鎮突出生態人文,依託「水園田居」資源稟賦和「窯」「水」「農耕」特色文化,大力踐行「文化+旅遊」發展模式,發揮祝甸磚窯文化館和古窯遺址公園的載體作用,積極傳承窯文化。

磚窯文化主題民宿與古磚窯文化館隔水相望(中國網 王文曄 攝)

祝甸村磚窯廠區的改造升級,使得周邊村民的生活環境得以大幅改善,同時也為村民們帶來了經濟收入。不少村民服務於區域內配套的主題民宿,負責後勤保潔、廚師到雞魚蔬菜等農產品的供應。此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鄉工作和創業,擔任民宿管家或經營咖啡館等。

「在錦溪計家墩理想村,我們率先實行了垃圾分類試點,目前效果很好。在沒做試點的周邊村莊,村民的環保觀念也在進步。」 趙瑜高興地向記者表示,村莊有了生命力,整體環境的改善也帶動了當地鄉風文明的轉變。「我們一直說錦溪未來可期,做鄉村振興工作的我們也非常有幹勁!」

編輯:謝卓

相關焦點

  • ...中國網絡媒體生態文明行」江蘇崑山:注重生態人文發展 舊磚窯廠...
    中國網11月8日訊(記者王文曄)高聳入雲的紅磚煙囪、古樸中透著設計感的長排磚窯廠房、隔水相望的磚窯文化主題民宿……11月7日,中國網記者跟隨「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文明行」採訪團來到江蘇省崑山錦溪鎮祝甸村進行採訪。
  • 網絡媒體生態文明行」江蘇崑山:注重生態人文發展 舊磚窯...
    中國網11月8日訊(記者王文曄)高聳入雲的紅磚煙囪、古樸中透著設計感的長排磚窯廠房、隔水相望的磚窯文化主題民宿……11月7日,中國網記者跟隨「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文明行」採訪團來到江蘇省崑山錦溪鎮祝甸村進行採訪。
  • 崑山市祝甸村:將廢棄磚窯廠變為創意文化館
    利用磚窯廠改造建成的餐廳一角翟玉標攝走進江蘇省崑山市錦溪鎮祝甸村,一根高聳入雲的紅磚煙囪映入眼帘,旁邊便是一座已經改頭換面的磚窯廠——祝甸磚窯文化館。曾經遍布磚窯廠的這裡,一直流傳著「三十六座橋,七十二座窯」的說法,小橋流水和紅磚窯廠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隨著發展需要,磚窯廠漸漸被淘汰。可祝甸村這些因環保被關停的磚窯廠,卻躲過了被廢棄拆除的命運,變身成一座磚窯文化館,一片休閒創意文化園。「這座磚窯廠是1981年建成,關停後原本打算拆掉的。」
  • [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文明行] 姑蘇古今交融惠普民眾 著力轉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蘇州11月8日訊(記者 賈佳)菊黃蟹肥時,「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文明行」主題活動媒體一行走進江蘇蘇州,深入採訪陽澄湖半島生態保護、錦溪祝甸村生態轉型和崑山智谷小鎮水生態文明建設。
  • 崑山打造祝甸古窯文化園 喚醒磚窯文化記憶
    &nbsp&nbsp&nbsp&nbsp最近,蘇州有5個村莊入圍全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下面我們帶您走進位於崑山錦溪鎮朱浜村的祝家甸,看看那裡有著怎樣的特色?&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崑山錦溪祝家甸,1981年造的一個老的窯洞,在上面是一個磚瓦廠,當然現在這個磚瓦廠也是經過了改造,可以看到在這個廊道裡面,有不少小的窯洞,那這些小的窯洞連接的,也是你意想不到的個性小店。
  • 六大兩岸文創園區助力江蘇經濟轉型升級發展
    (圖片來源:江蘇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1月28日南京消息 近年來,江蘇省南京、蘇州、南通、鹽城和鎮江等市,陸續創立和啟動了六個海峽兩岸文化創意園區,一批臺灣文創領軍企業快速融入,兩岸合作文創園區為蘇臺經貿合作提檔升級創新發展再添新動能。
  • 開化磚窯廠變身創意民宿(組圖)
    原標題:開化磚窯廠變身創意民宿   開化縣在淘汰落後產能的過程中,一大批高汙染、低產能的企業關停整轉,音坑鄉姚家村的磚窯廠就是其中之一。在熄滅了最後一爐火後,廠長姚宏燕把它打造成創意民宿「紅窯裡」,延續他對磚窯的不舍情懷。
  • 華山文創園區
    [導讀]華山文創園區創設於日治時期的1916年,前身為「臺北酒廠」。至今,它已舉辦多次藝文展演活動,園區內的舊建築物翻新、裝置藝術,吸引民眾前來參觀、拍照,也是臺北地區婚紗照的熱門拍攝地點。華山文創園區(圖片來自網絡)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又名華山藝文特區、華山文化園區或華山1914)。
  • 不需洪荒之力,廢棄磚窯也能讓鄉村旅遊麻雀變鳳凰
    通過一個好的文創,廢棄的磚窯可以變身特色鮮明的農莊或配套設施,一個老廠房也可能是一個吊炸天的民宿。這些廢棄的、古老的、舊的東西,因為其歷史感和在地的唯一性,對於鄉村旅遊項目而言,恰恰是可遇不可求的寶貝。
  • 變身網紅打卡地!洛陽這些舊廠房的華麗變身,創意園區令人驚豔
    在洛陽有很多老舊廠區通過創意改造,華麗變身成為文藝街區,成為了城市特別的存在。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看看這些老舊廠區的華麗變身記吧!二、洛陽東方文創園◆◆前身:一拖建機廠舊址廠區◆◆面積:佔地面積52.5畝,內有改造過的20多個舊工業廠房,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特色:
  • 不需洪荒之力 廢棄磚窯也能讓鄉村旅遊麻雀變鳳凰!
    吾谷導讀:通過一個好的文創,廢棄的磚窯可以變身特色鮮明的農莊或配套設施,一個老廠房也可能是一個吊炸天的民宿。這些廢棄的、古老的、舊的東西,因為其歷史感和在地的唯一性,對於鄉村旅遊項目而言,恰恰是可遇不可求的寶貝。如今很多地方在打造鄉村旅遊時,總愛抱怨資源不夠,但看看這些「變廢為寶」的案例,你會真正明白——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安溪中標村的青梅農莊,就是由一個廢棄磚窯改建而成。綠樹掩映中的農莊裡有花卉苗圃、良田、果園、菜園、魚塘,甚至還有民宿。
  • 【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文明行】從「民怨」到「民喜」 蘇州...
    新華網南京11月10日電(虞啟忠)在經歷了鄉鎮企業高速發展、寸土寸金的蘇南,鄉村環境治理有哪些深刻思考?新時代,蘇南鄉村又是如何推進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近日,「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文明行」走進江蘇蘇州崑山市和相城區,實地探訪了兩個樣本,感受他們對生態建設的思考。
  • 適合文旅旅行的36家文創園區
    「運河五號」串聯起原有老街、老巷、老廠,提煉出「創意、記憶、工藝」的內涵,圍繞「運河文化、工業遺存、創意產業」的三大主題,利用原常州恆源暢廠、常州第五毛紡織廠、常州梳篦廠、常州航海儀器廠等工業遺存和文化遺蹟,加以改造和利用,建設一個設施完備、功能完善、服務全面、氛圍獨特的吸引設計類創意人才和企業創業和發展的平臺。這裡也是常州市鐘樓區藝術教育實踐基地。
  • 高雄百年老糖廠變身文創園區 重尋新生命
    如今糖業與工廠功能不再,在即將沒入成為廢墟之際,文創的進駐成了滋養百年糖廠的青春活水。深耕南臺灣的「十鼓」近年來在全球鼓樂界竄起,在努力經營下更把橋頭這座百年糖廠變身為遠近馳名的鼓文化園區。「十鼓橋糖文創園區」成立於2010年10月,位於高雄市橋頭糖廠(北區倉庫群),十鼓文創注入鼓樂藝術之新生命於這百年文化遺產,以「守舊創新」融入理念,將停產閒置的糖倉空間再造,進而保留臺灣糖廠歷史原貌,化古老為神奇地創造出兼具藝術人文內涵的自然環境、擊樂表演融合的場域,園區內不僅適合休閒、旅遊、校外教學,更是一處充滿文化知性的觀光新景點。
  • 二七廠變身科創城
    昨天,由原二七機車廠轉型改造而成的二七廠1897科創城開園,園區以科技和文化產業為服務對象,利用近現代歷史文化資源和工業遺蹟,打造北京西南又一處品牌文創園區。昨天,老北京記憶中熟悉的「二七廠」變身1897科創城,正式開園。中車北京二七廠,前身是始建於1897年的盧保鐵路盧溝橋機廠,3年後遷往長辛店,廠區就從未變過。此後更成為「二七工人運動」的主要策源地、中國工業的搖籃,特別為鐵路工業發展做出過卓越貢獻。新中國第一臺內燃液力傳動車就在這裡誕生,歷經百年發展成世界上唯一同時擁有整車集成和交流傳動核心技術的礦車製造商。
  • 「創意溫度計「成網紅景點 磐安磚窯廠煙囪改造而成
    你可能想不到,這個「溫度計」是由當地一家老磚窯廠的大煙囪改造而成,耗資較省,僅花費30餘萬元。「溫度計」設計獨特寓意美好愛情「創意溫度計」第一次試亮燈是在2月5日晚上。「溫度計」是在當地一家老舊磚窯廠大煙囪的基礎上改造而成的,投資僅花費30餘萬元。未來,在「溫度計」離地13.14米高處還將加裝觀景平臺,登臨可俯瞰附近的美景。這支創意溫度計還寓意著大家對美好愛情的嚮往。
  • 小切口看長三角丨磚窯變身文化館,祝家甸火了 | 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
    在蘇州,當地宣傳部門的幹部推薦我們去一下崑山錦溪鎮祝家甸看看。祝家甸只是當地人叫的小地名,其行政村叫朱浜村。從蘇州工業園出發,沿常嘉高速向南大概30公裡,整個行程不到40分鐘。還沒有到村子,就遠遠看到一根土黃色的大煙囪,高傲而突兀。上世紀90年代前,這個村的主要產業就是燒磚。毫不誇張地說,上海很多高樓大廈,都有這個村生產的紅磚。
  • 從廢墟裡誕生的臺灣文創園區
    比如位於高雄的駁二藝術特區原是港口碼頭的舊倉庫,而地處臺北黃金地段的華山1914文創園區、佔地5.6公頃的臺中文創園區以及歷時百年的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其前身分別是日治時期的臺北酒廠,公賣局第五酒廠以及花蓮酒廠。
  • 送煤廊道「輸送」文創點子:老園區集聚高精尖
    送煤廊道「輸送」文創點子  老園區集聚高精尖 供熱廠變點子中心 紙箱廠成體育樂園  在京開高速與南五環交會處的大興新媒體產業基地內,有著長1.8公裡的櫻花大道,周圍是個性十足的loft空間、時尚的商務辦公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