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廢墟裡誕生的臺灣文創園區

2021-01-19 一道去臺灣



在生活中,我們已經很少能觸碰到尚未被先輩開墾過的地方。

他們在上面種植糧食,飼養牲畜;

他們在上面建造工廠,工作休息。

時代在同一片土地上更迭,歷史以實物的方式存在我們於周圍。而當它們越是歷時悠久,越發與周圍的新生不相容的時候,就需要一份契機將它們拉回現實中來。




在臺灣,大大小小的文創園區星羅棋布分散在島內各地,有很大一批是由原本的老工廠改造翻新。


比如位於高雄的駁二藝術特區原是港口碼頭的舊倉庫,而地處臺北黃金地段的華山1914文創園區、佔地5.6公頃的臺中文創園區以及歷時百年的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其前身分別是日治時期的臺北酒廠,公賣局第五酒廠以及花蓮酒廠。此外,還有由煙廠改造的松山文創園區




1998年的時候,臺灣松山捲菸廠停產。

這是臺灣島內第一座專業捲菸廠,受益於臺灣菸草專賣制度的執行,在建立過程中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被視為現代化工業廠房的先驅。




強調水平視線,形式簡潔典雅,面磚、琉璃及銅釘均為特別定製的建材,做工精細,建築風格處處彰顯「日本初現代主義」。而隨著都市空間規劃、專賣制度改革等原因。這座當時工業廠房的楷模,在它建立59年後停止了運作。



過去的育嬰房。松山制煙廠內有完整的配套設施。

如:員工宿舍、藥局、手術室、福利社、育嬰室等。


停產後這片區域成為臺北市東區最大的綠地,形成半人工、半自然的生態環境。水鳥綠植代替曾經的員工,繼續生活在這裡。





地址: 臺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營業時間:園區內室內區域09:00-18:00;

園區內戶外區域08:00-10:00;園區外24h 


2001年,松山制煙廠這片區域被指定為第99處古蹟,它的辦公廳、制煙工廠、鍋爐房、一至五號倉庫為古蹟本體,蓮花池、運輸軌道及光復後新建倉庫一併納為古蹟保存範圍。直到2011年才又再次對外開放。而這次,它的身份是松山文創園區。



除了用作展出和表演活動外,松山文創園區更與臺灣創意設計中心合作設置「臺灣設計館」,以「創意實驗室」、「創意合作社」、「創意學院」和「創意櫥窗」等創意四大策略,將園區提升為設計及文創產業的基地。




地址: 臺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忠孝東路二段、金山北路)

營業時間:24小時開放,個別展館時間不定


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前身為創建於1914年的日本「芳釀社」酒廠。初期以生產清酒為主,並首創以冷藏式製造法克服氣候因素產制清酒,是當時臺灣最大的製酒工廠之一,僱用員工達400人。





在1997年,話劇社金枝演社進入廢棄的華山園區演出,被指侵佔國產,藝文界人士群起聲援,結集爭取閒置十年的臺北酒廠再利用,成為一個多元發展的藝文展演空間,後來演化成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





地址: 臺灣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營業時間:

營業時間:10:00~17:00 


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佔地5.6公頃,前身為創立於1916年日治時期的民營「大正製酒株式會社」,在1922年日本政府實施酒類專賣制度後被收歸官有,1928年成為當時全臺最大的釀酒工場。





隨著時代變遷,及因應臺中市都市計劃規劃發展之需,臺中酒廠於1998年搬遷到臺中工業區新廠,留下大片工業遺址與歷史建築。現發展成為文化部五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一,於2009年11月以「臺中創意文化園區」之名慶成開園,2011年2月,更名為「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地址: 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1號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 10:00-20:00 周一休館


駁二藝術特區位於高雄鹽埕區的藝術園區,本是2000年高雄市政府組織慶典活動的臨時場所,卻在隨後的藝術家們與地方文化工作者的推動之下,廢棄的港口空間搖身一變成為藝術空間。



「一起坐著,什麼也不做」:提醒每位到訪的朋友,停下急切的步伐,

不用做什麼,只要細細享受生命中美好的片刻。


這個過去儲放魚粉與砂糖,供應港口川流的繁華港口,現在匯集設計與創意能量,豐富每一個自由想像的靈魂。過去港邊載送貨物的西臨港線鐵道,現在成為高雄最熱門的自行車道,貫穿駁二藝術特區,而駁二的倉庫群跳脫使用僵制,以藝文與世界接軌,開啟新世代的對話。


相比推翻一切,重新來過,當我們開始接受過去,才能更好的向前。

當香菸、清酒在更快的流水線上生產,頹廢的老碼頭上再也不會有新鮮的蔗糖。沒落的工廠是過去一批年輕人奮鬥過的地方,他們被現代化淘汰,遺棄在一旁。

幾番春秋直到現在,又一批年輕人找到了這裡,選擇在同樣的地方揮灑汗水,投入自己的夢想。

接下來還會對各個文創園區做介紹,試著期待一下吧。

腳下的土地積蓄著故事,在舊事物中煥發新生,文化帶來傳承的力量,漫漫歷史走過來,每一步都不白費。



最後,想請大家幫一個忙~

這段時間,無論是電臺還是微信文章,在尺度方面灰常不穩定,

鄭腦絲和刀森擔心帶壞小朋友,所以想了解一下大家的年齡。

請真實地投票告訴我們哦!


 



相關焦點

  • 臺灣文創園區的管理模式
    應臺灣廣藝基金會邀請,我到臺灣參加了華山藝術節,藝術節期間,考察了三個臺灣的文創園區。    臺灣的文創園區,有相當的一部分是利用舊的城市建設遺址改造而成的。這也是世界範圍內的一種文化園區建設趨勢。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後工業社會陷井」一度成為各個國家的惡夢,自從找到了用廢工業遺址改造成文化園區的方式後,這樣的文化園區在全世界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臺灣地區文創發展的類型
    經過文化及藝術設計學者引導、政府扶持、民間資本參與的多種形式的推廣,文創的概念已植根於臺灣民眾心中。藝術家、設計師積極投入到文創的創作開發中,廣大民眾積極消費文創產品,於是各種行業融入文創概念,誕生了許多新型的文創業態。
  • 高清:華山1914文創園區——歷史空間裡的文化脈動
    高清:華山1914文創園區——歷史空間裡的文化脈動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2013年11月22日14:35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是臺灣最早啟動的文創場地,坐落於臺北市忠孝東路、八德路交叉口,佔地三萬兩千多平方公尺,這裡原本是個不起眼的空間,但近年來散發著濃濃的人文風情,讓臺北這個擁擠而忙碌的都市
  • 臺灣文創產業全解讀
    經過文化及藝術設計學者引導、政府扶持、民間資本參與的多種形式的推廣,文創的概念已植根於臺灣民眾心中。藝術家、設計師積極投入到文創的創作開發中,廣大民眾積極消費文創產品,於是各種行業融入文創概念,誕生了許多新型的文創業態。文創產品的觸角伸到了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呈現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創模式。
  • 臺灣文創產業全解讀 ​
    經過文化及藝術設計學者引導、政府扶持、民間資本參與的多種形式的推廣,文創的概念已植根於臺灣民眾心中。藝術家、設計師積極投入到文創的創作開發中,廣大民眾積極消費文創產品,於是各種行業融入文創概念,誕生了許多新型的文創業態。文創產品的觸角伸到了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呈現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創模式。
  • 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華山,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ROT案先行,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群聚移動,是臺灣的文創櫉窗『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在臺北所有的文創園區中,它雖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同時也是人氣最旺的一處。
  • 高雄百年老糖廠變身文創園區 重尋新生命
    臺海網2月21日訊 據中評網報導,糖業曾是臺灣日治時代的重要經濟支柱,1901年日本在高雄橋頭興建全臺第一座製糖廠,而該廠每年產出3萬多公噸甘蔗製糖,更打造出輝煌的糖金歲月。如今糖業與工廠功能不再,在即將沒入成為廢墟之際,文創的進駐成了滋養百年糖廠的青春活水。
  • 以創意孵化夢想 盤點臺灣地區別具特色的文創園區
    (贏商網報導)有句電影臺詞說,文創產業「就像漆黑夜裡的螢火蟲」,總是那麼光彩奪目,隨時能夠給人帶來創意的驚喜。而臺灣文創園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臺灣,「文創」是一個既高大上同時又可以非常接地氣的詞語。臺灣的文創產業覆蓋了吃、住、遊、購、娛、休閒體驗等多個門類,已經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體系。   為何在臺灣,創意可以如此勃發?
  • 《松山文創園區》
    《松山文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座落於國父紀念館以北的一整塊區域,這裡原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松山煙廠。松山煙廠佔地廣達18公頃,結束營運之後,廠區交由臺北市政府管理。圖:園區老樹林蔭怡人松山文創園區位處市區,交通便捷。今天我與老婆,帶著兒子小東, 搭乘捷運板南線,前來造訪這一歷史古蹟。我們在國父紀念館站下車,然後沿著光復南路,走往松山文創園區。
  • 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它位於臺北市八德路一段1號,前身是臺北第一酒廠,後身也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是臺灣的文創櫥窗和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
  • 華山文創園區
    [導讀]華山文創園區創設於日治時期的1916年,前身為「臺北酒廠」。至今,它已舉辦多次藝文展演活動,園區內的舊建築物翻新、裝置藝術,吸引民眾前來參觀、拍照,也是臺北地區婚紗照的熱門拍攝地點。華山文創園區(圖片來自網絡)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又名華山藝文特區、華山文化園區或華山1914)。
  • 歡迎臺灣同胞參與大陸文創園區建設營運以及文創文藝展演展示
    在12月25日國臺辦「26條措施」專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我們注意到,「26條措施」中的第19條提出,臺灣文創機構、單位或個人可參與大陸文創園區建設營運、可參加大陸各類文創賽事、文藝展演展示活動,請具體介紹一下相關情況和參與方式。
  • 華山論建---臺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
    說到老工業區升級改造,去年年初去臺灣考察,有幸能在原誠品文創園負責人李智祥先生的陪同下,參觀華山1914和松山文創二園區,並與華山的運營方---臺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策略長李正芳先生座談學習,收穫頗豐。可惜返鄭之後,除了對臺北車站之行復盤總結之外,其他連筆記都沒有做,現在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了。
  • 以創意孵化夢想 盤點臺灣那些別具特色的文創園區
    有句電影臺詞說,文創產業「就像漆黑夜裡的螢火蟲」,總是那麼光彩奪目,隨時能夠給人帶來創意的驚喜。而臺灣文創園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臺灣,「文創」是一個既高大上同時又可以非常接地氣的詞語。臺灣的文創產業覆蓋了吃、住、遊、購、娛、休閒體驗等多個門類,已經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體系。   為何在臺灣,創意可以如此勃發?
  • 走訪文創園區 看文創產業盤活區域經濟「上海方案」
    記者近期走訪多家文創園區發現,各區在文創產業布局之中有不謀而合的前瞻視野:對於電競這樣的新興文創產業,各區都以文創園區作為孵化地,或引進電競戰隊成為賽事舉辦地,或打造聯盟勾連產業上下遊。眼下,戴森中國總部在8號橋的舊址又入駐一家眾創空間,就在同行戲言其中會否誕生第二個戴森時,啟客作為園區運營方,卻低調支持一家入駐創業企業——連聯設計集團。走進這家企業辦公區,仿佛一家手作工坊。不過,它銷售的不是最終打造的手機殼、瓶瓶罐罐等文創產品,而是通過打樣來向設計師推薦各種新興原材料。
  • 深讀臺灣文創園區 野趣華山 VS 秀氣松煙 創意變身
    華山,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ROT案先行,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群聚移動,是臺灣的文創櫉窗;松煙,是臺灣文創業第一個BOT案,在國際建築大師伊東豐雄加持下,14層樓高的主建築,牆面採弧線,建物內縮設計,與古蹟連成一體,成為臺北市最美的綠寶石。華山,醒得很早。四、五點天才蒙蒙亮,就見很多大媽阿姊繞著園區慢跑或在大樹下做甩手操。
  • 大次元家陸欣宇:臺灣文創園區,對中國建設特色小鎮有借鑑意義
    臺灣擁有許多廢棄的工業園區,很多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帶著日本殖民時代的標籤。對於這些遺留的廢舊工廠,政府並不是一味地拆遷,變更為住宅或者商業用地,而是尋求二次價值轉換。以「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為代表,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人氣最旺。
  • 激發全社會創意活力 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印象
    陪同參觀的研究臺灣文創產業發展的專家——中華經貿文化創新發展協會理事長謝東凱博士介紹說,2002年,臺灣首次將「文化創意產業」提升到重點產業政策層次。2003到2013年10年間,每年投入在文創園區的預算佔整體文化預算的 40%以上,充分體現了對文創產業的重視,明確了文創園區對推動文化創意的指針作用。
  • 臺灣文創覽勝NO.1——工遺煙雲,松山文創
    中 篇 提 示全文字數:   3964閱讀時間:12分鐘工業遺產的文創產區式保護利用初探——以臺灣松山文創園區為例「繁榮是創造出來的,非土地、資源等天然稟賦的。」松山文創園區,前身為興建於 1937 年的「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廠」,佔地 6.6 公頃,是臺灣現代化工業廠房的先驅。其建築設施完善,風格簡潔典雅,為當時工業廠房之楷模。2001 年,臺北市政府將其確定為第 99 處市定古蹟,松煙成為臺北設計及文創產業的旗艦基地。
  • 鐵嶺市文化考察團考察華山文創產業園區
    中國臺灣網4月28日臺北訊 4月22日,由鐵嶺市臺辦主任王建軍為團長的鐵嶺市文化考察團組來到臺北華山文創產業園區進行實地考察。近年來,鐵嶺對文創產業極為重視,這次參訪華山文創園區是為了學習文創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填補鐵嶺文創產業的不足,豐富鐵嶺文創產業經驗,提升鐵嶺文創產業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