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已經很少能觸碰到尚未被先輩開墾過的地方。
他們在上面種植糧食,飼養牲畜;
他們在上面建造工廠,工作休息。
時代在同一片土地上更迭,歷史以實物的方式存在我們於周圍。而當它們越是歷時悠久,越發與周圍的新生不相容的時候,就需要一份契機將它們拉回現實中來。
在臺灣,大大小小的文創園區星羅棋布分散在島內各地,有很大一批是由原本的老工廠改造翻新。
比如位於高雄的駁二藝術特區原是港口碼頭的舊倉庫,而地處臺北黃金地段的華山1914文創園區、佔地5.6公頃的臺中文創園區以及歷時百年的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其前身分別是日治時期的臺北酒廠,公賣局第五酒廠以及花蓮酒廠。此外,還有由煙廠改造的松山文創園區。
1998年的時候,臺灣松山捲菸廠停產。
這是臺灣島內第一座專業捲菸廠,受益於臺灣菸草專賣制度的執行,在建立過程中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被視為現代化工業廠房的先驅。
強調水平視線,形式簡潔典雅,面磚、琉璃及銅釘均為特別定製的建材,做工精細,建築風格處處彰顯「日本初現代主義」。而隨著都市空間規劃、專賣制度改革等原因。這座當時工業廠房的楷模,在它建立59年後停止了運作。
過去的育嬰房。松山制煙廠內有完整的配套設施。
如:員工宿舍、藥局、手術室、福利社、育嬰室等。
停產後這片區域成為臺北市東區最大的綠地,形成半人工、半自然的生態環境。水鳥綠植代替曾經的員工,繼續生活在這裡。
地址: 臺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營業時間:園區內室內區域09:00-18:00;
園區內戶外區域08:00-10:00;園區外24h
2001年,松山制煙廠這片區域被指定為第99處古蹟,它的辦公廳、制煙工廠、鍋爐房、一至五號倉庫為古蹟本體,蓮花池、運輸軌道及光復後新建倉庫一併納為古蹟保存範圍。直到2011年才又再次對外開放。而這次,它的身份是松山文創園區。
除了用作展出和表演活動外,松山文創園區更與臺灣創意設計中心合作設置「臺灣設計館」,以「創意實驗室」、「創意合作社」、「創意學院」和「創意櫥窗」等創意四大策略,將園區提升為設計及文創產業的基地。
地址: 臺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忠孝東路二段、金山北路)
營業時間:24小時開放,個別展館時間不定
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前身為創建於1914年的日本「芳釀社」酒廠。初期以生產清酒為主,並首創以冷藏式製造法克服氣候因素產制清酒,是當時臺灣最大的製酒工廠之一,僱用員工達400人。
在1997年,話劇社金枝演社進入廢棄的華山園區演出,被指侵佔國產,藝文界人士群起聲援,結集爭取閒置十年的臺北酒廠再利用,成為一個多元發展的藝文展演空間,後來演化成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
地址: 臺灣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營業時間:
營業時間:10:00~17:00
隨著時代變遷,及因應臺中市都市計劃規劃發展之需,臺中酒廠於1998年搬遷到臺中工業區新廠,留下大片工業遺址與歷史建築。現發展成為文化部五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一,於2009年11月以「臺中創意文化園區」之名慶成開園,2011年2月,更名為「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地址: 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1號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 10:00-20:00 周一休館
駁二藝術特區位於高雄鹽埕區的藝術園區,本是2000年高雄市政府組織慶典活動的臨時場所,卻在隨後的藝術家們與地方文化工作者的推動之下,廢棄的港口空間搖身一變成為藝術空間。
「一起坐著,什麼也不做」:提醒每位到訪的朋友,停下急切的步伐,
不用做什麼,只要細細享受生命中美好的片刻。
這個過去儲放魚粉與砂糖,供應港口川流的繁華港口,現在匯集設計與創意能量,豐富每一個自由想像的靈魂。過去港邊載送貨物的西臨港線鐵道,現在成為高雄最熱門的自行車道,貫穿駁二藝術特區,而駁二的倉庫群跳脫使用僵制,以藝文與世界接軌,開啟新世代的對話。
相比推翻一切,重新來過,當我們開始接受過去,才能更好的向前。
當香菸、清酒在更快的流水線上生產,頹廢的老碼頭上再也不會有新鮮的蔗糖。沒落的工廠是過去一批年輕人奮鬥過的地方,他們被現代化淘汰,遺棄在一旁。
幾番春秋直到現在,又一批年輕人找到了這裡,選擇在同樣的地方揮灑汗水,投入自己的夢想。
接下來還會對各個文創園區做介紹,試著期待一下吧。
腳下的土地積蓄著故事,在舊事物中煥發新生,文化帶來傳承的力量,漫漫歷史走過來,每一步都不白費。
最後,想請大家幫一個忙~
這段時間,無論是電臺還是微信文章,在尺度方面灰常不穩定,
鄭腦絲和刀森擔心帶壞小朋友,所以想了解一下大家的年齡。
請真實地投票告訴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