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規定社會團體如何成立登記?

2020-12-24 中國網

1、申請成立社會團體應當具備的條件

中國公民、法人均可以申請成立社會團體,發起人數量不限,但國家機關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不宜作為發起人,也不能成為會員,具體條件包括:

(1)以促進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繁榮為宗旨,符合文化藝術發展規律,符合社會團體布局結構要求;

(2)由文化企業、事業單位、團體法人或在文藝界有較高知名度的個人自願發起,有50個以上的個人會員或者30個以上的單位會員,個人會員、單位會員混合組成的,會員總數不得少於50個;

(3)屬於文化部主管的業務範圍,有規範的名稱、組織機構、固定的住所和相應的專職工作人員,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

(4)有合法的、代表本社會團體成員意志的章程,章程的內容應當符合《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十五條的規定;

(5)有合法的資產和經費來源,註冊資金不少於10萬元人民幣;

 

2、社會團體名稱的要求

(1)社會團體的名稱應當與其業務範圍、成員分布、活動地域相一致,準確反映其特徵;

(2)全國性社會團體名稱可以冠以「中國」、「全國」、「中華」等字樣,跨行政區域社會團體和地方性社會團體的名稱不得使用上述字樣;

(3)社會團體一般不以人名命名。

 

3、申請成立社會團體的程序

申請成立社會團體,須經過申請籌備成立和申請成立登記兩個階段,均先報文化部審查同意,再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申請。具體程序包括:

(1)發起人向文化部社會團體管理辦公室提交籌備成立申請文件(包括:成立申請書;章程草案;辦公場所使用證明;發起人和擬任負責人的基本情況、身份證明;會員名冊;資金來源等); 

(2)文化部根據有關規定對籌備成立申請文件進行審核,審查同意後向發起人出具批覆文件 ;

(3)發起人持文化部批准文件及相關材料向登記管理機關進行籌備申請;

(4)獲得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籌備成立的社會團體,要按《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十四條的規定完成籌備事宜,召開成立大會;

(5)登陸中國社會組織網(www.chinanpo.gov.cn)網上填報;

(6)網上填報通過後,向文化部上報成立籌備系列材料(大會報告、章程、負責人名單、理事及常務理事名單等);

(7)文化部審查同意後,發起人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成立登記申請材料;

(8)登記管理機關審查後,準予登記的,發給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

(9)社會團體成立後,應在民政部民間組織服務中心申請刻制印章;在全國組織機構代碼中心辦理組織機構代碼證書,在稅務部門辦理稅務登記,在銀行開立銀行帳戶,並報登記管理機關備案。

(10)新成立社會團體應當在登記後30日內到文化部社會團體管理辦公室備案。

4、申請成立全國性社會團體需要提交的材料

籌備階段,申請人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1)《關於籌備成立          的申請》及其電子版(寫明成立該社會團體的必要性,包括擬成立社會團體業務的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成立該社會團體的作用,社會團體名稱專業性較強的,須對名稱做出說明;寫明擬成立的社會團體基本情況,包括宗旨、主要的業務範圍、活動資金及其來源、發起人情況介紹、擬發展會員及分布情況等。申請書由發起人籤名或者蓋章);

(2)章程草案及其電子版(依照章程示範文本擬定);

(3)住所使用權證明(住所為租賃的,須提供租賃合同複印件以及房產證複印件;住所為其他組織或個人無償提供的,須由房產所有者出具證明,並提供房屋產權證複印件);

相關焦點

  •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20160206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社會團體,是指中國公民自願組成,為實現會員共同意願,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國家機關以外的組織可以作為單位會員加入社會團體。  第三條 成立社會團體,應當經其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並依照本條例的規定進行登記。  社會團體應當具備法人條件。
  • 文化部:整治領導幹部在社會團體兼職多,明確兼職不得領薪酬
    三、加強依法依規管理,促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       1.著力解決社會組織設置過多、重複交叉、魚龍混雜問題。       一是嚴格控制文化部業務主管社會組織的數量,規範社會組織掛靠成立的審批程序。原則上暫停新的社會組織掛靠。確需新設的,堅持因需而設,從嚴審批。
  •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將發生七大變化
    發起人: 需有代表性、負更多責任 《徵求意見稿》規定全國性社會團體需有10個以上發起人,地方性社會團體和跨行政區域社會團體需有5個以上的發起人。發起人應當在擬成立社會團體的活動地域、業務領域內具有社會認知的代表性,並應當成為該社會團體的會員。
  • 申請成立全國性教育類社會團體
    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關於規範退(離)休領導幹部在社會團體兼職問題的通知》(中組發〔2014〕11號),除工作特殊需要外,退(離)休領導幹部不得牽頭成立新的社會團體。《教育部主管全國學術類社團登記審查辦法(試行)》(教辦廳函〔2015〕47號)之規定。
  • 文化部:整治領導幹部在社會團體兼職多和領取薪酬現象
    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 文化部網站8日公布中共文化部黨組關於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就整治領導幹部在社會團體兼職多和領取薪酬現象,提出四條具體舉措。 一是完成部系統退(離)休領導幹部在文化部業務主管社會團體兼職情況摸底調查和規範工作。清理前,文化部退(離)休中管幹部中有10人在社會團體兼職24個,單人兼職最多的為5個;清理後,3名符合兼職條件的中管幹部各兼1個社團職務,其他人不再兼任。
  • 社會團體換屆、變更登記及註銷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3.提前或延期換屆  申 請 者:全國性教育類社會團體  審批機構:教育部、民政部(不跨年度可不報民政部)  提交材料時限:根據社團實際情況和《章程》規定,在屆滿前6個月之前  需提交的材料:  1.
  • 關於成立銅川市王益區社會工作者協會社會團體的公告
    關於成立銅川市王益區社會工作者協會社會團體的公告 時間:2020-11-27
  • 社會團體章程示範文本
    (包括英文譯名、縮寫)   (社團的名稱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得違背社會道德風尚。全國性的社會團體冠以「中國」、「全國」、「中華」等字樣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過批准;地方性的社會團體應冠以本行政區域名稱,不得冠以「中國」、「全國」、「中華」等字樣。
  • 江西省撤銷省地震學會等22個社會團體法人登記
    人民網南昌12月12日電(記者 鄧建勝)連續兩年或兩年以上未按規定參加年度檢查,江西省民政廳12月11日撤銷了江西海大專修學院等31個民辦非企業單位、22個社會團體的法人登記。這是江西省依法首次大規模清理那些不依法行事且徒有虛名的機構、社團組織。
  • 有些影響惡劣 民政部官員談取消63個社會團體一事
    1998年10月25日頒布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39條規定:「本條例施行前已經成立的社會團體,應當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1年內依照本條例有關規定申請重新登記」,我部從條例頒布後即開始對全國性社會團體進行重新登記工作,多數社團在1999年10月25日前向民政部提交了重新登記申請,該項工作於2000年4月基本結束。但還有少數社團沒有按條例規定進行重新登記。
  • 《軍隊社會團體管理工作規定》宣講提綱
    >經中央軍委批准,軍委辦公廳日前印發新修訂的《軍隊社會團體管理工作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20年3月24日起施行。《規定》是新時代加強軍隊社團管理的基本依據。認真學習貫徹《規定》,對於持續深入推動軍隊社團清理整治,促進管理工作規範有序運行,確保部隊高度集中統一和純潔鞏固具有重要意義。一、修訂《規定》的必要性2015年8月,原總政治部印發《軍隊社會團體管理工作規定》,對軍隊人員和單位參加社團的條件、數量、程序、審批權限等進行規範。
  • 關於取消社會團體會費標準備案規範會費管理的通知
    ,激發社會團體活力,現就社會團體會費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自《通知》發布之日起,社會團體通過的會費標準,不再報送業務主管單位、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和財政部門備案。  二、經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批准成立的社會團體,可以向個人會員和單位會員收取會費。  三、社會團體可以依據章程規定的業務範圍、工作成本等因素,合理制定會費標準。  會費標準的額度應當明確,不得具有浮動性。
  • 文化部離退休幹部不再兼職社團
    原標題:文化部離退休幹部不再兼職社團   新京報訊 (首席記者王姝)去年第三輪中央巡視,文化部被指出存在領導幹部違規兼職取酬、謀取利益等問題。昨日,中紀委官網曬出的文化部巡視整改報告顯示,文化部清理出35名在社團兼職的離退休幹部,其中中管幹部7名、司局級幹部28名。
  • 公司、企業、自然人、個體工商戶、人民團體、社會團體…這些概念你能分清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條第41項規定,起字號的工商戶,在民事訴訟中,應以營業執照登記的戶主(業主)為訴訟當事人,在訴訟文書註明系某字號的戶主。二、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法人是組織,包括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和特別法人三種。
  • ...關於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所得稅有關預算管理問題的通知
    各區縣財政局、地方稅務局、國庫各區縣支庫:  現將財政部《關於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所得稅有關預算管理問題的通知》(財預字〔1999〕393號)轉發給你們,並結合我市具體情況補充如下,請一併遵照執行。  凡在我市登記管理機關負責登記的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暫不按隸屬關係劃分,全部作為市級收入,繳入市級金庫。
  • 在職公務員不得在社會團體中兼職
    中辦、國辦近日下發《關於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提出培育支持社會組織發展、加強社會組織管理的一系列意見。明確在職公務員不得兼任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負責人,已兼職的在本意見下發後半年內應辭去公職或辭去社會組織職務。
  • 中央軍委辦公廳印發新修訂的《軍隊社會團體管理工作規定》
    新華社北京3月29日電 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央軍委辦公廳近日印發新修訂的《軍隊社會團體管理工作規定》,2020年3月24日起施行。新修訂的《規定》著眼適應時代發展、服務部隊建設、強化制度約束,按照堅持從嚴管控、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分類規範、堅持壓實責任的原則,對軍隊社團管理工作進行了系統規範完善,更具科學性、針對性、操作性。
  • 河南省文化廳出新規 規範文化類社會組織管理
    申請成立社會團體應有50個以上的個人會員或者30個以上的單位會員。個人會員、單位會員混合組成的,會員總數不得少於50個(人 )。  (二)省轄市、省直管縣(市)發起人、發起單位申請登記成立社會組織,應向當地文化主管部門、民政主管部門申請登記成立。
  • 社會團體章程示範文本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縮寫)   (社團的名稱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得違背社會道德風尚。全國性的社會團體冠以「中國」、「全國」、「中華」等字樣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過批准;地方性的社會團體應冠以本行政區域名稱,不得冠以「中國」、「全國」、「中華」等字樣。
  • 社會團體2020年度網上年檢填報指南
    (二)如法定代表人、單位名稱、業務範圍、住所、業務主管單位(行業管理部門)以及註冊資金等登記事項已發生變化,應根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及時辦理變更手續。(三)證書已過有效期,社會團體的證書有效期以社會團體章程規定的會員(代表)大會屆期為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