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俗話說『信不著廣告,看不了療效』,大家在選擇護膚品之前會認真閱讀成分表嗎?護膚品到底該怎麼選擇呢?哪些護膚品是安全可靠的呢?為了不被忽悠或跟風聽別人推薦買一堆三無產品,你就得先學會看護膚表裡的成份!
不用導購介紹,自己就能分辨成分標識秘密的6個step:
1、排位越靠前含量越高
成份表中,一般都是按加入量由多到少排列的,排位越靠前,表明該成分在護膚品中含量越高。
2、排名順序與重要性無關
比如水和甘油往往排在前面,但是它們主要起到溶劑的作用,很多有效成分在成分表排序中在水的後面,但是卻發揮主要作用。
3、香精是個混合體
香精中的香料、輔助成分、載體可以作為一個成分,用「香精」表示。
4、不管什麼「水」它都是水
很多護膚品為了讓自己產品看起來高大上一點都會說自己添加了什麼深海水,礦物水,其實本質都是水。
5、酒精並沒有辣麼可怕
很多人對成份中的「乙醇」很抵抗,其實酒精也不是那麼十惡不赦。酒精是很好的溶劑。一些不溶於水的成分藉助酒精才能充分溶解,只要溶度適合就不會造成皮膚傷害。還可以收斂炎症,提升保養品的滲透效果。
6、不要太盲目相信透明質酸
對於皮膚乾燥的妹紙來說,看到透明質酸的成分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樣,其實透明質酸的作用很有局限性。它其實只能在皮膚的表層發生一點作用,並不能真正的解決深層皮膚的問題。
這些成分究竟有什麼作用?
常見的護理成分:幫助皮膚更滋潤、更緊緻、更少皺紋
維生素C及衍生物:抗氧化、增強肌膚彈性、減淡皺紋等「全方位效能」
水楊酸:主要用於去角質
神經醯胺:保溼、鎖水、抗老化
硫磺:幫助改善青春痘等特定皮膚問題
乙醇:俗稱酒精,收斂皮膚、防禦微生物
超氧化物歧化酶:俗稱SOD,是一種能夠清除人體多餘自由基的抗氧化酶,能夠有效緩解因外界環境不利因素(日曬、輻射、廢氣等)帶來的肌膚問題。
護膚品裡也有防腐劑?
護膚品中的水分和營養物質,比較容易滋生微生物,同時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也可能汙染護膚品。防腐劑的作用主要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延長產品的保質期,看來,化妝品中含有防腐劑還是很有必要!
苯氧乙醇、山梨酸鉀、羥苯甲酯、多元醇類等都是常見的防腐劑,通常會單獨出現或是搭配添加形成防腐系統。這些防腐劑添加的濃度有硬性要求,一般不能超過1%。
聞起來會讓人感受到甜蜜和溫馨?聯想到草原或者大海?那是因為加入了(日用)香精。
但是「不含香料」的護膚品很多也帶有一定香味,這些香味往往是其所含的植物成分或者是加入的精油成分所散發的味道。不過,這樣並非意味著這類產品一定會更加安全,因為對敏感肌膚來說,某些植物萃取成分或精油成分同樣可能會引起敏感。
名字高冷,但是用途非常廣泛的表面活性劑
表面活性劑看起來生冷專業,實際上用途非常廣泛,護膚品中加入表面活性劑,主要起到清潔的作用。常見的有椰油醯胺丙基甜菜鹼、月桂醇硫酸酯鈉(這個應該隨處可見)和由天然油脂(脂肪酸)和氫氧化鈉皂化而成的脂肪酸鹽等。
所以,清楚化妝品的成分才能知道自己使用的產品是否對自己皮膚的健康有益處,效果會不會好,當然,眾多含有維生素B3的食物建議大家可以多吃,多補充這樣的食物,護膚效果也是非常顯著的。
生活中常見的富含維生素B3的食物
1、螺旋藻、藍綠色的藻類:每100g螺旋藻中就含有1.196mg維生素B3,將它添加到果汁或者醬料中可以為我們時刻提供營養。
2、牛油果:富含許多包括維生素B3在內的營養物質,適量食用對我們的身體有益。
3、杏仁:所有食物中維生素B3和礦物質含量最多的一種食材。每100g堅果中就有3.618mg的維生素B3,平時吃水果或酸奶時撒一小把堅果碎在上面就可以補充日常維生素的需求。
學會看成分才不會掉進坑裡,至於其他各種「高階」功效,還是保持一顆淡定的心,保證吃好睡好心情好更重要~畢竟,什麼抗氧化美白緊緻抗老之類的,就算抹到臉上真有效果,你辛辛苦苦塗一個月也很可能抵不過你前天晚上熬的那個通宵或者昨天才抽掉的那根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