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彭大龍
她是個事業狂,一路披荊斬棘,帶領員工謀發展;她是個「熱心腸」,換來了客戶的支持與信任。
馬淑嫻從事私人定製服裝20年,憑藉著敢想敢拼,在私人定製行業打開了市場。
【鎖定高端】
將服裝店開在高檔小區旁
創業前,馬淑嫻在南陽的一家國企做宣傳工作,正是在這裡的鍛鍊,為日後的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5年,她憑藉工作中的資源積累以及親友們的幫助,在南陽開了第一家男裝精品店。由於剛開始就鎖定高端,經過幾年的摸索,她賺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
那時候她剛生完孩子,在平衡了家庭與事業之後,迎來了她的職場黃金期。
2005年,馬淑嫻做了一個大膽的舉動,她要將公司搬到省會鄭州,這也引來了朋友們的勸阻。
「有朋友來鄭州做服裝生意賠了錢,有人說鄭州可不是好混的,要想好了再來,可是你不試一下怎麼會知道?」馬淑嫻說。
與他人不同,馬淑嫻來到鄭州後,沒有在選擇項目的興奮期就大量投入,而是先將家安好,安排好孩子上學,才去思考事業方向。
經過考察,她將目光鎖定高端消費,並實行會員制。
馬淑嫻將服裝店選在高檔小區的臨街商鋪,服務了一批購買力強、追求生活品質的精英。
「高檔小區裡有不少企業家,他們生活品質提高了之後,就需要穿與身份相匹配的服裝,過年的時候我們會到客戶家裡為他們整理衣櫥,從而了解他們缺少什麼。」她說。
這種親情式的引導消費,為馬淑嫻賺得了第二桶金,她所創立的鄭州金創景商貿有限公司也逐步走上正軌。
【私人定製】
根據需求和職場變化
為客戶量身定製服裝
馬淑嫻將私人服裝定製作為發展重點,同時也做成衣銷售,她對私人服裝定製有自己的理解。
她說,定製服裝,要從一個人的長相、氣質、色彩基因、文化程度、性格特徵等因素來判斷,這個過程就像電腦掃描。
經過評估後,再根據客戶需求以及事業有沒有變化,接觸的人群有沒有變化,經常出入哪些場合等量身打造。
馬淑嫻在服務目標客戶時發現,不少企業家的需求點不僅是服裝,還有珠寶、汽車等奢侈品。為此,她創立了一個商家聯盟,提供給客戶最優惠的價格,並幫助有前景的企業上市。
而那些願意上市或上市成功的企業家就成了她的私人定製服裝客戶!
企業老闆體驗了私人定製,就會帶動企業的高層及員工購買,一個企業家通過他的個人魅力會影響更多企業家。
「企業掛牌上市,員工在穿著上就要有所講究,我們專門為這些特定人群實行高端定製。」她說。
馬淑嫻還為會員客戶建立了三維圖片資料庫,每個客戶都有自己的檔案,根據需求和職場變化,為客戶量身定製服裝。
【行業感觸】
服裝行業就是「老農民靠天吃飯」
任何創業公司發展絕非一帆風順,幾年前,馬淑嫻也遇到了產品定位問題。
曾經她的服裝店多銷售杭州版的服裝,由於服裝版型與本地人體格不匹配,讓她賠了不少錢。馬淑嫻說,那是她最艱難的時刻,全靠員工合力打拼。
經過重新定位,服裝店開始經營簡單有型的歐洲版服裝,客戶滿意度逐步回升。
馬淑嫻坦言,服裝行業就是「老農民靠天吃飯」。
「如果哪一年是個暖冬,你卻進了一堆棉服、皮草,銷售就會受影響。有時候春裝要上市了,但天突然轉冷,還要把冬裝再倒騰出來。」她說,這就跟農民種地一樣需靠天吃飯。
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馬淑嫻認為對客戶而言,懂得他們的需求是最重要的。
【另類懲罰】
曾跟團隊一起徒步走到開封
幾年前,公司員工沒有完成任務,有人提出懲罰措施:從鄭州徒步走到開封。正是那次行走,讓她與團隊緊緊地擰在了一起。
那次「鄭開馬拉松」之行,讓馬淑嫻記憶猶新,當時她是跟大家一起走的,剛開始時一路高歌猛進,到了中途,就有人打退堂鼓了,路上不斷有客車招呼上車,還有家人的不斷勸說。
「媽媽別走了,人家都是年輕人,我們去接你吧?」兒子一再打電話勸說,但她仍舊堅持跟團隊一起前行。終於,13個小時的堅持之後,馬淑嫻跟團隊一起徒步走到了開封。
【女人優勢】
遇到難題時,要善打親情牌
馬淑嫻說,在職場中女人與男人不同,男人可以將後方交給女人,女人去打仗的時候,將後方交給誰?
與此同時,女人還要安排孩子的教育問題、老人的生活問題,另外,女人的生理也有特殊性,所以說,創業挑戰的是心理、生理和智慧。
但她認為,女性企業家也有優勢,比如在遇到事業難題時,女人要打好親情牌,再強的女人也有弱的一面,而男人有時礙於情面,弱下來會很為難。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從來不跟孩子說大人的事你別管,而是讓他從小就了解商業問題,還會與他交流一些看法,培養他這方面的能力。」馬淑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