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謝您了,我又找回了自信。」前些天,20歲的小李在浙江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診室中,握著廖崢孌副主任醫師的手感激不已。剃了鬍子,把自己打理乾淨的小李看上去陽光開朗。經過這幾個月的治療,他已經完全走出了之前抑鬱的情緒,即將以全新的狀態,信心滿滿地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考上211大學卻掛科6門險被退學小李從小學習成績優異,性格開朗大方,陽光帥氣的他經常被家長拿來作為同齡人中學習的榜樣。在高三,小李不出所料地被保送到一所211大學。然而,在進入大學後,面對全新的學習、生活模式,他卻顯得有些無所適從。「跟以前高中時候完全不一樣,老師不會圍著大家打轉,很多時候都要靠自己自學。」
想努力繼續保持自己的優秀時,小李卻發現身邊的同學都是比自己更牛的「學霸」。和室友去自習室複習,同樣的複習時長、同樣的複習資料,室友考了全系前3,而自己卻只能堪堪擠進前10,這讓從小就習慣了做第一的小李有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在大一的第一個學期,小李每天起早貪黑,早上6點起來背英語,晚上在圖書館複習到關門才回寢室。然而,每天埋頭苦讀的他,成績卻一直不溫不火,再也沒有以前的光環。
這麼一個多學期下來,小李突然發現,身邊的同學要麼成績優異,要麼在學生會做得風生水起,有些趁著假期做兼職的同學甚至已經賺回了學費。「那時候,感覺自己一事無成。」他回憶,當時自己完全接受不了這個現實,甚至產生了逃避的心理——「不是我做不到,是我不想做。」於是,小李開始沉迷於網路遊戲,日夜在網吧玩遊戲,把學業拋到腦後。
很快,小李的成績開始下降,在老師溝通無果的情況下,他甚至在大一期末出現了這輩子從未出現的掛科現象,而且一掛就是6門。為此,學校對他提出了退學的警告。
「這好不容易保送進的大學,怎麼就要退學了呀!」小李的父母聽聞後心急如焚,趁著暑假,帶著孩子來到了浙江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廖崢孌副主任醫師的診室。
很多準大學生都存在適應問題自我要求高、自尊心強「這是典型的高中升大學後,適應不良的問題。」廖崢孌在了解情況後說,像小李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在今年的暑假期間,她大約每周都會遇到5-6例。究其原因,這和大學校園環境的改變、新生們角色的改變有關。
廖崢孌門診(非疫情期間拍攝)
進入大學,新的校園環境、新的集體生活環境,以及新同學會讓新生產生一種不安全感,加之新生們大多面臨著從高中「保姆型」學習方式向大學「基本自主型」學習的轉變。
另外,很多學生會存在像小李一樣的情況:在高中階段都是出類拔萃的「優等生」,但經過高考的選拔性考試,能進入同一所大學的都是和自己一樣優秀的同學,在高中的優勢可能不再明顯,很容易產生失落和挫敗的情緒。
許多心理素質好的學生經過調整後,會很快融入到新環境,但有少數學生卻表現出鬱悶、焦慮、茫然、不安、苦悶等情緒,這種狀況如何不能及時得疏解,將會形成一種不良的心理狀態,影響學習和生活。
因此,儘快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社交環境,同時學會學習、主動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
建議準大學生們:提前做好心理建設、合理制訂目標醫生表示,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充足的準備,有點不適應也是正常的,不要緊張,不要擔心,給自己一點時間慢慢適應;家長也要給孩子一點時間,不要催,不要慌;如果真的適應不了,可以來看心理醫生,醫生會幫助你更好地解決問題,更好地適應新的環境。
1. 提前做好心理建設:降低對自己的期望值,在家長和老師的幫助下建立客觀的自我評估,加強自我認識和了解,才能在學習和與同學的相處中,找準自己的定位,不至於因陌生的環境或一下緊張的環境,而變得緊張、擔心、焦慮。
2. 建立小目標和總目標:建立目標是在足夠了解自己的基礎上建立的,建立小目標、短期目標,難度要從低到高,逐個突破,突破的過程就是升級打怪的過程,是逐漸建立自信的過程。而小目標的完成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整個大學的總目標。有目標的情況下,不至於遇到一點困難或挫折就驚慌失措。
3.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一是制訂「一日作息時間表」, 能夠把一天的學習、生活作息時間合理安排,比如從早到晚,從起床到睡覺,將學習時間、休息時間、體育鍛鍊等安排得井井有條;二是制訂「一周學習計劃表」,結合實際,客觀分析和把握自己各門功課的優勢與劣勢,合理安排時間,查漏補缺課內知識。這兩張表的制訂,可促使學生克服忙亂現象,做到忙而不亂、緊而有序,保證自己有條不紊地學習、活動、休息,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來源:青年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