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跨國養娃經歷或海外家庭的家長們,幾乎各個都有「雞娃中文」的痛苦。
純英文的環境,一周一兩次的中文學校, 好貨難尋的中文教材和學習資料,很多孩子都給中文打上了「太難、無趣、沒有用」的標籤,家長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中文變成了二語。想保持孩子們的中國根不丟,實在太難了。
也許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普遍困擾,我們發現,從去年11月上海國際童書展首發以來,很多海外的家長們都在通過各種渠道打聽一畝寶盒。
不盤算還不知道,負責海外的同事一盤算發現,德國、英國、法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不知不覺,一畝寶盒竟然已經漂洋過海走進了十幾個國家的海外華人家庭!
生活在海外的孩子們會喜歡一畝寶盒嗎?產品設計是否能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有太多的疑問在我們心裡。帶著這股欣喜和好奇,我們決定找幾位海外用戶聊聊。
住在美國俄勒岡州的曉雯,家裡有兩個可愛的混血寶貝,而且她自己就是當地公立學校的中文老師,一直在各地搜尋好用的中文教材。
只是在一個微信群裡看到了我們的介紹,沒有多問甚至都沒有試用,就毫不猶豫入手了,真真的寶盒真愛粉啊。就這樣,隔著十幾個小時的時差,我們火熱地聊了一個中午。
問:美國的學校是怎麼教中文的,能給我們分享下嗎?
答:這裡的很多學校倡導沉浸式雙語學習,孩子們50%時間學習英文,50%時間可以另選一門感興趣的外語。幾乎所有華人二語都會選中文,當然也還有一部分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老外。
和國內不太一樣的是,我們的中文教學和英文一樣,也是以閱讀為主,分級進行。常見的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語言水平,一共分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再分三個檔,老師以講故事、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方式給孩子啟蒙,從最基本的簡單字詞開始教,慢慢到重點句型的不斷復現,到段落,再到篇章。
我們會更注重實際運用,所以經常引入一些項目,開展一些口語和聽力鍛鍊活動,讓他們多說多練。
問:您在教學的過程中,有遇到什麼困難嗎?
答:在海外教第二語言特別是教中文,其實是有很大挑戰的。
首先是語言環境,孩子們在家、在學校都是講英文的,中文的輸入很少,只要你不引導,他們一張嘴講的永遠是英語。
第二點是教材難挑選,現在市場上五花八門的書太多了,每套的確都有它們的優點,但是如果拿出來當作一套教材讓中文老師去教,或者讓家長循著這個教材一步步引導孩子學習,我覺得都不能稱之為符合,要麼不成體系,要麼缺乏趣味。
我得花很大功夫去改編,去開創有趣的遊戲,不能完全按照書本去教,否則上課45分鐘孩子根本坐不住,覺得中文沒有意思,我在家裡又用不著,自然不願意學。
問:依您來看,什麼樣的教材才能真正符合海外華人小朋友學習漢語的需求?
答:分級閱讀不管是對於第一語言還是第二語言都是很重要的學習教材。體系是不是完整,難易程度的進階適不適合二語的小朋友學習,這些都很重要。
其次我比較注重繪本內容的趣味性,有沒有營養。語言學習是枯燥的,但繪本裡有趣的內容能激起孩子的興趣,有了興趣才好進行下一步。如果同時又能把數學、科學、社會等等的知識融入其中輸入給孩子,給孩子的營養更豐富,那就更棒了。
第三個點我覺得是「學的東西要能用的上」,我們叫做「真實語料」。有些教材,學的內容和孩子的生活場景、實際運用是完全脫節的,內容孩子可能很快就背下來了,但他們沒有理解,不知道怎麼用,這種學習是無效的。
問:您家裡的小朋友,中文學習情況怎麼樣呢?
答:我家裡兩個小朋友,姐姐已經7歲了,馬上二年級了,弟弟5歲。和其他小孩一樣,他們也很少主動講中文,平常在學校或者跟小夥伴玩的時候,都會用英語交流,而且經常會覺得中文很難學,太枯燥。
但我對他們的中文期待蠻高的,既然家裡是有兩種語言,就希望他們能有雙語的能力,兩種語言可以運用自如。所以我也一直到處在找好的中文分級閱讀教材,讓他們能有興趣去學,但是真的太難找了。
問:很好奇,您當時是怎麼了解到一畝寶盒的呢?
答:我有加入幾個中文老師群,群裡面有國外的也有國內的中文老師。剛好是疫情期間,大家會經常討論教學該怎麼創新,線上教學怎麼弄。
剛好看到一個老師在群裡面發了你們產品的介紹,當時就感覺眼睛一亮,這不就是我一直在找的教材嘛!繪本的品質很高,App的設計也很好,尤其是說文解字部分,而且還有很多教學延展,特別喜歡,試都沒試就決定入手了。
一畝寶盒中文分級閱讀叢書+App私教課
問:跟我們講講您和小朋友使用一畝寶盒的真實感受吧
答:真的很好,找了這麼久,你們是唯一一套能稱之為「教材」的分級閱讀。尤其是說文解字的部分,我在其它教材中真的很少看到,甚至是說沒有一款能做到。
中國的漢字背後是有文化的,為什麼是提手旁,為什麼是半包圍結構,這背後都是有原因的,但沒有人講給孩子。
最近我女兒的在學校學了一個字「謝」,她寫作業的時候就跟我抱怨,「媽媽這個字好難寫啊,怎麼這麼多筆畫。」 我說,「其實很簡單啊,你按照『一畝說字』裡學的,把它分成左中右,看一下為什麼會這麼寫,就不會覺得難了。」
她照做了,發現,咦,還真是這樣。我當時腦子裡就在想,如果她的老師也能像你們App裡一樣,把每一個字的偏旁部首、來源演變講給孩子聽,孩子就不會覺得枯燥,也不會有那麼強的畏難情緒。
所以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啟發,她在學的時候,我也會在一旁聽,一起長知識。在給孩子們上課的時候,我也會把漢字的背景故事告訴他們,他們明顯更容易接受,更感興趣。
我很期待5-12級,只要後面的內容出來,我肯定會把它們全部集齊。別看一套下來可能會花大幾千,但真的很值。至少你不用再花幾千塊的冤枉錢去嘗試那些低質量還沒效果的產品了,不是嗎?
教育產品的價值是需要時間去沉澱的,不過在我看來,一畝寶盒是絕對經得起時間的錘鍊的。相信假以時日,它就會走進千萬海外華人家庭。
和曉雯的聊天給了我們莫大的肯定。確實,在產品設計中,我們也一直在充分考慮,如何讓海外的華裔小朋友受益於一畝寶盒。
遵循「最近發展區」的理論,我們為孩子建立科學平緩的分級階梯,全系三個階段,12個級別,240冊繪本,保證缺乏漢語語言環境的海外兒童,也能從零基礎識字過渡到2000字篇幅圖書的自主閱讀能力進階。
從「一畝說字」的字源知識,到繪本中中國傳統文化風俗風貌的展示,大部分角色都採用東方面孔,也有對當下中國兒童和中國社會的表達,這些內容無論是對國內兒童還是海外兒童來說,都是一個認識中國文化和外部世界非常好的媒介。尤其是海外兒童,很好地彌補了他們「本種族」閱讀的空白。
一畝說字中的文字溯源
一畝寶盒中的傳統文化主題
開心的是,我們的努力得到了越來越多海外用戶和專家的認可,入選了全球發行150多個國家的權威雜誌《Publisher Weekly》中國少兒出版專刊,迎來了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張明舟主席的到訪。
作為海外家長,你想要的也許是孩子能用中文跟爺爺奶奶交流他們的喜怒哀樂,也許是可以理解父母作為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想法,也許是他們對中國文化和自己身份的認同,也許是具備面對未來挑戰的知識和能力。無論是哪一種,相信一畝寶盒能夠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