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樣做才是對孩子負責?

2020-08-27 馱著貝殼看世界

1. 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最重要的影響有兩個,一個是:心理健康,一個是人格健康。

父母相愛,家庭和睦,那孩子就會擁有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起碼她的人生底色是溫暖明亮的,情商良好。

父母自身素質與素養很高,可以給孩子心智上的薰陶,童年無憂無慮較寬鬆,那孩子人格健康告知心智發育良好。

2. 養孩子,父母忌雄心壯志

自從做了媽媽,我是野心勃勃的。我想安排好孩子未來的人生,早教、入學、升學、工作、出國甚至考慮到了買房買車結婚生子,似乎未雨綢繆才是王道。此刻看文章的你是否深有同感?

其實父母要擁有一顆糊塗的雄心。孩子的一輩子是由他們生存的外部環境與他們應對外在遭遇的心態有關係。他們的人生豈是我們能決定了的?

正確的家庭教育、心智教育,可以讓孩子爭取人生的幸福笑對人生苦難。假如不在孩子的心智教育與人格健康上面下功夫,未來他的表現是經不起存摺與大風大浪的,心智的弱者會被殘酷的生活摧殘甚至毀滅。

新聞報導:洛陽某小區一個10歲小男孩從14樓跳了下來。據鄰居介紹,男孩雖然平時不太愛說話,但一直是大家眼中聽話的好孩子。

孩子跳樓,是因為暑假作業沒做完,讓家長籤字,家長不答應,孩子怕老師批評,就選擇了輕生。10歲男童的爸爸跪在地上,哭著喊道:「你這個傻孩子……」可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再也回不來了。

如果當初家長可以多一些監管與照顧,督促孩子完成作業,在籤字時和孩子好好溝通,或許孩子就能積極面對,而不是用死亡來逃避了。

從心理學上來說,孩子出了問題,最該先反省的,其實是大人。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學生的自殺率一直在逐年攀升。關於中國學生的自殺率,以下有一組數據表明:

在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每分鐘就有2個人死於自殺,還有8個自殺未遂。

事實上中國的很多父母他們至今都不明白:教育孩子,首先要傾聽、尊重和理解孩子感受」的重要性。

3.教會孩子處世做人

活了30年,我發現活的快樂最難得,快樂是應對人生的加油站,當孩子從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家庭步入學校教育,她就要開始明白:秩序與規則的重要性。

在家裡是萬眾矚目的小主人公,到了學校,要受到秩序的約束,個人自由相對來說也會束之高閣。

我們要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和同伴的問題,

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判斷力,

我們要多徵求孩子的意見,

我們要放手,孩子的事讓孩子負責,

我們要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我對我的女兒有所期待:一個人的未來由知識、能力、態度決定。知識可以通過學習獲得,能力也可以在實踐中增長,而態度卻由習慣養成。端正態度很重要,未來,我希望女兒所做的一切,是既利已又利人。

我們不要期待改變自己的孩子。孩子跟父母也是朋友的關係。父母不可能賜予孩子在社會上的自尊和地位。你不能指望通過給予孩子柔情蜜語,讓他去抵擋外面世界的尖酸刻薄。認為自己是父母心肝小寶貝的學生,不一定在同齡人中有更高水平的自尊心,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路,你不可能替孩子走他或她自己的路。

4. 漸行漸遠的一場別離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

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目送他漸行漸逝,

你站在路的這一端,看著他漸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

然後,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訴你:

「不必追。」

當孩子上了高中,大學,家裡會有空蕩蕩冷清清的感覺,送行的一天必將到來,你會惦念,但不能同行。孩子必將走自己的人生之路,你可以祝福,但不能支配。

而立之年做了媽媽我才明白一個道理,父母做好監護人就行,孩子是暫時寄養在父母身邊的,你的職責是做好監護人,給她創造一個身心成長的良好環境即可,這樣子方能安心!

至於她將來走了什麼樣的人生之路,你不能干涉,也不能支配,榮耀不是咱們的功勞,黯淡平凡也不是咱們的過錯。

相關焦點

  • 父母對孩子要求的比較嚴格,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負責
    其中主要原因是劉璇對兒子赳赳特別的用心,不僅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吃喝玩樂,甚至對孩子的教育也做得比較細緻入微,特別是對於赳赳寫字這件事情上。儘管她在兒子赳赳心目中不是一個很溫柔的媽媽,一直對赳赳要求的比較嚴格,但是在大家心目中她卻是一個很十分負責的媽媽。
  • 對孩子的言恥教育,必須從家庭教育中開始,父母應對孩子負責
    不是呵護太過,便是放任太甚,任其肆意妄為,做父母的不聞不問,不知管教為何物。甚至有的父母,孩子在學校犯錯。不但不能與校方合作,共同管教,反而偏袒孩子,為孩子護短,如此家長,怎能教育好孩子長大成人?所以對孩子的教育要從小抓起,決不能當作兒戲。可我們常見這些年輕父母在他們孩子剛會說話時,爸爸教孩子罵媽媽,媽媽教孩子罵爸爸,罵對了還給予誇獎。搞得孩子無所適從。這是很有害的。為人父母,完全不盡父母的責任。結果讓子女變壞,貽害社會,即使受罰,也是罪有應得。
  • 孩子愛哭鬧,父母怎樣做才正確
    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會遇上孩子哭鬧難纏的階段。這個時候,沒有經驗的父母,往往都是束手無策,或大聲呼喝,或連抱帶哄,或放任不管。隨著孩子長大,雖然哭鬧的行為會減少,但是成長中父母對孩子的方式,會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痕跡,甚至一生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
  • 劉璇:對孩子要求的嚴格,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負責
    其中主要原因是劉璇對兒子赳赳特別的用心,不僅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吃喝玩樂,甚至對孩子的教育也做得比較細緻入微,特別是對於赳赳寫字這件事情上。儘管她在兒子赳赳心目中不是一個很溫柔的媽媽,一直對赳赳要求的比較嚴格,但是在大家心目中她卻是一個很十分負責的媽媽。
  • 智慧的父母,讓孩子吃這兩種苦,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父母愛孩子,是毋庸置疑的,那麼,父母應該怎樣愛孩子呢?託爾斯泰說過: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關鍵是如何教育。那麼,什麼樣的教育,才是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呢?父母養育孩子時,對孩子照顧得事無巨細,包辦孩子的一切,不捨得孩子受點苦和委屈,並且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即使孩子的的要求不合理,他們也會儘自己所能來滿足,有的父母把這看作是對孩子的愛。這真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嗎?
  • 父母溺愛孩子就是對孩子不負責任
    ,其骨子裡就養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得聽他的,敢於騎在父母頭上說話做事,不懂得讓步,不懂得感恩,父母溺愛孩子不是對孩子負責。父母溺愛孩子就是對孩子不負責任,會使孩子能力低下,喪失自信,真愛孩子才是負責任的愛。1、溺愛使孩子能力低下我們都希望孩子有學習能力,並且成績優秀;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自信,能頂天立地的做事。所有的家長都會這樣想,但是我們卻對孩子實施溺愛,這樣教育的結果,就導致了孩子能力低下。
  •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父母怎樣做,孩子才願意和父母溝通
    5.陪伴太少:親子間缺少共同興趣、共同經歷,親子間缺少交流話題,孩子不知和父母說什麼,也不知道怎麼說。6.總被小看:孩子已經長大了,但父母總把他們當成小孩子看,孩子不喜歡父母這樣的態度。7.壓力太大: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或是父母經常處在壓力狀態(父母情緒不佳),孩子在父母那裡總是感受到壓力,於是孩子為了逃避壓力,也就不願意和父母交流了。
  • 什麼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三個方面檢驗你是不是合格的父母
    這幾個方面在我國的家庭教育中,該怎樣認識呢?「那倒不是,有幾題,老實說來不及可不做。」女兒的怨氣減了五分。「那就休息10分鐘再做吧,反正不一定全做。」媽媽繼續教女兒放鬆。「那怎麼可以呢,不做的那幾道題也可能考到呢。」女兒反而責任心起,邊說邊攤開書本、作業本,在溫馨的氛圍中認真地做起作業來。其實不難看出,女兒並不是不想做作業,而只是想求得父母的理解。
  • 有些父母很負責,但可悲的是,他們越負責,對孩子傷害越大
    相反,一些很優秀的孩子,反而好像父母並沒有付出多少,父母也沒有為了孩子放棄工作,放棄社交,也沒有上各種培訓班。這實在是讓很多努力的父母無法接受的一件事。越努力,付出的越多,反而收穫的越少,你說怎麼不能讓父母們沮喪呢?
  • 別做「過度負責」的父母,包攬責任,只會讓孩子變得一無是處
    小美媽漸漸陷入了苦惱…… 像小美媽媽這種對孩子「過度負責」,恨不得為孩子包攬一切的家長,自以為是用愛在保護孩子,殊不知這種過度負責的愛其實更是一種無形的傷害,對孩子的成長並無益處。
  • 父母這樣做才是對孩子真的好
    坦然面對輸贏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正確引導,同時做好榜樣,讓孩子知道,能體面地輸,才能更好地贏,這才是最重要的。其實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每一次他遇到挫折了,父母都會第一時間向他伸出援手,其實這才是鍛鍊孩子抗挫折能力,讓孩子不怕輸的根本。這樣做,一方面,孩子既不會認為自己特可憐、特委屈,也不會削弱了對挫折的承受力。
  • 請父母停止對孩子的「冷暴力」,這樣做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隨著社會壓力的劇增,父母每天不但需要工作,更要有時間陪伴、輔導孩子。而由於父母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過重,經常會忽視了孩子,甚至多數情況下,會在無意中對孩子使用了「冷暴力」。而父母對孩子的「冷暴力」,通常是以下幾種情況:情況一:孩子:「媽媽,我想告訴你一件事……」媽媽:……這種情況就是,當孩子想和父母分享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不予回應,
  • 董卿:在教育這條路上,不能指望孩子自覺,才是對孩子人生的負責
    對孩子的精準定義是什麼?或許自制力不強的人就可以稱為孩子。因為成年人有限制能力,頭腦中有很多的規則,知道什麼事情是應該做的什麼事情是不應該做的。但是孩子不懂,所以說孩子容易犯錯。家長應該要做的事情是,教導孩子、引導孩子,對孩子的人生負責。
  • 談談父母的教育對孩子影響的重要性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我認為無論父母自己成功與否,做父母的也應當在幾個方面對孩子施加影響。讓孩子吸取經驗和教訓,健康成長。父母的經驗應該傳授給孩子,這對孩子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父母應當把自己的教訓和挫折委婉地傳授給孩子,孩子吸取教訓對成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們現在有一些家長在這個問題上,和孩子進行迴避,不好意思說自己有哪些教訓,在生活中哪些事情處理得不得當,哪些事情做錯了,總是以為父母做的就是正確的,這是一種不正確的做法,父母吸取教訓,讓下一代更好地吸取教訓,這是非常重要的。教訓在哪些問題上呢?
  • 越是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對孩子這樣做
    導讀:越是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對孩子這樣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越是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對孩子這樣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做父母的必須知道!
    「這點小事都做不好!」「為什麼別人能做到你就做不到!」「你腦袋裡裝的是什麼?」「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別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這些,都是父母責罵孩子的常規用語。有些父母不是不知道這些話會傷到孩子,也不是控制不住情緒要發洩。
  • 當父母在體育運動中過於強勢時會對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當父母在體育運動中過於強勢時會對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希望大家喜歡!每個人都知道,父母總是希望他們的孩子得到最好的,這一點適用於各行各業——社交、教育、體育等。然而,說到孩子小時候在體育方面的表現,有些父母總想望子成龍,做得有點過頭了——這些父母被稱為強勢的父母。這些強勢的父母到底在做什麼?他們的行為(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會對孩子的運動生涯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 單親媽媽這樣做:做70%媽媽才是對孩子的負責,放手反而是尊重
    都說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容易出現缺陷,產生自卑膽小的心理,單親媽媽獨自帶娃更是艱辛,既要負責賺錢養家,還要兼顧辛苦帶娃,生活中沒有了父愛,男孩容易缺少陽剛之氣,到青春期容易叛逆,而女孩缺少了父愛,就會沒有安全感,很容易被人欺負。
  • 李嘉欣一家三口合作引爭議,不越界的親情,才是對孩子負責
    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當中,就得有一個度了,像擁抱,親吻等事情就不能出現了,因為這種事情,會讓人引起不適,感覺到特別的彆扭,然而很多父母卻經常忽略孩子的年齡,認為孩子還小,親密點沒有什麼,等長大了就好了,殊不知就是父母的這種想法,才導致孩子心理發生了變化!
  • 都知道父母的信任對孩子很重要,為什麼就是偏偏做不到
    這樣一次次讓我失望,真不知道以後還怎樣信任他。」信任是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每個孩子都需要家長的信任,到底是什麼原因麼讓家長明明知道信任的重要性,卻偏偏做不到?家長無法完全信任孩子的原因1、家長作為成年人,無論閱歷還是經驗都不是孩子可以相比的,孩子在父母眼中永遠都是孩子, 都需要保護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