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最重要的影響有兩個,一個是:心理健康,一個是人格健康。
父母相愛,家庭和睦,那孩子就會擁有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起碼她的人生底色是溫暖明亮的,情商良好。
父母自身素質與素養很高,可以給孩子心智上的薰陶,童年無憂無慮較寬鬆,那孩子人格健康告知心智發育良好。
自從做了媽媽,我是野心勃勃的。我想安排好孩子未來的人生,早教、入學、升學、工作、出國甚至考慮到了買房買車結婚生子,似乎未雨綢繆才是王道。此刻看文章的你是否深有同感?
其實父母要擁有一顆糊塗的雄心。孩子的一輩子是由他們生存的外部環境與他們應對外在遭遇的心態有關係。他們的人生豈是我們能決定了的?
正確的家庭教育、心智教育,可以讓孩子爭取人生的幸福笑對人生苦難。假如不在孩子的心智教育與人格健康上面下功夫,未來他的表現是經不起存摺與大風大浪的,心智的弱者會被殘酷的生活摧殘甚至毀滅。
新聞報導:洛陽某小區一個10歲小男孩從14樓跳了下來。據鄰居介紹,男孩雖然平時不太愛說話,但一直是大家眼中聽話的好孩子。
孩子跳樓,是因為暑假作業沒做完,讓家長籤字,家長不答應,孩子怕老師批評,就選擇了輕生。10歲男童的爸爸跪在地上,哭著喊道:「你這個傻孩子……」可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再也回不來了。
如果當初家長可以多一些監管與照顧,督促孩子完成作業,在籤字時和孩子好好溝通,或許孩子就能積極面對,而不是用死亡來逃避了。
從心理學上來說,孩子出了問題,最該先反省的,其實是大人。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學生的自殺率一直在逐年攀升。關於中國學生的自殺率,以下有一組數據表明:
在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每分鐘就有2個人死於自殺,還有8個自殺未遂。
事實上中國的很多父母他們至今都不明白:教育孩子,首先要傾聽、尊重和理解孩子感受」的重要性。
活了30年,我發現活的快樂最難得,快樂是應對人生的加油站,當孩子從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家庭步入學校教育,她就要開始明白:秩序與規則的重要性。
在家裡是萬眾矚目的小主人公,到了學校,要受到秩序的約束,個人自由相對來說也會束之高閣。
我們要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和同伴的問題,
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判斷力,
我們要多徵求孩子的意見,
我們要放手,孩子的事讓孩子負責,
我們要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我對我的女兒有所期待:一個人的未來由知識、能力、態度決定。知識可以通過學習獲得,能力也可以在實踐中增長,而態度卻由習慣養成。端正態度很重要,未來,我希望女兒所做的一切,是既利已又利人。
我們不要期待改變自己的孩子。孩子跟父母也是朋友的關係。父母不可能賜予孩子在社會上的自尊和地位。你不能指望通過給予孩子柔情蜜語,讓他去抵擋外面世界的尖酸刻薄。認為自己是父母心肝小寶貝的學生,不一定在同齡人中有更高水平的自尊心,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路,你不可能替孩子走他或她自己的路。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
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目送他漸行漸逝,
你站在路的這一端,看著他漸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
然後,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訴你:
「不必追。」
當孩子上了高中,大學,家裡會有空蕩蕩冷清清的感覺,送行的一天必將到來,你會惦念,但不能同行。孩子必將走自己的人生之路,你可以祝福,但不能支配。
而立之年做了媽媽我才明白一個道理,父母做好監護人就行,孩子是暫時寄養在父母身邊的,你的職責是做好監護人,給她創造一個身心成長的良好環境即可,這樣子方能安心!
至於她將來走了什麼樣的人生之路,你不能干涉,也不能支配,榮耀不是咱們的功勞,黯淡平凡也不是咱們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