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對我說,孩子那麼小,帶著孩子去旅行,大人玩不好,同時孩子也記不住什麼,還要多花一份錢,多不值啊。其實我想要說的是,親子旅行不是閨蜜朋友旅行,不是二人世界似的蜜月旅行,它是一種愛的旅行!我的寶貝已經1歲11個月,自從他出生,我們就已經準備就緒,開啟屬於我們的親子旅行了。
由於我們夫妻本身都是80後,同時也是旅行愛好者,喜歡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取寶貴的時間去旅行。這些年走過很多地方,也有很多地方還未涉足,那是因為我們在等待,等待我們的小寶寶可以帶去旅行的年紀。NOW,這個時刻終於來到了,我們的親子旅行已經啟航了。我其實是想寫一些關於親子旅行的意義,告訴大家為什麼要來場親子旅行。
個人認為太小的寶貝不太適合長途旅行,假如寶貝只有幾個月,建議短途旅行,長途旅行還是比較辛苦的。在兒子四個月的時候,我們帶去北京密雲郊區景點玩,驅車兩個小時。回來的時候孩子還是哭了一會,這可能和車裡的空氣或者很多原因有關係。雖然他已經知道看了,但是會帶來一些不方便。如果是母乳,需要不時的去找適合的場所去餵奶,如果在陌生的地方還是比較不方便的。斷奶以後就好多了,這是我的一點看法。
長途旅行的開啟我們本打算是在兒子11個月的時候,帶去馬來西亞,在後來我考慮了一下,他自己還不會走,而且我們安排的路線既有城市也有海島。我們對地方並不熟悉,而且孩子還不能正常吃大人的飯,再三考慮我放棄了這個念頭。直到孩子15個月,會走了,可以正常吃飯了,我們再也按耐不住,必須帶著娃娃跨出國門。其實這跨出國門之前,我們已經帶著兒子玩轉北京了。錕爸的觀點我很贊同,要讓孩子從小開闊視野,於是孩子自從15個月開始,遊走了國內國外的不少地方,泰國、天津、三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杭州、紹興、蘇州、同裡、周莊、上海,不久他還將踏上新的旅程。
對於一個1歲10個月的孩子,我的很多朋友說他怎麼去過這麼多地方了。其實我們所說的親子旅行並不在乎他去過多少個地方,我們是想讓他感受過這個地方,感受過這個地方或者國家的一些氛圍。或許他並不能理解也不會記住什麼,但只要他在那裡開心過,玩耍過,這些就足夠了。這麼小的孩子旅行不是為了記住,而是為了看過。
在天津,兒子小小年紀就已經自己拉著行李箱,路上的行人無一不回頭觀看,稱讚,詢問我們這娃的年紀,因為他實在是太小了。那時他1歲八個月。也可能是孩子自己喜歡玩這種我們不能理解的遊戲,我試圖阻止過,錕爸說,這樣也好,讓他從小就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旅行中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泰國,主動對老外說:HI!
他雖然不會說話,但是我們教會他最簡單的打招呼,老外都知道孩子比較小,還不能說話,於是都給他很多反饋。兒子每當到了國外,看到老外,有時候看到人家的笑臉,不用我們提醒,他就會主動說HI,逗得老外們一定要摸摸他的小臉才會離去。我想我們或許不用擔心他膽子小不敢和陌生人說話的問題了。
學習說話的環境氛圍濃厚;
記得在菲律賓的長灘島,幾個女孩在聊天,或許聊得開心,不時的發出一些感嘆詞。我們起先並沒有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直到她們說:「哇,----」,此時兒子正從她們身邊跑過去,經過那些女孩身邊的時候,回頭對著她們說:「哇!」引得那些女孩開心的笑了好久。兒子還會以微笑來回報。原來這樣的聊天可以讓孩子隨時提供學習說話的機會,不用刻意去教他。可能孩子經常出來,對陌生人就不會那麼害怕,由於兒子的調皮,在海灘上走來走去,引得當地的幾個年輕人一定要和兒子合影。錕爸自然就當起了攝影師的工作,但遺憾的是照片在他們的相機裡。
都說孩子之間的溝通不分國界,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機場,兒子和一個美國4歲的小哥哥玩了很久。那個小男孩的媽媽一直在對他的兒子說:「He likes you,right?" 這個小哥哥也非常配合,知道讓著小娃。雖然兒子不會說話,但是仍然可以無障礙玩耍。這種交流建立了兒子第一次與國外小哥哥的短暫友誼,這不是很好的一次體驗嗎。
由於兒子的年紀小,所以我們一直在等,在他可以進行比較大規模的城市遊之前,我們基本都是選擇海島遊。海島最適合年紀小的娃娃,同時對於父母來講也是最輕鬆地選擇。很多人也曾問我,這麼喜歡旅行,為什麼遲遲不踏足歐洲,對於這個問題,還是錕爸的那句話,我們在等著兒子。記得懷孕時,我們已經計劃前往法國等地,但是錕爸擔心我有孕在身,還有他覺得何不等著兒子一起去。我想這是對的,我們要帶著兒子去看外面的世界,男孩子應該走出去,才知道自己要更加的努力和奮進。
兒子一歲之前愛生病,感冒最是常見,我們沒少半夜裡跑去兒研所,看著輸液的兒子心疼的我眼淚直掉。錕爸也非常心疼,想著 兒子年紀差不多了,我們要帶著走出去,鍛鍊鍛鍊。讓他接受新的環境,很多人都說孩子怕接觸新的環境,可是我們想要做的是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給他一個機會。事實上,兒子自從跟著我們旅行,就很少再生病了,不像很多父母那麼的刻意,我們國外就用酒店的水燒開,兒子喝的就是國外的礦泉水。他沒有生病也沒有出現不適的徵兆,我想孩子的適應力或許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脆弱。
學會了一些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
兒子的小行李箱一直是他自己負責的,別看他小,一路上都是他負責拉著,一來是他喜歡這麼做,二來錕爸也覺得讓他從小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也是不錯的一件事。看著兒子跟著爸爸拉著行李箱,讓我想起了《爸爸去哪兒》的場景,這簡直就是活脫脫的現場版。
對於剛剛春節期間結束的旅行,兒子的表現也不錯,他可以和同行的小妹妹一起玩,很會讓著。看到妹妹喜歡的遊戲他會一直和妹妹玩下去。同時看到壯觀的風景,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欣賞,我看到他的眼睛目不轉睛的看。我不知道這些預示著什麼,我只是覺得兒子或許已經開始慢慢的體會旅行帶來的不一樣的感受了。
我們的親子旅行還在繼續,旅行中總會讓我們體會到兒子的不一樣,同時在旅行中享受育兒時光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在旅行中兒子學到了平時不好去表達的東西,在旅行中兒子體會到了平日不一樣的感受,或許我們的親子旅行想對比較早,但錕爸說這是一種早期的視野開闊和腦力開發。雖然我懷疑他的說法,但是仍然非常贊同和喜歡帶著兒子到處旅行,讓兒子從小就學會一些東西,長大了才會更加有所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