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關於親子的文章

2021-01-20 凡果世界


       常有人對我說,孩子那麼小,帶著孩子去旅行,大人玩不好,同時孩子也記不住什麼,還要多花一份錢,多不值啊。其實我想要說的是,親子旅行不是閨蜜朋友旅行,不是二人世界似的蜜月旅行,它是一種愛的旅行!我的寶貝已經1歲11個月,自從他出生,我們就已經準備就緒,開啟屬於我們的親子旅行了。

      由於我們夫妻本身都是80後,同時也是旅行愛好者,喜歡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取寶貴的時間去旅行。這些年走過很多地方,也有很多地方還未涉足,那是因為我們在等待,等待我們的小寶寶可以帶去旅行的年紀。NOW,這個時刻終於來到了,我們的親子旅行已經啟航了。我其實是想寫一些關於親子旅行的意義,告訴大家為什麼要來場親子旅行。

      個人認為太小的寶貝不太適合長途旅行,假如寶貝只有幾個月,建議短途旅行,長途旅行還是比較辛苦的。在兒子四個月的時候,我們帶去北京密雲郊區景點玩,驅車兩個小時。回來的時候孩子還是哭了一會,這可能和車裡的空氣或者很多原因有關係。雖然他已經知道看了,但是會帶來一些不方便。如果是母乳,需要不時的去找適合的場所去餵奶,如果在陌生的地方還是比較不方便的。斷奶以後就好多了,這是我的一點看法。

       長途旅行的開啟我們本打算是在兒子11個月的時候,帶去馬來西亞,在後來我考慮了一下,他自己還不會走,而且我們安排的路線既有城市也有海島。我們對地方並不熟悉,而且孩子還不能正常吃大人的飯,再三考慮我放棄了這個念頭。直到孩子15個月,會走了,可以正常吃飯了,我們再也按耐不住,必須帶著娃娃跨出國門。其實這跨出國門之前,我們已經帶著兒子玩轉北京了。錕爸的觀點我很贊同,要讓孩子從小開闊視野,於是孩子自從15個月開始,遊走了國內國外的不少地方,泰國、天津、三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杭州、紹興、蘇州、同裡、周莊、上海,不久他還將踏上新的旅程。

       對於一個1歲10個月的孩子,我的很多朋友說他怎麼去過這麼多地方了。其實我們所說的親子旅行並不在乎他去過多少個地方,我們是想讓他感受過這個地方,感受過這個地方或者國家的一些氛圍。或許他並不能理解也不會記住什麼,但只要他在那裡開心過,玩耍過,這些就足夠了。這麼小的孩子旅行不是為了記住,而是為了看過。

       在天津,兒子小小年紀就已經自己拉著行李箱,路上的行人無一不回頭觀看,稱讚,詢問我們這娃的年紀,因為他實在是太小了。那時他1歲八個月。也可能是孩子自己喜歡玩這種我們不能理解的遊戲,我試圖阻止過,錕爸說,這樣也好,讓他從小就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旅行中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泰國,主動對老外說:HI!
       他雖然不會說話,但是我們教會他最簡單的打招呼,老外都知道孩子比較小,還不能說話,於是都給他很多反饋。兒子每當到了國外,看到老外,有時候看到人家的笑臉,不用我們提醒,他就會主動說HI,逗得老外們一定要摸摸他的小臉才會離去。我想我們或許不用擔心他膽子小不敢和陌生人說話的問題了。

       學習說話的環境氛圍濃厚;
       記得在菲律賓的長灘島,幾個女孩在聊天,或許聊得開心,不時的發出一些感嘆詞。我們起先並沒有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直到她們說:「哇,----」,此時兒子正從她們身邊跑過去,經過那些女孩身邊的時候,回頭對著她們說:「哇!」引得那些女孩開心的笑了好久。兒子還會以微笑來回報。原來這樣的聊天可以讓孩子隨時提供學習說話的機會,不用刻意去教他。可能孩子經常出來,對陌生人就不會那麼害怕,由於兒子的調皮,在海灘上走來走去,引得當地的幾個年輕人一定要和兒子合影。錕爸自然就當起了攝影師的工作,但遺憾的是照片在他們的相機裡。

       都說孩子之間的溝通不分國界,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機場,兒子和一個美國4歲的小哥哥玩了很久。那個小男孩的媽媽一直在對他的兒子說:「He likes you,right?" 這個小哥哥也非常配合,知道讓著小娃。雖然兒子不會說話,但是仍然可以無障礙玩耍。這種交流建立了兒子第一次與國外小哥哥的短暫友誼,這不是很好的一次體驗嗎。

      由於兒子的年紀小,所以我們一直在等,在他可以進行比較大規模的城市遊之前,我們基本都是選擇海島遊。海島最適合年紀小的娃娃,同時對於父母來講也是最輕鬆地選擇。很多人也曾問我,這麼喜歡旅行,為什麼遲遲不踏足歐洲,對於這個問題,還是錕爸的那句話,我們在等著兒子。記得懷孕時,我們已經計劃前往法國等地,但是錕爸擔心我有孕在身,還有他覺得何不等著兒子一起去。我想這是對的,我們要帶著兒子去看外面的世界,男孩子應該走出去,才知道自己要更加的努力和奮進。

       兒子一歲之前愛生病,感冒最是常見,我們沒少半夜裡跑去兒研所,看著輸液的兒子心疼的我眼淚直掉。錕爸也非常心疼,想著 兒子年紀差不多了,我們要帶著走出去,鍛鍊鍛鍊。讓他接受新的環境,很多人都說孩子怕接觸新的環境,可是我們想要做的是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給他一個機會。事實上,兒子自從跟著我們旅行,就很少再生病了,不像很多父母那麼的刻意,我們國外就用酒店的水燒開,兒子喝的就是國外的礦泉水。他沒有生病也沒有出現不適的徵兆,我想孩子的適應力或許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脆弱。

      學會了一些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
兒子的小行李箱一直是他自己負責的,別看他小,一路上都是他負責拉著,一來是他喜歡這麼做,二來錕爸也覺得讓他從小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也是不錯的一件事。看著兒子跟著爸爸拉著行李箱,讓我想起了《爸爸去哪兒》的場景,這簡直就是活脫脫的現場版。

       對於剛剛春節期間結束的旅行,兒子的表現也不錯,他可以和同行的小妹妹一起玩,很會讓著。看到妹妹喜歡的遊戲他會一直和妹妹玩下去。同時看到壯觀的風景,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欣賞,我看到他的眼睛目不轉睛的看。我不知道這些預示著什麼,我只是覺得兒子或許已經開始慢慢的體會旅行帶來的不一樣的感受了。

       我們的親子旅行還在繼續,旅行中總會讓我們體會到兒子的不一樣,同時在旅行中享受育兒時光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在旅行中兒子學到了平時不好去表達的東西,在旅行中兒子體會到了平日不一樣的感受,或許我們的親子旅行想對比較早,但錕爸說這是一種早期的視野開闊和腦力開發。雖然我懷疑他的說法,但是仍然非常贊同和喜歡帶著兒子到處旅行,讓兒子從小就學會一些東西,長大了才會更加有所體會。


相關焦點

  • 親子文投稿攻略,教你一篇文章賺千元稿費
    以我在【親子學樂】上發表的一篇文章   《延禧攻略:我們都想做孩子,但終將找到堅強的歸途》   為例。在著手寫親子文之前,寫手們可以大致了解一下。   第二步 :明確投稿對象   至少先看看往期的文章,明確一下該公眾號的受眾群體。比如有些公眾號的受眾群體是學齡前孩子的父母,如果你偏要投一篇關於怎麼應對中學生叛逆期的文章,那麼肯定是要被拒稿的。
  • 分享一篇關於程序在線升級的乾貨文章
    這是網上看到的一篇關於程序在線升級的乾貨文章
  • 親子教育 一篇值得所有家長共享的教育文章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篇心理教育學家關於家庭教育的自述。當父母隨意侵入孩子的個人空間時,他的感受是世界末日,這個世上沒有屬於我的東西,我是沒必要存在的我們都說,「好的親子關係勝過一堆教育」,親子關係不好是從哪裡開始的?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可以說它是親子障礙的第一殺手!當孩子的感受被否定時也就是他的情感流動被阻斷,他的沮喪、對成人的不理解、對世界的恐慌將長久地籠罩在心頭,不要說學習了,他對一切都沒有興致,像軟骨病一樣癱瘓了,父母把心掏出來,孩子無動於衷。
  • 分享一篇好文章......
    今天,我想分享一篇好文章給大家看看:一個落後生的父親在家長會上的演講
  • 一篇值得家長分享的教育文章
    接下來,我將分享一篇值得家長分享的教育文章,希望能幫助你教育孩子。如今,大多數父母都知道溺愛孩子是有害的,但他們無法分辨什麼是溺愛,更不用說他們在家裡是否有溺愛。我曾經問過一些母親,她們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工作。有人說:「我受不了讓我的孩子們工作,即使我很痛苦。」也有人說,「叫『孩子』做事更麻煩。」。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需要吃穿。五六歲的孩子仍然不做家務。
  • 如何快速找到親子類文章的素材?
    文/沐恩佳音8月16日,韓涵微語老師為我們分享了《如何快速找到文章的素材》,讓我們掌握了找尋文章素材的技巧,我今天整理出來,邊學習,邊成長!一篇文章僅僅有核心觀點、分觀點和非虛構類文章的結構,只能說這篇文章僅僅有了一幅的骨架。好文章光有骨架是不夠的,還需要血肉和肌膚的填充,合適的素材,如血肉和肌膚,能夠為文章增色,使之更加立體飽滿,靈動鮮活,形象生動。如果我們每寫一篇文章,就去四處去搜羅素材,涉及的面積太廣,會非常累,當然也不現實,所以我們如何去快速找到文章的素材呢?
  • 一篇關於過年的文章,寫出了許多人的心裡話
    記得當學生的那些歲月裡,每年寒假結束,老師都要我們寫一篇關於年的文章,年年如此,歲歲這樣,這個話題毫無新意,雖然每次寫得都不一樣,是因為根本不記得上年寫了什麼。好像似乎每次都少不了寫一些關於年獸的傳說,然後好不容易字數夠了,就開始交卷,並且沾沾自喜於自己居然可以寫這樣的文章。
  • 實用篇,分享一下如何寫出一篇文章
    大家好,我是我賈有狗了今天給大家簡單講一下如何寫一篇文章,先不談寫好寫精,就談一下如何寫出來。因為好多人想著要寫點東西,但是編輯編輯發現寫的什麼都不對,其實如果你有想寫文章的心思,那就堅持一下,行動起來,沒有想像的那麼難,都知道文章構成的主體有開頭內容和結尾三大部分,那麼掌握了這三大部分你就應該知道如何去寫了。一起來看看。
  • 知乎好物,一篇文章賺4W經驗分享
    一、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從零開始「,在今年 5 月份時通過生財有術分享的一篇帖子開始嘗試做知乎好物,單打獨鬥做了三個月後遭遇流量瓶頸,在看了天樞哥公眾號上的一篇關於「知+」的文章之後, 8 月份時決定加入社群,成為了天哥的二期學員。
  • 親子教育 | 一篇值得所有家長共享的教育文章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篇心理教育學家關於家庭教育的自述當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孩子有害,但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更不了解自己家裡有沒有溺愛。我曾問一些媽媽,要不要求孩子勞動,有的竟說:「我疼都來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也有的說:「叫『小東西』做事更麻煩,還不如我幫他做了。」
  • 如何找到一篇文章的「主旨」
    從小學開始,我們就被教導要根據大意來討論和分析文章。知道如何識別一篇文章的主旨可以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讀者和作家。What is a main idea?主旨是什麼?文本中的大部分細節都引用了主要思想。基本上,這是在一篇文章、一本書或其他非虛構類作品中反覆出現的主題。術語主要思想通常與信息性的、非虛構的文本聯繫在一起,比如報紙文章。大意是告訴讀者文章的段落、文章或其他部分要講的是什麼。
  • 如何動手寫一篇實證論文文章?實證論文寫作經驗分享
    摘要:同學們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常常把握不好寫文章的重點、難點、順序以及相關規範等問題。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與同學們一起分享如何動手寫實證文章的個人經驗。第一個經驗是,時刻要想著自己的觀點,即文章的重點是命題或觀點,要有能推進某一個領域某個方面的理論認識。第二個經驗是,觀點是搭在架子上的。
  • 如何寫出一篇高質量的英文原創文章
    關於這個話題,之前我一直沒有寫成系列。我之前更多的話題是放在以下幾點:用戶的需求是什麼?怎麼找到用戶的需求?用戶他所關心的話題是什麼?通過什麼途徑能了解到用戶的需求。所寫的文章能不能對用戶產生價值?這個過程解決了用戶的什麼需求。中文對我來說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寫英文文章的話,也是我的軟肋(自己看的很滿足,老外會大跌眼鏡)。
  • 林依晨網上曬親子文章 這是要懷孕的節奏?
    林依晨網易娛樂2月20日報導 據香港媒體報導,臺灣女星林依晨在微博發了一篇題材與親子有關的文章,並附以多張萌爆可愛小孩照片,此帖文一出,隨即令林依晨的粉絲欣喜若狂,紛紛留言恭喜與老公林於超結婚2事情的起源是她近日收聽心理輔導節目,對其中一些內容有些感覺,所以想與各界分享,林依晨特別澄清否認有喜傳言,她寫道:「因為這個與下一部電影要拍的主題有關!」有粉絲依然興奮,留言表示:「終於要挑戰演媽媽了嗎?」粉絲似乎比林依晨本人還要心急林依晨何時當媽媽!
  • 關於孩子的英語啟蒙,什麼時候開始學、怎麼學?一篇文章告訴你
    關於孩子的英語啟蒙,什麼時候開始學、怎麼學?一篇文章告訴你我們大家都知道英語是世界上流通最廣的語言,也知道英語在國際上面的地位,所以不少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花費了很多的精力在孩子學習英語上面。但或許也還有些家長不以為然,覺得英語並沒有那麼重要,那我們先來了解一組數據。
  • 一篇關於了解我的文章
    (對的,在創辦這個公眾號之前,我已經日更297篇文章了)文章裡寫著我對生活的覺察,寫著我對舞蹈的理解,同時還會分享一些舞蹈上的教學筆記。我寫文章的目的之一,就是更好地感受到自己所感,更好地覺察自己度過的每一天。沒有察覺的人生,每日雖忙忙碌碌,卻像被困在灰色迷宮中的蟻,混沌不知白天黑夜。當我們能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自己身上,去完整的「看見」自己,你沉睡已久的內在自己,就將會甦醒。
  • 內容運營:要寫一篇文章或者推送一篇文章時,我們應該關注哪些東西?
    寫文章除了具備深厚的文字功底外,其實還是有些小技巧可以去學習的,這些小技巧能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甚至能夠柳暗花明眼前一亮。一年前寫的一篇團隊內部分享的文章,今天重新拾起,藉助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個更大的平臺,分享給大家。
  • 如何養成每日寫一篇文章的好習慣
    我記得,當時說了這麼一句:降低寫作的難度一旦,寫作難題大大降低,養成每日寫一篇文章的習慣就簡單多了。那麼,如何降低寫作難度呢?關於寫文章的定位,我給你3點建議:1、自己喜歡2、未來潛力大3、能持續賺錢舉個例子,自從我接觸到時間管理的理念之後,整個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知你有沒有發現,我寫的文章,很多都是關於時間管理方面的。
  • 中國的脊梁在哪兒,一篇觸動內心的文章(深度分享)
    中國的脊梁在哪兒,一篇觸動內心的文章(深度分享)(當您打開這篇文章時,感恩在我心。在浩瀚的網絡裡,姚志芸堅持正能量的寫作,或許微不足道,但您的關注和留言支持就是小編的全部動力。)文/姚志芸這是一個焦慮不安的時代,每一個人都很急躁,年輕人更加毛躁,盲目冒失卻又找不到方向。
  • 分享一篇關於教育孩子的文章
    「你判斷錯了,我是天底下為孩子花時間最少的爸爸,卻分享孩子喜訊最多的爸爸,這一切都得益於我足夠早地知道了一個最基本的道理——孩子的內力遠比我們想的大。做父母的,別那麼自信張狂,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得了了,要百分百地管孩子、教孩子,孩子的內力是一桶汽油,你只需劃根火柴點燃它就是了,然後你就趕快躲在一邊,歡欣鼓舞地看捷報頻傳的喜訊吧。」「曲老師,那你現在每天還為女兒做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