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脊梁在哪兒,一篇觸動內心的文章(深度分享)

2021-01-08 一顆公正心

中國的脊梁在哪兒,一篇觸動內心的文章(深度分享)

(當您打開這篇文章時,感恩在我心。在浩瀚的網絡裡,姚志芸堅持正能量的寫作,或許微不足道,但您的關注和留言支持就是小編的全部動力。)

文/姚志芸

這是一個焦慮不安的時代,每一個人都很急躁,年輕人更加毛躁,盲目冒失卻又找不到方向。小時候還能纏著問父母十萬個為什麼,難倒父母,長大後有了更加困惑的問題,卻不知道該去問誰?信誰?

偏離軌道的思維邏輯,異想天開的自我陶醉,早已經忘記了做為一個人就該挺起脊梁,有所為亦有所不為。

一個沒有脊梁的人,錯信脊梁的人,生活的巴掌只會讓你疼的撕心裂肺,而自己卻不知道到底是哪兒錯了。

魯迅說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每一個最平凡的人,都能成為中國的脊梁。

在浮躁的金錢社會裡,要超脫的生活早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但我們也能選擇自己的道路取向,再不能讓戲子家事天下知,將軍孤墳無人問。雖然是老掉牙的故事,卻喊不醒每一個人。

戲孑,一直以來都是貶義詞,自古有″戲子誤國"一說,戲子也是下九流的行業。

隨著生活條件的好轉″戲子"搖身一變,變成了炙手可熱的明星、紅人,到處收割著社會財富,而且還有許多沒有一點真憑實學,拼顏值,三觀不正的比比皆是。今天不是他出軌,明天就是他吸毒。

回頭看看我們的農民,看看我們的周圍。拾荒的老人一遍又一遍的翻著垃圾桶,馬路邊上睡覺的農民工,一雙雙凍得發腫開口的雙手,一雙雙無辜孩童渴望明天的眼神!

同樣都是人,生活的殘忍卻總能讓人淚流滿面。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貧富差距永遠都在,明星們住著高大上的豪宅,可生活的角落裡總有瑟瑟發抖的人。

國家靠什麼安寧?是靠軍人們對國家默默的付出青春。國家靠什麼才能站在世界人面前?是靠科學家們的努力和付出。國家靠什麼發展?靠廣大勞動者農民工的辛勤拼搏。

小編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過老先生袁隆平,在古代,他就是被當神一樣供著的人,民以食為天。誰解決了吃飯問題,誰就是天。

他耄耋之年,才住上了國家給他的豪宅,這也能讓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噴他,非要把他拉到崔永元的對立面。小編想說的是,哪怕給袁老100億,只要有良心的中國人都不會說一個不字。平凡人,只有解決了吃飯問題,才能更好的談未來,國家也一樣。

袁老用這座「豪宅」的方式,更加的顯出了他們老一輩的高尚品德,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這樣一所大宅子,袁隆平卻全部用來搞科研!他的團隊就在這裡開啟了「海水稻」的夢想並實現。

良田千傾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到底是科學家們在負重前行?還是靠戲子們唱歌演戲就可以強國富民?看看現在的年輕人,誰想當科學家?絕大多數都想當明星,更多的家長也努力培養孩子當明星,送孩子上形體課,唱歌課,跳舞課……等等。

讀書無用論,到處都是,讀書不如跳舞唱歌。小編認識一個朋友,他離婚時小孩被前妻帶走,後來二婚,二婚的老婆帶著一個七八歲的姑娘,婚後又生了一女兒。父母和二婚老婆均無業,可二婚老婆,非要讓大女兒上舞蹈培訓班,本一塌糊塗的文化課卻從來不管。他3000多塊錢的工資養活一大家子人都捉襟見肘。而他的情況已經不是社會的個例,卻是通病。

社會風氣成了這樣,全民娛樂,有多少家長真的只是為了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去學藝術?冷暖自知,心裡的想法,往往都要冠以道貌岸然的藉口。

這是一個不自信的年代,更是一種不自醒的年代,裝睡著的人比真睡著的人更多,

長期以往,斷代的鑽研磨練,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都會被越來越多好吃懶做,疲於奮鬥的年輕人所丟棄。誰之過?誰之痛?最後又是誰之傷?

中國的脊梁,一直都在。融進血液裡,刻在骨子上的一些東西,他永遠都不會消失,爆發出來的力量更是驚人的。

你找到脊梁的嗎?它,就在你的身體裡,等著自己努力去激發。

【原創作品】敬請點擊頭像關注,作品持續更新,非常喜歡您的認可歡迎朋友的點讚留言。用古色生香的詩韻點綴平淡的生活,拿抑揚頓挫的文字,給生命注入激情!

原創作品,各平臺同步發布,未經容許,請勿轉載!網絡配圖,圖片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寫一篇40萬閱讀量的文章,能夠賺多少錢?除了揭曉寫作收入,我還要分享三點收穫!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花1個小時,寫了一篇40萬閱讀量的文章,能夠賺多少錢呢?」前幾天是我30歲的生日,從2字輩跨進3字輩,讓我從姐姐變成了阿姨。內心感慨萬千,於是打開電腦,寫了一篇文章《請為你的副業騰出時間,這是在給自己留條後路,四點建議分享給你》。也沒有多想,臨近晚上了,發了公眾號,順便還複製到頭條上。
  • 如何寫好一篇文章的框架|寫作
    在寫作中,你是否有遇到這樣的問題:思想像脫僵的野馬,想到哪兒寫到哪兒。一篇文章雖然很快就寫完,但不論自己怎麼讀,感覺總不對勁,讀者閱讀起來,也不知道你在表達什麼!這就是典型的邏輯混亂。長此下去,文章閱讀量下降,自己寫作水平也沒提升,到最後就徹底不寫了。
  • 讀後感怎麼寫,一篇文章全面來解析(值得收藏)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分享之後,把具體的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後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簡單的說讀後感就是看完書後的感觸。二:讀後感的寫作步驟。
  • 課文《背影》被刪不實 朱自清經典之作觸動內心
    人民網北京5月21日電 (王鶴瑾)近日,語文教材中被奉為「經典之作」的散文《背影》引起熱議,原因是一篇被廣泛轉載的報導,說是此文因涉嫌「違反交規」要被逐出教材。後經多方證實,這篇報導不實,課本出版單位、人民教育出版社宣傳辦負責人吳先生表示,《背影》是一篇經典選文,不可能刪掉。 「《背影》被刪除」一說是一位教授在課堂上的「聽說」。該教授撰文道:「上課問學生,從小學到高中難道沒一篇課文感動你?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學生說該文早從一些地區課本上撤掉了。為什麼?
  • 一篇文章的背後,都是作者複雜內心世界的亮相,請讀楚陽巷的散文
    《欲言又止話教育》(散文)/楚陽巷夜深人靜,我輾轉反側於床上,難以入眠,睜眼觀看,漆黑一片,閉目構思一篇散文,腹稿完成後,題目欲定為《一位小學校長的醉後直白》,至於如何開頭,怎樣結尾,以及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都考慮得十分清楚,還有中間穿插什麼樣的奇聞軼事,都謀劃停當。還有布局謀篇,人物語言,都安排妥當,甚至於主題思想都考慮周祥,最後開始形成文字時,腦海中突然蹦出兩個字:不妥。
  • 明德先生 | 挺直脊梁,三十而死!
    這是兩年前的一篇舊文,無意中翻出,分享給諸君閱:文章約6000來字。
  • 如何寫出一篇火爆微信朋友圈的爆款文章?
    前幾天人民日報上一篇文章顯示,目前微信公眾號的數量已經超過2000萬個,也就是說平均每69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微信公眾號。面對如此龐大的運營群體,怎麼才能夠脫穎而出呢?自然要靠一篇又一篇10萬+的爆款文。那麼,如何寫出一篇10萬+的爆款文章,有沒有什麼技巧呢?有,當然有,就看您願不願意這麼做了。
  • 用一生奉獻詮釋中國脊梁——鄧稼先先進事跡激勵科技工作者愛國奮鬥
    【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用一生奉獻詮釋中國脊梁——鄧稼先先進事跡激勵科技工作者愛國奮鬥雖然已經逝世32年,「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依然活在無數國人心中,他的先進事跡在中華大地上傳頌,激勵著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愛國奮鬥,爭當中國脊梁。感動中國激勵後輩鄧稼先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
  • 一篇微信公眾號的文章刷遍了中國孕媽的朋友圈
    這兩天有一篇微信公眾號的文章刷遍了中國孕媽的朋友圈。文章的標題是《生活中夫妻的爭吵,真的都是老公的錯嗎?深度好文,不容錯過》這篇文章以過百萬的轉發量(之所以說每個中國人的朋友圈都出現是這麼計算的,1000000的轉發乘以每個微信用戶大概200個好友,1000000X200=2億)8萬多的點讚讓所有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者都嚇了一跳。
  • 一個世紀前魯迅先生所說的「中國的脊梁」,都是哪些人?
    他並沒有特別的慶祝,只是寫下了一篇587字的雜文,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 初中敘事作文:觸動心靈的故事
    一輛無情無其他大卡車奪走了他一分鐘前還活躍的小生命,此時的他臉上還殘留著剛剛的絲絲笑容,我為這隻母狗悲慘的命運而感到悲哀,這是一隻小狗踉踉蹌蹌地跑到母狗身邊,眼神惶恐的望著母親,它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咽切的一切讓她無法承受難以置信,它開始舔舐她的母親,用它那稚嫩的爪子輕輕地敲打著那條狗,同時低聲哀嚎,聲音一次比一次大,一次比一次悽厲,望著這一幕,我的內心五味雜,複雜極了。
  • 分享一篇好文章......
    今天,我想分享一篇好文章給大家看看:一個落後生的父親在家長會上的演講
  • 一篇文章5000字,至少要寫2天,這樣做百家號值得嗎?
    他的內心是崩潰的!》此前,17年的時候小北一個人一天可以寫出6-7篇文章,但如今一個人僅能寫出1-2篇文章,極端情況下,一篇深度的文章甚至需要寫上2-3天。為何?千萬不要小瞧了用戶對一個作者的認可,不論是用戶的點讚、評論、收藏、分享等行為,都是對作者的一種認可,這種認可會加大平臺推薦系統對這篇文章的推薦,從而更容易產出所謂的爆文。並且,如果說一篇熱點文章被推薦的時間是2-3天,那麼一篇深度文章被推薦的時間則至少是7天以上。
  • 致敬脊梁 「中國衛浴盛典」點燃行業正能量
    2018年10月17日,由中潔網主辦、中國陶瓷城集團聯合主辦的大型落地活動「中國衛浴盛典——致敬中國衛浴30年脊梁人物」頒獎典禮在廣東·佛山中國陶瓷總部基地隆重舉行。一場致敬脊梁人物的盛會,一次產區共榮的活動,一部中國衛浴的發展史,一場大咖雲集的巔峰論壇,一出感動行業的年度「大片」,在這裡震撼上演。
  • 【地評線】荔枝網評:中國戰「疫」,挺起「民族脊梁」
    特約評論員/唐代遠  「你的模樣,你的光芒,挺起中華民族堅硬的脊梁。無法阻擋,我們中國的力量,明天依舊充滿燦爛的陽光……」近日,一首凝聚著全國各族人民、海內外華人歌手共同心聲的抗擊疫情公益主題MV《民族脊梁》,唱出了醫護人員、消防戰士、一線基層幹部等各行各業的「逆行者」的艱苦努力和堅韌品格,他們迎難而上、抗擊疫情的行動,撥動著我們的心弦,震撼著世界,共同譜寫出負責任的中國形象。這場中國戰「疫」,讓世界見證了不屈的「民族脊梁」。
  • 美國小學生作文:一篇讓中國式教育震撼的文章
    我忍不住湊過去看,兒子打在計算機屏幕上的標題是:《中國的昨天和今天》。這是一個小學生的作業?這樣天大的題目,即便是博士,敢去做嗎?於是嚴聲厲色地問兒子這是誰的主意,兒子坦然相告:老師說美國是移民(微博)國家,讓每個同學寫一篇介紹自己祖先生活的國度的文章。要求概括這個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分析它與美國的不同,說明自己的看法。
  • 一篇值得家長分享的教育文章
    接下來,我將分享一篇值得家長分享的教育文章,希望能幫助你教育孩子。如今,大多數父母都知道溺愛孩子是有害的,但他們無法分辨什麼是溺愛,更不用說他們在家裡是否有溺愛。我曾經問過一些母親,她們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工作。有人說:「我受不了讓我的孩子們工作,即使我很痛苦。」也有人說,「叫『孩子』做事更麻煩。」。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需要吃穿。五六歲的孩子仍然不做家務。
  • 我們為什麼要寫文章?什麼是一篇好的文章?
    所以,當一篇文章的內容都是錯的,那麼這篇文章無論表面的文採有多麼華麗,它依然不是一篇好文章。章,從音從十,古代奏樂,連奏十段才能結束。因此,文章要有頭有尾,必須有相對完整的段落和篇幅。從這裡看,一篇好的文章有三個要求:1.思想真正的思想是能夠啟發更多的思想去解決問題。文章背後的思想性非常關鍵,《道德經》短短五千字流傳至今,雖然很多人讀不懂,但也不能磨滅有識之士鑽研的熱情。
  • 震聾發聵的一篇文章,值得分享!
    梁啓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
  • TensorFlow 深度學習,一篇文章就夠了
    TensorFlow深度學習框架Google不僅是大數據和雲計算的領導者,在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上也有很好的實踐和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