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先生 | 挺直脊梁,三十而死!

2021-02-12 新青年1919

這是兩年前的一篇舊文,無意中翻出,分享給諸君閱:文章約6000來字。

前言

行走在奔三的路上,更多是迷茫、是困惑,既有找不到自己的感覺,也有找不到方向的彷徨——這種無所適從的緊張讓我想起了一句墓志銘:三十而死,六十而葬!難道說,這就是我奔三之後的人生軌跡?司馬遷有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孔老夫子則講過這樣一句話:「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人生五十年,有生必有死,關鍵在於人這一輩子,為什麼而活?為什麼而死?

早幾日,我的腦海中突然冒出來四個字:三十而死,於是我便想寫點東西以告慰自己的靈犀一點,不過終究是無因而起,暫時告罷了;昨日遊罷大明湖歸來,竟然驚聞「脊梁」一詞,不由得感慨系之矣,這便有了寫下這一篇文章的衝動,甚至標題都想好了:挺起脊梁,三十而死!

這篇文章的主角是十個「三十而死」的年青人——他們的生命凋謝在花一樣的年華,而他們的精神,卻足以光耀萬古千秋,因為他們在國家、民族、妻子、丈夫、孩子需要自己的時候,挺起了不屈的脊梁!我知道諸位已經無數次的聽聞他們的故事,可我依然想帶諸位重溫一遍他們當年走過的路、做過的選擇、面對死亡的毅然決然,以及瀟灑走過一生的無怨無悔!

如果說百年如一夢,那麼,夢醒之後呢?我這才悵然若失,須知脊梁是必須挺起來的,這是勇者責無旁貸的擔當,而懦弱的人總是習慣於把彎腰的責任歸因於不堪承受的重擔,於是歷史在這裡做出了抉擇:那些不堪忍受重擔的人就這樣彎下了腰、曲下了膝,也就徹底被歷史的波濤所拋棄,泯然眾人矣!而那些用生命書寫了人格為何物的人,用不屈的脊梁撐起了民族的未來,並以此用他們的「三十而死」改寫了庸碌無為之輩「六十而葬」的必然歸宿,他們無愧於時代的弄潮兒,更無愧於歷史和民族的重託!

如果說他們的「三十而死」對後世的人有什麼啟發的話,我覺得最主要的便是:堂堂正正做人,挺直腰杆做事,無愧於己心,無愧於天地,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中國人!

1.譚嗣同—手擲歐刀仰天笑

 

吾於近人,獨服譚復生!

如果沒有譚嗣同,我甚至不知道我們該如何去紀念維新變法,正如他自己所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正因為此,才有了「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也才有了用鮮血染紅的「百日維新」,這場運動中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有些已經查明了,有些還是歷史公案,但對於譚嗣同而言,本來不用死的他愣是用自己的頭顱祭奠了當初的理想——快哉快哉,死且復生!

而康聖人之徒,蘸著譚嗣同的人血饅頭,打著保皇立憲的名義,四處坑蒙拐騙,肆意揮霍無度,這樣鮮明的對比,似乎更是印證了譚嗣同的絕命詩:手擲歐刀仰天笑,留將公罪後人論!

不過好在康聖人有一個好徒弟——梁任公,有了弟子的處處幫襯,才不至於在歷史上分外的狼狽。可不管怎麼講,為變法流血的譚嗣同,用自己的死教育了所有的改良派和革命派——他的鮮血,也似乎印證了後來翻天覆地的大風暴,只可惜,他已經看不到這一天了,而他的浩然正氣與他捨生求義的大無畏精神,卻長存於天地之間,供無盡的後人頂禮膜拜!

 

2.陳天華—蹈海魯連終不悔

 

初識陳天華,是在初中的教科書中。彼時的自己,僅知道《猛回頭》和《警世鐘》是他所做,而看書中的圖片,甚至誤以為陳乃一介女流!記憶尤深的是,陳天華的老師曾經評價陳的文章是「狹巷短兵相接處,殺人如草不聞聲」,這樣的刀鋒文字,實在令人費解,竟然出自這樣一個外貌似女子的人所為!

讀大學後,宿舍老八是湖南新化人,有一次大家聊到地方名人的時候,他提到了陳天華是他的老鄉——那一刻,我似乎被什麼東西觸動了,回去便查閱陳天華的資料,這才是第一次與這樣一位「蹈海魯連終不悔」式的人物真正的邂逅

有時候,我甚至詫異,僅憑《猛回頭》和《警世鐘》兩部著作中的任何一部,陳天華都足以名垂青史,可他又為何必須蹈海而死呢?既然是抗議日本政府驅逐中國留學生,那完全可以和平抗議、遊行抗議、絕食抗議,甚至是暴力抗議,而他為何偏偏選擇了跳海而死如此悲壯的抗議呢?

後來的後來,當我讀到鑑湖女俠的絕命詞「痛同胞之醉夢猶昏,悲祖國之陸沉誰挽」時,也逐漸是明白了,當一個人哀莫大於心死的時候,死亡對於他自己反而是一種解脫——他是要用死,完成生命中最後一次猛回頭,敲響最後一回警世鐘!

 

3.徐錫麟—買官只為幹革命

 

慷慨告天下,滅虜志無渝。

長嘯赴東市,剖心奚足辭。

這首詩,是柳亞子紀念徐錫麟的!革命先驅中,死的最慘的恐怕非徐錫麟莫屬!他在刺殺安徽巡撫恩銘之後,先是被恩銘手下的士兵搗碎睪丸,然後挖開心肝,爆炒著吃。

關於徐錫麟,歷來是最令人困惑的一個人,因為他的身份極為特殊——體制內的四品官!若僅僅是四品官倒也無妨,畢竟滿清的高級官員多如牛馬,可是偏偏他又是備受安徽巡撫恩銘器重的四品官,這個恩銘的老嶽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清裸官」慶親王!慶親王的勢力有多大呢?比如我們熟悉的晚清重臣袁世凱,在他面前唯唯諾諾,跟他的兒子載振稱兄道弟。

所以,人們的困惑不是無緣由的!背靠著恩銘這棵大樹,年僅34歲就幹到四品大員的徐錫麟,完全有可能成為大清的封疆大吏,督撫一方,甚至封侯拜相,位極人臣。可是他偏偏選擇了在外人看來「恩將仇報」的做法——刺殺「恩公」恩銘!

面對倫理方面的指責,徐錫麟自己解釋道:「撫臺厚我,系屬個人私恩;我殺撫臺,乃是排滿公理。」正是因為他的「不以公廢私」,才有了晚清朝野的極大震動,從客觀上加速了「晚清立憲」的歷史進程。

4.秋瑾——秋風秋雨愁煞人

 

祖國沉淪感不禁,閒來海外覓知音。

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

嗟險阻,嘆飄零。關山萬裡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秋瑾,是一個曠世奇女子!

江湖之上,她有一個響噹噹的稱號——鑑湖女俠!金庸在《射鵰英雄傳》中借郭靖之口說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她短短的一生,恰恰是用生命演繹了一曲「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亂世悲歌!

她本是一介女流,可是身處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卻始終難以甘心步男人們之後塵,於是她高喊著「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毅然決然的投身革命的激流之中,用柔弱之身軀撐起了被封建禮制壓抑千年之久的女人們的不屈脊梁!

她是一位母親,英勇就義之時,女兒才只有6歲,可她又是全天下人的女兒和全天下孩子的母親。她的一生是如此之短,短到我們甚至覺察不到她的存在;而她的死,卻又是如是的驚天動地,偉大到千年之後的人們,還會依然記得她挺直脊梁在古軒亭口的黎明中血染朝霞!

秋風秋雨愁煞人,但我相信,她是微笑著離去的……

 

5.林覺民—為天下人謀永福

 

許多人記住林覺民,是因為他那一封訣別信:與妻書!

那一年,他才24歲,妻子還有孕在身,他本可以陪著老婆孩子過起衣食無憂的生活,實際上,以林家的家族實力,他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縱使這樣的生活有點憋屈,他還可以退一步與妻子一起歸隱山林,過起與世無爭、與人無爭的二人世界。

只可惜,他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他要為天下人謀永福!

試問:誰人不怕死?24歲的林覺民是何等的英俊瀟灑,何等的意氣風發,何等的才華橫溢,可是,可是今天過著幸福生活的人,真的真的難以想像這樣一個拋妻棄子的人,最終選擇了那樣一條「捨生求義」的不歸路!

七十二健兒酣戰春雲湛碧血

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溼黃花

四月的羊城原本風和日麗,因為有了黃花崗,春雲碧血,秋雨黃花,成了羊城獨一無二的格調!五年前,當我第一次邁入黃花崗烈士陵園的時候,被一股挺直脊梁的精神力量所折服,揮筆寫下這樣一副對聯,以此紀念長眠於此的林覺民烈士們:

浩氣長存,忠肝義膽,四月黃花揭竿起,辛亥一聲霹靂;

與妻訣別,志士柔情,千秋覺民赴難去,烈士萬古不朽!

橫批只有四個字:雖死猶生

6.吳祿貞—直搗黃龍成痛飲

 

許多人可能是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如果他不是「三十而死」的話,那麼,民國的歷史可能就要徹底的改寫——這個人,與蔡鍔將軍齊名,當時人稱「北吳南蔡」。

在北方新軍中,吳祿貞的實力最為雄厚,他是北洋第六鎮的統制,坐鎮石家莊。當時辛亥革命已經爆發,南方諸省相繼獨立,滿清政府調兵南下鎮壓武昌革命軍,這個時候,閻錫山在山西宣布獨立,滿清顧此失彼,匆忙派遣吳祿貞帶領第六鎮新軍鎮壓閻錫山,誰料,吳祿貞在這個時候派人與山西的閻錫山取得攻守聯盟,相約組成燕晉聯軍直搗京師。

假如說這個計劃得以實施的話,那麼,恐怕民國的成立也就沒有袁世凱什麼事了!只可惜,吳祿貞太過疏於防範,竟然輕信了陳其美的兄弟陳其採,後者把他意圖「直搗京師」的大戰略告密給了袁世凱,這才有了數日之後吳祿貞的被刺身亡!

從此之後,革命黨人再也無力在軍事上與袁世凱一較高下,也就有了民國初年的南北和解之後革命黨人四分五裂「北強南弱」的政治格局。不誇張的講,如果沒有袁世凱自作死的稱帝,革命黨人還真的可能就沒有翻身之日了,奈何奈何,歷史總是那般的詭異!

吳祿貞的「三十而死」,讓直搗京師成了徹底的遺憾,哎……

 

7.宋教仁—可憐購得假共和

 

做民權保障,誰非後死者?

為憲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宋教仁,為憲法而生,為憲法而死!

無事莫讀史,讀史總斷腸。宋教仁就是這樣一個讓人痛心不已的歷史人物——如果他不死,那麼,民權保障和憲法精神真的就能夠在這片古老的大地落地生根嗎?我不知道答案,但我想,至少宋氏不死,存在著這樣一種可能!

31歲的宋漁父,成了國會第一大黨國民黨的新黨魁,如果他活著來到北京的話,那麼,依照《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由他組織內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縱使袁世凱心中有一萬個不願意,但是彼時的他,絕對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單方面無緣由的撕毀約法,而宋氏所主張的政黨政治或許也就可以在國會中拉開一個序幕!

只是,沒有人願意他活著走到北京——老袁不喜歡,孫先生也不喜歡!兩邊不討好的宋教仁,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了,死在了上海火車站——陳其美的地盤上!兇手當場被抓,然後莫名其妙的死掉了,被指控為頭號嫌疑的國務總理趙秉鈞也在第二年不知緣故的死去了……

隨著二次革命開打,宋教仁的死就徹底成了無頭的公案,從此之後,無量頭顱無量血,也僅僅只能購得假共和!

8.蔡鍔——洪憲帝夢俱成空

 

萬裡南天鵬翼,直上扶搖,那堪憂患餘生,萍水姻緣成一夢;

幾年北地胭脂,自悲淪落,贏得美人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人們記住蔡松坡將軍,一半是因為他和小鳳仙的傳奇之戀,一半是因為他首倡反袁,率先舉義!

松坡將軍於洪憲之初,兵不過三千,地不過一隅,振臂一呼,應者不過西南,然將軍之氣魄足以奪袁賊之魂,將軍之精神足以壯中華之威!偏師出徵,舉國震動,一戰功成,袁賊退位,何也?我中華歷來多慷慨悲歌之士,三軍可奪帥而匹夫不可奪志也!

古有魯連蹈海,義不奉秦;今有松坡舉事,首倡大義!

當松坡首舉義旗之日,袁世凱權傾天下,自恃北洋在手,問天下誰人與我爭鋒?卻不料將軍在西南殺出,殺了他一個措手不及、狼狽不堪,當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倒下之後,剩下的就是北洋內部的四分五裂。

袁世凱倒下了,無論他內心深處是怎麼想的,歷史不會再給他辯駁的機會,稱帝就是稱帝——你,out了!八十三天洪憲王朝,就這樣倉促的收場,而我們的松坡將軍也積勞成疾,在幾個月後就不幸去世,年僅34歲!

不料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松坡將軍去世了,他昂首挺立的脊梁,卻依然支撐著後來人的天與地!

9.楊開慧—我失驕陽君失柳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裡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這個女人,是為丈夫而死,因為他叫毛澤東!

楊開慧的死,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在她被捕入獄之後,親朋好友聯繫到了楊昌濟先生生前的好友章士釗、蔡元培、譚延闓等黨國要人參與營救,湖南軍閥何健幾乎是同意了,至於釋放她的條件是相當的簡單——公開宣布與毛澤東解除夫妻關係!

今天的人看到這兩個條件,恐怕少不了要驚訝萬分,只需復說這麼一句話就可以撿回一條小命,何樂而不為呢?再說,當時毛澤東已經與他失去聯繫達三年之久,雖說夫妻一場,但是大可大難臨頭各自飛,無論是傳統倫理還是現代道德,說出這樣兩句話來保命都是無可厚非的,甚至我們還可以以毛岸英只有8歲來為她事後辯護,她之所以違心的說出這兩句話,是為了照顧毛澤東的幼子。

可事實上,她留下了這樣一句話「死不足惜,惟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後,便選擇了慷慨就義,從此之後,萬裡長空只為忠魂舞!

 

10.趙一曼—為國犧牲的母親

 

寧兒:

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

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

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

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你的母親在車中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我們已經忘記了她的原名叫李坤泰,只記住了趙一曼三個字!

這封信,是她臨刑之前寫給襁褓中兒子的訣別信,只有短短的177個字,可是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又有哪一個不為這封短短的家信潸然淚下?又有哪一個不在心中為趙一曼烈士轟轟烈烈的死致以我們最崇高的敬意?

她為抗日而死,也是為無數個「寧兒」而死!

因為她們這一代人不屈不撓的努力與反抗,才有了後來八年抗戰的勝利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生如夏花之絢爛,「三十而死」固然悲壯,可是,為天下孩子而死的她,卻死的驚天地而泣鬼神!


後序

 

十個「三十而死」的故事落下了帷幕,這時,我想到了一個詞語:向死而生!

他們中的隨便一個人,都是正值青春年少,都是才華橫溢前途不可限量,可是,他們的生命最終又定格在了永遠的「三十歲」!

他們死了,在有限的生命中的的確確的死去了。

可是當我抬起頭向天空望去的時候,我又分明看到了他們的影子,不,確切說是他們的脊梁!

筆直地挺立著,挺立在天地之間……

他們有情有義,有妻有子,本可以在溫柔鄉中安穩度過,可是,他們偏偏想要為天下人謀幸福,偏偏想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於是他們挺身而起,於是他們英勇就義,於是他們喋血街頭,於是他們三十而死!

至於,三十歲之後的人生是什麼樣呢?

沒有人知道答案,也沒有人想知道答案,因為他們的死,便是唯一的答案!

三十而死,再也不用在無盡的虛無中坐待六十而葬的按部就班,再也不用疑慮、惆悵、感慨,再也不用說著違心的話、做著沒有尊嚴的自己,再也不用匍匐著身子只為求得一日之苟安,因為,心已死,行屍走肉般的活著,人生早已了無生趣!

至於未來,至於看得見的脊梁,我想:我不過是仍在尋尋覓覓……

因為,我們看得見的歷史,是由前人的脊梁撐起來的;

而,真正屬於我們的歷史,則是由我們的脊梁肩負的;

我們可以指著前人的脊梁骨罵娘,同樣的,誰又會指著我們的脊梁骨罵娘呢?

閉上眼睛,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迷迷糊糊中,仿佛聽見了稀薄的空氣中那微弱的不能再微弱的聲音,它一遍又一遍的迴響著:挺直脊梁,三十而死!

我是明德先生,只用事實說話

敬請關注「新青年1919」

一起說點真話

相關焦點

  • 白姓兩條硬漢,一個深耕藥行,一個紮根農村,都挺直了人的脊梁
    再說白嘉軒,在白靈裹腳這件事上,他決定不讓靈靈裹腳,不僅是因為心疼孩子,更反映了他內心覺得這件事不合天理人心,他對封建禮教不是一味的盲從敬畏,而是敢於思考,敢於否定,敢於遵循內心,而他的這一決定恰好與關中大儒朱先生說的「腳放大 發絞短」不謀而合。
  • 明德先生,是認真的嗎?
    明德先生,是認真的嗎?堅持真實客觀,絕不弄虛作假;堅持有血有肉,絕不無病呻吟。反對方的代表人物之一,明德先生。他置頂的博文是這篇:顯然,這位明德先生是要死嗑方某,擺出一副血戰到底的架勢,正如上文的五步走策略,其中最重要的,明德也幾乎每天提及的小產權別墅問題,明德認為,這是他最鋒利的匕首,必定能擊中要害,一舉擊敗對方。筆者對於這把匕首的鋒利程度,心存懷疑。
  • 「明德先生」公開舉報寫日記的人:千萬別墅,來源不明
    之前就有陸陸續續舉報她的人,「明德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在多次於國家監委網站舉報失敗以後,近日明德先生在社交媒體中公開向國家監委舉報那個寫日記的人,主要的訴求就是要查清這個人所擁有的千萬別墅來源問題。如果這段時間,你一直在吃這方面的瓜,那麼關於千萬別墅的問題,一定有所耳聞。
  • 「明德師範教育獎勵基金」年度頒獎在上海舉行
    18所設獎師範大學53名老師獲「明德教師獎」;4909名學生獲「明德獎學金」。 吳瀟嵐 攝中新網上海6月11日電 (記者 陳靜)「明德師範教育獎勵基金」2017-2018年度頒獎系列活動11日起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辦。
  • 江隱龍:「生不由已,死則何哀;三十而死,不亦快哉?」|三十當死賦
    固知人生有死,誠不足惜,三十亦當死矣。乃有荊襄荒殘,漢室離亂;士元高才,南州冠冕。攬倚伏之要最,得縱橫之論典;恰荊襄之即危,並寰宇之將亂。安屈驥足之能,不治耒陽之縣;坐平益州之兵,身歿雒城之箭。功以靖侯,威著蜀漢,非有孔明治蜀之失,姜維北伐之憾。至若晉肅見諱,崢嶸詩鬼;騎驢覓句,探囊書悲。
  • 泰順明德實驗學校創始人,林成畝!
    從泰順縣鳳垟鄉小山村走出來的林成畝,在溫州教育界頗負盛名。在從教的三十年間,林成畝先後擔任了泰順與溫州市區共七所學校的校長,獨特而豐富的教育經歷讓林成畝能超脫於一般的教育視角,站在更高的層次和更廣的維度去審視教育,捕捉時代對教育的要求,讓教育與時代接軌。2018年8月,為積極響應泰順人才引進新政,不負眾望,不顧個人得失,他毅然從溫州回歸家鄉,創辦泰順明德實驗學校。
  • 一個世紀前魯迅先生所說的「中國的脊梁」,都是哪些人?
    1934年9月25日,這天是魯迅先生53歲生日。他並沒有特別的慶祝,只是寫下了一篇587字的雜文,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 立春日,大名作家再出新作—— 多難興邦,挺起民族不屈的脊梁
    立春日,大名作家再出新作—— 多難興邦,挺起民族不屈的脊梁 2020-02-03 23: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臉貼大腿走路,身體彎曲150度的「摺疊人」重新挺起脊梁
    因為雙膝莫名疼痛,他到當地醫院看病,得知自己不幸患上了一種被稱為「不死癌症」的疾病——強直性脊柱炎。由於當時醫療條件限制,沒有及時治療。就這樣,朱建華的背一年比一年彎得厲害,到現在脊柱向前彎曲約90度左右,脖子、背、腰僵直,髖關節也強直。身高只剩110釐米。
  • 繼聖賢明德之學,求知行合一之用—河南宏光國學博覽館及王澄先生
    繼聖賢明德之學,求知行合一之用——河南宏光國學博覽館及王澄先生文/倪莉對於國學文化,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位於鄭州鄭東新區意中大廈附二樓的宏光國學博覽館是一個公益性文化場館,佔地約二千一百餘平米,其創建宗旨是:「繼聖賢明德之學,求知行合一之用」。可以說,「知行合一」是中國傳統思想的精華,是中國文化的基本命題,其最早出自宋元之際儒學家金履祥所著《論語集注考證》:「聖賢先覺之人,知而能之,知行合一,後覺所以效之。」這是說,先知先覺的聖賢,知而能行,思想與行為一致,是後知後覺之人效法的榜樣。
  • 深圳明德實驗學校:聘任教師不拘一格,「多元化」人才激發團隊活力
    一張張「金光閃閃」的簡歷,讓外界看到明德的實力與吸引力。數據分析顯示,近年來,深圳明德實驗學校對於優秀人才的吸引力日益提升。明德教師憑藉著專業的教學能力、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獨樹一幟的教學風格,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去行政化以及獨立的教師招聘體制,也賦予了帶給明德更多的嘗試與探索。
  • 2016年明德中學高中部招生公告
    明德中學由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胡元倓先生創辦於1903年,學校在創辦的113年裡,英才輩出。黃興、任弼時、周小舟等政治家,周谷城、金嶽霖等文化大師,丁夏畦、俞大光、肖紀美、劉經南、艾國祥等著名科學家,都是曾經的明德學子。迄今為止,明德培養了十七位院士,有「院士搖籃」美譽。明德中學作為湖南省首批省級示範性高中,一直追求高品質教育。
  • 硬拉,背部挺直or反弓?
    要知道,你之所以在負重深蹲or硬拉時會腰疼,很大程度上和你在動作過程中,背部沒有挺直繃緊,或者下背部的豎脊肌等肌群過於薄弱,於是承擔了不小負重有關。在這種情況下,脊椎受到很大壓力,身體也不能很好的利用臀部發力,臀部受不到好的刺激,很難找到發力感覺……弓背(龜背)硬拉,「死」得快…… 硬拉過程中如果背部沒有挺直繃緊,脊椎會承受極大壓力,不但讓你訓練效果不好,還炒雞容易受傷!而如果你背部保持挺直,此時背部肌群能起到很好的穩定作用,更有利於臀部發力完成姿勢。
  • 北京市明德書院掛牌
    近日,北京市明德書院於地壇公園齋宮西院掛牌。騰訊主要創始人、陳一丹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人、明德書院名譽院長陳一丹,中央民族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牟鍾鑑,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原副院長、山東尼山聖源書院榮譽院長王殿卿,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英國東方美術家協會會員、地壇公園方澤南畝書畫家、明德書院理事趙普,騰訊儒佛道頻道主編、明德書院理事長、院長張順平先生等共同為書院掛牌。
  • 陳上智校友向北大捐資設立明德教育基金
    2017年12月18日,香港「北大之友」會董陳上智校友向北京大學捐資5000萬元,設立北京大學明德教育基金。「北大之友」創會會董陳國鉅先生和陳伍玉華女士,「北大之友」創會會董伍嘉偉先生、會董崔勁中先生,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教育基金會理事長郝平,黨委副書記劉玉村,副校長、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王博等共同出席。
  • 言恭達書法作品《南大校訓》、《世紀脊梁》贈南大
    5月25日,在南京大學慶祝建校110周年之際,著名書法家言恭達向南大贈送了其書法作品《南京大學校訓》,以及100本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世紀脊梁——言恭達書推動中國百年歷史進程人物詩抄》長卷。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楊忠教授參加儀式並致辭,校長助理周憲教授代表南大接受了捐贈。
  • 共和國脊梁及其他——讀郭曰方詩集《脊梁》有感
    共和國脊梁及其他——讀郭曰方的詩集《脊梁》有感作者/葉英爾2020年5月的一天,我收到著名作家郭曰方先生的新書《脊梁——獻給共和國科學家的頌歌》,再次被他的嚴謹治學態度和筆耕不綴的勤奮精神感動竺可楨先生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他在氣象學、氣候學、物候學、地理學、自然科學史和自然資源綜合考察研究等方面,都作出了令世人矚目的重大貢獻。特別值得浙大人懷念的是,他擔任校長不久,為避日寇侵擾,帶領千名師生、眷屬西遷辦學,顛沛流離,歷盡艱辛,頭尾近10年,行程達2600餘千米。
  • 致敬脊梁 「中國衛浴盛典」點燃行業正能量
    2018年10月17日,由中潔網主辦、中國陶瓷城集團聯合主辦的大型落地活動「中國衛浴盛典——致敬中國衛浴30年脊梁人物」頒獎典禮在廣東·佛山中國陶瓷總部基地隆重舉行。一場致敬脊梁人物的盛會,一次產區共榮的活動,一部中國衛浴的發展史,一場大咖雲集的巔峰論壇,一出感動行業的年度「大片」,在這裡震撼上演。
  • 忻府區北關小學與太原市明德國學實驗學校聯誼活動紀實
    為了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民族精神,7月28日,忻府區北關小學與太原市明德國學實驗學校共同組織了一次校際聯誼活動。上午10時許,太原市明德國學實驗學校師生一行來到元好問先生的家鄉,探訪遺山園。
  • 深圳明德實驗學校改革探索初見成效
    3月17日,本報記者走進位於深圳市福田區的「教育創新特色學校」——明德實驗學校高中部所舉行的市民開放日活動,了解該校獨樹一幟的教育理念。5年前辭去上海市浦東新區教育局副局長、南下深圳辦一所「理想中的學校」的程紅兵校長表示,明德自建校伊始,就一直在實行小班化教學、分層走班和拓展選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