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貼大腿走路,身體彎曲150度的「摺疊人」重新挺起脊梁

2020-12-13 河南日報客戶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平 通訊員 張曉華

他是極為罕見的嚴重「摺疊人」:

身軀彎成150度,臉幾乎貼著大腿。

走路時凳子形影不離,隨時仰靠著才能看一眼路。

這樣的「摺疊人」生活,

49歲的他已經過了20年。

「摺疊人」的辛酸生活史

30年前,家住鄭州城郊的朱建華是個挺拔帥氣的小夥子。

因為雙膝莫名疼痛,他到當地醫院看病,得知自己不幸患上了一種被稱為「不死癌症」的疾病——強直性脊柱炎。

由於當時醫療條件限制,沒有及時治療。

就這樣,朱建華的背一年比一年彎得厲害,到現在脊柱向前彎曲約90度左右,脖子、背、腰僵直,髖關節也強直。身高只剩110釐米。

由於病情,朱建華一直沒有成家、工作,由年邁的父親照料日常生活。

為了儘量呵護僅存的健康,朱建華總是堅持每天儘量出去活動。

他帶著形影不離的塑料凳子,沿著最熟悉的路線,走幾步就仰坐在凳子上看一看前方,吃力地往前行走挪動。

朱建華時常撞到匆忙行走的路人、街角的垃圾桶和電線桿。有一次,他的脖子狠狠地撞到一輛停在人行道上的汽車後備箱上,半天沒爬起來,脖子疼了好幾天。

重新挺起脊梁的機會

「我想挺起脊梁,我想站起來!」這個強烈的渴望日夜盤旋在朱建華心頭。

朱建華聽說河南省人民醫院脊柱脊髓外科主任高延徵開展了「脊柱工程千人救助計劃」,他多方打聽後,找到了高延徵主任,看自己還有沒有手術機會。

從2017年開始,高延徵主任團隊就在河南省人民醫院開展「中國夢脊梁」工程,救助貧困脊柱畸形患者。

2019年,又進一步啟動脊柱工程千人救助計劃,聯合智善公益基金會等慈善組織,計劃幫助1000名脊柱畸形患者重新站起來。

目前,已有600多名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先後接受了救助,其中很多人的脊柱彎曲已超過100度。

專家團隊經過會診認為,要想重新站起來,朱建華最少要接受兩次手術,置換強直的髖關節,再通過截骨重塑脊柱,讓脊柱重新變直。

脊柱矯形術是難度最高的骨科手術之一,風險巨大。但朱建華說啥也不願放棄重新站起來的希望,因為他也了解過,他的心肺嚴重受壓,放棄這次手術的機會,就等於放棄生命。

智善公益基金會得知他的情況後,立即決定捐款5萬元幫助解決醫療費用。

術後身高從110釐米變成150釐米

朱建華的手術分兩次進行。

第一次手術,高延徵主任和餘正紅副主任醫師團隊先為他施行了左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關節滑膜切除術+下肢關節松解術。

第二次手術,術團隊再為朱建華進行脊柱矯形。

這種極重度的摺疊型脊柱後凸患者,矯正手術最大的困難,除了脊柱矯形手術本身極高的技術要求和神經脊髓損傷可能導致截癱外,就是全麻插管和體位擺放的難度。

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主任張加強,副主任醫師耿紅芳、王旭反覆分析研究認為——

由於朱建華頸椎成摺疊狀後突,面部、嘴巴無法看見,且張口受限,常規喉鏡插管無法實現。

最終,麻醉團隊研究決定,利用先進的麻醉技術和設備,採取纖支鏡引導下經鼻側臥位下清醒氣管插管,順利完成手術麻醉。

體位擺放更是手術面臨的重大難題之一。

脊柱矯形手術一般採取俯臥位,患者平趴在手術臺上,而這樣的體位對一個臉貼大腿的摺疊人來說是絕對無法實現的。

巡迴護士拿來各種各樣的墊子摞了一堆:「寶塔」形、「山」字形、「M」形,反覆嘗試,半小時終於搞定!

如何精準、安全、完美地做好矯正手術,是核心中的核心。

高延徵主任在術前已經帶領團隊,多次召集科室醫生張敬乙、楊光、王紅強、陳書連、廖文勝、張廣泉等進行認真討論,並組織多學科會診,對患者心肺功能進行反覆評估,並做好圍手術期的各項幹預措施。

術前,手術團隊利用數字骨科技術手術軟體對手術進行規劃設計,模擬截骨。

3D列印患者脊柱模型進行假骨操作,嘗試進行截骨,挑選了最佳的截骨角度和截骨部位,各個數據做到心中有數。

術中,專家團隊應用機器人輔助手術定位,智能導航引導準確植入螺釘,超聲骨刀安全截骨,神經電生理檢測預防神經損傷,「O」型臂數字影像系統評估驗證,充分發揮了河南省人民醫院智能化、精準化方面國內領先的 「八大脊柱手術神器」的作用。

高延徵主任以及張敬乙、楊光、呂東波等醫生團隊經過6小時的緊張手術,終於讓朱建華伸直了脊梁。他可以平躺了!

麻醉醒來,朱建華看到自己終於抬起了頭、挺直了胸,可以看到手術醫生和麻醉師了。

第二天查房時,朱建華激動得熱淚盈眶:

「高主任,20年了,我終於可以平躺了,謝謝您和團隊的救助!我在電視上聽到過您的聲音,查房時只能聽到您溫暖的話語,今天終於看到您熱情的面容了……」

術後,朱建華的身高由術前的110釐米,「長高」到了150釐米多。

11月12日,經過兩三個月的治療、康復,朱建華出院回家。他對即將到來的新生活信心十足。

編輯:王向前

相關焦點

  • 身體竟被醫生敲斷 4 次!「摺疊人」 李華 28 年來終於看到天空
    從 18 歲到 46 歲,李華的身體漸漸 「石化」,28 年的時間裡,都只能窩在家裡,一天三頓靠母親照顧。母親從 40 多歲開始照顧他,現在已經 72 歲了。這種嚴重的軀體彎曲,已經壓迫到他的內臟,心肺長期受損,再這樣下去,他真的不知道能撐到什麼時候。
  • 被人敲斷雙腿、脖子、脊椎後…他終於站起來了!
    這也是國內首例 「3-on」摺疊人(頭貼胸-胸貼肚-臉貼腿)成功被救治的病例。人生「摺疊」20餘年早已忘記天空模樣4000多個暗無天日的日子,從未看過頭頂的藍天,眼前只有腳下3尺之地。身體彎曲將近180度,不能直著走,不能躺著睡,不能抬頭看人……這是李華十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看著腳尖走路,十多年沒有平躺著睡過覺了。」李華今年46歲,說一口湖南話。27年來,他一直被「不死的癌症」折磨,站立時屁股朝天、睡覺時只能屈膝側坐,對他來說,僅僅是站著活下去,都已經成了奢望。
  • 怎麼瘦大腿內側的肉?才能減少大腿的摩擦
    大腿內側的肉過多,不僅會讓腿顯得特別粗壯,還會因為大腿內側的肉過多引起大腿與褲子的摩擦,這是非常痛苦的。由此還會引起不正確的走路姿勢。走路姿勢不正確有很多壞處,它會引起關節的受力不均勻,長期如此嚴重的會讓這些受力不均勻的關節產生變形,危害身體健康。那麼如何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呢,接著往下看吧。
  • 去年刷爆全網的「摺疊人」李華,現在怎麼樣了?
    (健康時報記者 孫寶光)2019年,嚴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李華,因一張在做身體評估時,頭部緊緊貼近腿部、整個身體像一把打不開的摺疊刀的照片被人廣為熟知,因為李華,"摺疊人"一詞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手術前,被病痛折磨的李華。
  • 畸形「摺疊人」身形怪異,通過4次敲斷身體,終於可以直立行走
    上天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來健康,家境顯赫;有的人卻帶有先天疾病,家境同樣困難。這些先天疾病往往很難治療,唯有聽天命,盡人事。在湖南永州農村有著這樣一位老人,身形怪異的讓人驚訝。他的頭貼著胸部,胸貼著肚子,就像是中學生一項體育項目——座位體前屈。
  • 高難度瑜伽體式,不是為了突破身體極限,只是增強柔軟度和協調性
    波姐語錄:瑜伽人的世界我不懂,把身體扭曲成各種造型,是鬧哪樣小伽曾經看過印度瑜伽大師做的高難度瑜伽體式,幾乎每個動作都在挑戰人類身體柔軟度極限,很多人不明白瑜伽人的世界,將身體扭曲成各種造型,究竟是挑戰人類極限還是在向大家詮釋什麼才是真正的瑜伽鍛鍊。
  • 重慶一男孩手腳關節能反向摺疊(圖)
    小志霖將腳趾摺疊在腳背上  重慶晚報5月31日報導 手指摺疊到手背、手背摺疊到手臂、腳趾摺疊到腳背……這些動作,常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只見他用左手輕輕一扳右手指頭,指關節反向彎曲,五根手指竟輕鬆地摺疊到手背上,換成左手,效果一樣;他又用手指輕輕一扳,腳趾關節同樣能反向彎曲,十根腳趾輕鬆摺疊到腳背上;隨後,他再輕輕一壓,腕關節也能反向彎曲,手背能輕鬆貼到手臂上。另外,他的耳朵輕輕一擰,竟能輕鬆旋轉360度。  「你痛不痛喲!」看著這些奇特表演,不少人關切地問,小志霖將頭搖得像撥浪鼓。
  • 怎樣快速瘦大腿內側的肉
    核心提示:在大腿內側有比較多的贅肉堆積時,不但會讓腿部顯得非常的粗壯,在走路的時候也容易產生摩擦,這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但生活中確實比較常見的,其實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把大腿內側的贅肉減掉,那麼怎樣快速瘦大腿內側的肉呢?
  • 如何減大腿根的肉
    核心提示:很多人受到了大腿根有多餘的贅肉的困擾,不只是讓腿顯的特別粗壯,還會讓大腿與褲子容易產生摩擦,不只是別人看上去非常不好看,自己在平時走路的時候也是比較苦惱的,很想擺脫這樣的局面,那麼如何減大腿根的肉呢?
  • 喜歡走路鍛鍊的人,趕緊看!一定要警惕!
    走路好處多 多項研究均明確指出,走路在防病、抗癌、長壽方面功效突出。「人」字一撇一捺,就是一個正在走路的姿勢,無形中也告訴我們,走路真的有很多好處。 3 企鵝步預警:帕金森 小小的步幅,身體前傾,手臂僵直很少搖擺,而身體又有些震顫或搖晃。它的學名叫做慌張步態或小碎步。如果有人用這種姿勢走路,並且面部表情很僵硬,就要高度懷疑是不是帕金森氏病,或者腦部存在腫瘤了。
  • 看身體摺疊的姿勢,就知道瑜伽人厲害,試試才能開發自己的潛能
    波姐語錄:瑜伽是身體循序漸進開發的過程,多種體式結合,才能挑戰高難度要說身體的靈活程度,每種職業有不同的表達。舞蹈人婀娜多姿,體操人靈活多變,運動員身體強健.....但今天波姐要說的是集萬千姿態於一體的瑜伽人。
  • 【地評線】荔枝網評:中國戰「疫」,挺起「民族脊梁」
    特約評論員/唐代遠  「你的模樣,你的光芒,挺起中華民族堅硬的脊梁。無法阻擋,我們中國的力量,明天依舊充滿燦爛的陽光……」近日,一首凝聚著全國各族人民、海內外華人歌手共同心聲的抗擊疫情公益主題MV《民族脊梁》,唱出了醫護人員、消防戰士、一線基層幹部等各行各業的「逆行者」的艱苦努力和堅韌品格,他們迎難而上、抗擊疫情的行動,撥動著我們的心弦,震撼著世界,共同譜寫出負責任的中國形象。這場中國戰「疫」,讓世界見證了不屈的「民族脊梁」。
  • 從頭到腳被「打斷」後重塑 他身體摺疊28年終直立
    他的頭摺疊著,貼著胸、胸貼肚子、臉貼大腿,整個人像一把摺疊刀。第一次見到李華時,深圳大學總醫院脊柱骨科主任陶惠人彎著腰,團隊所有成員都儘可能利用自己的角度,力圖看清李華的全貌。但是沒有一個人能看得清。他們看不到李華的全臉。
  • 如何修復及預防大腿後側拉傷?
    大腿後側拉傷可能需要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停止疼痛,但不痛了不意味著完全恢復了。大腿後側最常見的受傷位置是坐骨下端說到身體柔韌度,估計同學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摺疊前屈手去抓大腳趾。會專注去拉伸大腿後側這一塊,比如劈腿,需要大腿後側的打開。
  • 2個護膝保養動作,穩固脆弱膝關節,運動走路不腿疼!
    走路和活動過程中,臀大肌的發力比例是7%-14%,它是專門負責髖部大股子的旋轉和輔助抬腿走動的發力肌肉。當臀大肌帶動髖部提腿蹬地時,屈髖沒有合理拉伸臀大肌以至於轉移成大腿前側用力幫助雙腿落地,但無法產生緩衝壓力的作用,此時的緩衝壓力就是對膝關節施壓的承受力。
  • 青雲譜區優秀黨教片展播(三)丨《挺起中國的脊梁-大法官梅汝璈...
    青雲譜區優秀黨教片展播(三)丨《挺起中國的脊梁-大法官梅汝璈》《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在大戰大考中… 2020-11-13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緩解身體的僵硬感?這5式瑜伽要多練,柔軟身體不再難
    每個人的身體素質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即使沒有針對性地練習瑜伽,有些人的身體也會十分柔軟,而有些人的身體則會是特別僵硬的。她們總是覺得自己不適合瑜伽這種運動,也不知道有哪些運動更適合自己來練習。實際上,當我們練習瑜伽時,並不是說我們的身體需要有多柔軟才能練習。相反,我們需要通過更有針對性的瑜伽練習來使僵硬的身體變軟,從而使今後的瑜伽練習過程變得越來越順暢。
  • 大腿內側的肉要變得緊實,不松垮,掌握這3個方法即可
    大腿,有著人體身上最重的肌肉,股四頭肌,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特別注意腿部的鍛鍊,想儘量讓自己的腿看起來更加苗條,而時常鍛鍊大腿,但在鍛鍊過程中,可能大多數人都只會鍛鍊大腿中部,還有大腿外側,而對於大腿內側的練習卻非常的少。
  • 你是否滿意自己大腿的線條?走路時,大腿內側會出現尷尬的「摩擦」?
    大腿周圍之所以會堆積贅肉,是因為平日我們沒有正確活動大腿的肌肉,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4種瘦腿運動,一起來看下。你是否滿意自己大腿的線條?走路時,大腿內側會出現尷尬的「摩擦」?要消除惱人的大腿贅肉,先要拉伸大腿內側肌肉。要想擁有迷人的腿部線條,就跟著進行4步瘦腿拉伸吧。Step.11.背肌挺直,不要駝背彎腰,兩腿打開。
  • 立春日,大名作家再出新作—— 多難興邦,挺起民族不屈的脊梁
    立春日,大名作家再出新作—— 多難興邦,挺起民族不屈的脊梁 2020-02-03 23: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