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兩架U-2高空偵察機的一等功臣 吳洪甫

2021-02-09 吳氏宗親網

吳洪甫,1941年出生,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件只鄉槐窩村人,吳洪甫的祖父吳玉煥,是革命烈士。吳洪甫的父親吳錫賀,曾任槐窩村民兵隊長。吳洪甫的妻子是劉慧文,吳洪甫和劉慧文有三個孩子,都因家庭貧困而在16歲綴學,長子、幼子吳近東,女兒吳曉光,也是如此。吳洪甫的叔叔吳靜齋,是一名革命幹部,曾在天津市擔任領導。吳洪甫侄子的兒子是吳俊雅。

槐窩村風景秀麗,依山傍水、物華天寶、人文淳樸,曾被邢臺市評為百村孝善第一村,村民主要有吳姓、楊姓、衛姓等,其中吳姓人口最多。

1959年,初中學歷的吳洪甫這一年18歲,在全國各地工農業大躍進放衛星之後,中國很多地方發生了大饑荒,很多地方的農民口糧嚴重不足。這一年的12月份,他報名參軍,在新兵連訓練三個月後,1960年2月,吳洪甫正式應徵入伍,被選為新中國第一代「飛彈兵」,進入絕密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地空飛彈部隊二營。吳洪甫說,進入部隊上的第一課就是保密課,工作性質、駐地等絕對不能告訴任何人。在地空飛彈部隊二營,吳洪甫擔任殺傷標圖員,主要責任是飛彈發射的定位工作,他頭腦靈活、刻苦訓練,很快就成為了技術標兵。

在訓練生涯中,吳洪甫和戰友們進西北,下江南,挑戰生存極限。甘肅九泉一帶,風沙漫天,一碗飯一層沙;蘭州附近的山上缺水,從山下打上來一盆水,洗過臉後捨不得潑,澄清後再次用,接連能用好幾天;內蒙古哈素海,大片大片的沼澤地,落腳下去,泥沒腳脖,蚊蟲叮咬,夜不能寐;湖南長沙,夏天像火爐。正是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鍛鍊了吳洪甫和戰友們過硬的業務本領。 

1960年,臺灣從美國接收了U-2高空偵察機,挑選飛行員編製成高度保密的「第35氣象偵察中隊」。隊徽是個黑貓頭,所以稱為黑貓中隊。1962年,中國大陸經歷的三年大饑荒進入了尾聲,臺灣國民黨當局開始利用黑貓中隊U-2高空偵察機頻繁對中國大陸進行肆無忌憚的拍照。

U-2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單發動機渦噴式高空偵察機,乘員1人,主要用於執行戰略或戰術的照相和電子偵察任務。1956年開始裝備美空軍。U-2可以在平流層飛行,實際的最大飛行高度可達24384米,是普通飛機的兩倍以上。U-2配有八臺自動高倍相機,4部實施電子偵察的雷達信號接收機、無線電通信偵收機、輻射源方位測向機和電磁輻射源磁帶記錄機等。所用的膠捲達3.5千米長,能把寬度200千米,長5000千米範圍的景物拍下,並衝印成4000張照片。只要在美國上空飛12次,就能把全國拍個遍,且清晰度很高。U-2共建造86架左右,曾被蘇聯擊落1架、被古巴擊落1架,被中國擊落5架。均被薩姆2型地對空遠程飛彈擊落(中國擊落的前四架U-2是用蘇聯的薩姆-2地空飛彈,最後一架是用仿薩姆-2的國產紅旗-2型飛彈)。

 薩姆-2防空飛彈是蘇聯20世紀50年代研製的第一代中、高空全天候防空飛彈,主要用於攻擊遠程高空轟炸機和偵察機。作戰中一般3枚飛彈射擊一個目標。1957年裝備蘇聯部隊。該飛彈外銷東歐及埃及、中國、印度、伊拉克、利比亞、阿富汗、越南等27個國家。薩姆-2飛彈長約11米,重約2375公斤,裝烈性炸藥118公斤。作戰高度最大高度32000米,飛行速度為4馬赫(4倍音速,速度為每秒約1.3公裡),最大射程為48公裡(即大約飛行35秒)。

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由於電子和光學傳感器的進步,使偵察衛星可以從靜止衛星軌道直接收集情報,高空偵察機的作用已經弱化。

1959年10月7日,在吳洪甫參軍的前兩個月,中國空軍地空飛彈部隊用「薩姆-2」飛彈,擊落了在北京上空偵察飛行的國民黨空軍偵察機(不是U2),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用地空飛彈擊落飛機的戰例。

從U-2裝備美軍之後到1960年,U-2對蘇聯領空實施了50次偵察,曾先後出現在基輔、莫斯科、明斯克、克裡米亞、遠東和中亞等地上空。1960年5月1日,在蘇聯斯維爾德洛夫市上空首次擊落一架U-2,逮捕美國飛行員鮑爾斯,1962年2月10日,美國以克格勃上校魯道夫-阿貝爾交換鮑爾斯(曾在1973年被法國拍成電影《蛇》)。

 

法國電影《蛇》 片段

法國電影《蛇》片段 交換戰俘

對於臺灣國民黨黑貓中隊的U-2,由於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力量有限,很長一段時間內對這個只能在雷達上發現的「幽靈」束手無策。對付U-2,殲擊機更是力不從心,鞭長莫及。經中央軍委批准,空軍司令部做出決策:將保衛北京的幾個地空飛彈營拉出去,在U-2飛機活動的航路上實行機動伏擊。

這個決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之後五年之中(1962年9月至1967年9月),中國空軍地空飛彈部隊共擊落國民黨空軍U-2型高空偵察機5架,其中4架U-2型飛機殘骸在北京軍事博物館展出。這五架U-2,地空飛彈二營擊落三架U-2,而這三架U-2之中,有兩架U-2是由吳洪甫和戰友們擊落的。

具體戰績是:

1962年9月9日,吳洪甫所在的飛彈二營在南昌市郊首次用3枚薩姆-2擊落侵犯大陸領空的一架U-2。飛行員陳懷生死亡。

1963年11月1日,吳洪甫所在的飛彈二營在於江西上饒上空用3枚薩姆-2擊落一架U-2。飛行員葉常棣跳傘後被俘。於1982年11月10日獲釋。

1964年7月7日,飛彈二營在福建漳州上空用3枚薩姆-2擊落一架U-2。飛行員李南屏死亡。本次戰鬥進行之時,吳洪甫不在值班之中,所以吳洪甫沒有參加這次戰鬥。

1965年1月10日,飛彈一營於內蒙古包頭上空用3枚薩姆-2擊落一架U-2。飛行員張立義被俘,於1982年11月10日獲釋。

1967年9月8日,飛彈十四營在浙江嘉興上空用3枚薩姆-2的仿製版紅旗-2飛彈擊落一架U-2。飛行員黃榮北死亡。

之後,臺灣黑貓中隊再也不敢進入大陸。

在吳洪甫所在的飛彈二營擊落第一架U-2之後的48天,1962年10月27日,古巴用薩姆-2擊落一架U-2,飛行員魯道夫·安德遜少校身亡。

1962年,吳洪甫己經在飛彈二營服役兩年多,地空飛彈二營首先轉到湖南長沙設伏,將近兩個月未遇戰機。1962年8月17日,該營從長沙轉到南昌設伏。為出敵不意,該營打破教令的規定,沒有將陣地選在平坦的地方,而是選在兩個丘陵之間的一片松樹叢中,陣地面積減小了一半。9月9日,星期日。6時許,1架U-2飛機從臺灣桃園機場起飛。7時22分,飛越平潭島,在兩萬米高空進入大陸。7時30分到達鄱陽湖上空,8時24分,經九江左轉,直飛南昌。吳洪甫和戰友們迅速進入一級戰備。8時25分,U-2進入二營火力範圍。此時的吳洪甫已是一名出色的標圖員,他迅速把「U—2」飛機的航跡標在標圖板上,「28,21,8。」飛彈指揮車上,盯著屏幕上的光標,吳洪甫快速測算出發射距離、殺傷範圍、航路捷徑,並迅即傳給指揮部。「放!」營長嶽振華的一聲令下,3枚薩姆-2飛彈直衝雲霄,天空隨即閃出3朵白花,隨著「砰!砰!砰!」的爆炸聲傳來,U-2墜於南昌東南15公裡羅家集附近,臺灣飛和員陳懷生被彈片擊中,不治身亡(陳懷生設計了臺灣黑貓中隊的隊徽,陳懷生陣亡後,臺灣中央航空學校子弟學校改名為懷生國小,後為懷生國中,臺灣桃園縣八德市的機場取名為懷生機場)。

中國飛彈首次擊落U-2的紀錄就這樣誕生了。

因為中國飛彈部隊隸屬於空軍,所以,擊落敵機的消息傳開後,時任解放軍空軍司令員劉亞樓等領導迅速趕來,慰問二營官兵,並給吳洪甫等人記大功一次,並榮獲提前晉銜獎勵一次,周恩來總理也專門來電祝賀。

1962年9月15日,首都各界1萬多人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盛大集會,慶祝擊落U-2飛機的勝利。9月21日,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領導人,在中南海聽取了飛彈二營營長嶽振華關於擊落U-2飛機的匯報後,決策給予飛彈二營榮立集體一等功一次。

之後,美國在U-2上安裝了預警裝置,我方雷達波束剛一鎖定,其便自動察覺,並逃出火力網。針對新情況,部隊設計出「近快戰法」:將標圖員的測算時間由之前的18秒壓縮至8秒,近距離發彈,讓U-2插翅難逃。「如果說一次擊中"U-2"存在僥倖,那麼,我們需要第二次勝利來證明實力!」吳洪甫抓緊一切時間和戰友們模擬訓練。夏天捂出了一身痱子,冬天手腳布滿凍瘡。吳洪甫和戰友們把飛機飛行高度、航線距離等常用的100多個數據爛熟於心,經過500多次的攻關試驗,吳洪甫練出了「看、算、報」同步進行的本領。僅用3秒鐘,測算出的所有參數即可完成發送。後來,這種「近快戰法」在全國第一屆科技大會上榮獲科技一等獎。

與此同時,飛彈二營進西北、下江南、戰荒漠、鬥山川,吳洪甫和戰友們在無人區開闢陣地,在大山中挑戰生存極限,等待U-2再次出現。

1963年11月1日,飛彈二營在江西上饒地區埋伏,吳洪甫和戰友們再次捕捉到U-2蹤跡。雖然指揮所測算的數據顯示,敵機未在殺傷範圍,但吳洪甫測算的數據卻與之不同,他迅速標圖並匯報:「三發必中一發!」「砰!砰!砰!」所有人屏住呼吸,眼睛盯緊屏幕。「第一次用新戰法,一定要打下來。」短短十幾秒,突然變得漫長——吳洪甫心跳加速,手心隱隱出汗。顯示屏上那個光標停止閃現,巨響過後,「U—2」再一次被打了下來,進入大陸偵察九次的飛行員葉常棣被俘。

「近快戰法」首次成功應用於實戰。結束戰鬥時,營長嶽振華如釋重負地在吳洪甫右肩上拍了一下:「你個吳大膽,真成了飛彈的眼睛。」這個消息再次震動全國。因為戰績突出,中央軍委、國防部授予吳洪甫個人一等功、二營全體官兵集體一等功,二營被授予「英雄營」榮譽稱號。

1964年7月7日,12時30 分,當一架U-2 飛機在距地空飛彈二營32.5 公裡時,二營當即打開制導雷達天線和反電子預警設備,鎖定目標,3 秒鐘完成飛彈發射前的操縱動作,接連發射飛彈3 枚,擊落這架U-2,墜於漳州東南面7 公裡的紅板村。曾12次駕駛U-2 型高空偵察機偵察大陸並安全逃脫的國民黨空軍「頭號王牌」少校飛行員李南屏死在座艙裡。後來,經檢查,發現李南屏身上沒有帶任何證件,只是在他左手無名指上發現一枚金戒指,上面刻著「葉秋英」三字,她就是李南屏的夫人。解放軍空軍參謀部派人去給葉常棣看那枚金戒指,葉常棣看到這枚戒指後,驚得從床上跳起來,說:「你們是不是把李南屏打下來了。」

第三次擊落U-2的三天後,1964年7月10日,空軍在漳州隆重舉行祝捷慶功大會,空軍司令員劉亞樓、福州軍區副司令員皮定鈞、政委葉飛、福州軍區空軍政委李世安等出席了大會,為地空飛彈第二營記集體一等功。

十三天後,7月23日,地空飛彈第二營的吳洪甫和全體戰友來到北京,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了地空飛彈二營全體指戰員,併合影留念。那張毛主席與二營官兵的合影,也成為吳洪甫最珍貴的東西。

1965年2月,24歲的吳洪甫從部隊退役,帶著記錄著他從軍歷程的小布包,回到家鄉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件只鄉槐窩村。

1966年7月1日,由毛澤東主席批准,飛彈部隊從空軍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兵種,周恩來總理親自為之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第二炮兵,簡稱二炮,成為由中央軍委直接掌握的戰略威懾核心力量,擔負起遏制他國對中國使用核武器、對他國實行核反擊和常規飛彈精確打擊的任務,肩負著保障中華民族根本生存利益的重任。2015年12月31日更名為火箭軍。

退伍後,吳洪甫始終牢記自己的承諾。當時保密幹事對他宣布紀律,提出的「兩個不能」:回去以後,咱們二營的兵絕對不能給政府添麻煩,不能給二營丟臉,不能洩露國家秘密和軍事秘密。自己吳洪甫清楚地記得自己當時的響亮回答是:保證完成任務。說到就要做到,必須守信用。這是吳氏先祖季札公的高尚品德與風尚的體現。在老家,吳洪甫把一等功證書和毛主席的合影壓到了箱底,對那段英雄往事選擇沉默,扛起鋤頭,重新做起了農民,守著3分自留地,生活從頭開始。有人問起來,他就含糊地說:「在部隊我就是個燒火做飯的,啥都不知道。」

吳洪甫對這個承諾堅守了37年,直到2002年6月,吳洪甫偶然在一本雜誌上發現了當年的飛彈二營營長嶽振華公開講述「英雄營」的故事,他意識到,軍事秘密已成為過去,一切都成為了歷史,一切都可以公開透明了。

於是,吳洪甫拿出了立功證書,妻子兒女和村民才知道,這個身邊的老人是國家的一等功臣。2004年,當地民政部門查閱檔案,在核實情況後,專門為吳洪甫申請辦理了優撫待遇,當地黨委政府和各級民政部門也多次給予關心幫助。2014年7月,空軍地空飛彈部隊舉行「沿著英雄的足跡前進」強軍實踐活動,在文藝匯演中,吳洪甫的故事被改編為情景劇《忠誠》。2018年11月10日,吳洪甫獲中央宣傳部和退役軍人事務部頒發的「最美退役軍人」證書。2019年7月26日,吳洪甫被表彰為全國模範退役軍人。

有人問他:「看別人升官發財,你心裡平衡嗎?」 吳洪甫說:「過去在部隊,領導教導我們不管什麼時候都要以國家利益為重,個人利益是小不點兒。打仗立功是當兵的應該做的,已經享受了優撫政策,再有別的想法不對了,不能給政府添麻煩。」吳洪甫還是住在1980年代蓋的舊房子裡,坦然當農民,幹農活。

回想起這堅守承諾的三十七年,吳洪甫的務農生涯,是一段長長的艱難歲月。 

吳洪甫回鄉後,結了婚,生了小孩,夫妻二人勞力少,掙不夠工分,全家吃不飽飯,每年還要額外養1頭豬換錢補給生產隊。沒過幾年,母親癱瘓,妻子又患上股骨頭壞死病。雨水衝垮了家裡僅有的幾間破屋。沒錢蓋房,他就帶著一家老小到親戚家借宿,一住就是3年。不論生活多難,吳洪甫堅守承諾,從不向政府張口伸手。常有鄉親數落他:現在年輕人都比著進城工作生活,你種了半輩子地,還讓兒子像你一樣過?他坦然說,咱是莊稼人,靠種地吃飯不丟人!但是,吳洪甫不知道,莊稼人種地,自己的孩子卻吃不飽飯,上不起學,確實丟人!

直到今天,他的生活仍不寬裕。他一直過著簡樸的生活。他和老伴兒最常吃的菜是鹹菜。他穿的T恤,是縣武裝部發的紀念衫。回部隊參加實踐活動前,家人花幾十塊錢給他買了一件藍色條紋上衣,這是他最好的衣服。

在槐窩村民的眼中,吳洪甫是個熱心好人。村委會副主任吳洪秋說:「老吳總說,咱們縣是貧困縣,困難群眾多。有幫扶項目,先緊著群眾幫。自己是老兵,難點不要緊。」吳洪秋說「看到路上有個坑窪,吳洪甫就帶上煤渣和鐵鍬,不聲不響地填平。」。村民武之昆說:「一個姑娘騎車不小心把老吳的三輪車撞壞了,老吳擺擺手就讓她走了。」

1979年,吳洪甫38歲,吳洪甫7歲的小兒子吳近東被小夥伴誤傷左眼,如果不及時做手術,眼睛可能失明。小夥伴的家長來了,送來東挪西借的200元錢和幾十斤糧票。但這只是杯水車薪。「傷了人,就得管到底。」家裡的親戚眾口一詞。吳洪甫卻猶豫了。吳洪甫生在農村,退伍後又回到農村。他深知農民的苦和累。他不忍一次事故讓對方傾家蕩產。一天晚上,吳洪甫橫著心,把老伴兒拽到屋子角落裡說,「別難為人家了,咱受過部隊的教育,事該咋辦,得有分寸……」。可話沒說完,老伴兒就哭著跑了出去。吳洪甫借遍了親朋好友,還是沒有湊夠手術費。因為治療不徹底,孩子的一隻眼失明了。後來母親癱瘓,她又患了病,家庭十分拮据,三個孩子16歲即輟學打工。

槐窩村老支書楊洪文說:「老吳能委屈自己,委屈親人,卻見不得別人做難。吳洪甫前半生是英雄,後半生更是英雄。」

吳洪甫的女兒吳曉光說:「父親從來都是吃虧人,我們也沒沾一點光。」,當年家裡經濟困難,村裡想著給入低保戶,被父親拒絕了,要給更困難的人。村民讓他拿著立功證書去找找人幫幫孩子,也被拒絕了。

2008年,在得知吳洪甫的老伴患兩側股骨頭壞死時,省慈善總會協調省優撫醫院專門為她免費治療。2011年,吳洪甫被評為「廣宗好人」;2012年,吳洪甫被評選為「邢臺好人」。2015年,縣政府又籌資幫他建了新房。

吳洪甫曾收到一封退伍軍人來信:「洪甫同志你好,你是否想過向有關部門爭取,提高革命軍人的待遇?」吳洪甫回電話說:「這位老弟呀,咱可是人民子弟兵,要多想想國家和人民。」最近幾年,他還當起了校外義務輔導員,在重大節日裡,給村裡的孩子們講楊家將、嶽飛傳,講解放軍的英雄故事。

在70周年國慶北京10月1日大典上的吳洪甫

相關焦點

  • 一等功臣「吳洪甫」,打下U2偵察機,為保守機密,靠務農為生37年
    2002年6月,一位家住河北邢臺名叫吳洪甫的老農偶然翻閱報紙的時候,發現了一篇講述我軍擊落U2二型高空偵察機的戰鬥經過,心中非常激動,淚流滿面的說37年了,現在這個秘密終於可以公開了。
  • 一等功臣吳洪甫:曾擊落U2偵察機,退伍後隱居39年為國家保密
    而那時候美國空軍的裝備空前強大,而高空偵察機領域更是讓人望其項背,但我國那時候卻是沒有同類偵察機的。在如此巨大的差距下,美軍U2偵察機總是會"不經意"闖入我國領空,但因為空防力量的差距,面對每一次美軍偵察機肆行,能做的很好。但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我們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還是成功了擊落了U2偵察機,而擊落它的人就是吳洪甫。
  • 打下美軍U2偵察機,受到毛主席接見,吳大膽為啥隱居鄉村37年?
    上世紀60年代  美制U-2型高空偵察機入侵大陸領空  吳洪甫所在的空軍地空飛彈部隊二營  多次打下了U2  創造了奇蹟  吳洪甫(國家一等功臣)  U-2偵察機被擊落的現場  這一次成功擊落U2  中央軍委、國防部  授予吳洪甫個人一等功  二營全體官兵集體一等功  第二年  二營全營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
  • 打下美軍U2飛機的一等功臣,隱姓埋名鄉下務農37年,對妻子都不說
    上世紀50年代是冷戰的高峰時期,由於傳統的情報收集手段不能滿足要求,美國著手研製出一種新型高空偵察機。1955年一種叫做U2「蛟龍夫人」高空偵察機應運而生,由於它的飛行高度達到了2.5萬米,工程師們給它起了「天使」的暱稱。其實,U2的成本並不貴,就是一架裝著特製發動機的滑翔機,但它可裝備有8臺全自動照相機,膠捲長達3.5公裡,可以持續九小時多角度拍攝地面目標。
  • 上世紀60年代,蘇聯是如何擊落美軍U-2高空偵察機的?
    上世紀60年代,蘇聯是如何擊落美軍U-2高空偵察機的?根據U-2的飛行員鮑爾斯於1970年寫了一本書《越界飛行》的書,他說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被擊落了。神秘之處就在於當時蘇聯的防空飛彈和戰鬥機是否能飛行到U-2偵察機的高度,因此不具備打下來的可能性。
  • 擊落美式U-2型高空偵察機的他,將這秘密一藏就是39年!
    作為國家的一等功臣,退役後的左新民仍然隱姓埋名的為國家保守著重要機密,在過去的39年裡對任何人都未曾提起過往事。左新民一直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恪盡職守,兢兢業業的無私奉獻著!接下來就讓我們認識一下這位優秀的老軍人。1960年,年僅19歲的左新民參軍,由於他勤奮好學、刻苦訓練,就被新中國剛成立的第一支地空飛彈營一營所選中,很榮幸的成為「飛彈兵」中的一員。
  • 美國偵察機飛到太空邊緣,但還是被擊落,中國老兵保守秘密37年
    而美國當時將兩架最先進的U-2高空偵察機,派到遠東偵查。這種高空偵察機最高升限在兩萬米以上,在當時來說擊落這種偵察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我國當時硬是憑著四個防空飛彈營,本著「帶著飛彈打遊擊的」戰略戰術將其擊落。
  • 擊落U-2偵察機的功臣:我軍空前絕後的「大校營長」嶽振華!
    上世紀50年代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美國為盤踞在臺灣的蔣介石提供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高空偵察機,培訓了飛行員,進場入侵大陸進行空中偵察。而我們的飛機和高炮的作戰高度都遠不及敵偵察機, 只能看著敵機在我領空大搖大擺的出出進進。U-2偵察機尤其猖狂!
  • 他曾打下5架美國U2戰機,被評一等功臣,卻低調務農,隱瞞戰功
    嶽振華就是這樣的戰士,他便是投身於我國精確飛彈打擊事業裡的英雄人物,他從一名普通的士兵一路走到大校的軍職,這背後嶽振華立下的是不朽的軍功,他一生致力於飛彈防空事業,曾多次指揮部隊擊落美國的偵察機和轟炸機。
  • 邯鄲82歲老兵親述兩次擊落美制 U2 偵察機
    8月1日上午,邯鄲市大名縣城一座簡陋的小平房內,82歲高齡的老兵韓澤民小心翼翼打開皮箱,拿出兩張已經塵封半個多世紀、記錄著卓越功勳的獎狀,首次向人們展示自己在神秘「飛彈部隊」的光輝歲月,並講述了兩次擊落兩架美制U2高空偵察機的傳奇故事。
  • 60年代,這個25歲河北小夥,是如何打下2架美制U2偵察機的?
    60年代,這個25歲的25歲河北小夥,打下2架美制U2偵察機,是如何打下2架美制U2偵察機?他就是韓澤民,打下飛機的韓澤民直接授予了一等功。U2偵察機U2偵察機,被稱為蛟龍夫人,它可以不分晝夜地21336米高空執行全天候偵察任務,在五六十年代時被美國作為主要的偵查工具,冷戰時期,對蘇聯進行了多達24次的偵查,但是只是被擊落過一次。
  • 揭秘:擅闖軍事禁飛區的U-2高空偵察機,到底是從哪飛過來的?
    據環球網8月25日報導,在8月25日當天,一架美國U-2高空偵察機擅自闖入北部戰區在黃海的實彈演習禁飛區,企圖進行偵察刺探活動,已向美方提出了嚴正交涉。 U-2主要用於執行戰略和戰術的照相和電子偵察任務。
  • 美國偵察機飛行高度2萬米,卻被擊落5架
    反觀美國,已經能研製出各種各樣的超級武器,比如U2偵察機,這種高空偵察機能夠在兩萬米以上的高空進行偵查任務,以當時的技術而已,攔截擊落這款偵察機簡直是天方夜譚,美國也對外宣稱,這款偵察機是無法被擊落的。既然FLAG已經立下來了,就總得有人去打美國的臉。於是我國就用實際行動給了美國一記響亮的耳光——僅憑四個防空飛彈營,以「帶著飛彈打遊擊」的戰略戰術將其擊毀。
  • 罕見U-2高空偵察機,25000米高空的間諜,我軍曾擊落5架同型戰機
    可以說他國的戰鬥機想攔截U-2高空偵察機是難上加難。U-2高空偵察機在設計上採用了全金屬懸臂中單翼,使用洛克希德公司的專門翼型。機身為細長的圓截面全金屬半硬殼薄規格蒙皮結構。懸臂全金屬結構尾翼為正常布局。U-2高空偵察機機身細長,採用獨特的雙主輪自行車起落架,主輪與尾輪均向前收入機身。這款飛機也是在起降過程中對地面機務要求最高的機型。
  • 插著導尿管開飛機:U-2偵察機被我軍飛彈擊落時,就是這樣飛行的
    用目前最先進的防空飛彈去攔截U-2高空偵察機,那可以說是相當輕鬆的,現在先進的防空飛彈可以「一拳一個小朋友」,打得U-2高空偵察機找不著頭。早在四五十年前,用防空飛彈去攔截擊落U-2高空偵察機已經並非是非常有難度、不可能做到的事了。歷史上一共有7架U-2高空偵察機被擊落,而且均是被防空飛彈擊落。
  • 美國的U-2高空偵察機,現役的戰機中有幾款還能進行攔截?
    但是這並不是一個通用的規律,在U-2偵察機身上,好像並沒有體現,在世界各國的戰鬥機中,戰鬥力能比得上U-2偵察機的,屈指可數。U-2偵察機已經服役六十多年了,最新型號號U-2R仍然是美國的主力戰機。這款戰機適用範圍非常廣,在美蘇爭霸時期就問世了,是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產物,想要竊取蘇聯國內軍事發展的情況,美國開始進入高空偵察機這個領域。
  • 他是一等功臣,卻隱姓埋名40載,只因保守一個U2戰機的一個秘密
    在上世紀60年代時,美國的軍事實力更是世界第一,當時我國並沒有亮眼的戰鬥機,美國卻擁有著最先進的高空偵察機u2。且在當時世界上並沒有可以與之較量的武器。於是有很長一段時間,美國空軍經常來到我國的領空進行挑釁。而說到這段歷史,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我國的一位一等功臣,他隱姓埋名40載,只因保守一個軍事秘密。
  • U-2偵察機有多厲害?能在萬米高空停留,燃料都是特製
    U-2偵察機是美國空軍一型單座單發高空偵察機,是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研製,它在1955年秘密完成首飛,並在1956年開始裝備美軍,在服役幾十年中,曾在全球活躍,曾經偵察過蘇聯、古巴、朝鮮、越南、以及我國。
  • 美軍高空偵察機U-2 距福建空域僅50海裡
    據臺灣綠營媒體報導 解放軍軍機近期連續巡航臺灣地區空空域,不過美機也密切關註解放軍動向,今(10日)早0美軍1架U-2A高空偵察機現身臺灣海峽以北空域,距離福建領海基線僅50海裡。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推特(SCS Probing Initiative)今(10日)指稱,美空軍1架U-2A高空偵察機今早在東海上空飛行,進行偵察,期間一度飛抵臺灣海峽以北空域,距離福建領海基線約50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