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D XPoint的傲騰900P有多強?高不可攀的性能天花板

2020-12-16 超能網

在我們的《2018年度巨獻(5):六款高性能512GB M.2 SSD橫評》之中,除了參測的六款M.2 SSD之外,為了讓大家更好的認識這些SSD的性能我們加入了三個參照物,但最終放出來的只有三星860 EVO 250GB和希捷7200轉2TB HDD這兩個,而第三個參照物因為性能過於bug以至可能影響文章的觀看效果,所以最終決定讓這些數據暫時躺在資料庫裡面,暫時不放出來,而這個bug一樣的SSD就是Intel的傲騰900P。

有多bug?我們直接來看看加了傲騰900P 280GB後的超能指數:

在本次橫評中性能最好的三星970 EVO 500GB和威剛S11 Pro 512GB超能指數為109.6,但傲騰900P 280GB的超能指數高達267,是這些參測的高性能SSD的兩倍多,是什麼原因使其擁有這麼高的分數呢?

想知道傲騰SSD為什麼這麼強,首先我們得了解它所用的存儲介質3D XPoint,它和NAND快閃記憶體一樣都是用來存儲數據的介質,但它們的工作原理並不相同,常見的NAND快閃記憶體是通過絕緣浮柵中捕獲不同數量的電子來定義單元bit的值,而3D XPoint則是通過改變單元電阻水平來區分該bit是0還是1。

3D XPoint結構非常簡單,它由一個選擇器和一個存儲單元組成,它位於字線和位線之間,在字線和位線上施加特定電壓將激活單個選擇器並使下面的單元能夠被寫入或讀取。它與NAND快閃記憶體最大的區別是可以以bit為單位實施讀寫操作,而NAND的讀寫單位是Page,現在的SSD通常是16KB一個Page,但NAND快閃記憶體必須得先擦除原來的數據才可寫入新的東西,而擦除操作的基本單位是block,一個block有幾百個page,也就是說你要改1bit的數據得先把整個block清空。

因為NAND快閃記憶體的這一特性所以SSD主控得使用極其複雜的垃圾回收算法,以保持SSD的高效運作,但這始終會消耗主控的資源,而已bit為讀寫單位的3D XPoint來說它並不需要什麼垃圾回收機制,而且它的寫入操作是和HDD一樣是可以直接覆寫的,沒有擦除這步操作,所以寫入延時要大大低於NAND快閃記憶體,而且主控和固件也可以簡化不少,當然了以bit為單位進行尋址是需要大量高速緩存配合的,所以現在Intel的傲騰產品都沒有把全部容量開放出來。

官方宣稱3D XPoint快閃記憶體速度及耐用性是目前NAND快閃記憶體的1000倍,容量密度則是NAND快閃記憶體的10倍,3D XPoint的讀寫延遲應該是10ns級的,與DRAM內存的幾納秒當然還是有區別,比NAND快閃記憶體的微秒級的延遲好得多,如果比寫入延遲的話NAND快閃記憶體可能會達到毫秒級,當然到了實際產品上就是另一個數字了,Intel給出的傲騰900P讀寫延時是10us,比3D XPoint的理論數字差太遠了,這可能是接口的影響,不過這怎麼都比普通的SSD強得多,而低延時反饋到性能上的表現就是超強的隨機性能,傲騰900P的隨機讀寫IOPS是現在SSD的好幾倍,隨機讀取55萬IOPS,隨機寫入50萬IOPS,用NAND快閃記憶體的SSD完全沒法比。

Intel傲騰SSD 900P介紹

自2017年Optane傲騰系列產品投向市場以來已經有不少產品,包括專門給HDD加速用的傲騰內存(只有16GB和32GB兩個容量),以及由之衍生出來的傲騰SSD 800P系列(58GB、118GB兩個容量),以及傲騰SSD 900P(280GB和480GB兩個容量)和它的升級版傲騰SSD 905P(380GB、480GB、960GB和1.5TB四個容量),傲騰SSD 900P有U.2和半高PCI-E卡兩種,而905P在此基礎上增加了M.2 22110的模組,不過由於體積限制只有380GB這個容量。

U.2版本的傲騰900P是2.5英寸盤型的,不過厚度不是常見的7mm或者9.5mm,而是15mm

盤體底部準備了大量的散熱鰭片強化散熱

現在只有極少數主板有U.2接口,基本上都要加買根M.2轉U.2的線

這東西並不好拆,螺絲藏在正面的貼紙下,裡面的導熱膠還粘得相當死,基本每個晶片上都有導熱膠

PCB正面有主控和7顆3DXPoint

背後則有7顆3DXPoint

7通道的主控,傲騰900P並沒有提供DRAM緩存,但3DXPoint本身就可以充當著職責

所用3DXPoint的編號為29P32B1AMDNF2,SSD的原始容量是多少並不清楚

性能測試

這次測試其實是在當時做M.2 SSD橫評時就完成了的,平臺自然是橫評時的那一套,CPU是Core i7-7700K超至4.6GHz,主板是微星Z270 Xpower Titanium,單根芝奇TRIDENTZ DDR4-3200 8GB內存,顯卡是訊景RX 550 4G,主系統盤是浦科特M9PeY 512GB,系統是Windows 10 Build 1809,CPU的節能模式已經在BIOS裡關閉,系統的電源模式也設置成高性能。

我們先從基準性能測試來看看傲騰900P比普通SSD強在哪裡吧,對比對象就拿橫評那兩個性能最好的三星970 EVO和威剛S11 Pro。

CrystalDiskMark測試

CDM測出來的連續讀寫速度並不能達到Intel標稱的最高值,不過即使達到了傲騰900P的連續讀寫速度也達不到970 EVO和S11 Pro的水平,但傲騰900P強大的地方在於它的隨機性能,特別是QD1的4K隨機讀,速度是現在SSD的兩到三倍,其他的隨機性能都比用NAND的SSD更強。

AS SSD Benchmark測試

ASSSD Benchmark測出來的連續讀寫速度更接近Intel給出的理論值,而他的隨機性能依然是那麼的嚇人,220MB/s的4K QD1隨機讀寫是普通SSD的好幾倍,隨機寫入與64線程的隨機讀寫性能也比用NAND快閃記憶體的SSD高得多。

看完了基準性能測試接下來看下磁碟軌跡回放測試。

Expreview Storage Benchmark 2014測試

傲騰900P在回放測試中全面領先那兩個M.2 SSD,特別是在純讀取的遊戲應用測試中,差不多翻了一倍,這就是強勁的隨機讀取性能的表現。

現在回放測試的總成績計算方式改為:單項得分=單項成績/單項平均值*1000

M.2 SSD橫評中那六款SSD的回放測試總成績基本都是3字頭的,而傲騰900P的成績則是4字頭,4569.4的總分使其遠高於這些用NAND快閃記憶體的NVMe SSD。

PCMark 7測試

傲騰900P在PCMark 7磁碟測試中的原始得分是37066,是那兩個M.2 SSD的兩倍多。

PCMark 8測試

在PCMark 8的磁碟測試中,傲騰900P在測試中傳輸率是1499.2MB/s,是普通NAND NVMe SSD的兩到三倍,表現相對的強。

TxBENCH測試

TxBENCH的全盤寫入測試,3D XPoint的特性是可以直接覆寫的,而且傲騰也用不著SLC Cache,但這並不代表著傲騰900P寫入並不會掉速,但它掉速的原因並不是普通SSD那樣因為SLC Cache用光或者快閃記憶體髒了,而是因為過熱,它工作時發熱確實有點厲害,而U.2盤型雖然有做一些鰭片,但整體來說散熱效果是不如PCI-E卡那麼好的,至少散熱片面積差太遠了,PCI-E卡版本的性能應該會更為穩定,即使如此傲騰900P 280GB的寫入性能依舊很好,最後30GB的平均寫入速度為1631.6MB/s,全盤平均寫入速度是1749MB/s,對TLC SSD肯定是秒殺的,即使是用MLC的970 PRO也做不到。

IOMeter測試

以下是使用IOMeter對SSD全盤進行兩小時的4K QD32隨機寫入後所記錄下來的IOPS離散分布情況:

這項測試又是最能體現傲騰900P強大的地方,兩小時的隨機寫入離散分別宛如一條直線,這是用NAND快閃記憶體的SSD完全做不到的,即使用SLC的都不行,這是因為快閃記憶體的寫入特性所決定的,可以直接進行數據覆蓋的3D XPoint才能做到,它最後10分鐘的平均寫入速度是990.4MB/s,是橫評那些TLC SSD的9到10倍。

全文總結

M.2SSD橫評的三個參照物

最初在做M.2 SSD橫評時準備了三個性能參照物,HDD和SATA SSD是為了讓大家更清楚的看到M.2 NVMe SSD到底可以比他們快多少,而傲騰900P則是想給大家看看現在SSD的性能天花板到底在哪裡(當然有個更高的傲騰905P),然而測試完之後發現這天花板實在有點太高了,完全到了其他SSD暫時不可攀登的地步,因為如果放出來的話大家的注意力肯定會被它超規的數據所吸引而影響文章的效果,畢竟橫評的主角是M.2 SSD而不是傲騰900P。

使用3D XPoint的傲騰系列產品確實是劃時代的產品,但傲騰內存容量太少只能用於加速,傲騰800P系列容量其實也不大,而且接口只有PCI-E 3.0 x2最高速度相當受限,所以傲騰900P和它的升級版傲騰905P更受到高端玩家的關注。

3D XPoint可以直接寫入覆蓋以及極低的延遲使傲騰900P擁有相當穩定的寫入速度,而且低隊列深度的隨機讀取速度是普通SSD的好幾倍,低延時使它的隨機性能整體比用NAND快閃記憶體的SSD更好,在各個回放測試中傲騰900P都表現出了碾壓的性能,是目前性能最強的SSD。

但有一點要說的是,從普通M.2 SSD換成傲騰900P後的感覺其實沒有從機械硬碟到SATA SSD那麼明顯,主要原因是普通SSD其實已經相當快了,而日常使用時SSD都處於輕載狀態,有很多空置時間,傲騰的優勢在於隨機性能與重載時的寫入性能,這些在日常應用時並不能很好的感受得到,而且即使傲騰可以很快的把數據發送到內存裡,也得等待CPU和GPU的處理,這個在遊戲載入時是很明顯的,只有在重載時才能體現出傲騰的價值。

性能那麼強,耐久性這麼好,傲騰900P有什麼缺點呢?除了貴估計也沒別的了,這個U.2版本的傲騰900P 280GB售價將近2000元,而一個512GB的970 PRO也不過1399元,使用3D XPoint的傲騰可以說價格相當的昂貴,而且這價格一時半會是降不下去的,畢竟3D XPoint的產能在NAND面前差距太大了,稀少的東西自然也貴,傲騰900P這類產品估計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是高端玩家的玩物。

相關焦點

  • 存儲用傲騰 超融合性能加速三連擊
    如何降低存儲介質延遲 傲騰持久內存可堪大用相比於DRAM的納秒級別延遲,存儲介質,哪怕是NVMe SSD的延遲也在100微秒以內,相差大約有3個數量級,這意味著數千倍的性能差距。實際上,存儲業內很早就有人開始探索降低存儲介質延遲(提高存儲性能)的解決方案。而近幾年來,業內普遍認為NVDIMM可能是一種有效的解決方式。
  • 英特爾傲騰加速 釋放數據價值
    但這依然「治標不治本」,一則伺服器的物理尺寸是業內標準的,很難變動,這意味著物理空間受限,很難設計更多的內存插槽;二則內存的單位成本雖然根據市場波動略有起伏,但總體變化不大,容量越大的內存也意味著成倍的成本增加。  這個看似無解的問題,隨著Intel Optane中文名:傲騰)系列產品的發布而出現了曙光。Intel Optane用全新的3DXPoint材質,有類似相變存儲的特性。
  • 閃騰更名傲騰 英特爾黑科技對誰最有用-Intel,3D XPoint,Optane...
    2017年初,英特爾公布了Optane的中文名稱——閃騰,以象徵Optane在性能方面的優勢。而在3月28日的發布會上,閃騰正式更名為傲騰,一方面更加契合Optane的英文發音,另一方面則考慮到將Optane與傳統NAND快閃記憶體區分開來。3D Xpoint並非Optane的全部,它只是Optane內存或固態盤的存儲介質。
  • Intel發布二代傲騰SSD P5800X:世界最快、壽命百倍於快閃記憶體
    Intel雖然已經將NAND快閃記憶體業務賣給SK海力士,但除了繼續執行既有的技術、產品路線圖,更實惠大力發展傲騰(Optane),包括混合固態盤、數據中心固態盤、持久內存等。
  • Intel Optane 傲騰內存評測:大容量硬碟玩家的雞脆骨
    而存儲設計基礎技術的進步和軟體算法的繼續積累,讓 Intel 10 餘年前的想法有了再次落地的機會,這就是愛範兒(微信號:ifanr)收到送測的 Optane 傲騰內存。28 年來、首個傲騰這事,要從 3 年前的 IDF 2015 年開始。
  • PointConv:基於3D點雲的深度卷積網絡
    但是,最大池化層僅對局部或全局區域中的信號最強的體素進行激活,在分割任務中,這可能會丟失一些有用的細節信息。[35]提出了一種方法,將點雲的輸入特徵投影到高維網格上,然後在高維網格上應用雙向卷積來聚合特徵,稱為「SPLATNet」。SPLATNet [35]能夠提供與PointNet ++ [28]相近的結果。
  • 英特爾傲騰加持下的vSAN*,加速破局超融合
    對雲應用來說,不僅要實現高性能I/O,解決海量存儲池問題,還要具備高擴展性,實現自動化部署,而且在實際應用場景中還面臨著成本壓力,但是vSAN*用實踐證明,它完全可以勝任這一應用場景。容量、性能和延遲的平衡目前,傳統基礎架構的挑戰依然存在,存儲成本高昂、管理複雜、性能低下。基於這一現實需求,VMware*和英特爾聯合推出傲騰方案。
  • 設計師裝機推薦 傲騰+雙M.2 B360主板
    自Intel 200系主板推出後,一項堪稱黑科技的存儲技術也隨之發布——英特爾傲騰Optane內存。對於用戶來說,傳統的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已經是裝機必配的,那麼傲騰的推出會給電腦帶來怎樣的性能提升呢?
  • "黑科技"怕了沒 小白如何搞懂3D Xpoint
    3D Xpoint技術與目前的NAND快閃記憶體性能實測,有7倍以上提升  首先要明白的是,3D Xpoint是一種技術,而且是一種改變傳統快閃記憶體架構的技術,本質上並不是一種簡單提升快閃記憶體存取速度的技術那麼新的架構與傳統的架構有何不同呢?下面筆者就用一個大家都很容易理解的方式對架構的改變做一個歸納。  首先我們假設有一個佔地20000平米土地的小鎮,鎮子裡起先有2000個人。在3D Xpoint出現之前,鎮子裡的人都住在平房裡,那麼這時候每個人所攤的面積只有20000÷2000=10平米。大家可以想像一下10平米的空間得是有多擠。
  • 70W的i7-9750H有多強!ROG 幻15筆記本評測:看起來是輕薄本的性能本...
    在擴展性方面,有16GB DDR4 2666MHz內存以單通道形式焊在主板上,另外還有一個SO-DIMM插槽,建議安裝一條內存以組成雙通道模式。存儲方面內置了Intel H10傲騰混合硬碟,採用了32GB 3D XPoint內存+1TB 3D QLC快閃記憶體的搭配。寫入壽命為300TB,比500GB的TLC SSD高一些。,右邊還有一個M.2 2280插槽可供擴展。
  • 基於HTML5的WebGL經典3D虛擬機房漫遊動畫
    自從流派開始以來,先進的 3D 和偽 3D 圖形已經對硬體發展提出了挑戰,而多人遊戲已經不可或缺。point2.x - point1.x), distanceY = (point2.y - point1.y), distance = Math.sqrt(distanceX * distanceX + distanceY * distanceY)-200;//兩點之間的距離通過三角形勾股定理計算 怕碰牆所以-200 g3d.setEye([point1.x, 1600, point1.y]);//
  • 美光有望在幾年內準備將 3D XPoint(Optane)引入 AMD 平臺
    IT之家11月29日消息 眾所周知,英特爾系統(尤其是在伺服器領域)的核心優勢之一是獨家的傲騰 Optane 內存支持,該技術可通過持續的 4K I/O 顯著減少工作負載的延遲並提高帶寬。▲ 英特爾傲騰 905P,圖源英特爾作為 XPoint 內存的共同開發者,美光(Micron)宣布將致力於推出自己的 3D XPoint 技術以及相應的存儲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可在多種平臺上使用。
  • Keras實例:PointNet點雲分類
    原文連結:https://keras.io/examples/vision/pointnet/準備工作首先使用下列命令安裝trimesh庫,這個包用於可視化數據:然後安裝引入相應的庫import osimport globimport
  • 英特爾宣布明年推出二代傲騰 持續內存&存儲創新
    英特爾非易失性存儲解決方案事業部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RobCrooke      由此,活動上,英特爾展示了其為應對數據挑戰推出的一系列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如基於新型3D XPoint介質的傲騰數據中心級持久內存(代號APECHE PASS)、傲騰
  • 裝修天花板用什麼材料 天花板漏水怎麼辦
    1、輕鋼龍骨石膏板天花石膏板是以熟石膏為主要原料摻入添加劑與纖維製成,具有質輕、絕熱、吸聲、不燃和可鋸性等性能。石膏板與輕鋼龍骨(由鍍鋅薄鋼壓制而成)相結合,便構成輕鋼龍骨石膏板。輕鋼龍骨石膏板天花具有多種種類,包括有紙面石膏板、裝飾石膏板、纖維石膏板、空心石膏板條。市面上有多種規格。
  • 華碩adolbook14評測:充電一次能用2天
    三、性能測試:強於i7-8565U1、處理器性能測試從CrystalDiskMark的測試成績來看,這款傲騰內存的順序讀寫性能相對平凡,不過4K隨機讀寫性能比普通的SSD強了不少,特別是4K隨機讀取速度達到了141.9MB/s,是正常SSD速度的3~4倍。
  • 華碩adolbook14評測:充電一次能用2天-華碩...
    整體來看,adolbook14的i5-10210U的多線程性能要比DELL靈越5488裡面的i7-8565U強了3%左右。從CrystalDiskMark的測試成績來看,這款傲騰內存的順序讀寫性能相對平凡,不過4K隨機讀寫性能比普通的SSD強了不少,特別是4K隨機讀取速度達到了141.9MB/s,是正常SSD速度的3~4倍。
  • R-rayshader包: 一個震撼的交互型3D可視化
    還可以更改甚至刪除光源,並將任何參數傳遞給plot_gg(),繪製為plot_3d()。(x=rnorm(20000, 14.5, 1.9), y=rnorm(20000, 14.5, 1.9) )c = data.frame(x=rnorm(20000, 9.5, 1.9), y=rnorm(20000, 15.5, 1.9) )data = rbind(a,b,c)class(data) #其實如果我們有相同類型的數據,也可以仿照該組織方式進行合併;#
  • 再談3D XPoint:延時、QoS與隊列深度
    、微博ID:唐僧_huangliang,以便更好地與讀者互動。 而這次要談的是QoS延時——4KB(KiB,4096位元組)塊大小、隊列深度(QD)16、99.999%的讀/寫IO延時不超過150/200μs。我們知道最小延時看看就好,那麼除了平均延時之外,按照目前的行業慣例,在一定QoS範圍內的延時比最大值更有實際意義。 這個0.15/0.2ms(換算得來)比NAND快閃記憶體SSD的優勢有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