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再見貧困,你好小康 ——畔溝脫貧攻堅六年鏖戰交答卷!
從2015年到2020年,一場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在畔溝打響。全鄉上下一心、眾志成城,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勇氣,向貧困宣戰,精準發力推進脫貧攻堅,六年鏖戰,殲滅貧困,奪取小康,奮力書寫新時代答卷!
畔溝地處靖邊縣東部邊緣,是全縣深度貧困地區。總土地面積93平方公裡,轄3個行政村(撤併前6個行政村),41個村小組,總人口3375人,區域生態良好,氣候宜人,旅遊資源富集,大部分地區為丘陵溝壑區,森林覆蓋率達70%,被譽為「阜美靖邊、山水畔溝」。藏在美麗風景和良好生態背後的是貧困,畔溝是全縣扶貧開發重點鄉鎮,貧困程度深,2015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8戶103人,共有2個貧困村,貧困發生率為3.05%。
六年來,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過程中,我們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在中央和省、市、縣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和頭號民生工程。按照「六個精準」基本要求和「八個一批」脫貧路徑,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強化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做到所有工作向脫貧攻堅聚焦、各種資源向脫貧攻堅聚集、各方力量向脫貧攻堅聚合。制定了《畔溝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的行動方案》《關於深入實施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特別是2019年5月畔溝便民服務中心成立以來,中心黨工委鑑於畔溝基層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滯後這個發展瓶頸,經中心黨工委認真研究考察調研論證後,提出建設萬畝生態林果帶,有機小米示範區、水產養殖試驗區,金牌羊肉培育區、人文康養旅遊區的「一帶四區」經濟發展新思路。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中,中心黨工委以黨建引領、乘勢而上、勇開新局,注重把各項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做到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實現不落一戶、不漏一人,使脫貧攻堅成果真正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一、完善基礎設施,成立「指揮部」,修好「脫貧路」
畔溝便民服務中心轄三個行政村,在沒有精準扶貧之前轄區道路晴天黃沙四起、雨天泥濘不堪,嚴重影響群眾的生產生活,精準扶貧後通村、組道路全部硬化,目前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觀,群眾都露出幸福的笑臉。投資616萬元硬化水泥路6.38公裡,投資147萬磚砸路7.8公裡,投資109萬元新打深井三眼及配套設施。
二、壯大集體經濟,養好「致富蟹」,種下「小康花」
集體經濟的發展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畔溝二村和畔溝三村為脫貧鞏固村,之前的集體經濟減貧益貧效果不明顯,便民服務中心成立後,立即重新謀劃,畔溝二村發展池塘養蟹和池塘養小龍蝦,畔溝三村發展林下經濟作物種植(澤蒙花種植),通過重新謀劃這兩村集體經濟盤活集體經濟的同時壯大集體經濟收益,其中畔溝三村集體經濟組織已進行分紅。為畔溝一村謀劃集體經濟為蘋果冷庫一座,羊肉深加工廠一處,有機小米種植打造「阜美靖邊、山水畔溝」牌有機小米。我們的澤蒙花和小米通過線上現在銷售供不應求,今後加大種植力度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三、推進志智雙扶,增收「有項目」,脫貧「有門路」
畔溝二村貧困戶袁生強:所謂「人窮志短,馬瘦毛長」。但經過幫扶人員的不懈努力,多次深入與袁生強溝通,不斷鼓勵他們靠自己雙手脫貧致富,袁生強和妻子倆人改變了「等、靠、要」的思想,決定靠勤勞雙手奮鬥,堅定意志要摘掉貧困戶帽子。2016年識別時因災致貧,夫妻二人對生活失去信心,家境十分貧寒,在幫扶責任人關心和支持下,袁生強夫妻倆鼓足了幹勁,首先有了脫貧致富的信念,起早貪黑,兩個人辛勤勞作,通過扶貧政策一女已就業於青陽岔鎮人民政府,產業扶持改變貧困面貌,易地搬遷至海則畔移民二區,徹底拔出窮根。家庭經濟情況的改觀,他們再也沒有以前那種因為自己是貧困戶而感到自卑的感覺,也改變了左鄰右舍對他們的看法。現在他們腰杆子挺起來了,精神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裡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
我們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注重抓基礎建設和民生保障、抓產業發展和就業創業、抓志智雙扶和典型選樹,全中心發展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績。接下來,我們將再接再厲,一鼓作氣,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各項銜接工作,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為實現畔溝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更強智慧和力量!
來源:靖邊政府網
靖邊縣文化和旅遊文物廣電局主辦
主編:劉小飛
責任編輯:陳化銀
編輯:周華
視頻製作:王俐
靖邊文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