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軍事武器穿上「隱身衣」,用系統解決「家庭作業」難題……
破解課後「家庭作業」難題,讓飛機「隱身」的高科技,通過AI技術為中國漢字提升「個性化」專業字體設計能力……近期,廣東各大高校在各類雙創大賽上,頻獲佳績,在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廣東學校成績創新高,共獲得21金和6個創新潛力獎;在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決賽上,廣東多所高校再獲佳績。
■新快報記者 王娟 通訊員 盧慶雷 吳謙 許鋒
●華南理工大學
學科跨界融合創新攻關 為軍事武器穿上「隱身衣」
作為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獎作品,來自華南理工大學的大隱科技項目,受到了廣泛關注。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我的『吳鉤』就是蜂窩隱身材料。」在紙基隱身吸波蜂窩領域,華南理工大學製漿與造紙工程專業博士生、大隱科技項目負責人王浩和自己的學科跨界融合團隊已經「走了很久、走了很遠」,「願意為該事業奮鬥終生!」
此次入圍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後,還在國外的王浩毅然放棄留學,歷經半個多月輾轉回國。他甚至為此推遲了自己的畢業時間,在隨後三個月裡,專心備戰賽事。
據悉,「四維隱身吸波蜂窩」目前主要應用於軍事領域。「作戰過程中,要想不被對方雷達波探測到,就需要一種材料來吸收對方雷達發射出的電磁波,讓飛機能『隱身』。」王浩介紹,「四維蜂窩」就是在用紙張搭建三維蜂窩結構的同時,在紙張上加上可控電磁器件,使得蜂窩具備超寬頻、自適應、免維護的性能優勢。「通俗來說,就好比我們先拿一張紙印刷特定的電磁周期結構,再將紙折出一個蜂窩狀的模型。」當對方的電磁波照射到飛機上時被蜂窩吸收掉,反射回去的電磁波就會減少,將加大敵方雷達的探測難度。
據悉,該項目集合了造紙、電磁、材料三大學科,而學科交叉就是王浩及其團隊的創新「密碼」。相比單學科研究而言,交叉學科的四維設計提高了吸波蜂窩的低頻吸波性能,兼具電磁性能智能可調的性質。但學科交叉也是一大難點,「三個學科的基礎知識體系都不一樣,團隊在技術攻關、實操過程中要磨合的地方就比較多。」
「華工一直都是企業家和工程師的搖籃,創新、創造、創業是我們華工人的基因。」王浩告訴記者,下一步團隊將成立電磁材料虛擬研究所,依託華工提供的「產、學、研」大平臺,各學科可以實現資源共享、融合共識。本次大賽也令團隊收穫滿滿,王浩表示,「『網際網路+』就是要通過融合實現創新、發現價值。我們將努力做好產品,提升我國武器裝備戰鬥力,守護國家安全!」
●廣州城建職業學院
突破行業難點 用AI智能提升「個性化」字體設計力
在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決賽上,廣東5所高校獲得國賽金獎,廣州城建職業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一舉勇奪兩項金獎,其中的《AI智能造字-中國智能造字領航者》項目成為廣東高職院校唯一獲得金獎的單位。
「打開常用的字體庫,大部分人能免費使用的字體,只有4種。博大精深的漢字,大陸的漢字品類品種僅400多種,而英文字體品類品種多達5萬多種……」說起中國漢字,「AI智能造字」項目指導老師李佛軍感慨地說。沉浸設計行業多年的他,在2019年將這個項目帶進廣州城建職業學院,期望通過AI智能技術,提升「個性化」專業字體設計能力,根植於前端的應用適配能力,強大的自動化能力,依託CNN識別網絡、GAN對抗網絡、人工樣本及人工幹預,通過對120個字體樣張的智能基礎快速學習,在短期內生成9585字符的完整字庫(常用漢字字符集),極大提高造字效率,降低造字時間及人力成本,降低字體售價,大大提升使用購買可能性,從根本上解決傳統造字領域「少、貴、慢」行業痛點。
這個項目,吸引了2017級廣告設計與製作專業的黎佩華等12個優中選優同學加入其中,經過近20個月「魔鬼式」訓練和研習,這個項目一路在市賽、省賽和國賽過關斬將,最終獲得國賽金獎。從全校千餘學生中脫穎而出進入先鋒班的他們,從了解字體的前世今生開始,從臨摹到練習還原字體面貌再到創作字體就要花上3-5個月。如今,團隊已經創作出多款設計感很強的新型字樣,據悉,其中最長的一個字樣,花了近10個月才能做出來。
目前,該項目已獲得2020德國紅點獎,2020中國紅星獎,團中央主辦的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國賽金獎、省賽金獎,教育部主辦的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銀獎、省賽金獎等21項國內外重大雙創和設計獎項。
項目成員譚浩賢表示,自己整個人都因為參賽自信開朗了很多,而且可以更流利大方地去與他人交流溝通。「在這個過程中收穫了太多太多,不斷學習、崩潰、振作和微笑,我們已經成為了很了不起的人。敢於直面未知,勇敢尋求我們想要的,這比我們獲得榮譽更加重要。這段經歷不可磨滅,將激勵一生。」
●廣州大學
聚焦「家庭作業」苦惱 智解小學生課後託管與教育難題
嚴禁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後,孩子的課後作業怎麼辦?針對當下家長的難題,廣州大學「五六點教育」項目致力於為家長解難——依託「智慧教學系統」智能技術,為6歲-12歲孩子提供高質量課後教育內容,將課後託管和「家庭作業」一舉解決。
在最近舉行的2020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大學生創業大賽決賽上,曾在「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及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上兩獲金獎的「五六點教育」,再次獲得國內外評審青睞,獲得大賽銅獎。
五六點教育聯合創始人胡國煒表示,項目致力於提供高質量的課後教育內容,減少教育資源方面的不平衡現象。「錯題本、學情報告、薄弱知識點記錄,家長不需要全程陪同,就能通過報告了解孩子最新學習情況。」負責人表示,為了真正解決家長們的痛點,項目聯合廣州大學成立課後教育研究中心,攜手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眾多領域的專家學者,傾全力打造智慧託管系列課程。
項目為小學生提供一站式課後託管、作業輔導服務和智能定製個性化的全學期學習方案,「智慧教學系統內會為每個孩子留存有價值的信息,以更科學的方式保證學習效果,比傳統託管更智能。」項目負責人介紹,作為全國唯一由大學提供師資保障的全國智慧連鎖託管機構,目前已有近400家分校遍及全國20餘省市。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