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這次「即時播報」,以前是「及時上報」
□受訪CCTV製片人包軍昊□採訪 本報記者 石 巖
這次直播對中央電視臺原來的運作方式、組織架構帶來了非常大的改變,我在這工作十幾年了都想像不到的巨大的改變,而且也必將產生比較深遠的影響。
原來我們一直渴望對新聞的動態報導,央視內部的條塊分割、組織架構這些年一直在改,想按理想的模式去走。
以前我作為項目負責人,也承擔過新聞中心一些大型的項目,也是大型直播。嚴格來說,由某一個欄目做肯定是做不了的。原來也是號稱十幾個部門一塊來合作,其實……央視現在的運行體制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嚴格說起來是按照官本位的那個序列形成的架構,業務部門的體製做業務跟官本位的完全是兩回事,官本位的核心是層級制度而且是有條塊分割的,而業務架構對體制的要求是要打破條條塊塊的。條條塊塊在操作上是有很多細節,比如業務要求有業務負責人,而官本位按層級大小來決定誰負責,換言之,他們擁有這樣的權力。但是業務部門和權力是一體的,很多都是動態的,很多時候是要把條塊衝破的。
藏獨這個事情,我們還和以前一樣,覺得應該慎重,所以沒報,其實最後的結果你會發現……咱們主流媒體吃的虧已經很多,有了突發事件,我們還是按照之前那套思路,等一等看一看,萬事要慎重,沒有第一時間搶報,事後報正面,往往造成輿論方面的被動。
中央有明確的說明,遇到突發事件,要第一時間迅速報。換言之,以前「及時報」不是馬上報導,而是馬上向上級匯報。上報掂量一下,評估一下,看能不能行。
現在網絡、MSN、簡訊傳播非常地快,你如果還像以前一樣的話,你會失去你主流媒體的輿論陣地,你會失信於民。所以第一時間反應非常重要,要「即時報」,就是馬上報導。
以往我們都會說,等待事情查明之後再報,然後事故責任一拖就是十天半個月,在這十天半個月中,你主流媒體不做事,導致大量的猜測、謠言,反過來我們非常被動。經常接到的通知是你們對這個事情要正面報導和引導,但效果會非常差。
我們做媒體的都有一個感覺,如果這幾個要素,死亡現場、死亡原因和責任人,第一天都給端出來,第二天,我們再派記者過去做專題片,去挖一挖,記者都沒有那個衝動了,因為再報都是舊聞了。所以你能感覺到這是一種新的思維,不光是媒體,跟政府是一體的。比如地震那天傳北京晚上有餘震,我們和地震局隨時有互動。
這次地震,我覺得在中國新聞史上都會記上一筆,未來會有一個非常大的變化。這次地震讓我們媒體和媒體前面的官員都學會了一次面臨大事件的互動。我們原來的印象,官員面對媒體都很笨拙,這一次他們學會了如何來表達。以往有大事的時候,我們經常看到港臺的官員被媒體圍住講話,這次,不光是中央領導,很多地方幹部都習慣了這種採訪。比如,有一個將軍在給前方打電話了解情況,記者的話筒就杵在聽筒那兒,按專業術語來講這叫「電視秀」,這個電視秀以往我們在西方和港臺媒體中可以經常看到,現在在我們這大家開始習慣和自然地運用,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和開頭。
欄目消失了,存在的只有頻道。前方記者採集的東西隨時可以傳到直播線上來。各國新聞頻道都是這麼運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