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經常聽身邊的客家朋友說起,想吃粄,而這個粄還分老鼠粄、紅粄、筍粄等等等等。小編就好奇了,這個「粄」,究竟是什麼?於是小編去找了一些資料,相信小夥伴們一定也有不太清楚,那麼就由小編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吧。
粄bǎn,一般是以大米為主,磨出粄漿,再擠去多餘的水份就成米漿,或用麵粉、糯米粉等。粄是客家菜中一款地道的主食(或者小吃)。常見的有老鼠粄、筍粄、草粄、仙人粄等,這些都是客家人鍾愛的食物。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6道經典的客家粄。
1.細粄
細粄,又稱鳥仔粄,因其形似小鳥而得名,主要流行於客家人聚集的地方。這是一種類似餃子又比餃子稍大的餡類小吃,蒸熟就可吃,也可油煎後吃,風味獨特,香味十足,深受客家人的喜愛。細粄多以豆乾、蔥、蒜、蝦米、豬精肉混雜著為主。餡料是由搗碎的大蒜、瘦豬肉、蘿蔔乾、花生米、小蝦乾等精選食用原料混合組成。
2.捆粄
捆粄,廣東省豐順縣特色小吃。捆粄是客家人祖先自北南遷後,因當地不種小麥,無麵粉可制春卷,而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創造,北風南味,別具特色。一般肉餡有:豆乾、鹹菜、香芋、蘿蔔、瘦肉、豆角、鮮筍、蘿蔔乾等,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加入不同的肉餡,變換出不同的口味。小編有一個朋友因為愛吃捆粄,甚至暱稱就叫捆粄了呢。
3.新丁粄
新丁粄是客家人為了要慶賀家中有新添的男丁而做的,其實做新丁粄就是紅粄。紅粄要做足,足滿一斤,通常在農曆十月十五下元節時「祭天公」,以感謝上天賜男丁之福,這時候的紅粄就叫做新丁粄,在新丁粄祭拜上天后,要分發給鄰舍,意為把快樂分享給大家。
4.發粄
發粄是廣東傳統的特色小吃,也是客家人過年過節常吃的糕品。「發粄」又被叫作」「碗粄」,也就是廣府人稱「松糕」的。因為經過發酵,粄面在蒸煮的過程中會從碗裡隆起來,會出現裂縫,就像西方的杯仔蛋糕一樣。
5.蘿蔔粄
蘿蔔粄,有些地方叫菜包粿、菜頭粄。各地做法有所不同,但做法大同小異,都是將蘿蔔切絲和豬肉、蝦米、蔥、胡椒粉和醬油蒜頭混在一起,然後用米粄包住,或者根據自己的口味與其他材料一起做成各種形狀。
6.艾粄
艾粄,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種,是一種美味的特色傳統小吃,屬於客家菜。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裡面也可包芝麻餡、白糖或者肉菜餡。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藥用保健功能。味道清香可口,好吃不膩。
客家美食千千萬,就連大米做成的粄也有如此之多的表現形式,可以看出我國老百姓真真是「民以食為天」,在吃上面做的功夫令人拍案叫絕。
小夥伴們,以上這6道客家粄有沒有你想吃的呢?或者你還知道其他粄嗎?快在評論裡告訴小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