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小科普|客家人口中的「粄bǎn」,到底是什麼?

2020-12-19 愛吃的未籽

小編經常聽身邊的客家朋友說起,想吃粄,而這個粄還分老鼠粄、紅粄、筍粄等等等等。小編就好奇了,這個「粄」,究竟是什麼?於是小編去找了一些資料,相信小夥伴們一定也有不太清楚,那麼就由小編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吧。

粄bǎn,一般是以大米為主,磨出粄漿,再擠去多餘的水份就成米漿,或用麵粉、糯米粉等。粄是客家菜中一款地道的主食(或者小吃)。常見的有老鼠粄、筍粄、草粄、仙人粄等,這些都是客家人鍾愛的食物。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6道經典的客家粄。

1.細粄

細粄

細粄,又稱鳥仔粄,因其形似小鳥而得名,主要流行於客家人聚集的地方。這是一種類似餃子又比餃子稍大的餡類小吃,蒸熟就可吃,也可油煎後吃,風味獨特,香味十足,深受客家人的喜愛。細粄多以豆乾、蔥、蒜、蝦米、豬精肉混雜著為主。餡料是由搗碎的大蒜、瘦豬肉、蘿蔔乾、花生米、小蝦乾等精選食用原料混合組成。

2.捆粄

捆粄

捆粄,廣東省豐順縣特色小吃。捆粄是客家人祖先自北南遷後,因當地不種小麥,無麵粉可制春卷,而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創造,北風南味,別具特色。一般肉餡有:豆乾、鹹菜、香芋、蘿蔔、瘦肉、豆角、鮮筍、蘿蔔乾等,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加入不同的肉餡,變換出不同的口味。小編有一個朋友因為愛吃捆粄,甚至暱稱就叫捆粄了呢。

3.新丁粄

新丁粄

新丁粄是客家人為了要慶賀家中有新添的男丁而做的,其實做新丁粄就是紅粄。紅粄要做足,足滿一斤,通常在農曆十月十五下元節時「祭天公」,以感謝上天賜男丁之福,這時候的紅粄就叫做新丁粄,在新丁粄祭拜上天后,要分發給鄰舍,意為把快樂分享給大家。

4.發粄

發粄

發粄是廣東傳統的特色小吃,也是客家人過年過節常吃的糕品。「發粄」又被叫作」「碗粄」,也就是廣府人稱「松糕」的。因為經過發酵,粄面在蒸煮的過程中會從碗裡隆起來,會出現裂縫,就像西方的杯仔蛋糕一樣。

5.蘿蔔粄

蘿蔔粄

蘿蔔粄,有些地方叫菜包粿、菜頭粄。各地做法有所不同,但做法大同小異,都是將蘿蔔切絲和豬肉、蝦米、蔥、胡椒粉和醬油蒜頭混在一起,然後用米粄包住,或者根據自己的口味與其他材料一起做成各種形狀。

6.艾粄

艾粄

艾粄,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種,是一種美味的特色傳統小吃,屬於客家菜。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裡面也可包芝麻餡、白糖或者肉菜餡。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藥用保健功能。味道清香可口,好吃不膩。

客家美食千千萬,就連大米做成的粄也有如此之多的表現形式,可以看出我國老百姓真真是「民以食為天」,在吃上面做的功夫令人拍案叫絕。

小夥伴們,以上這6道客家粄有沒有你想吃的呢?或者你還知道其他粄嗎?快在評論裡告訴小編吧~

相關焦點

  • 客家粄大全,你喜歡吃哪種?
    ‍「粄」(bǎn),無論是單個字還是它所代表的飲食和文化,對大多數非客語地區的人來說,應該是陌生的。「粄」字並非客家人的原創發明,不過現如今卻是客家話中的特色詞彙。在客家地區,有一類食物被統稱為「粄」,泛指用米漿所制食品,是客家米類食品中的特色。
  • 客家粄大全,你最喜歡吃哪種?
    身累了,休息一下就好;心累了,誰能給你安慰;                                                  正文請欣賞「粄」(bǎn
  • 來自客家美食,都給看餓了!
    除此之外 還有釀蓮藕、釀青椒、釀香菇…… 可以說 客家人是看見什麼就釀什麼 客家人用粄(bǎn)來稱呼米製品 類似於閩語中的粿 「粄」在客家人心中的地位
  • 細說客家方言中的飲食關鍵字——粄
    「粄(bǎn)」,這個廣泛流行於客家地區的詞,對絕大多數非客語區的人來說應該是陌生的,因在《新華字典》等一般的字詞典裡都查無蹤跡,以至於有很多人認為它是客家人自創的怪字。《廣韻》上聲緩韻博管切:「粄,屑米餅也。」《廣韻》當中還收錄了兩個與「粄」同音同義的字「」和「」。而「」、「」二字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經過史料找尋,我們發現「」和「」在魏晉南北朝典籍中頻繁出現。如南梁沈約所撰《宋書》中記載:「宋文帝崩,原平號慟,日食麥一枚,如此五日。」
  • 客家人的「粄」,既是美味的食物,又是客家文化以味覺的形式傳承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粄」是一個陌生的漢字,不知道怎麼讀,更不用說它的意思。這個字念「bǎn」,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已經沒有這種說法,甚至用五筆輸入法也打不出來,是客家話保留下來的方言,是客語的特色詞彙。「粄」字並不是客家人發明的漢字,卻因客語保留下來而一直沿用至今。
  • 「品客家粄食 享麻磡濃情」 你知道客家蘿蔔粄這道美食嗎?
    麻磡客家粄伴隨著麻磡村的立村和發展,已有400年的傳承歷史。粄既是小食,也作主食,是麻磡人進山勞作隨身攜帶的糧食,伴隨著先輩們從艱苦歲月裡一路走來。400年來,客家粄既是麻磡人抵禦飢餓的糧食,也是麻磡人傳承客家文化的精神食糧,其中蘊含的鄉情親情與生活哲學,成為麻磡傳統習俗的重要祭品。
  • 客家傳統美食,這些「客家粄」,你吃過多少?
    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喜歡吃大米的客家人,創造了好多讓人慾罷不能的誘人米食,客家人統稱為「粄」。「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來到客家人最多的聚居地——梅州、贛州、汀州、惠州、增城等地,你一定會被風味萬千的客家菜所深深吸引;不少闊別家鄉多年的海外遊子,一回到故土就醉心於品嘗留在童年記憶裡的客家美食。一位九十高齡的海外老華僑曾動情地說,嘗盡山珍海味,喝遍玉液瓊漿,都不如家鄉的農家菜好!
  • 客家米漿粄:飽滿彈牙層層疊加的米漿粄,具有客家特色的小吃
    今天和大家分享客家地區一道頗具名氣的特色小吃,這道小吃的名字叫做「米漿粄」。從這道小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這道小吃大約有什麼內容,顧名思義「米漿粄」,主要的食材就是用米漿製作而成的。之所以稱為「粄」的原因,是因為在客家地區,客家人大多數都喜歡將一些用澱粉製成的小吃稱為「粄」,就有點類似於北方的「包」字或者是潮汕地區的「粿」字,是差不多的意思。客家米漿粄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的層次感很豐富,是由好幾層米漿相互疊加在一起的,並且口感十分彈牙,一直以來都深受客家人喜愛。接下來的內容裡,就與大家分享這道客家米漿粄的製作方法,讓我們一同感受在這份特色客家小吃中,所蘊含的的客家美食文化!
  • 百年客家粄創新之旅
    伴隨著熱氣騰騰的五華釀粄出鍋,秋日的氛圍也變得越發濃烈。五華縣技工學校的烹飪課室裡,「小廚們」一邊學一邊吃,紛紛豎起大拇指誇讚:「這釀粄肉餡飽滿、皮滑彈口、香而不膩!」釀粄、甜粄、發粄、艾粄……作為客家人,粄的美味或許並不陌生。粄之於五華人,是兒時的母親手藝的味道,是縈留於口的家常美味。
  • 這些記憶中的「百年客家粄」,你都吃過哪些?
    伴隨著熱氣騰騰的五華釀粄出鍋,秋日的氛圍也變得越發濃烈。五華縣技工學校的烹飪課室裡,「小廚們」一邊學一邊吃,紛紛豎起大拇指誇讚:「這釀粄肉餡飽滿、皮滑彈口、香而不膩!」 釀粄、甜粄、發粄、艾粄……作為客家人,粄的美味或許並不陌生。粄之於五華人,是兒時的母親手藝的味道,是縈留於口的家常美味。
  • 梅州特色美食之-味酵粄
    廣東是客家人聚居區,其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梅州、韶關、河源、惠州、深圳等城市,客家人口有2100萬。廣東是客家美食文化的發祥地,集客家美食之大成,又將客家美食無限發揚光大。味酵粄是客家傳統美食之一,這種韌而頂牙的風味非常獨特,吃法也有很多:蒸、炒、炸。
  • 釀粄常飄香 濃縮客家情
    揉面、剁餡、炒餡、釀製……尋常秋日的一天,在五華縣技工學校的烹飪課室裡,高級中式麵點師古肖輝正在灶臺前熟練地製作五華釀粄,一邊製作一邊向學員講解要點。灶臺上,高高疊起的蒸籠鎖住了美食的最後一絲神秘感,只有雲湧而出的熱氣帶出了陣陣香氣。 釀粄是客家傳統小吃。
  • 客家黃金粄條:如何製作爽滑彈牙的粄條,磨漿環節對口感非常重要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道客家美食,是廣東梅州豐順縣的特產,黃金粄條。黃金粄條是豐順縣黃金鎮的一張名片,到現在已經有了三百年的歷史,同時也已經被列入了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黃金粄條又被豐順人成為「面帕粄」、「竹篙粄」、「水粄」,而之所以有這些名稱的原因,則是因為黃金粄條的外形是白白的一大張,形似毛巾,而毛巾在客家方言中的意思就是「面帕」,所以豐順人就稱呼它為「面帕粄」;而「竹篙粄」這個名字的由來,則是因為黃金粄條在製作完成後都會放在竹篙上面晾曬,所以才得來了「竹篙粄」這個稱呼;「水粄」這個名字的由來則是因為黃金粄條就是用水和大米磨成的米漿製作而成的
  • 不只是粄條、麻糬!客家米食文化有這些故事…
    導讀:不只是粄條、麻糬!客家米食文化有這些故事… 提及客家料理,通常會立即聯想到鹹、香、油三大特色,然而每種飲食特色勢必有其道理及文化,客家人愛物惜物,對於美食的態度也一樣,從傳統客家婦女傳承下來的一道道智慧結晶,其實背後都藏著故事!
  • 客家粄萬萬千,你最喜歡哪一款?
    客家粄類萬萬千—捆粄,「捆」就是包裹、打結的意思,顧名思義,把各種餡料捲入蒸熟的米皮中「捆」起來,就叫「捆粄」!捆粄裡面的餡料十分豐富:鹹菜、筍、豆乾等等,你喜歡啥,老闆就給你捆啥吃。你最喜歡怎麼捆?客家粄類萬萬千—簸箕粄,這種粄算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客家粄。我家樓下就有一個小攤子,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老闆熟練把米漿在簸箕籠上蒸熟,卷進去豆乾碎、粉絲碎、筍乾碎、芋頭泥等,卷好淋上辣椒油,一份四條六元錢,還挺划算的。女生早餐來一份可以吃得很飽!
  • 客家小吃,蘿蔔粄
    蘿蔔粄客家有各種小吃,各種粄,蘿蔔粄就是其中的一道美食,也是廣東人的蘿蔔糕。是用豬肉(或臘肉)、香菇、蝦仁、蒜白做成。可以用來做蒸、煮、煎各種口味的吃法。第18步、將和成的麵糊倒入模具中,攤平。第19步、開水入鍋蒸,1小時45分鐘。第20步、蓋上鍋蓋,如果有重物可以往鍋蓋上壓緊。第21步、時間到開鍋。第22步、放涼後脫模。
  • 筍粄的外形與客家蘿蔔粄相似,入口爽滑,是梅州人記憶中的老味道
    筍粄是廣東梅州大埔小吃中最典型的帶有濃厚中原飲食文化烙印的一道風味小吃。它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大埔美食之一,它的外形與客家蘿蔔粄相似,入口爽滑,口感香糯十足,是梅州人記憶中的老味道!客家族群長期在遷移中漂泊,對吃雖然不十分講究,但他們根深蒂固、始終如一地延續中原飲食習慣,很久以前,逢年過節都要包餃子,但南方沒有種植小麥,弄不到包餃子的麵粉,聰明的大埔人就把當地種植的山芋、薯類製成澱粉作為「餃皮」,然後用當地的竹筍、香菇、木耳等加以肉料製作餡,最後製成形似「餃子」的粄,因裡面包餡料主要是竹筍,人們就稱它為筍粄,是大埔客家人賀歲的食品,後來逐漸發展
  • 客家的小吃憶子粄
    億子粄是客家美味可口的小吃,來客家旅遊,一定要品嘗當地最正宗的億子粄,特別的好吃。下賣憶子粄的老闆娘,就有好幾個,都賣憶子粄很多年,一年四季都做憶子粄來售賣,維持生活賺錢。一般在下午售賣去。全部都是騎著自行車,自行車後座,掛著兩個木桶,左邊裝著甜的憶子粄,右邊裝著鹹的憶子粄,放著大喇叭一般播放憶子粄到處售賣,人們一聽到大喇叭喊的憶子粄,就知道有賣就來買。有個賣憶子粄的老闆娘,不同的是大喇叭播放的是憶子粄燒。顧客一聽,憶子粄是熱氣騰騰的,不是冷的。
  • 客家小吃——味酵粄
    每逢農曆的六月初六這天,家裡的老人就喜歡自己做一道傳統的客家小吃。相信有部分人聽過「味酵粄」,這個習俗在我記憶中一直延續到今。恰逢今天也是農曆的六月初六,給大家講講這客家味酵粄吧粘米粉倒入涼水攪拌均勻,如果想口感韌一點可以攪拌久一些,這樣的粄蒸出來更勁道。
  • 「粄」,一種具有傳承精神的客家美味,你想吃嗎?
    說起廣東的美食,不得不說的就是來自於客家的美味,客家有一種特別有意思的食物叫做「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個字怎麼讀,但是絲毫不影響客家人對它的喜愛,在快節奏的生活當中,很多人對一些比較古老的東西已經開始了遺忘模式,但是仍有一些人,他們在傳承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東西,無論是文化還是飲食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