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電子菸成為未成年人的「新毒品」

2020-12-20 創業最前線

原創出品 | 「創業最前線」旗下「科技最前線」

作者 | 機場等船

周末一場飯局上,同桌媒體人裡有兩個人掏出了電子菸。

「試試嗎,很不錯。」旁邊一家媒體的年輕記者說著從包裡拿出了一支新的:「周五去拜訪XXX送了5支,說可以分享給朋友試試。」

我忙擺擺手,坐到了一旁的沙發區。

說實話,比起普通香菸我更討厭電子菸。以前好友抽香菸好歹要跑到外面抽,現在電子菸風靡,大多數都罔顧北京控煙條例隨時隨地拿出來抽兩口。

大概從2018年末開始,電子菸突然在中國創投圈火的一塌糊塗。

對創業者而言,2018年底「美國電子菸公司JUUL拿出20億美金髮年終獎」(要知道JUUL在2015年才創立,1000多人分,每人大概130萬美金)的熱搜可謂吹響了集結號,一時間悅刻、靈犀、魔笛、福祿、柚子……各種名人加持的電子菸品牌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人人都想成為中國版JUUL。在貨源端,網紅、代購等也紛紛入局。

(過去一年,國內電子菸企業融資情況 製圖 / 燃財經)

對資本而言,以2018年6月悅刻拿到IDG和源碼資本3800萬投資為標誌,此後一年,資本開啟狂熱的「炒電子菸風潮」。

數千家民營電子菸企業拔地而起同時,雲南中煙推出了電子菸產品「MC」;廣東中煙已經推出 MU+和 ING 兩款產品;山東中煙於 2017 年申請了可調式菸草物料;貴州中煙於 2014 年成立新型捲菸工程中心,並已申請 50 多項專利。

精明的創業者和資本能夠如此狂熱,無非是看到中國過去「先上車後補票」的網際網路邏輯。

個個削尖了腦袋往前衝,只不過妄想野蠻擴張坐穩頭部後,即便到了出監管的時候,也能補票活下去。

但從用戶層面看,電子菸這個創業風口不過包裹著科技的光環,利用網際網路加速推廣,其本質上僅僅是一種獲取尼古丁的「新解決方案」。

早在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公布《菸草控制框架公約》,就開始呼籲全球性控煙。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菸草消費和生產國,每年菸草消費量相當於排名第2-29位所有國家菸草消費量總和。

然而公約2006年才在中國生效,直到2019年公約要求的圖形健康警示依舊沒能出現在中國煙盒上。

在中國稅收總收入中,菸草行業約佔1/16,其上繳財政收入佔全國財政收入佔比常年穩定在6%至10%之間。

國家菸草專賣局曾公布:

2018年菸草行業全年實現稅利總額11556.2億元,這一數字基本相當於「兩桶油」+「四大行」+「BAT」的利潤總和。

暴利加上中國3.5億菸民的市場,這無疑給了電子菸巨大的想像空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發布的電子菸報告內容顯示:

電子菸又稱為電子尼古丁傳送系統,其原理是通過加熱一種溶液傳送起霧供使用者吸用。這種溶液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丙二醇、甘油和添加劑。

然而與香菸不同的是,電子菸中除尼古丁外,不含焦油、一氧化碳等香菸有的有害物質。相比之下,電子菸似乎是一種比傳統捲菸危害更小的產品。

於是,電子菸品牌操盤者們紛紛打著「健康」「有助戒菸」的噱頭大肆宣傳。

(羅永浩在微博上向非菸民推薦電子菸 | 微博截圖)

(345萬粉絲的Austin Lawrence在Instagram上照片 | Instagram@vaustinl)

作為國內知名音樂節之一,5月舉行的麥田音樂節上遍地都是電子菸的廣告,演出間隙大屏幕循環播放,把它包裝成年輕人潮流炫酷的標誌,甚至出現集贊送電子菸的活動,且不需要驗證參與者年齡。

名人效應加上頗具影響力的宣傳場景,電子菸品牌方成功把菸草與魅力畫上了等號。

這種無下限的營銷不僅混淆了電子菸和普通消費品的區別,還煽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投入電子菸的懷抱。

根據FDA在2018年11月15日發布的調查數據:美國12歲到17歲的孩子中,約有三分之二(67.8%)吸電子菸;

根據相關報導,德國12至17歲人群中有12.1%已經嘗試過吸食電子菸;

香港吸菸與健康委員會的數據顯示,15~29歲的年輕吸菸者中使用電子菸的比例已經顯著超過30歲以上的吸菸者。

青少年正在成為全球電子菸的重要使用群體,電子菸正逐步成為年輕人的「新毒品」。

電子菸品牌方最喜歡打出的營銷噱頭就是電子菸能夠「戒菸」、「危害小」。

然而,電子菸能「戒菸」完全是個偽命題。

打開某寶、某東等電商APP,檢索「戒菸神器」,會彈出成百上千款電子菸產品。

隨機詢問幾家銷量較高的電子菸網店,商家均表示,所售電子菸「可以用來戒菸」。

(在某電商APP上搜索「戒菸神器」,排前面的都是電子菸)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主任醫師熊靜帆介紹:「電子菸和香菸都是通過尼古丁刺激大腦產生欣快感,兩者成癮性基礎一致,都會導致依賴性。從這一點來看,電子菸對戒菸並無幫助。」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吳宜群通過實驗檢測還發現:市面上有的電子菸煙液尼古丁實際含量與標識含量不一,甚至數倍於標識含量,可能會給使用者帶來更高的健康風險。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吳宜群對電子菸煙液中尼古丁含量進行檢測)

尼古丁作為高度成癮物質,是香菸口感的靈魂;市面上電子菸價格從50元~1200元不等,導致煙油或煙彈中尼古丁含量波動很大,為了口感不少產品尼古丁含量甚至比真煙還高。

對於老菸民來講,如果抽了含量超標的電子菸,別說降低對尼古丁的依賴,反而可能會加重依賴。

中國國家衛健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更是直接指出:

「電子菸容易通過時尚的方式誘導青少年吸菸,此外電子菸的不安全性也會對青少年健康行為習慣造成影響。在產品廣告宣傳上,嚴禁商家將電子菸宣傳為「戒菸神器」。」

(依然有商家們個個號稱自家產品「天然健康」、「排毒清肺」)

其次,電子菸「危害小」毫無依據,甚至可能致死。

紐約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將老鼠暴露在電子菸煙霧中12周(劑量和持續時間相當於一名10年資歷的輕度電子菸吸菸者)後發現:煙霧已經在動物的肺、膀胱和心臟中造成DNA損傷,並抑制肺蛋白和重要的DNA修復功能。

紐約大學研究人員就此指出:尼古丁在人體內會轉化為致癌物幾乎毫無疑問。

中國市場上的電子菸種類繁多,大部分地區對於電子菸監管缺失,這使得市面上流通的各類電子菸產品魚龍混雜。

多數電子菸廠商在原材料選擇、添加劑使用、工藝設計、質量控制等方面毫無科學依據,僅僅是「換了外殼,換個牌子」,然後將鋰電池、霧化器、煙彈等配件簡單拼湊。

這其中很多電子菸加熱過程會有助於電子菸釋放甲醛、乙醛、丙烯醛等有害物質,還可能改變某些化學物質的成分,釋放致癌物質。

而且電子菸中甘油的滲透壓高,吸水,會讓人口乾、咽喉幹,電子菸的二手氣溶膠已經成為新的空氣汙染源,它其中包含的某些金屬,比如鎳和鉻,不僅高於空氣,甚至還高於二手菸。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顯示,與正常空氣相比,某些電子菸二手氣溶膠中的PM1.0和PM2.5含量分別高出14~40倍和6~86倍,尼古丁水平則高出10~115倍。

簡而言之,電子菸的危害並不比傳統菸草更小。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電子菸還有著令人當場死亡的殺傷力。

(電子菸發生爆炸致死事故)

撕去「戒菸」、「危害小」的遮羞布,電子菸本質上就是一個瞄準了中國3.2億菸民廣闊市場而誕生的逐利產物。

更可怕的是,電子菸憑藉年輕化的營銷策略、多樣的口味和炫酷的包裝,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加入。

雖然中國相關法律法規雖然明確規定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菸,但電子菸線上線下渠道對購煙者的年齡並無限制,很多電子菸甚至沒有「有害健康」的相關標示或類似提醒。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今年3月,山西長治市一所小學門口的小賣部被曝向學生出售電子菸;5月,河北邯鄲市一小學門口小賣部向學生出售電子菸。

僅2019年,貴州貴陽觀山湖區、福建廈門市、山東濰坊市、青島黃島區香江路、海南省儋州市、廣西桂林市、陝西西安市、河南鄭州市、浙江溫州市等地,相繼被媒體曝出當地中小學門口的小賣部在向學生大量出售電子菸。

甚至,很多商家向未成年人兜售電子菸是以「玩具」「新鮮玩意」之名。2018年11月,廣州華南植物園內就有商家以「玩具」為名,向未成年人出售水果味電子菸。

電子菸的銷售渠道正在逐漸下沉到四線以下小城鎮及農村市場,蠶食未成年人。

不僅是線下渠道的滲透,截至8月2日,天貓上專賣電子菸的商家有1025個,涉及九百多個電子菸品牌,1萬6千多件商品;京東上供銷售的電子菸的商品達30多萬件美團到店和外賣業務均開設電子菸業務;美團運營主體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新增了零售菸草(含電子菸)業務,線上下單,只需要不到一小時,電子菸就到手了。

(這些電子菸大多月銷量超萬筆)

在抖音上掀起一陣熱潮的小辣條電子菸,有16種口味可供選擇,包裝色彩鮮豔,一次使用後即可丟掉,甚至不必填裝煙彈。

(可以在某寶輕易買到各種類型的電子菸 | 網頁截圖)

目前在國內成立一家電子菸企業,只需要在工商局註冊即可。

有電子菸從業者透露,在電子菸行業,投入500萬元左右就可建立一個品牌,走禮品市場或是走代理直銷渠道,年銷售量達到1-2萬支,就能賺取200萬元左右的利潤,利潤率可達60%。

須知電子菸企業納稅按普通企業繳納16%的企業增值稅即可,而中國捲菸的綜合稅賦為59.5%。

2014~2018年,電子菸企業分別增加85家、1122家、1502家、1834家及1170家,國內電子菸在熱錢照耀下,還處在「門檻低、大躍進」的階段。

前段時間,FLOW電子菸創始人朱蕭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了一句話:「我覺得做電子菸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我不以為恥。」

然而315晚會上,對於電子菸產品的定調是:「曾經菸草讓全世界付出了慘痛的健康代價,現在電子菸正通過菸草相似的標籤和路徑,滲透進我們生活。曾經,我們沒能阻止菸草的流行。現在,我們或許能避免電子菸成為時尚。」

(地鐵上吸一口電子菸)

不可否認,電子菸初衷或許真的想幫助一部分人控制或者戒掉菸癮,但在缺乏監管,毫不避諱對非吸菸人群的誤導性宣傳時,它的營銷開始影響非吸菸者和未成年人。

那些以電子菸作為吸菸生涯開端的人應該認識到:既然電子菸可以成為菸草的替代品,那麼菸草也可以成為電子菸的替代品。

電子菸不論怎麼換馬甲,它的本質都是「煙」。

與國內不同的是:

2009年,巴西和加拿大禁止銷售和使用電子菸;2010年,新加坡政府禁止進口和銷售電子菸;2011年,阿根廷在禁止進口、銷售電子菸基礎上增加了禁止發布電子菸廣告的禁令;2013年,西班牙禁止在公共場所使用、出售電子菸;2016年,美國FDA發布聲明稱,電子菸屬於菸草製品,在生產、銷售、產品宣稱等方面受到更加嚴格的監管;日本更是把電子菸作為藥品監管,禁止其在市場上自由流動。除上述國家外,法國、澳大利亞、西班牙、俄羅斯、塞席爾、烏拉圭、柬埔寨、土庫曼斯坦、哥斯大黎加、以色列、泰國、中國香港、中國杭州、中國深圳等國家或地區都相繼設立了針對電子菸的相關法規。

(香港於去年宣布全面禁止電子菸 | 新聞截圖)

最後,奉勸各位創業者,眼前的電子菸創業或許「錢途光明」,但對未成年人培養起的吸菸習慣,會害了他們一輩子。

部分素材參考:

《電子菸,在年輕人吞雲吐霧間瘋長的一顆毒瘤》,果殼,八雲、黎小球

《電子菸瞄準中國孩子》,科創財經匯,林奇

《電子菸是「戒菸神器」嗎?》,人民網,呂紹剛、胡葦杭、王楠

(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相關焦點

  • 電子菸,從「風口」到「黑洞」
    郭凡意識到去年交出去的幾萬塊錢保證金「沒希望了」。2019 年開始代理某新晉品牌電子菸,並在山東某市一口氣開出 5 家線下電子菸店時,郭凡自認為「踩中了風口」。但前後不到半年,情況急轉直下,廠家供貨越來越慢,年前為購買電子菸自動販賣機壓給該品牌的保證金也了無音訊。
  • 當「電子菸」成為了「新鴉片」。
    專家表示,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電子菸也會釋放有害物質,一定程度上威脅到吸菸者和被動吸菸人群的健康,同樣存在「二手菸「,而且同樣會上癮。  2018年8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菸草專賣局曾發布通告,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菸。但部分企業把電子菸包裝成醫療輔助器械、消費品、科技產品等產品繞過監管。在網上肆意售賣,亂象頻生。
  • 「高考完,我差點染上了毒癮」:這款電子菸是毒品,千萬別碰!
    然而在享樂的過程中,這種名叫「上頭電子菸」的產品,就潛伏在好奇心強的年輕人周圍。從外表上看,它與普通的電子菸並沒有什麼不同。但煙油,卻內含稀釋的大麻合成素,吸食後會出現飄飄然的眩暈感。而喜歡追求刺激、有跟風從眾心理的年輕人,也是容易被引誘上當的群體,對「上頭電子菸」內含有的大麻合成素毫不知情。那麼,如何辨別這種「大麻電子菸」?這種「大麻電子菸」長度在30cm左右, 外表酷似普通電子菸,存在一定迷惑性。
  • 電子菸變身毒品?!警惕披著電子菸外衣的毒品!
    可有這麼幾個年輕人利用電子菸做起了毒品買賣這是怎麼回事呢?事情經過阿波是一個20出頭的年輕小夥子,他與年紀相仿的小夥志木通過微信聯繫,在長沙某小區進行「電子菸」交易,而這種所謂的「電子菸」含有大麻成分,實則為毒品。
  • 說好是抽「電子菸」,怎麼變成……?
    但煙油,卻內含稀釋的大麻合成素,吸食後會出現飄飄然的眩暈感——這種 「上頭電子菸」其實就是臭名昭著的「大麻電子菸」!這種電子菸的成分與普通電子菸有本質上的區別。普通電子菸的主要成分是水、丙二醇、甘油、尼古丁和調味劑等,而這種「電子菸」卻被不法分子摻入了四氫大麻酚或合成大麻素類新精神活性物質,對人體危害極大!
  • 電子菸品牌該如何做?
    隨著去年11月的電子菸斷網政策出臺,以及前段時間國家菸草專賣局展開電子菸市場專項檢查行動──「防止未成年使用電子菸」和「防止未成年尼古丁成癮」儼然已成為國內控煙的主要目標。IECIE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向力的專業電子菸產業博覽會,對於「擁抱監管」及「攜手企業做好未成年防治」自然是責無旁貸。因此 IECIE 也將於今年8月20日至8月22日的「IECIE 深圳國際電子菸產業博覽會」上舉行「技術進步、擁抱監管──新型菸草未成年人保護及智能化發展研討會」!
  • 國內電子菸市場的式微,是控煙的成功嗎?
    從去年兩部門頒發的「網售禁令」到今年兩會中有代表提出的「逐步禁止生產和銷售電子菸」建議,大眾話語裡的矛盾,不僅有電子菸利弊,同時也引發出對於電子菸與傳統菸草關係的討論。甚至不少網友提出,對於電子菸的禁售建議也應該延伸至傳統菸草,一視同仁。在這樣的爭議中,如何對待和管理電子菸,逐漸成為菸草控制話題裡的熱點。
  • 為什麼說朋友圈販賣的「上頭電子菸」是毒品?
    圖片裡的上家非常誠實,爽快的承認「上頭電子菸」有毒品成分,只是因為「含量沒達標」(雖然這句話也是誤導別人,但好歹沒否認),所以才可以過五檢帶上飛機,以及宣稱「合法」。我之前在《朋友圈裡的「上頭電子菸」是毒品嗎?》
  • 「RELX悅刻」發布「向陽花系統」,防範未成年人購買與使用電子菸
    36氪獲悉,國內電子菸頭部品牌RELX悅刻近期發布用於電子菸線下消費場景中的未成年人智能保護系統--「向陽花系統」。該系統將逐步在悅刻專賣店、智能販售機、RELX ME APP等6大場景部署,實現從店鋪選址到用戶購買各環節的可預防、可追溯。
  • 電子菸問題首次入法 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菸
    【電子菸問題首次入法】7月20日,中國控制吸菸協會舉辦《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二審稿(以下簡稱「二審稿」)線上研討會,就二審稿中的控煙條款與控煙界、法律界和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的各位專家交換了意見。多位專家認為,二審稿在控煙部分有了明顯進步,最大亮點就是首次將「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菸」寫入法律。
  • 前瞻電子菸產業全球周報第81期:新研究發現 電子菸以大眾消費品的...
    「如果電子菸消費品的使用與更多的戒菸無關,那麼不管電子菸與傳統香菸相比的相對危害性如何,允許電子菸銷售給吸菸的成年人,對人群健康沒有好處。」。此外在某種程度上,吸菸的人只是在吸菸的同時加上電子菸,成為所謂的雙重使用者,與單獨吸菸相比,他們患心臟病、肺病和癌症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 電子菸變「毒品」,到底是戒菸神器還是新型毒品?
    近幾年,不少犯罪份子為躲避法律的懲罰,將毒品改裝成可樂、果凍、神仙水等,讓人難以辨別。今天就來說說「讓人上頭的電子菸」。近年來,電子菸作為香菸的替代品,逐漸受到廣大菸民們的追捧與青睞。然而,現在市場上卻出現了一種類似於電子菸的毒品,甚至還有不法分子在朋友圈和電商平臺公開販賣,其中還有一部分在酒吧、KTV等娛樂場所悄悄傳播。這種「電子菸」多數會對外宣稱安全合法,對人體沒有任何副作用,甚至還會使得菸民戒菸,從而吸引了大量的菸民對其進行購買。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NO!
  • 能補維生素,還能補膠原蛋白,這樣的電子菸怕是個笑話吧……
    近日,up主「American Eye」在YouTube 上傳了這麼個視頻,大致就是總結了18款奇怪的美國兒童用品。實際上多巴哥並不感興趣,但看到封面圖,多巴哥也坐不住了……電子菸?不向未成年人宣傳、銷售電子菸,這不應該是行業內的潛規則嗎?
  • 警惕電子菸開闢新渠道誘惑未成年人 危害有多大?
    記者日前調研發現,儘管線上銷售和廣告已被發文禁止,電子菸正通過青少年喜愛的「抖音」「微博」等自媒體、短視頻平臺以及線下自動販賣機等渠道,對青少年構成誘惑,威脅祖國下一代身心健康。電子菸開闢新渠道誘惑未成年人我國青少年電子菸使用情況正不斷增長。
  • 電子菸無害?!別騙人騙己了……
    在40年後的中國,那時還是藥劑師的韓力設計出了第一款基於尼古丁的電子菸,後來起名叫「如煙」,估計不少讀者對這個名字有印象,當時可謂是風靡一時,僅2005年就有10億元的銷售額。從那個時候開始,中國正式在電子菸的舞臺上獨領風騷。直到現在,全球的電子菸有90%是咱們國家產的,正經實現了反向輸出。
  • 電子菸無害?別騙人騙己
    3.電子菸吸食者呼出的氣體當中仍然含有尼古丁,嚴格來講還是存在「二手菸」的問題。注意,在公共場合吸電子菸仍然會對別人造成傷害。4.電子菸的煙油當中含有多種添加劑及香料,或者乾脆就是「神秘配方」,目前對於這些煙霧吸入後對肺部的傷害並不明確。注意,「不明確」不代表無害。
  • 創投周報 Vol.39|「蛋殼」、「房多多」上市,「NEIWAI內外內衣」獲...
    電子商務賽道中,NEIWAI內外內衣獲得1.5億人民幣C輪投資,「新國貨」、「舒適」等標籤下NEIWAI內外內衣受到都市女性的青睞。房產服務賽道中,「蛋殼公寓」此輪融資通過其IPO招股書透露,獲得了來自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和春華資本的1.9億美元D輪融資。
  • 前Z&G尊格團隊創辦新品牌,「冰殼bink」電子菸獲香港中美菸草集團...
    在 4 月中旬的深圳 IECIE 電子菸展上,「冰殼bink」電子菸完成了其在公開場合的首次亮相。在此之前,bink 電子菸旗下產品曾以「Z&G 尊格」為品牌,在國內外暢銷多年。「冰殼bink」電子菸品牌(隸屬於冰殼科技)創辦於 2018 年,由前 Z&G 尊格電子菸品牌核心團隊發起;創始人 CEO 鍾雲兆 Zen,曾在任香港中美菸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期間,投資創辦了「 Z&G 尊格」電子菸。
  • 臺灣嚴管未成年人吸電子菸
    為此,臺灣多個縣市通過電子菸管理條例草案,規定18歲以下的青少年不得吸食電子菸,他人若提供電子菸給未成年人最高可罰款5萬元(新臺幣,下同),在禁菸的公共場所吸食電子菸,也會挨罰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電子菸含多種致癌物電子菸油中雖然限制了尼古丁的使用,但並非像其標榜的那樣全然無害。
  • 電子菸無毒無害?別被騙了!
    電子菸無毒無害?別被騙了!其他有毒釋放物電子菸在加熱過程中,會釋放甲醛、乙醛、丙烯醛等有害物質,還可能改變某些化學物質的成分,產生新的潛在危害。電子菸也可能是毒品!更可怕的是,現已有眾多不法分子假借電子菸添加違禁的毒品成分,甚者更是猖狂地在朋友圈進行兜售、販賣。例如大麻電子菸、上頭電子菸等,宣稱可以讓人合法上頭、合法飛行、致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