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藥學院院長周德敏論文造假?同組院士回應

2020-12-27 環球時報

今年1月,曾供職於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的Elisabeth Bik在pubpeer網站上指出,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周德敏作為通訊作者或共同作者的6篇學術論文,存在明顯的一圖多用現象。其中包括一篇發在Science上的重磅論文。

這讓周德敏陷入涉嫌學術造假風波中。

3月26日晚,與周德敏同課題組的中科院院士、北大藥學院教授張禮和回應《中國科學報》:「北京大學已經做過調查,發表的(論文)結果都沒有問題。」

另一位知情人士則透露,北大調查沒有學術不端,但是涉及不嚴謹。

Science上發表「馴服病毒的新方法」遭質疑

被質疑的6篇學術論文中,最受關注的是一篇2016年12月發表在Science上的重磅文章。在這項研究中,周德敏/張禮和課題組以流感病毒為模型,發明了人工控制病毒複製從而將病毒直接轉化為疫苗的技術。

論文發表後被國際同行評價為病毒疫苗領域的革命性突破、「馴服病毒的新方法」,並於2018年2月入選 2017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1]

針對該論文,今年1月,Bik在pubpeer上提出了3處圖片異常現象,均為實驗病理圖片重複使用。

周德敏一一進行了回復。

例如,針對一組顯示「心臟」實驗結果的圖中,Bik指出照片有部分重疊。周德敏展示了經靜脈注射和肌肉注射兩種方式的切片心臟組織標本染色原始數據,來自研究人員在不同部位拍攝的3次照片。

周德敏稱,靜脈注射和肌肉注射的照片太相似而被誤用,呈現出部分重疊的現象。

「我們將立刻聯繫Science進行勘誤。」周德敏在當時的回覆中表示。

3月26日晚,該論文一作司龍龍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解釋:「(這項研究中)我們用細胞病變實驗來高通量篩選可行的位點,細胞病變為陽性,細胞不病變為陰性。

原始的數據產生了大概1700張圖片,文章裡面用了400張左右。在我們從那1700張圖片提取出最終這400張的時候,有幾張圖片重複了。

重複的圖片裡面,有一組是同一個對照組,它們本來就應該是一樣的。其他大部分是陰性對照組的結果或者無效的陰性數據。

我們當時就向Science提出勘誤,Science同意勘誤,應該現在已經按照Science的勘誤流程在進行了。」

目前,司龍龍在美國從事博士後工作。作為該論文的作者之一,張禮和告訴《中國科學報》:「對於Bik的質疑,我們都作了回答,都是圖片用錯的問題。有的是不小心用錯了,有的是本該用同一張,比如我們做篩選,一次篩選500個樣品,用1個對照,討論的時候幾十個樣品、幾百個樣品,都用這1個對照,就會導致圖片重複。這些錯誤不會影響結論。發表的(論文)結果都沒有問題。」

正利用上述研究開發新冠疫苗

對上述被質疑的論文,據周德敏介紹,他們研發的疫苗是活病毒疫苗,即保留了野生流感病毒完全的感染力,只是將它感染人體後在細胞內的複製和生產新病毒能力剔除了。通過這種方式保留了病毒感染人體引發的全部免疫原性,即體液免疫、鼻腔黏膜免疫和T-細胞免疫,而對人體的毒性被控制了。

研究者在保留病毒完整結構和感染力的情況下,僅突變病毒基因組的一個三聯碼,使流感病毒由致命性傳染源變為了預防性疫苗;再突變3個以上三聯碼,病毒由預防性疫苗變為治療病毒感染的藥物,並且隨著三聯碼數目的增加而藥效增強。

對於這項研究的應用潛力,張禮和表示,周德敏課題組正在開展有關新冠病毒疫苗方面的工作。「但需要一個過程,做一個新藥、新疫苗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一位知情人士向《中國科學報》證實,論文實驗結果已被第三方重複,一家公司正在利用該技術做相關疫苗。

北大已完成調查:「不嚴謹」

除了在Science上發表的論文,被質疑的還有周德敏作為通訊作者或合作作者的另外5篇論文。

它們包括:分別於2016年發表在Oncotarget和ChemBioChem、2019年發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和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08年發表在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等期刊上。

張禮和表示,今年1月前後,北京大學已對相關研究進行了調查,「沒有問題」。

上述知情人士也表示,北大調查沒有學術不端,但是涉及不嚴謹。

不過,目前尚未見到北大的正式調查結果。關於此事的最新進展,《中國科學報》將持續關注。

周德敏簡介

現任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2013)、「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8)、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2019),擔任科技部973首席科學家(2010)、全國生物候選藥物牽頭科學家(2013)等。

主要從事藥物研發過程中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方向包括新型抗病毒小分子、蛋白質生物大分子藥物、藥物靶點/生物標誌物發現與確證等。

(來源:科學報)

相關焦點

  • 北大藥學院院長論文造假?調查結論出爐:沒有造假,但是不嚴謹
    今年1月,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周德敏參加的6篇論文被國外學者Elisabeth Bik指出存在明顯的一圖多用現象,3月26日晚,同組的一位院士透露,北大調查完後確定沒有問題。早前在遭到指控時,周德敏曾解釋過,其論文出現病理圖片重複使用情況,是因為試驗中的照片太相似而被誤用。他表示,研究人員對切片心臟組織染色標本拍照了3次,產生了大概1700張圖片,文章裡面用了400張左右。在選取400張照片的時候,有幾張重複了。在重複的圖片中,有一組是同一個對照組,本來就應該是一樣的。
  • 繼南開大學校長之後,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被質疑涉嫌學術造假
    前段時間,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因為被質疑涉嫌學術造假而被推至風口浪尖。質疑者通過將其發表的論文進行圖片比對,累計發現幾十篇存在問題,並提出質疑。其中部分文章已經獲得曹雪濤院士回應,然而還有部分文章截至目前沒有進行任何回應。
  • 中國夢 北大夢——周德敏
    中國夢 北大夢——周德敏 2019-04-10 14: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紛紛陷入涉嫌學術造假風波,這個網站這麼強?
    前段時間網上熱議的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曹雪濤院士涉嫌學術造假事件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其中被質疑的少部分論文給予了及時回應,大部分論文至今沒有任何消息。而緊隨南開大學之後,北京大學又被盯上了。網站上公開質疑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周德敏教授的6篇文章涉嫌學術造假。
  • 北大教授舉報武大醫學院院長學術造假?官方回應
    (原標題:北大教授實名舉報武大醫學院院長學術造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正調查核實) 11月29日,一封北大教授饒毅實名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獲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等人學術造假的舉報信在網絡流傳。
  • 中國醫藥城與北大藥學院籤約共建創新創業產業園
    本報訊(記者楊照民通訊員耀祖仁)7月12日上午,中國醫藥城與北京大學藥學院合作交流會在醫藥城舉辦。會上,雙方籤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將合作共建創新創業產業園。  市委常委、醫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陸春雲向北大師生介紹了中國醫藥城情況,希望依託雙方優勢,多方位、立體化合作,共同創造人才資源和產業資源分享的雙贏環境。  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周德敏表示,中國醫藥城有出色的產業氛圍,是學院進行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和課程實踐的良好基地。
  • 【北大副校長回應論文被質疑造假】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近日...
    文 / TIER2020-07-24 13:56:00來源:FX168 【北大副校長回應論文被質疑造假】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近日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25篇論文涉嫌「造假」。
  • 北大副校長詹啟敏回應「25篇論文造假」,曾有學者媒體呼籲理性看待PubPeer評論
    北大副校長詹啟敏回應「25篇論文造假」,學者和媒體呼籲理性看待
  • 從南開校長到清北院長,再到蘇大原書記,為何屢被質疑學術造假?
    2019年1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教授,被質疑有至少20篇論文的圖片存在「不當複製」的問題。此後又陸續有曹雪濤作為論文作者(多數為通訊作者)的文章被質疑,此事到現在也沒有定論。在2019年年底,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周德敏被質疑,有至少6篇文章涉嫌一圖多用,圖片造假,此事到現在也沒有給出結論。2020年5月,清華大學醫學院醫長董晨教授作為通訊作者的24篇論文被質疑涉嫌圖片造假、重複利用,此事也依然沒有結果。
  • 浙大論文造假教授被開除 8篇論文存在剽竊行為
    浙江大學校長楊衛3月15日在教育部舉行的加強高等學校學風建設座談會上通報了處理「賀海波論文造假事件」的最新情況:原藥學院副教授賀海波被開除出教師隊伍;賀海波所在的中藥藥理研究室主任吳理茂被解聘;現任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連達任期屆滿,不再續聘。
  • 被疑25篇論文造假 北大常務副校長詹啟敏回應
    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近日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25篇論文涉嫌「造假」。詹啟敏院士今天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進行回應,具體如下:關於2020年7月23日DeepTech自媒體平臺基於美國Pubpeer網站上搜索結果,以「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詹啟敏被指涉嫌25篇論文不端,發表時間橫跨20多年」為題目發表公眾號文章,我個人做以下說明。
  • 北大周德敏/張禮和課題組在病毒疫苗研究領域的突破性成果在
    2016年12月2日,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刊登了北京大學藥學院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周德敏教授/張禮和院士課題組題為「Generation of Influenza A Viruses as Live but Replication-Incompetent Virus Vaccines」(製備複製缺陷的活流感病毒疫苗
  • 被疑25篇論文造假,北大常務副校長回應:少數論文確實存在標記錯誤
    據健康時報,近日,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25篇論文涉嫌「造假」。詹啟敏院士24日通過其個人微信公眾號進行回應,具體如下:關於2020年7月23日DeepTech自媒體平臺基於美國Pubpeer網站上搜索結果,以「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詹啟敏被指涉嫌25篇論文不端,發表時間橫跨20多年」為題目發表公眾號文章,我個人做以下說明。首先,我對近期在美國Pubpeer網站上評論人對我們科研論文的關注和質疑表示感謝。
  • 北大天然藥物與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周德敏/張禮和團隊研究成果...
    2017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於2018年2月27日在京發布,北京大學天然藥物與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周德敏/張禮和團隊研究成果「將病毒直接轉化為活疫苗及治療性藥物」入選。周德敏研究團隊以流感病毒為模型,在保留病毒完整結構和感染力的情況下,僅突變病毒基因的一個三聯遺傳密碼為終止密碼,就使流感病毒由致病性傳染源變為預防性疫苗;再突變多個三聯碼為終止密碼,使病毒變為治療性藥物。
  •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被質疑24篇論文造假
    圖/清華大學醫學院官網)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李想俁自5月起,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陸續有人匿名發帖,質疑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董晨的20多篇論文存在一圖多用和重複使用等問題。截至發稿時,PubPeer網站上能檢索到有上述被質疑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董晨的論文24篇。
  • 陳芬兒院士受聘為鄭州大學藥學院、藥物研究院院長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芬兒受聘為鄭州大學藥學院、藥物研究院院長,聘任儀式在藥學院學術報告廳舉行。陳芬兒院士是我國精細有機化工和原料藥製造領域的著名專家,治學經驗豐富,學術造詣深厚,取得了累累碩果。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為陳芬兒院士頒發了聘書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芬兒受聘為鄭州大學藥學院、
  • 被指數十篇論文造假,中國工程院李兆申院士回應
    日前,網上突然曝出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涉嫌剽竊學術論文等學術不端問題。一位網友在新浪微博和知乎等處發帖稱,自己是一名醫療工作者,在撰寫論文搜索資料時發現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發表的論文,涉嫌剽竊浙江大學和山西醫科大學兩名碩士研究生的文章,並有多篇文章涉嫌剽竊、抄襲、一稿多投、重複發表等學術不端問題。
  • 院士掛名造假論文"動機"更加不純
    (2月5日《新京報》)  可是,按照校長的邏輯,這位院士到浙江大學來擔任院長,也找不到動機啊。根據校長陳述的事實,「雖然李連達是藥學院院長,但大部分時間不在這邊,他的人事關係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可見李院士基本上是「掛名院士」,於是可不可以這樣說,「他已經是院士了,你說,一所大學的院長職務,對於已經到達學術頂峰的院士來說,算得了什麼,再說,他這麼繁忙,根本沒有時間幹行政事務,他有必要來當個『掛名院長』麼?」
  • 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回應論文造假質疑
    【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回應論文被質疑造假】 針對有人在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陸續發帖,質疑其20多篇論文存在一圖多用和重複使用等問題,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董晨6月27日回覆中國新聞周刊 稱,經過初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