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學長,大家好!
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聊一下小兒衛生學裡面的「小兒養生十養法」,就是十個要素。
孫真人云:「寧醫十男子,不治一婦人,寧治十婦人,不療一小兒。醫有十三科,小兒科最難。」孫真人就是藥王孫思邈。這句話的意思是:孫真人說,醫治十個男子的難度,都比不上醫治一個婦人的難度;治十個婦人的難度,都比不上治療一個小孩的難度;中醫分十三個科,小兒科是最難的。
為什麼兒科最難呢?是因為小孩的病太複雜嗎?還是小孩的身體太複雜?都不是,是因為小兒皮肉筋骨,五臟六腑,都是初長成,他身體各方面的功能還不健全,所以這個時候病情變化跟大人是不太一樣的,就有點不知道如何下手,輕了也不行重了也不行,是吧!
還有一個,小兒不善於表達,他的時間感和空間感比較錯亂,他可能會把很早之前發生的事情當成現在發生的說出來,所以他的表達會非常混亂。給小孩看病,醫者完全得靠面診再加上臨床經驗,不能偏聽偏信,小孩說的或者家長說的都不足以為信,完全要靠醫者自身的功夫來辯證小兒的病。所以說小兒科最難,是因為辯證難。
那麼小兒要是先天養好了,就是孩子在母親胎裡的時候,如果養好了,他自身的抵抗力就會比較強,基礎會比較好,就不容易生病。所以這樣的情況下,其實他的病症就非常簡單,無非是時疫。如果是胎裡帶來的,胎毒形成的病症,就非常難治,而且基本上不容易治好。所以其實小兒衛生學應該從母親受胎懷孕期間開始講。
那麼我們現在因為講小兒推拿,所以先從「小兒養生十法」開始講。
在講「小兒養生十法」之前,我先把小兒衛生學參考書的名錄,給大家念一遍,這裡面的書有:《雲笈七籤》、《抱樸子》、《老老恆言》、《隨息居飲食》、《尊生八箋》、《幼科發揮》、《活幼心書》、《小兒藥證直訣》、《伊尹湯液經》、《用藥珍珠囊》、《飲食須知》、《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醫宗金鑑.下》、《明清中醫兒科歌賦》、《唱音雅言》、《諸病源候論》、《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術》、《勵志全書》,大致是這些,還參考了唐朝、宋朝、明朝的一些名家的方裡邊關於小兒這方面的,我就不一一細說了。這些就是我們本節課程的理論出處。
下面我們來逐一講解「小兒養生十養法」。
其他注意事項
要想小孩不生病,先期就一定要注意調養:比如讓他吃熱的、吃軟的,吃少,就不會生病。
在這裡我還要再提醒大家一下,我們經常說:「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三分寒」不是說讓他凍著,而是在他感覺不冷的情況下,不要給他穿那麼多衣服。小孩要經常出去曬太陽,不要怕天氣冷就不讓他曬太陽,曬太陽是補充陽氣、補充維生素最好的方法。所以大家一定要記得:太陽光好的時候,不管天氣冷不冷,一定要叫小孩出去曬一曬。
「三分飢」,這個我要非常鄭重地跟大家說一下,因為很多人把這個理解錯了。小兒「三分飢」,不是吃飯不給他吃飽,大家一定要記著。剛一開始小嬰兒他沒有饑飽,這個時候你給他定量看一看,讓他餓了才吃,這個就是「三分飢七分飽」;到小孩已經大了,五六歲七八歲了,完全知道饑飽的情況下,絕對不要給他吃七分飽,不讓吃飽。對小孩來說,吃是最重要的,當他吃不飽的時候,身體就處於一種不安全的感覺,就會進入一種恐慌的狀態。
所以大家一定要記著:「七分飽」,不是說不給吃飽,而是吃飯的時候注意不要吃撐了。
那麼第一頓和第二頓的交接點是什麼?這個時候要有「三分飢」的感覺:上一頓和下一頓之間,在吃下一頓的時候,孩子一定要感覺飢餓了才吃,這個才叫「三分飢」。如果小孩沒有感覺餓的時候就去吃飯,脾胃運化不了,就容易積食容易生病。所以這一點各位家長一定要注意。
古文非常簡略,它只是幾個字,但是你要理解它,一定要去實踐中去試一試,看看行不行,不要盲目地做這件事情。不是人家說錯了,是你沒有理解就去做這件事。
小兒養生十法,我們今天就聊到這裡,下一節課再見!
感恩大家!